列傳第二百二文苑五
關燈
小
中
大
宗即位,議樂,又用範鎮說。
傑複破鎮樂章曲名、宮架加磬、十六鐘磬之非。
又論鎮以黑黍用秠制律、銅量,叩之不合黃鐘,以世無真黍,用太府尺為樂尺,下舊樂三律。
詳具《樂志》。
傑在神宗時與鎮異議,至是複攻之,鎮之樂律卒不用。
元祐中,為禮部員外郎,出知潤州,除兩浙提點刑獄,卒,年七十。
自号無為子,有文集二十餘卷,《樂記》五卷。
賀鑄,字方回,衛州人,孝惠皇後之族孫。
長七尺,面鐵色,眉目聳拔。
喜談當世事,可否不少假借,雖貴要權傾一時,小不中意,極口诋之無遺辭,人以為近俠。
博學強記,工語言,深婉麗密,如次組繡。
尤長于度曲,掇拾人所棄遺,少加隐括,皆為新奇。
嘗言:“吾筆端驅使李商隐、溫庭筠常奔命不暇。
”諸公貴人多客緻之,鑄或從或不從,其所不欲見,終不貶也。
初,娶宗女,隸籍右選,監太原工作,有貴人子同事,驕倨不相下。
鑄廉得盜工作物,屏侍吏,閉之密室,以杖數曰:“來,若某時盜某物為某用,某時盜某物入于家,然乎?”貴人子惶駭謝“有之”。
鑄曰:“能從吾治,免白發。
”即起自袒其膚,杖之數下,貴人子叩頭祈哀,即大笑釋去。
自是諸挾氣力颉颃者,皆側目不敢仰視。
是時,江、淮間有米芾以魁岸奇谲知名,鑄以氣俠雄爽适相先後,二人每相遇,瞋目抵掌,論辯鋒起,終日各不能屈,談者争傳為口實。
元祐中,李清臣執政,奏換通直郎、通判泗州,又倅太平州。
竟以尚氣使酒,不得美官,悒悒不得志,食宮祠祿,退居吳下,稍務引遠世故,亦無複軒轾如平日。
家藏書萬餘卷,手自校雠,無一字誤,以是杜門将遂其老。
家貧,貸子錢自給,有負者,辄折券與之,秋毫不以丐人。
鑄所為詞章,往往傳播在人口。
建中靖國時,黃庭堅自黔中還,得其“江南梅子”之句,以為似謝玄晖。
其所與交,終始厚者,惟信安程俱。
鑄自裒歌詞,名《東山樂府》,俱為序之。
嘗自言唐谏議大夫知章之後,且推本其初,出王子慶忌,以慶為姓,居越之湖澤所謂鏡湖者,本慶湖也,避漢安帝父清河王諱,改為賀氏,慶湖亦轉為鏡。
當時不知何所據。
故鑄自号慶湖遺老,有《慶湖遺老集》二十卷。
劉泾,字巨濟,簡州陽安人。
舉進士,王安石薦其才,召見,除經義所檢讨。
久之,為太學博士,罷知鹹陽縣,常州教授,通判莫州、成都府,除國子監丞,知處、虢、真、坊四州。
元符末上書,召對,除職方郎中。
卒,年五十八。
泾為文務奇怪語,好進取,多為人排斥,屢踬不伸。
同時有鄭少微者,字明舉,成都人也,與泾俱以文知名,而仕不偶。
鮑由,字欽止,處州龍泉人。
舉進士。
嘗從王安石學,又親炙蘇轼,故其文汪洋闳肆,詩尤高妙。
徽宗召對,除工部員外郎,居無何,以不合去,責監泗州轉般倉。
曆河東、福建路常平、廣西、淮南轉運判官,複召為郎。
以言者罷,提點元封觀。
起知明州,又知海州,複奉祠。
卒,年五十六。
嘗注杜甫詩,有文集五十卷。
黃伯思,字長睿,其遠祖自光州固始徙閩,為邵武人。
祖履,資政殿大學士。
父應求,饒州司錄。
伯思體弱,如不勝衣,風韻灑落,飄飄有淩雲意。
自幼警敏,不好弄,日誦書千餘言。
每聽履講經史,退與他兒言,無遺誤者。
嘗夢孔雀集于庭,覺而賦之,詞采甚麗。
以履任為假承務郎。
甫冠,入太學,校藝屢占上遊。
履将以恩例奏增秩,伯思固辭,履益奇之。
元符三年,進士高等,調磁州司法參軍,久不任,改通州司戶。
丁内艱,服除,除河南府戶曹參軍,治劇不勞而辦。
秩滿,留守鄧洵武辟知右軍巡院。
伯思好古文奇字,洛下公卿家商、周、秦、漢彜器款識,研究字畫體制,悉能辨正是非,道其本末,遂以古文名家,凡字書讨論備盡。
初,淳化中博求古法書,命待诏王著續正法帖,伯思病其乖僞龐雜,考引載籍,鹹有依據,作《刊誤》二卷。
由是篆、隸、正、行、草、章草、飛白皆至妙絕,得其尺牍者,多藏弆。
又二年,除詳定《九域圖志》所編修官兼《六典》檢閱文字,改京秩。
尋監護崇恩太後園陵使司,掌管箋奏。
以修書恩,升朝列,擢秘書省校書郎。
未幾,遷秘書郎。
縱觀冊府藏書,至忘寝食,自《六經》及曆代史書、諸子百家、天官地理、律曆蔔筮之說無不精詣。
凡诏講明前世典章文物、集古器考定真赝,以素學與聞,議論發明居多,館閣諸公自以為不及也。
逾再考,丁外艱,宿抱羸瘵,因喪尤甚。
服除,複舊職。
伯思頗好道家,自号雲林子,别字霄賓。
及至京,夢人告曰:“子非久人間,上帝有命典司文翰。
”覺而書之。
不逾月,以政和八年卒,年四十。
伯思學問慕揚雄,詩慕李白,文慕柳宗元。
有文集五十卷、《翼騷》一卷。
二子:诏,右宣教郎、荊湖南路安撫司書寫機宜文字;讠乃,右從事郎、福州懷安尉,裒伯思平日議論題跋為《東觀餘論》三卷。
傑複破鎮樂章曲名、宮架加磬、十六鐘磬之非。
又論鎮以黑黍用秠制律、銅量,叩之不合黃鐘,以世無真黍,用太府尺為樂尺,下舊樂三律。
詳具《樂志》。
傑在神宗時與鎮異議,至是複攻之,鎮之樂律卒不用。
元祐中,為禮部員外郎,出知潤州,除兩浙提點刑獄,卒,年七十。
自号無為子,有文集二十餘卷,《樂記》五卷。
賀鑄,字方回,衛州人,孝惠皇後之族孫。
長七尺,面鐵色,眉目聳拔。
喜談當世事,可否不少假借,雖貴要權傾一時,小不中意,極口诋之無遺辭,人以為近俠。
博學強記,工語言,深婉麗密,如次組繡。
尤長于度曲,掇拾人所棄遺,少加隐括,皆為新奇。
嘗言:“吾筆端驅使李商隐、溫庭筠常奔命不暇。
”諸公貴人多客緻之,鑄或從或不從,其所不欲見,終不貶也。
初,娶宗女,隸籍右選,監太原工作,有貴人子同事,驕倨不相下。
鑄廉得盜工作物,屏侍吏,閉之密室,以杖數曰:“來,若某時盜某物為某用,某時盜某物入于家,然乎?”貴人子惶駭謝“有之”。
鑄曰:“能從吾治,免白發。
”即起自袒其膚,杖之數下,貴人子叩頭祈哀,即大笑釋去。
自是諸挾氣力颉颃者,皆側目不敢仰視。
是時,江、淮間有米芾以魁岸奇谲知名,鑄以氣俠雄爽适相先後,二人每相遇,瞋目抵掌,論辯鋒起,終日各不能屈,談者争傳為口實。
元祐中,李清臣執政,奏換通直郎、通判泗州,又倅太平州。
竟以尚氣使酒,不得美官,悒悒不得志,食宮祠祿,退居吳下,稍務引遠世故,亦無複軒轾如平日。
家藏書萬餘卷,手自校雠,無一字誤,以是杜門将遂其老。
家貧,貸子錢自給,有負者,辄折券與之,秋毫不以丐人。
鑄所為詞章,往往傳播在人口。
建中靖國時,黃庭堅自黔中還,得其“江南梅子”之句,以為似謝玄晖。
其所與交,終始厚者,惟信安程俱。
鑄自裒歌詞,名《東山樂府》,俱為序之。
嘗自言唐谏議大夫知章之後,且推本其初,出王子慶忌,以慶為姓,居越之湖澤所謂鏡湖者,本慶湖也,避漢安帝父清河王諱,改為賀氏,慶湖亦轉為鏡。
當時不知何所據。
故鑄自号慶湖遺老,有《慶湖遺老集》二十卷。
劉泾,字巨濟,簡州陽安人。
舉進士,王安石薦其才,召見,除經義所檢讨。
久之,為太學博士,罷知鹹陽縣,常州教授,通判莫州、成都府,除國子監丞,知處、虢、真、坊四州。
元符末上書,召對,除職方郎中。
卒,年五十八。
泾為文務奇怪語,好進取,多為人排斥,屢踬不伸。
同時有鄭少微者,字明舉,成都人也,與泾俱以文知名,而仕不偶。
鮑由,字欽止,處州龍泉人。
舉進士。
嘗從王安石學,又親炙蘇轼,故其文汪洋闳肆,詩尤高妙。
徽宗召對,除工部員外郎,居無何,以不合去,責監泗州轉般倉。
曆河東、福建路常平、廣西、淮南轉運判官,複召為郎。
以言者罷,提點元封觀。
起知明州,又知海州,複奉祠。
卒,年五十六。
嘗注杜甫詩,有文集五十卷。
黃伯思,字長睿,其遠祖自光州固始徙閩,為邵武人。
祖履,資政殿大學士。
父應求,饒州司錄。
伯思體弱,如不勝衣,風韻灑落,飄飄有淩雲意。
自幼警敏,不好弄,日誦書千餘言。
每聽履講經史,退與他兒言,無遺誤者。
嘗夢孔雀集于庭,覺而賦之,詞采甚麗。
以履任為假承務郎。
甫冠,入太學,校藝屢占上遊。
履将以恩例奏增秩,伯思固辭,履益奇之。
元符三年,進士高等,調磁州司法參軍,久不任,改通州司戶。
丁内艱,服除,除河南府戶曹參軍,治劇不勞而辦。
秩滿,留守鄧洵武辟知右軍巡院。
伯思好古文奇字,洛下公卿家商、周、秦、漢彜器款識,研究字畫體制,悉能辨正是非,道其本末,遂以古文名家,凡字書讨論備盡。
初,淳化中博求古法書,命待诏王著續正法帖,伯思病其乖僞龐雜,考引載籍,鹹有依據,作《刊誤》二卷。
由是篆、隸、正、行、草、章草、飛白皆至妙絕,得其尺牍者,多藏弆。
又二年,除詳定《九域圖志》所編修官兼《六典》檢閱文字,改京秩。
尋監護崇恩太後園陵使司,掌管箋奏。
以修書恩,升朝列,擢秘書省校書郎。
未幾,遷秘書郎。
縱觀冊府藏書,至忘寝食,自《六經》及曆代史書、諸子百家、天官地理、律曆蔔筮之說無不精詣。
凡诏講明前世典章文物、集古器考定真赝,以素學與聞,議論發明居多,館閣諸公自以為不及也。
逾再考,丁外艱,宿抱羸瘵,因喪尤甚。
服除,複舊職。
伯思頗好道家,自号雲林子,别字霄賓。
及至京,夢人告曰:“子非久人間,上帝有命典司文翰。
”覺而書之。
不逾月,以政和八年卒,年四十。
伯思學問慕揚雄,詩慕李白,文慕柳宗元。
有文集五十卷、《翼騷》一卷。
二子:诏,右宣教郎、荊湖南路安撫司書寫機宜文字;讠乃,右從事郎、福州懷安尉,裒伯思平日議論題跋為《東觀餘論》三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