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一百九十九文苑二

關燈
三司錢刀粟帛筦筦榷支度之事,均在二十四司,如此則各有司存,可以責其集事。

    今則金部、倉部安能知儲廪帑藏之盈虛,司田、司川孰能知屯役河渠之遠近?有名無實,積久生常。

    況此卻複都省之事,下臣猶能佥知其可,況陛下聰明濬哲乎! 然議者以為不行已久,難于改更,若斷自宸心,下于相府,都省之制,故典存焉。

    上令下從,孰為不可,蓋人者可與習常,難與适變;可與樂成,難與慮始。

    在《周易》有之:“天地革而四時成。

    ”此言能改命而創制,及小人樂成則革面以順上矣。

    況三司之名興于近代,堆案盈幾之籍,何嘗能省覽之乎?複就三司之中,更分置僚屬,則愈失其本原矣。

    今三司勾院即尚書省,比部元為勾覆之司,周知内外經費,陛下若欲複之,則制度盡在。

    迨及九寺、三監多為冗長之司,雖有其民,不舉其職。

     伏望陛下當治平之日,建垂久之規,不煩更差使臣,别置公署。

    如此則名正而言順,言順而事成,省其冗員則息其經費,故《書》曰:“唐虞稽古,建官惟百。

    夏、商官倍,亦克用乂。

    ”伏望法天地簡易之化,建《洪範》大中之道,可以億萬斯年,垂衣裳而端拱矣。

     受诏荊湖路巡撫,欲以苛察立名,所奏劾甚衆,官吏多被黜責。

    淳化三年卒,年三十三。

     初,濟為開封府司錄,太宗尹京,頗嘉其強幹。

    太平興國中,處約與兄贲同舉進士,上臨試,知贲,濟之子,遂置之高等。

    八年,處約複登第。

    贲後至員外郎。

     處約形神豐碩,見者加重,雖有詞采而急于進用,時論亦以此薄之。

    卒後,蘇易簡、王禹偁集其文凡十卷,題曰《東觀集》。

    禹偁為序,易簡表上之,诏付史館。

      蜀士又有嚴儲者,太平興國中進士,後直史館,使河北督軍糧,陷于契丹。

      安德裕,字益之,一字師臯,河南人。

    父重榮,晉成德軍節度,《五代史》有傳。

    德裕生于真定,未期,重榮舉兵敗,乳母抱逃水窦中。

    将出,為守兵所得,執以見軍校秦習,習與重榮有舊,因匿之。

    習先養石守瓊為子,及年壯無嗣,以德裕付瓊養之,因姓秦氏。

    習世兵家,以弓矢、狗馬為事。

    德裕孩提即喜筆硯,遇文字辄為誦讀聲,諸子不之齒,習獨異之。

    既成童,俾就學,遂博貫文史,精于《禮》、《傳》,嗜《西漢書》。

    習卒,德裕行三年服,然後還本姓。

    習家盡以Y裝與之,凡白金萬餘兩。

    德裕卻之,曰:“斯秦氏之蓄,于我何有?丈夫當自樹功名,以取富貴,豈屑于他人所有耶!”聞者高之。

     開寶二年,擢進士甲科、歸州軍事推官,曆大理寺丞、著作佐郎。

    太平興國中,累遷秘書丞、知廣濟軍。

    時軍城新建,德裕作《軍記》及《圖經》三卷,優诏嘉獎。

    俄改太常博士。

    八年,通判秦州,就知州事。

    雍熙初,遷主客員外郎、通判廣州,未行,宰相李昉言其有史才,即以本官直史館。

    端拱初,改金部員外郎。

     淳化初,知開封縣,會備三館職,改直昭文館。

    三年春,廷試貢士,德裕與史館修撰梁周翰并為考官,上顧宰相曰:“此皆有聞之士而老于郎署,周翰狹中,德裕嗜酒,朕聞其能改矣。

    ”遂并賜金紫。

    俄遷司勳員外郎。

    至道初,德裕常作《九弦琴五弦阮頌》以獻,上稱其詞采古雅。

    至道三年,轉金部郎中、出知睦州,還判太府寺。

    鹹平五年卒,年六十三。

     德裕性介潔,以風鑒自負。

    王禹偁、孫何皆初遊詞場,德裕力為延譽。

    及領考試,何又其首選。

    然酣飲太過,故不被獎擢。

    有集四十卷。

     錢熙,字太雅,泉州南安人。

    父居讓,陳洪進署清溪令。

    熙幼穎悟,及長,博貫群籍,善屬文,洪進嘉其才,以弟之子妻之。

    将署熙府職,辭不就,著《楚雁賦》以見志。

    尋複辟為巡官,專掌箋奏。

     洪進歸朝,熙不叙舊職,舉進士。

    雍熙初,攜文谒宰相李昉,昉深加賞重,為延譽于朝,令子宗谔與之遊。

    明年,登甲科,補度州觀察推官。

    代還,寇準掌吏部選,上封薦錢若水、陳充、王扶洎熙皆有文,得試中書,遷殿中丞,賜绯魚。

    著《四夷來王賦》以獻,凡萬餘言,太宗嘉之,即以本官直史館。

     淳化中,參知政事。

    蘇易簡對太宗言趙鄰幾追補《唐實錄》,鄰幾卒,家睢陽,即命熙乘傳而往,盡取其書來上。

    熙嘗與楊徽之言及張洎、錢若水将被進用,熙與劉昌言同鄉裡,相親善,又語及其事。

    昌言因以語洎,洎疑熙交構,訴之,熙坐削職、通判朗州,俄徙衡州,就改太常博士。

    真宗即位,遷右司谏。

    李宗谔、楊億素厚善熙,乃與梁颢、趙況、趙安仁同表請複熙舊職,不報。

    尋通判杭州,政多專達,為轉運使所奏,徙通判越州。

     熙負氣好學,善談笑,精筆劄,狷躁務進。

    自罷職,因憤恚成疾,鹹平三年卒,年四十八。

    嘗拟古樂府,著《雜言》十數篇及《措刑論》,為識者所許。

    有集十卷。

     子蒙吉,亦進士及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