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二百文苑三
關燈
小
中
大
陳充吳淑舒雅黃夷簡盧稹謝炎許洞附徐铉句中正曾緻堯刁衎姚铉李建中洪湛路振崔遵度陳越
陳充,字若虛,益州成都人。
家素豪盛,少以聲酒自娛,不樂從宦。
邑人敦迫赴舉,至京師,有名場屋間。
雍熙中,天府、禮部奏名皆為進士之冠,廷試擢甲科,釋褐孟州觀察推官,就改掌書記。
會寇準薦其文學,得召試,授殿中丞,出知明州。
入為太常博士、直昭文館,遷工部、刑部員外郎。
久病告滿,除籍,真宗憐其貧病,令緻仕,給半奉。
未幾病間,守本官,仍充職。
以久次,遷兵部員外郎。
景德中,與趙安仁同知貢舉,改工部、刑部郎中。
大中祥符六年,以足疾不任朝谒,出權西京留守禦史台,旋以本官分司,卒,年七十。
充詞學典贍,唐牛僧孺著《善惡無餘論》,言堯舜之善、伯鲧之惡,俱不能慶殃及其子,充因作論以反之,文多不載。
性曠達,善談谑,澹于榮利,自号“中庸子”。
上頗熟其名,以疾故不登詞職。
臨終自為墓志。
有集二十卷。
吳淑,字正儀,潤州丹陽人。
父文正,事吳,至太子中允。
好學,多自繕寫書。
淑幼俊爽,屬文敏速。
韓熙載、潘佑以文章著名江左,一見淑,深加器重。
自是每有滞義,難于措詞者,必命淑賦述。
以校書郎直内史。
江南平,歸朝,久不得調,甚窮窘。
俄以近臣延薦,試學士院,授大理評事,預修《太平禦覽》、《太平廣記》、《文苑英華》。
一日,召對便殿,出古碑一編,令淑與呂文仲、杜鎬讀之。
曆太府寺丞、著作佐郎。
始置秘閣,以本官充校理。
嘗獻《九弦琴五弦阮頌》,太宗賞其學問優博。
又作《事類賦》百篇以獻,诏令注釋,淑分注成三十卷上之,遷水部員外郎。
至道二年,兼掌起居舍人事,預修《太宗實錄》,再遷職方員外郎。
時諸路所上《閏年圖》,皆儀鸾司掌之,淑上言曰:“天下山川險要,皆王室之秘奧,國家之急務,故《周禮》職方氏掌天下圖籍。
漢祖入關,蕭何收秦籍,由是周知險要,請以今閏年所納圖上職方。
又州郡地裡,犬牙相入,向者獨畫一州地形,則何以傅合他郡?望令諸路轉運使,每十年各畫本路圖一上職方。
所冀天下險要,不窺牖而可知;九州輪廣,如指掌而斯在。
”從之。
會诏詢禦戎之策,淑抗疏請用古車戰法,上覽之,頗嘉其博學。
鹹平五年卒,年五十六。
淑性純靜好古,詞學典雅。
初,王師圍建業,城中乏食。
裡闬有與淑同宗者,舉家皆死,惟存二女孩,淑即收養如所生,及長,嫁之。
時論多其義。
有集十卷。
善筆劄,好篆籀,取《說文》有字義者千八百餘條,撰《說文五義》三卷。
又著《江淮異人錄》三卷、《秘閣閑談》五卷。
子安節、讓夷、遵路皆進士及第。
遵路官至祠部員外郎、秘閣校理。
舒雅字子正,久仕李氏。
江左平,為将作監丞,後充秘閣校理。
好學。
善屬文,與吳淑齊名。
累遷職方員外郎,求出,得知舒州,仍賜金紫。
恬于榮宦,州之潛山靈仙觀有神仙勝迹,郡秩滿,即請掌觀事。
東封,就加主客郎中,改直昭文館,轉刑部。
在觀累年,優遊山水,吟詠自樂,時人美之。
卒年七十餘。
弟雄,端拱二年進士。
黃夷簡,字明舉,福州人。
父廷樞,為王審知從事,甚被親遇。
嗣王延鈞以女妻之。
錢氏取福州,署光祿卿。
夷簡少孤,好學,有名于江東,為錢惟治明州判官。
太平興國初,随錢俶來朝,授檢校秘書少監、元帥府掌書記,賜以襲衣、器币、鞍勒馬。
八年,俶讓元帥,改授夷簡淮海國王府判官。
雍熙四年,俶改封許王,出鎮南陽,加夷簡倉部員外郎,充許王府判官。
俶薨,歸朝,為考功員外郎。
累遷都官郎中,掌名表,人頗稱其得體。
至道二年,上言浙右人無預館閣之職者,因自陳嘗勸錢俶入朝,詞甚懇激,太宗憐之,命直秘閣,俄判吏部南曹。
鹹平中,召試翰林,遷光祿少卿。
初,宰相張齊賢欲引夷簡與曾緻堯并知制诰,有急制,值舍人出院,即封除目命夷簡草之,物議以為不可,故但進秩而已。
景德中,夷簡被病,告滿二百日,禦史台言當除籍,真宗以其吳越舊僚,有詞學,且年老母在,特命續其月廪。
大中祥符初,遷秘書少監。
三年,丁内艱,上遣中使存問,赙贈有加,因請護母喪歸浙右,許之。
且欲不絕其奉給,特授檢校秘書監、平江軍節度副使。
逾年卒,年七十七。
夷簡喜談論,善屬文,尤工詩詠,老而不辍。
嘗攝鴻胪卿,護許國長公主葬,在道,驸馬都尉魏鹹信禮接甚薄,夷簡銜之,言于上雲:“發引之日,以錢三十千遺臣治裝,不重王人,若有輕國命之意,臣拒不納。
”上遣中使诘鹹信,鹹信言:“夷簡始受命,屢有求丐,又獻挽詞以希賂遺,臣皆不敢受,以是為慊。
”既而夷簡又貢歌詩一編,大率譏鹹信吝啬,且形于怨詛。
複言所未受三十千錢,意欲索取。
真宗甚鄙之,且不欲其歌詩流布于外,命中書召夷簡對焚之。
士大夫以是薄其為人。
浙右士之秀者,又有盧稹、謝炎、許洞。
盧稹字淑微,杭州人。
幼穎悟,七歲能詩,十二學屬文。
及長,曉《五經》大義,酷嗜《周易》、《孟子》。
端拱初,遊京師,時徐铉以宿儒為士子所宗,覽稹文,甚奇之,為延譽于朝。
是年登進士第,調補真定束鹿主簿。
至府,值契丹圍城,未及赴官,卒,年二十七。
嘗著《五帝皇極志》、《孺子問》、《翼聖書》數十篇。
謝炎字化南,蘇州嘉興人。
父崇禮,泰甯軍掌書記。
炎慕韓、柳為文,與盧稹齊名,時謂之“盧、謝”。
稹忄巽懦,炎勁急,反相厚善。
端拱初,舉進士,調補昭應主簿,徙伊阙,連知華容、公安二縣,卒,年三十四。
有集二十卷。
許洞字洞天,蘇州吳縣人。
父仲容,太子洗馬緻仕。
洞性疏隽,幼時習弓矢擊刺之伎,及長,折節勵學,尤精《左氏傳》。
鹹平三年進士,解褐雄武軍推官。
嘗詣府白事,有卒踞坐不起,即杖之。
時馬知節知州,洞又移書責知節,知節怒其狂狷不遜,會洞辄用公錢,奏除名。
歸吳中數年,日以酣飲為事。
嘗從民坊贳酒,一日,大署壁作《酒歌》數百言,鄉人争往觀,其酤數倍,乃盡捐洞所負。
景德二年,獻所撰《虎钤經》二十卷。
應洞識韬略、運籌決勝科,以負譴報罷,就除均州參軍。
大中祥符四年,祀汾陰,獻《三盛禮賦》,召試中書,改烏江縣主簿,卒,年四十二。
有集一百卷。
又著《春秋釋幽》五卷、《演玄》十卷。
徐弦,字鼎臣,揚州廣陵人。
十歲能屬文,不妄遊處,與韓熙載齊名,江東謂之“韓、徐”。
仕吳為校書郎,又仕南唐李昪父子,試知制诰,與宰相宋齊丘不協。
時有得軍中書檄者,铉及弟锴評其援引不當。
檄乃湯悅所作,悅與齊丘誣铉、锴洩機事,铉坐貶泰州司戶掾,锴貶為烏江尉,俄複舊官。
時景命内臣車延規、傅宏營屯田于常、楚州,處事苛細,人不堪命,緻盜賊群起。
命铉乘傳巡撫。
铉至楚州,奏罷屯田,延規等懼,逃罪,铉捕之急,權近側目。
及捕得賊首,即斬之不俟報,坐專殺流舒州。
周世宗南征,景徙铉饒州,俄召為太子右谕德,複知制诰,遷中書舍人。
景死,事其子煜為禮部侍郎,通署中書省事,曆尚書在丞、
家素豪盛,少以聲酒自娛,不樂從宦。
邑人敦迫赴舉,至京師,有名場屋間。
雍熙中,天府、禮部奏名皆為進士之冠,廷試擢甲科,釋褐孟州觀察推官,就改掌書記。
會寇準薦其文學,得召試,授殿中丞,出知明州。
入為太常博士、直昭文館,遷工部、刑部員外郎。
久病告滿,除籍,真宗憐其貧病,令緻仕,給半奉。
未幾病間,守本官,仍充職。
以久次,遷兵部員外郎。
景德中,與趙安仁同知貢舉,改工部、刑部郎中。
大中祥符六年,以足疾不任朝谒,出權西京留守禦史台,旋以本官分司,卒,年七十。
充詞學典贍,唐牛僧孺著《善惡無餘論》,言堯舜之善、伯鲧之惡,俱不能慶殃及其子,充因作論以反之,文多不載。
性曠達,善談谑,澹于榮利,自号“中庸子”。
上頗熟其名,以疾故不登詞職。
臨終自為墓志。
有集二十卷。
吳淑,字正儀,潤州丹陽人。
父文正,事吳,至太子中允。
好學,多自繕寫書。
淑幼俊爽,屬文敏速。
韓熙載、潘佑以文章著名江左,一見淑,深加器重。
自是每有滞義,難于措詞者,必命淑賦述。
以校書郎直内史。
江南平,歸朝,久不得調,甚窮窘。
俄以近臣延薦,試學士院,授大理評事,預修《太平禦覽》、《太平廣記》、《文苑英華》。
一日,召對便殿,出古碑一編,令淑與呂文仲、杜鎬讀之。
曆太府寺丞、著作佐郎。
始置秘閣,以本官充校理。
嘗獻《九弦琴五弦阮頌》,太宗賞其學問優博。
又作《事類賦》百篇以獻,诏令注釋,淑分注成三十卷上之,遷水部員外郎。
至道二年,兼掌起居舍人事,預修《太宗實錄》,再遷職方員外郎。
時諸路所上《閏年圖》,皆儀鸾司掌之,淑上言曰:“天下山川險要,皆王室之秘奧,國家之急務,故《周禮》職方氏掌天下圖籍。
漢祖入關,蕭何收秦籍,由是周知險要,請以今閏年所納圖上職方。
又州郡地裡,犬牙相入,向者獨畫一州地形,則何以傅合他郡?望令諸路轉運使,每十年各畫本路圖一上職方。
所冀天下險要,不窺牖而可知;九州輪廣,如指掌而斯在。
”從之。
會诏詢禦戎之策,淑抗疏請用古車戰法,上覽之,頗嘉其博學。
鹹平五年卒,年五十六。
淑性純靜好古,詞學典雅。
初,王師圍建業,城中乏食。
裡闬有與淑同宗者,舉家皆死,惟存二女孩,淑即收養如所生,及長,嫁之。
時論多其義。
有集十卷。
善筆劄,好篆籀,取《說文》有字義者千八百餘條,撰《說文五義》三卷。
又著《江淮異人錄》三卷、《秘閣閑談》五卷。
子安節、讓夷、遵路皆進士及第。
遵路官至祠部員外郎、秘閣校理。
舒雅字子正,久仕李氏。
江左平,為将作監丞,後充秘閣校理。
好學。
善屬文,與吳淑齊名。
累遷職方員外郎,求出,得知舒州,仍賜金紫。
恬于榮宦,州之潛山靈仙觀有神仙勝迹,郡秩滿,即請掌觀事。
東封,就加主客郎中,改直昭文館,轉刑部。
在觀累年,優遊山水,吟詠自樂,時人美之。
卒年七十餘。
弟雄,端拱二年進士。
黃夷簡,字明舉,福州人。
父廷樞,為王審知從事,甚被親遇。
嗣王延鈞以女妻之。
錢氏取福州,署光祿卿。
夷簡少孤,好學,有名于江東,為錢惟治明州判官。
太平興國初,随錢俶來朝,授檢校秘書少監、元帥府掌書記,賜以襲衣、器币、鞍勒馬。
八年,俶讓元帥,改授夷簡淮海國王府判官。
雍熙四年,俶改封許王,出鎮南陽,加夷簡倉部員外郎,充許王府判官。
俶薨,歸朝,為考功員外郎。
累遷都官郎中,掌名表,人頗稱其得體。
至道二年,上言浙右人無預館閣之職者,因自陳嘗勸錢俶入朝,詞甚懇激,太宗憐之,命直秘閣,俄判吏部南曹。
鹹平中,召試翰林,遷光祿少卿。
初,宰相張齊賢欲引夷簡與曾緻堯并知制诰,有急制,值舍人出院,即封除目命夷簡草之,物議以為不可,故但進秩而已。
景德中,夷簡被病,告滿二百日,禦史台言當除籍,真宗以其吳越舊僚,有詞學,且年老母在,特命續其月廪。
大中祥符初,遷秘書少監。
三年,丁内艱,上遣中使存問,赙贈有加,因請護母喪歸浙右,許之。
且欲不絕其奉給,特授檢校秘書監、平江軍節度副使。
逾年卒,年七十七。
夷簡喜談論,善屬文,尤工詩詠,老而不辍。
嘗攝鴻胪卿,護許國長公主葬,在道,驸馬都尉魏鹹信禮接甚薄,夷簡銜之,言于上雲:“發引之日,以錢三十千遺臣治裝,不重王人,若有輕國命之意,臣拒不納。
”上遣中使诘鹹信,鹹信言:“夷簡始受命,屢有求丐,又獻挽詞以希賂遺,臣皆不敢受,以是為慊。
”既而夷簡又貢歌詩一編,大率譏鹹信吝啬,且形于怨詛。
複言所未受三十千錢,意欲索取。
真宗甚鄙之,且不欲其歌詩流布于外,命中書召夷簡對焚之。
士大夫以是薄其為人。
浙右士之秀者,又有盧稹、謝炎、許洞。
盧稹字淑微,杭州人。
幼穎悟,七歲能詩,十二學屬文。
及長,曉《五經》大義,酷嗜《周易》、《孟子》。
端拱初,遊京師,時徐铉以宿儒為士子所宗,覽稹文,甚奇之,為延譽于朝。
是年登進士第,調補真定束鹿主簿。
至府,值契丹圍城,未及赴官,卒,年二十七。
嘗著《五帝皇極志》、《孺子問》、《翼聖書》數十篇。
謝炎字化南,蘇州嘉興人。
父崇禮,泰甯軍掌書記。
炎慕韓、柳為文,與盧稹齊名,時謂之“盧、謝”。
稹忄巽懦,炎勁急,反相厚善。
端拱初,舉進士,調補昭應主簿,徙伊阙,連知華容、公安二縣,卒,年三十四。
有集二十卷。
許洞字洞天,蘇州吳縣人。
父仲容,太子洗馬緻仕。
洞性疏隽,幼時習弓矢擊刺之伎,及長,折節勵學,尤精《左氏傳》。
鹹平三年進士,解褐雄武軍推官。
嘗詣府白事,有卒踞坐不起,即杖之。
時馬知節知州,洞又移書責知節,知節怒其狂狷不遜,會洞辄用公錢,奏除名。
歸吳中數年,日以酣飲為事。
嘗從民坊贳酒,一日,大署壁作《酒歌》數百言,鄉人争往觀,其酤數倍,乃盡捐洞所負。
景德二年,獻所撰《虎钤經》二十卷。
應洞識韬略、運籌決勝科,以負譴報罷,就除均州參軍。
大中祥符四年,祀汾陰,獻《三盛禮賦》,召試中書,改烏江縣主簿,卒,年四十二。
有集一百卷。
又著《春秋釋幽》五卷、《演玄》十卷。
徐弦,字鼎臣,揚州廣陵人。
十歲能屬文,不妄遊處,與韓熙載齊名,江東謂之“韓、徐”。
仕吳為校書郎,又仕南唐李昪父子,試知制诰,與宰相宋齊丘不協。
時有得軍中書檄者,铉及弟锴評其援引不當。
檄乃湯悅所作,悅與齊丘誣铉、锴洩機事,铉坐貶泰州司戶掾,锴貶為烏江尉,俄複舊官。
時景命内臣車延規、傅宏營屯田于常、楚州,處事苛細,人不堪命,緻盜賊群起。
命铉乘傳巡撫。
铉至楚州,奏罷屯田,延規等懼,逃罪,铉捕之急,權近側目。
及捕得賊首,即斬之不俟報,坐專殺流舒州。
周世宗南征,景徙铉饒州,俄召為太子右谕德,複知制诰,遷中書舍人。
景死,事其子煜為禮部侍郎,通署中書省事,曆尚書在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