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一百九十九文苑二
關燈
小
中
大
并酌量省減,免虛費于利祿,仍均濟于職官。
又人情貪競,時态輕浮,雖骨肉之至親,臨勢利而多變。
同僚之内,多或不和,伺隙則緻于傾危,患難則全無相救,仁義之風蕩然不複。
欲望有頒告谕,各使改更,庶厚化原,永敦政本。
恭惟太祖神武,太宗聖文,光掩百王,威加萬國,無賢不用,無事不知。
望陛下開豁聖懷,如天如海,可斷即斷,合行即行,愛惜忠直之臣,體察奸谀之黨。
臣久塵著位,寝荷恩寵,辭狂理拙,唯聖明恕之! 開至州,葺城壘戰具,諸将多沮議不協。
開謂其從子曰:“吾觀昂宿有光,雲多從北來犯境上,寇将至矣。
吾聞師克在和,今諸将怨我,一旦寇至,必危我矣。
”即求換郡,徙忻州刺史。
及契丹犯邊,開上書,又請車駕觀兵河朔。
四年,徙滄州,道病首瘍卒,年五十四。
錄其子涉為三班奉職。
開善射,喜弈棋。
有集十五卷。
作《家戒》千餘言,刻石以訓諸子。
性倜傥重義。
在大名,嘗過酒肆飲,有士人在旁,辭貌稍異,開詢其名,則至自京師,以貧不克葬其親,聞王祐笃義,将丐之。
問所費,曰:“二十萬足矣。
”開即罄所有,得白金百餘兩,益錢數萬遣之。
開兄肩吾,至禦史。
肩吾三子,湜、灏、沆并進士第,灏秘書丞。
夏侯嘉,正字會之,江陵人,少有俊才。
太平興國中舉進士,曆官至著作佐郎。
使于巴陵,為《洞庭賦》曰: 楚之南有水曰洞庭,環帶五郡,淼不知其幾百裡。
臣乙酉夏使嶽陽,抵湖上,思構賦。
明日披襟而觀之,則翼然動,促然跂,忄栗然駭,愕然眙。
怳若駕春雲而轼霓,浩若浮汗漫而朝跻。
退若據泰山之安,進若履千仞之危。
懵若無識,智若通微。
跛若不倚,跄若将馳。
耳不及掩,目不暇逃,情悸心嬉。
二三日而後,神始宅,氣始正,若此不敢以賦為事者二年,然眷眷不已。
一日登崇丘,望大澤,有雲?卒兮興,欻兮止。
興止未霁,急若有遇。
由是漬陽輝,沐芳澤,睹一異人于岩之際,霞為裾,雲為袂,冰膚雪肌,金玦玉佩,浮丘、羨門,斯實其對。
因言曰:“若非好辭者耶?”臣曰:“然。
”“然則若智有所不通,識有所不窮,用不通不窮而循乎無端之紀,若得無殆乎?”臣又曰:“然。
”“然志極則物應,思精則道來,嘉若之勤無嘩談,吾為若稱雲:‘太極之生,曰地曰天。
中含五精,五精之用而水居一焉。
水之疏,迩則為江兮,遠則為河;積則為潴兮,總則為湖。
若今所謂洞庭者,傑立而孤,廓然如無區,其大無徒。
含陽字陰,玄神之都。
暧暧昧昧,百川不敢逾。
有若臣者,有若賓者,有若仆者,有若子者,有若附庸者,有若娣姒者。
若禹會塗山,武巡牧野,千出百會,鹹處麾下。
每六合澄靜,中流回睨。
莽莽蒼蒼,纖霭不翳。
太陽望舒,出沒其間。
萬頃鹹沸,強而名之為巨澤,為長川,為水府,為大淵。
縱之不逾,跼忠心之不卑。
乍若賢人,以重自持。
誘之不前,犯之愈堅。
又若良将,以謀守邊。
澎澎濞濞,浩爾一緻。
又若太始,未有仁義。
沖訓漠漠,二氣交錯。
又若混沌,凝然未鑿。
此乃方輿之心胸,溟海之郛郭也。
三代之前,其氣濩落。
浩浩滔天,與物回薄。
滅木襄陵,無際無廓。
上帝降鑒,巨人斯作。
乃命玄夷,授禹之機。
隧山陻谷,滌源暢微。
然後若金在熔,若木在工,流精成器,夫何不通。
是澤之設,允執厥中。
既巽其性,遂得其正。
有升有降,有動有靜。
’” 臣應之曰:“升降動靜,可得聞乎?”神曰:“水之性非圓非方,非柔非剛,非直非曲,非玄非黃。
劃象為《坎》,本乎羲皇。
外婉而固,内健而彰。
降以《姤》始,升以《複》張。
其靜處陰,其動随陽。
六府之甲,萬化之綱。
式觀是澤,乃知天常。
若乃四序之變,九夏攸處。
烘然而炎,沸然而煮。
群物鴻洞,爍為隆暑。
澤之作,颀然其容,若去若住,若茹若吐。
靈趨怪觐,杳不可睹。
蒸之為雲,散之為雨。
倏急萬象,如還太古。
真可嘉也。
若乃秋之為神,素氣清泚。
肅肅翛閹,群籁四起。
澤之動,黝然其姿,若挺若倚,若行若止,《巽》宮離離,為之騰風。
蒼梧崇崇,為之供雲。
四顧一色,黯然氤氲。
其聲瀰瀰,若商非商,若徵非徵。
東湊海門,一浪千裡。
又足畏也。
言其狀,則石然而骨,岸然而革。
氣然而榮,洚然而脈。
有山而心,有洞而腹。
有玉而體,有珠而目。
穹鼻孤島,呀口萬谷。
臂帶三吳,足跬荊、巫。
或跂然而望,或翼然而趨。
彭蠡、震澤,讵可雲乎?” 臣又問曰:“澤之态已聞命矣。
水之族将如何居?”神曰:“大道變易,或文或質。
沉潛自遂,其類非一。
或被甲而邅,或曳裾而圓。
或秃而跂,或角而蜿。
或吞而呀,或?去而牙。
或心以之蟹,或目以之蝦。
或修臂而立,或橫骛而疾。
或發于首,或髯于肘。
或俨而莊,或毅而黝。
彪彪玢玢,若大虛之含萬彙,名循
又人情貪競,時态輕浮,雖骨肉之至親,臨勢利而多變。
同僚之内,多或不和,伺隙則緻于傾危,患難則全無相救,仁義之風蕩然不複。
欲望有頒告谕,各使改更,庶厚化原,永敦政本。
恭惟太祖神武,太宗聖文,光掩百王,威加萬國,無賢不用,無事不知。
望陛下開豁聖懷,如天如海,可斷即斷,合行即行,愛惜忠直之臣,體察奸谀之黨。
臣久塵著位,寝荷恩寵,辭狂理拙,唯聖明恕之! 開至州,葺城壘戰具,諸将多沮議不協。
開謂其從子曰:“吾觀昂宿有光,雲多從北來犯境上,寇将至矣。
吾聞師克在和,今諸将怨我,一旦寇至,必危我矣。
”即求換郡,徙忻州刺史。
及契丹犯邊,開上書,又請車駕觀兵河朔。
四年,徙滄州,道病首瘍卒,年五十四。
錄其子涉為三班奉職。
開善射,喜弈棋。
有集十五卷。
作《家戒》千餘言,刻石以訓諸子。
性倜傥重義。
在大名,嘗過酒肆飲,有士人在旁,辭貌稍異,開詢其名,則至自京師,以貧不克葬其親,聞王祐笃義,将丐之。
問所費,曰:“二十萬足矣。
”開即罄所有,得白金百餘兩,益錢數萬遣之。
開兄肩吾,至禦史。
肩吾三子,湜、灏、沆并進士第,灏秘書丞。
夏侯嘉,正字會之,江陵人,少有俊才。
太平興國中舉進士,曆官至著作佐郎。
使于巴陵,為《洞庭賦》曰: 楚之南有水曰洞庭,環帶五郡,淼不知其幾百裡。
臣乙酉夏使嶽陽,抵湖上,思構賦。
明日披襟而觀之,則翼然動,促然跂,忄栗然駭,愕然眙。
怳若駕春雲而轼霓,浩若浮汗漫而朝跻。
退若據泰山之安,進若履千仞之危。
懵若無識,智若通微。
跛若不倚,跄若将馳。
耳不及掩,目不暇逃,情悸心嬉。
二三日而後,神始宅,氣始正,若此不敢以賦為事者二年,然眷眷不已。
一日登崇丘,望大澤,有雲?卒兮興,欻兮止。
興止未霁,急若有遇。
由是漬陽輝,沐芳澤,睹一異人于岩之際,霞為裾,雲為袂,冰膚雪肌,金玦玉佩,浮丘、羨門,斯實其對。
因言曰:“若非好辭者耶?”臣曰:“然。
”“然則若智有所不通,識有所不窮,用不通不窮而循乎無端之紀,若得無殆乎?”臣又曰:“然。
”“然志極則物應,思精則道來,嘉若之勤無嘩談,吾為若稱雲:‘太極之生,曰地曰天。
中含五精,五精之用而水居一焉。
水之疏,迩則為江兮,遠則為河;積則為潴兮,總則為湖。
若今所謂洞庭者,傑立而孤,廓然如無區,其大無徒。
含陽字陰,玄神之都。
暧暧昧昧,百川不敢逾。
有若臣者,有若賓者,有若仆者,有若子者,有若附庸者,有若娣姒者。
若禹會塗山,武巡牧野,千出百會,鹹處麾下。
每六合澄靜,中流回睨。
莽莽蒼蒼,纖霭不翳。
太陽望舒,出沒其間。
萬頃鹹沸,強而名之為巨澤,為長川,為水府,為大淵。
縱之不逾,跼忠心之不卑。
乍若賢人,以重自持。
誘之不前,犯之愈堅。
又若良将,以謀守邊。
澎澎濞濞,浩爾一緻。
又若太始,未有仁義。
沖訓漠漠,二氣交錯。
又若混沌,凝然未鑿。
此乃方輿之心胸,溟海之郛郭也。
三代之前,其氣濩落。
浩浩滔天,與物回薄。
滅木襄陵,無際無廓。
上帝降鑒,巨人斯作。
乃命玄夷,授禹之機。
隧山陻谷,滌源暢微。
然後若金在熔,若木在工,流精成器,夫何不通。
是澤之設,允執厥中。
既巽其性,遂得其正。
有升有降,有動有靜。
’” 臣應之曰:“升降動靜,可得聞乎?”神曰:“水之性非圓非方,非柔非剛,非直非曲,非玄非黃。
劃象為《坎》,本乎羲皇。
外婉而固,内健而彰。
降以《姤》始,升以《複》張。
其靜處陰,其動随陽。
六府之甲,萬化之綱。
式觀是澤,乃知天常。
若乃四序之變,九夏攸處。
烘然而炎,沸然而煮。
群物鴻洞,爍為隆暑。
澤之作,颀然其容,若去若住,若茹若吐。
靈趨怪觐,杳不可睹。
蒸之為雲,散之為雨。
倏急萬象,如還太古。
真可嘉也。
若乃秋之為神,素氣清泚。
肅肅翛閹,群籁四起。
澤之動,黝然其姿,若挺若倚,若行若止,《巽》宮離離,為之騰風。
蒼梧崇崇,為之供雲。
四顧一色,黯然氤氲。
其聲瀰瀰,若商非商,若徵非徵。
東湊海門,一浪千裡。
又足畏也。
言其狀,則石然而骨,岸然而革。
氣然而榮,洚然而脈。
有山而心,有洞而腹。
有玉而體,有珠而目。
穹鼻孤島,呀口萬谷。
臂帶三吳,足跬荊、巫。
或跂然而望,或翼然而趨。
彭蠡、震澤,讵可雲乎?” 臣又問曰:“澤之态已聞命矣。
水之族将如何居?”神曰:“大道變易,或文或質。
沉潛自遂,其類非一。
或被甲而邅,或曳裾而圓。
或秃而跂,或角而蜿。
或吞而呀,或?去而牙。
或心以之蟹,或目以之蝦。
或修臂而立,或橫骛而疾。
或發于首,或髯于肘。
或俨而莊,或毅而黝。
彪彪玢玢,若大虛之含萬彙,名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