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一百九十九文苑二
關燈
小
中
大
郊、祁,并天聖二年進士甲科,别有傳。
柳開,字仲塗,大名人。
父承翰,乾德初監察禦史。
開幼穎異,有膽勇。
周顯德末,侍父任南樂,夜與家人立庭中,有盜入室,衆恐不敢動,開裁十三,亟取劍逐之,盜逾垣出,開揮刃斷二足指。
既就學,喜讨論經義。
五代文格淺弱,慕韓愈、柳宗元為文,因名肩愈,字紹先。
既而改名字,以為能開聖道之塗也。
著書自号東郊野夫,又号補亡先生,作二傳以見意。
尚氣自任,不顧小節,所交皆一時豪隽。
範杲好古學,尤重開文,世稱為“柳、範”。
王祐知大名,開以文贽大蒙賞激。
楊昭儉、盧多遜并加延獎。
開寶六年舉進士,補宋州司寇參軍,以治獄稱職,遷本州錄事參軍。
太平興國中,擢右贊善大夫。
會征太原,督楚、泗八州運糧。
選知常州,遷殿中丞,徙潤州,拜監察禦史。
召還,知貝州,轉殿中侍禦史。
雍熙二年,坐與監軍忿争,貶上蔡令。
會大舉北征,開部送軍糧,将至涿州,有契丹酋長領萬騎與米信戰,相持不解,俄遣使绐言求降,開謂信曰:“兵法雲:‘無約而請和,謀也。
’彼将有謀,急攻之必勝。
”信遲疑不決。
逾二日,賊複引兵挑戰,後偵知果以矢盡,俟取于幽州也。
師還,詣阙上書,願從邊軍效死,太宗憐之,複授殿中侍禦史。
雍熙中,使河北,因抗疏曰:“臣受非常恩,未有以報,年裁四十,膽力方壯。
今契丹未滅,願陛下賜臣步騎數千,任以河北用兵之地,必能出生入死,為陛下複幽、薊,雖身沒戰場,臣之願也。
”上以五代戰争以來,自節鎮至刺史皆用武臣,多不曉政事,人受其弊。
欲兼用文士,乃以侍禦史鄭宣、戶部員外郎趙載、司門員外郎劉墀并為如京使,左拾遺劉慶為西京作坊使,開為崇儀使、知甯邊軍。
徙全州。
全西溪洞有粟氏,聚族五百餘人,常鈔劫民口糧畜,開為作衣帶巾帽,選牙吏勇辯者得三輩,使入,谕之曰:“爾能歸我,即有厚賞,給田為屋處之;不然,發兵深入,滅爾類矣。
”粟氏懼,留二吏為質,率其酋四人與一吏偕來。
開厚其犒賜,吏民争以鼓吹飲之。
居數日遣還,如期攜老幼悉至。
開即賦其居業,作《時鑒》一篇,刻石戒之。
遣其酋入朝,授本州上佐。
賜開錢三十萬。
淳化初,移知桂州。
初,開在全州,有卒訟開,開即杖背黥面送阙下。
有司言卒罪不及徒,召開下禦史獄劾系,削二官,黜為複州團練副使,移滁州。
複舊官,知環州。
三年,移邠州。
時調民辇送趨環、慶,己再運,民皆蕩析産業,轉運使複督後運,民數千人入州署号訴。
開贻書轉運使曰:“開近離環州,知刍糧之數不增,大兵可支四年,今蠶農方作,再運半發,老幼疲弊,畜乘困竭,奈何又苦之?不罷,開即馳詣阙下,白于上前矣。
”卒罷之。
又知曹、邢二州。
真宗即位,加如京使,歸朝,命知代州。
上言曰: 國家創業将四十年,陛下紹二聖之祚,精求至治。
若守舊規,斯未盡善。
能立新法,乃顯神機。
臣以益州稍靜,望陛下選賢能以鎮之,必須望重有威,即群小畏服。
又西鄙今雖歸明,他日未可必保,苟有翻覆,須得人制禦,若以契丹比議,為患更深。
何者?契丹則君臣久定,蕃、漢久分,縱萌南顧之心,亦須自有思慮。
西鄙積恨未泯,貪心不悛,其下猖狂,竟謀兇惡,侵漁未必知足,姑息未能感恩,望常預備之。
以良将守其要害,以厚賜足其貪婪,以撫慰來其情,以寬假息其念。
多命人使西入甘、涼,厚結其心,為我聲援,如有動靜,使其掩襲,令彼有後顧之憂,乃可制其輕動。
今甲兵雖衆,不及太祖之時人人練習,謀臣猛将則又縣殊,是以比年西北屢遭侵擾,養育則月費甚廣,征戰則軍捷未聞。
誠願訓練禁戢,使如往日行伍必求于勇敢,指顧無縱于後先,失律者悉誅,獲功者必賞。
偏裨主将,不威嚴者去之。
聽斷之暇,親臨殿庭,更召貔虎,使其擊刺馳驟,以彰神武之盛。
臣又以宰相、樞密,朝廷大臣,委之必無疑,用之必至當。
铨總僚屬,評品職官,内則主管百司,外則分治四海。
今京朝官則别置審官,供奉、殿直則别立三班,刑部不令詳斷,别立審刑,宣徽一司全同散地。
大臣不獲親信,小臣乃謂至公。
至如銀台一司,舊屬樞密,近年改制,職掌甚多,加倍置人,事則依舊,别無利害,虛有變更。
臣欲望停審官、三班,複委中書、樞密、宣徽院,銀台司複歸樞密,審刑院複歸刑部,去其繁細,省其頭目。
又京府大都,萬方軌則,望仍舊貫,選委親賢。
今皇族宗子悉多成長,但令優逸,無以試材,宜委之外藩,擇文武忠直之士,為左右贊弼之任。
又天下州縣官吏不均,或冗長至多,或歲年久阙。
欲望縣四千戶已上選朝官知,三千戶已上選京官知。
省去主簿,令縣尉兼領其事。
自餘通判、監軍、巡檢、監臨使臣
柳開,字仲塗,大名人。
父承翰,乾德初監察禦史。
開幼穎異,有膽勇。
周顯德末,侍父任南樂,夜與家人立庭中,有盜入室,衆恐不敢動,開裁十三,亟取劍逐之,盜逾垣出,開揮刃斷二足指。
既就學,喜讨論經義。
五代文格淺弱,慕韓愈、柳宗元為文,因名肩愈,字紹先。
既而改名字,以為能開聖道之塗也。
著書自号東郊野夫,又号補亡先生,作二傳以見意。
尚氣自任,不顧小節,所交皆一時豪隽。
範杲好古學,尤重開文,世稱為“柳、範”。
王祐知大名,開以文贽大蒙賞激。
楊昭儉、盧多遜并加延獎。
開寶六年舉進士,補宋州司寇參軍,以治獄稱職,遷本州錄事參軍。
太平興國中,擢右贊善大夫。
會征太原,督楚、泗八州運糧。
選知常州,遷殿中丞,徙潤州,拜監察禦史。
召還,知貝州,轉殿中侍禦史。
雍熙二年,坐與監軍忿争,貶上蔡令。
會大舉北征,開部送軍糧,将至涿州,有契丹酋長領萬騎與米信戰,相持不解,俄遣使绐言求降,開謂信曰:“兵法雲:‘無約而請和,謀也。
’彼将有謀,急攻之必勝。
”信遲疑不決。
逾二日,賊複引兵挑戰,後偵知果以矢盡,俟取于幽州也。
師還,詣阙上書,願從邊軍效死,太宗憐之,複授殿中侍禦史。
雍熙中,使河北,因抗疏曰:“臣受非常恩,未有以報,年裁四十,膽力方壯。
今契丹未滅,願陛下賜臣步騎數千,任以河北用兵之地,必能出生入死,為陛下複幽、薊,雖身沒戰場,臣之願也。
”上以五代戰争以來,自節鎮至刺史皆用武臣,多不曉政事,人受其弊。
欲兼用文士,乃以侍禦史鄭宣、戶部員外郎趙載、司門員外郎劉墀并為如京使,左拾遺劉慶為西京作坊使,開為崇儀使、知甯邊軍。
徙全州。
全西溪洞有粟氏,聚族五百餘人,常鈔劫民口糧畜,開為作衣帶巾帽,選牙吏勇辯者得三輩,使入,谕之曰:“爾能歸我,即有厚賞,給田為屋處之;不然,發兵深入,滅爾類矣。
”粟氏懼,留二吏為質,率其酋四人與一吏偕來。
開厚其犒賜,吏民争以鼓吹飲之。
居數日遣還,如期攜老幼悉至。
開即賦其居業,作《時鑒》一篇,刻石戒之。
遣其酋入朝,授本州上佐。
賜開錢三十萬。
淳化初,移知桂州。
初,開在全州,有卒訟開,開即杖背黥面送阙下。
有司言卒罪不及徒,召開下禦史獄劾系,削二官,黜為複州團練副使,移滁州。
複舊官,知環州。
三年,移邠州。
時調民辇送趨環、慶,己再運,民皆蕩析産業,轉運使複督後運,民數千人入州署号訴。
開贻書轉運使曰:“開近離環州,知刍糧之數不增,大兵可支四年,今蠶農方作,再運半發,老幼疲弊,畜乘困竭,奈何又苦之?不罷,開即馳詣阙下,白于上前矣。
”卒罷之。
又知曹、邢二州。
真宗即位,加如京使,歸朝,命知代州。
上言曰: 國家創業将四十年,陛下紹二聖之祚,精求至治。
若守舊規,斯未盡善。
能立新法,乃顯神機。
臣以益州稍靜,望陛下選賢能以鎮之,必須望重有威,即群小畏服。
又西鄙今雖歸明,他日未可必保,苟有翻覆,須得人制禦,若以契丹比議,為患更深。
何者?契丹則君臣久定,蕃、漢久分,縱萌南顧之心,亦須自有思慮。
西鄙積恨未泯,貪心不悛,其下猖狂,竟謀兇惡,侵漁未必知足,姑息未能感恩,望常預備之。
以良将守其要害,以厚賜足其貪婪,以撫慰來其情,以寬假息其念。
多命人使西入甘、涼,厚結其心,為我聲援,如有動靜,使其掩襲,令彼有後顧之憂,乃可制其輕動。
今甲兵雖衆,不及太祖之時人人練習,謀臣猛将則又縣殊,是以比年西北屢遭侵擾,養育則月費甚廣,征戰則軍捷未聞。
誠願訓練禁戢,使如往日行伍必求于勇敢,指顧無縱于後先,失律者悉誅,獲功者必賞。
偏裨主将,不威嚴者去之。
聽斷之暇,親臨殿庭,更召貔虎,使其擊刺馳驟,以彰神武之盛。
臣又以宰相、樞密,朝廷大臣,委之必無疑,用之必至當。
铨總僚屬,評品職官,内則主管百司,外則分治四海。
今京朝官則别置審官,供奉、殿直則别立三班,刑部不令詳斷,别立審刑,宣徽一司全同散地。
大臣不獲親信,小臣乃謂至公。
至如銀台一司,舊屬樞密,近年改制,職掌甚多,加倍置人,事則依舊,别無利害,虛有變更。
臣欲望停審官、三班,複委中書、樞密、宣徽院,銀台司複歸樞密,審刑院複歸刑部,去其繁細,省其頭目。
又京府大都,萬方軌則,望仍舊貫,選委親賢。
今皇族宗子悉多成長,但令優逸,無以試材,宜委之外藩,擇文武忠直之士,為左右贊弼之任。
又天下州縣官吏不均,或冗長至多,或歲年久阙。
欲望縣四千戶已上選朝官知,三千戶已上選京官知。
省去主簿,令縣尉兼領其事。
自餘通判、監軍、巡檢、監臨使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