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一百九十七儒林八
關燈
小
中
大
,婺州金華人。
父伯熭為臨川縣丞,而黃幹适知其縣事,伯熭見二子而師事焉。
幹告以必有真實心地、刻苦工夫而後可,基悚惕受命。
于是随事誘掖,得聞淵源之懿。
微辭奧義,研精覃思,平心易氣,以俟其通,未嘗參以己意,立異以為高,徇人而少變也。
凡所讀無不加标點,義顯意明,有不待論說而自見者。
朱熹門人楊與立一見推服。
來學者衆,嘗謂:“為學立志貴堅,規模貴大,充踐服行,死而後已。
讀《詩》之法,須掃蕩胸次淨盡,然後吟哦上下,諷詠從容,使人感發,方為有功。
”謂:“以《洪範》參之《大學》、《中庸》,有不約而符者。
”謂:“讀《易》者,當盡去其膠固支離之見,以潔淨其心,玩精微之理,沉潛涵泳,得其根源,乃可漸觀爻象。
”蓋其确守師訓,故能精義造約。
王柏既執贽為弟子,基謙抑不以師道自尊。
柏高明絕識,序正諸經,弘論英辨,質問難疑,或一事至十往返,基終不變以待其定。
嘗曰:“治經當謹守精玩,不必多起疑論。
有欲為後學言者,謹之又謹可也。
”基淳固笃實,絕類漢儒。
雖一本于熹,然就其言發明,則精義新意愈出不窮。
基文集三十卷,而與柏問辨者十八卷。
郡守趙汝騰守婺,延聘請講,辭不就。
複首薦于朝,又率名從官列薦。
通判鄭士懿、守蔡抗、楊棟相繼以請,皆辭。
景定五年,诏舉賢,特薦基與建人徐幾,同被命添差婺州學教授,兼麗澤書院山長,力辭未竟,理宗崩。
鹹淳初,授史館校勘兼崇政殿說書,屢辭,改承務郎,主管西嶽廟,終亦不受也。
卒,年八十一。
國子祭酒楊文仲請于朝,谥文定。
所著《大學發揮》、《中庸發揮》、《大傳發揮》、《易啟蒙發揮》、《通書發揮》、《近思錄發揮》。
王柏,字會之,婺州金華人。
大父崇政殿說書師愈,從楊時受《易》、《論語》,既又從朱熹、張栻、呂祖謙遊。
父瀚,朝奉郎、主管建昌軍仙都觀,兄弟皆及熹、祖謙之門。
柏少慕諸葛亮為人,自号長嘯。
年逾三十,始知家學之原,捐去俗學,勇于求道。
與其友汪開之著《論語通旨》,至“居處恭,執事敬”,惕然歎曰:“長嘯非聖門持敬之道。
”亟更以魯齋。
從熹門人遊,或語以何基嘗從黃幹得熹之傳,即往從之,授以立志居敬之旨,且作《魯齋箴》勉之。
質實堅苦,有疑必從基質之。
于《論語》、《大學》、《中庸》、《孟子》、《通鑒綱目》标注點校,尤為精密。
作《敬齋箴圖》。
夙興見廟,治家嚴饬。
當暑閉閣靜坐,子弟白事,非衣冠不見也。
少孤,事其伯兄甚恭。
季弟早喪,撫其孤,又割田予之。
收合宗族,周恤扶持之。
開之沒,家貧,為之斂且葬焉。
來學者衆,其教必先之以《大學》。
蔡抗、楊棟相繼守婺,趙景緯守台,聘為麗澤、上蔡兩書院師,鄉之耆德皆執弟子禮。
理宗崩,率諸生制服臨于郡。
柏之言曰:“伏羲則《河圖》以畫八卦,文王推八卦以合《河圖》者,先天後天之宗祖也。
《河圖》是逐位奇偶之交,後天是統體奇偶之交,惟四生數不動。
以四成數而下上之,上偶下奇,莫匪自然。
”又曰:“大禹得《洛書》而列九疇,箕子得九疇而傳《洪範》,範圍之數,不期而暗合。
《洪範》者,經傳之宗祖乎!‘初一曰五行’以下六十五字為《洪範》,‘五皇極’以下六十四字為皇極經,此帝王相傳之大訓,非箕子之言也。
”又曰:“今《詩》三百五篇,豈盡定于夫子之手?所删之詩,容或有存于闾巷浮薄之口,漢儒取于補亡。
”乃定《二南》各十有一篇,兩兩相配。
退《何彼穠矣》、《甘棠》歸之《王風》,削去《野有死麕》,黜鄭、衛淫奔之詩。
又作《春秋發揮》。
又曰:“《大學緻知格物章》未嘗亡。
”還《知止》章于《聽訟》之上。
謂“《中庸》古有二篇,誠明可為綱,不可為目。
”定《中庸》誠明各十一章,其卓識獨見多此類也。
其卒,整衣冠端坐,揮婦人勿近。
國子祭酒楊文仲請于朝,谥曰文憲。
所著有《讀易記》、《涵古易說》、《大象衍義》、《涵古圖書》、《讀書記》、《書疑》、《詩辨說》、《讀春秋記》、《論語衍義》、《太極衍義》、《伊洛精義》、《研幾圖》、《魯經章句》、《論語通旨》、《孟子通旨》、《書附傳》、《左氏正傳》、《續國語》、《阃學之書》、《文章複古》、《文章續古》、《濂洛文統》、《拟道學志》、《朱子指要》、《詩可言》、《天文考》、《地理考》、《墨林考》、《大爾雅》、《六義字原》、《正始之音》、《帝王曆數》、《江左淵源》、《伊洛精義雜志》、《周子》、《發遣三昧》、《文章指南》、《朝華集》、《紫陽詩類》、《家乘》、文集。
徐夢莘字商老,臨江人。
幼慧,耽嗜經史,下至稗官小說,寓目成誦。
紹興二十四年舉進士。
曆官為南安軍教授。
改知湘陰縣。
會湖南帥括田,号增耕稅,他邑奉令惟謹。
夢莘獨謂邑無新田,租稅無從出。
帥恚其私于民,欲從簿書間攈摭其過,終莫能得,由是反器重之。
尋主管廣西轉運司文字。
時朝廷議易二廣鹽法,遣廣西安撫司幹官胡廷直與東西漕臣集議于境。
夢莘從行,謂:“廣西阻山,止當仍官般法,則害不及民。
廣東諸郡并江,或可容客販,未宜遽以二廣
父伯熭為臨川縣丞,而黃幹适知其縣事,伯熭見二子而師事焉。
幹告以必有真實心地、刻苦工夫而後可,基悚惕受命。
于是随事誘掖,得聞淵源之懿。
微辭奧義,研精覃思,平心易氣,以俟其通,未嘗參以己意,立異以為高,徇人而少變也。
凡所讀無不加标點,義顯意明,有不待論說而自見者。
朱熹門人楊與立一見推服。
來學者衆,嘗謂:“為學立志貴堅,規模貴大,充踐服行,死而後已。
讀《詩》之法,須掃蕩胸次淨盡,然後吟哦上下,諷詠從容,使人感發,方為有功。
”謂:“以《洪範》參之《大學》、《中庸》,有不約而符者。
”謂:“讀《易》者,當盡去其膠固支離之見,以潔淨其心,玩精微之理,沉潛涵泳,得其根源,乃可漸觀爻象。
”蓋其确守師訓,故能精義造約。
王柏既執贽為弟子,基謙抑不以師道自尊。
柏高明絕識,序正諸經,弘論英辨,質問難疑,或一事至十往返,基終不變以待其定。
嘗曰:“治經當謹守精玩,不必多起疑論。
有欲為後學言者,謹之又謹可也。
”基淳固笃實,絕類漢儒。
雖一本于熹,然就其言發明,則精義新意愈出不窮。
基文集三十卷,而與柏問辨者十八卷。
郡守趙汝騰守婺,延聘請講,辭不就。
複首薦于朝,又率名從官列薦。
通判鄭士懿、守蔡抗、楊棟相繼以請,皆辭。
景定五年,诏舉賢,特薦基與建人徐幾,同被命添差婺州學教授,兼麗澤書院山長,力辭未竟,理宗崩。
鹹淳初,授史館校勘兼崇政殿說書,屢辭,改承務郎,主管西嶽廟,終亦不受也。
卒,年八十一。
國子祭酒楊文仲請于朝,谥文定。
所著《大學發揮》、《中庸發揮》、《大傳發揮》、《易啟蒙發揮》、《通書發揮》、《近思錄發揮》。
王柏,字會之,婺州金華人。
大父崇政殿說書師愈,從楊時受《易》、《論語》,既又從朱熹、張栻、呂祖謙遊。
父瀚,朝奉郎、主管建昌軍仙都觀,兄弟皆及熹、祖謙之門。
柏少慕諸葛亮為人,自号長嘯。
年逾三十,始知家學之原,捐去俗學,勇于求道。
與其友汪開之著《論語通旨》,至“居處恭,執事敬”,惕然歎曰:“長嘯非聖門持敬之道。
”亟更以魯齋。
從熹門人遊,或語以何基嘗從黃幹得熹之傳,即往從之,授以立志居敬之旨,且作《魯齋箴》勉之。
質實堅苦,有疑必從基質之。
于《論語》、《大學》、《中庸》、《孟子》、《通鑒綱目》标注點校,尤為精密。
作《敬齋箴圖》。
夙興見廟,治家嚴饬。
當暑閉閣靜坐,子弟白事,非衣冠不見也。
少孤,事其伯兄甚恭。
季弟早喪,撫其孤,又割田予之。
收合宗族,周恤扶持之。
開之沒,家貧,為之斂且葬焉。
來學者衆,其教必先之以《大學》。
蔡抗、楊棟相繼守婺,趙景緯守台,聘為麗澤、上蔡兩書院師,鄉之耆德皆執弟子禮。
理宗崩,率諸生制服臨于郡。
柏之言曰:“伏羲則《河圖》以畫八卦,文王推八卦以合《河圖》者,先天後天之宗祖也。
《河圖》是逐位奇偶之交,後天是統體奇偶之交,惟四生數不動。
以四成數而下上之,上偶下奇,莫匪自然。
”又曰:“大禹得《洛書》而列九疇,箕子得九疇而傳《洪範》,範圍之數,不期而暗合。
《洪範》者,經傳之宗祖乎!‘初一曰五行’以下六十五字為《洪範》,‘五皇極’以下六十四字為皇極經,此帝王相傳之大訓,非箕子之言也。
”又曰:“今《詩》三百五篇,豈盡定于夫子之手?所删之詩,容或有存于闾巷浮薄之口,漢儒取于補亡。
”乃定《二南》各十有一篇,兩兩相配。
退《何彼穠矣》、《甘棠》歸之《王風》,削去《野有死麕》,黜鄭、衛淫奔之詩。
又作《春秋發揮》。
又曰:“《大學緻知格物章》未嘗亡。
”還《知止》章于《聽訟》之上。
謂“《中庸》古有二篇,誠明可為綱,不可為目。
”定《中庸》誠明各十一章,其卓識獨見多此類也。
其卒,整衣冠端坐,揮婦人勿近。
國子祭酒楊文仲請于朝,谥曰文憲。
所著有《讀易記》、《涵古易說》、《大象衍義》、《涵古圖書》、《讀書記》、《書疑》、《詩辨說》、《讀春秋記》、《論語衍義》、《太極衍義》、《伊洛精義》、《研幾圖》、《魯經章句》、《論語通旨》、《孟子通旨》、《書附傳》、《左氏正傳》、《續國語》、《阃學之書》、《文章複古》、《文章續古》、《濂洛文統》、《拟道學志》、《朱子指要》、《詩可言》、《天文考》、《地理考》、《墨林考》、《大爾雅》、《六義字原》、《正始之音》、《帝王曆數》、《江左淵源》、《伊洛精義雜志》、《周子》、《發遣三昧》、《文章指南》、《朝華集》、《紫陽詩類》、《家乘》、文集。
徐夢莘字商老,臨江人。
幼慧,耽嗜經史,下至稗官小說,寓目成誦。
紹興二十四年舉進士。
曆官為南安軍教授。
改知湘陰縣。
會湖南帥括田,号增耕稅,他邑奉令惟謹。
夢莘獨謂邑無新田,租稅無從出。
帥恚其私于民,欲從簿書間攈摭其過,終莫能得,由是反器重之。
尋主管廣西轉運司文字。
時朝廷議易二廣鹽法,遣廣西安撫司幹官胡廷直與東西漕臣集議于境。
夢莘從行,謂:“廣西阻山,止當仍官般法,則害不及民。
廣東諸郡并江,或可容客販,未宜遽以二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