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一百九十一儒林二
關燈
小
中
大
教授數十百人。
采漢、唐奏議為《輔弼名對》。
馮元、劉筠、錢易、滕涉、蔡齊上其書,除任城主簿。
歲饑,發大姓所積粟,活數千人。
李迪知兖州、青州,皆辟為從事,卒。
著《儒術通要》、《經濟樞言》複數十篇。
石介見其書,歎曰:“恨不在弟子之列。
”子庠,自有傳。
高弁字公儀,濮州雷澤人。
弱冠,徒步從種放學于終南山,又學古文于柳開,與張景齊名。
至道中,以文谒王禹偁,禹偁奇之。
舉進士,累官侍禦史。
谏修玉清昭應宮,降知廣濟軍。
尋以戶部判官試開封府進士,私發糊名,奪二官。
稍複知單州、邢州、鹽鐵判官。
河決澶州,請弛堤防,縱水所之,可省民力,且以扼契丹南向。
議寝。
知陝州,卒。
弁性孝友。
所為文章多祖《六經》及《孟子》,喜言仁義。
有《帝則》三篇,為世所傳。
與李迪、賈同、陸參、朱頔、伊淳相友善。
石延年、劉潛皆其門人也。
孫複,字明複,晉州平陽人。
舉進士不第,退居泰山。
學《春秋》,著《尊王發微》十二篇,大約本于陸淳,而增新意。
石介有名山東,自介而下皆以先生事複。
年四十不娶。
李迪知其賢,以其弟之子妻之。
複初猶豫,石介與諸弟子請曰:“公卿不下士久矣,今丞相不以先生貧賤,欲托以子,宜因以成丞相之賢名。
”複乃聽。
孔道輔聞複之賢,就見之,介執杖屦立侍複左右,升降拜則扶之,其往謝亦然。
介既為學官,語人曰:“孫先生非隐者也。
”于是範仲淹、富弼皆言複有經術,宜在朝廷。
除秘書省校書郎、國子監直講。
車駕幸太學,賜绯衣銀魚,召為迩英閣祗候說書。
楊安國言其講說多異先儒,罷之。
孔直溫敗,得所遺複詩,坐貶虔州監稅,徙泗州,又知長水縣,簽書應天府判官事。
通判陵州,未行,翰林學士趙概等十餘人言複經為人師,不宜使佐州縣。
留為直講,稍遷殿中丞,卒,賜錢十萬。
複與胡瑗不合,在太學常相避。
瑗治經不如複,而教養諸生過之。
複既病,韓琦言于仁宗,選書吏,給紙筆,命其門人祖無擇就複家得書十五萬言,錄藏秘閣。
特官其一子。
石介,字守道,兖州奉符人。
進士及第,曆郓州、南京推官。
笃學有志尚,樂善疾惡,喜聲名,遇事奮然敢為。
禦史台辟為主簿,未至,以論赦書不當求五代及諸僞國後,罷為鎮南掌書記。
代父丙遠官,為嘉州軍事判官。
丁父母憂,耕徂徕山下,葬五世之未葬者七十喪。
以《易》教授于家,魯人号介徂徕先生。
入為國子監直講,學者從之甚衆,太學繇此益盛。
介為文有氣,嘗患文章之弊,佛、老為蠹,著《怪說》、《中國論》,言去此三者,乃可以有為。
又著《唐鑒》以戒奸臣、宦官、宮女,指切當時,無所諱忌。
杜衍、韓琦薦,擢太子中允、直集賢院。
會呂夷簡罷相,夏竦既除樞密使,複奪之,以衍代。
章得象、晏殊、賈昌朝、範仲淹、富弼及琦同時執政,歐陽修、餘靖、王素、蔡襄并為谏官,介喜曰:“此盛事也,歌頌吾職,其可已乎”作《慶曆聖德詩》,曰: 于惟慶曆三年三月,皇帝龍興,徐出闱闼。
晨坐太極,晝開阊阖。
躬覽英賢,手鉏奸枿。
大聲沨々,震搖六合。
如乾之動,如雷之發。
昆蟲踯躅,怪妖藏滅。
同明道初,天地嘉吉。
初聞皇帝,蹙然言曰:“予祖予父,付予大業,予恐失墜,實賴輔弼。
汝得象、殊,重慎微密。
君相予久,予嘉君伐。
君仍相予,竹镛斯協。
昌朝儒者,學問該洽。
與予論政,傅以經術。
汝貳二相,庶績鹹秩。
惟汝仲淹,汝誠予察。
太後乘勢,湯沸火熱。
汝時小臣,危言QJ掴。
為予司谏,正予門闑。
為予京兆,SW予讒說。
賊叛予夏,往予式遏。
六月酷日,大冬積雪。
汝寒汝暑,同予士卒。
予聞辛酸,汝不告乏。
予晚得弼,予心弼悅。
弼每見予,無有私谒。
以道輔予,弼言深切。
予不堯、舜,弼自笞罰。
谏官一年,疏奏滿箧。
侍從周歲,忠力廑竭。
契丹忘義,檮杌饕餮。
敢侮大國,其辭慢悖。
弼将予命,不畏不怯。
卒複舊好,民得食褐。
沙碛萬裡,死生一節。
視弼之膚,霜剝風裂。
觀弼之心,煉金鍛鐵。
寵名大官,以酬勞渴。
弼辭不受,其志莫奪。
惟仲淹、弼,一夔一契。
天實赉予,予其敢忽。
并來弼予,民無瘥劄。
曰衍汝來,汝予黃發。
事予二紀,毛秃齒豁。
心如一兮,率履弗越。
遂長樞府,兵政無蹶。
予早識琦,琦有奇骨。
其器魁落,豈視MN楔。
其人渾樸,不施剞劂。
可屬大事,敦厚如勃。
琦汝副衍,知人予哲。
惟修惟靖,立朝?獻々。
言論磥砢,忠誠特達。
祿微身賤,其志不怯。
嘗诋大官,亟遭貶黜。
萬裡歸來,剛氣不折。
屢進直言,以補予阙。
素相之後,含忠履潔。
昔為禦史,幾叩予榻。
襄雖小官,名聞予徹。
亦嘗獻言,箴予之失。
剛守粹悫,與修俦匹。
并為谏官,正色在列。
予過汝言,毋鉗汝舌。
” 皇帝聖明,忠邪辨别。
舉擢俊良,掃除妖魃。
衆賢之進,如茅斯拔。
大奸之去,如距斯脫。
上倚輔弼,司予調燮。
下賴谏诤,維予紀法。
左右正人,無有邪孽。
予望太平,日不逾浃。
皇帝嗣位,二十二年。
神武不殺,其默如淵。
聖人不測,其動如天。
賞罰在予,不失其權。
恭己南面,退奸進賢。
知賢不易,非明弗得。
去邪惟艱,惟斷乃克。
明則不貳,斷則不惑。
既明且斷,惟皇帝之德。
群臣踧?,重屏息,交相教語:曰惟正直,毋作側僻,皇帝汝殛。
諸侯危栗,墜玉失舄,交相告語:皇帝神明,四時朝觐,謹修臣職。
四夷走馬,墜镫遺策,交相告語:皇帝英武,解兵修貢,永為屬國。
皇帝一舉,群臣懾焉,諸侯畏焉,四夷服焉。
臣願皇帝,壽
采漢、唐奏議為《輔弼名對》。
馮元、劉筠、錢易、滕涉、蔡齊上其書,除任城主簿。
歲饑,發大姓所積粟,活數千人。
李迪知兖州、青州,皆辟為從事,卒。
著《儒術通要》、《經濟樞言》複數十篇。
石介見其書,歎曰:“恨不在弟子之列。
”子庠,自有傳。
高弁字公儀,濮州雷澤人。
弱冠,徒步從種放學于終南山,又學古文于柳開,與張景齊名。
至道中,以文谒王禹偁,禹偁奇之。
舉進士,累官侍禦史。
谏修玉清昭應宮,降知廣濟軍。
尋以戶部判官試開封府進士,私發糊名,奪二官。
稍複知單州、邢州、鹽鐵判官。
河決澶州,請弛堤防,縱水所之,可省民力,且以扼契丹南向。
議寝。
知陝州,卒。
弁性孝友。
所為文章多祖《六經》及《孟子》,喜言仁義。
有《帝則》三篇,為世所傳。
與李迪、賈同、陸參、朱頔、伊淳相友善。
石延年、劉潛皆其門人也。
孫複,字明複,晉州平陽人。
舉進士不第,退居泰山。
學《春秋》,著《尊王發微》十二篇,大約本于陸淳,而增新意。
石介有名山東,自介而下皆以先生事複。
年四十不娶。
李迪知其賢,以其弟之子妻之。
複初猶豫,石介與諸弟子請曰:“公卿不下士久矣,今丞相不以先生貧賤,欲托以子,宜因以成丞相之賢名。
”複乃聽。
孔道輔聞複之賢,就見之,介執杖屦立侍複左右,升降拜則扶之,其往謝亦然。
介既為學官,語人曰:“孫先生非隐者也。
”于是範仲淹、富弼皆言複有經術,宜在朝廷。
除秘書省校書郎、國子監直講。
車駕幸太學,賜绯衣銀魚,召為迩英閣祗候說書。
楊安國言其講說多異先儒,罷之。
孔直溫敗,得所遺複詩,坐貶虔州監稅,徙泗州,又知長水縣,簽書應天府判官事。
通判陵州,未行,翰林學士趙概等十餘人言複經為人師,不宜使佐州縣。
留為直講,稍遷殿中丞,卒,賜錢十萬。
複與胡瑗不合,在太學常相避。
瑗治經不如複,而教養諸生過之。
複既病,韓琦言于仁宗,選書吏,給紙筆,命其門人祖無擇就複家得書十五萬言,錄藏秘閣。
特官其一子。
石介,字守道,兖州奉符人。
進士及第,曆郓州、南京推官。
笃學有志尚,樂善疾惡,喜聲名,遇事奮然敢為。
禦史台辟為主簿,未至,以論赦書不當求五代及諸僞國後,罷為鎮南掌書記。
代父丙遠官,為嘉州軍事判官。
丁父母憂,耕徂徕山下,葬五世之未葬者七十喪。
以《易》教授于家,魯人号介徂徕先生。
入為國子監直講,學者從之甚衆,太學繇此益盛。
介為文有氣,嘗患文章之弊,佛、老為蠹,著《怪說》、《中國論》,言去此三者,乃可以有為。
又著《唐鑒》以戒奸臣、宦官、宮女,指切當時,無所諱忌。
杜衍、韓琦薦,擢太子中允、直集賢院。
會呂夷簡罷相,夏竦既除樞密使,複奪之,以衍代。
章得象、晏殊、賈昌朝、範仲淹、富弼及琦同時執政,歐陽修、餘靖、王素、蔡襄并為谏官,介喜曰:“此盛事也,歌頌吾職,其可已乎”作《慶曆聖德詩》,曰: 于惟慶曆三年三月,皇帝龍興,徐出闱闼。
晨坐太極,晝開阊阖。
躬覽英賢,手鉏奸枿。
大聲沨々,震搖六合。
如乾之動,如雷之發。
昆蟲踯躅,怪妖藏滅。
同明道初,天地嘉吉。
初聞皇帝,蹙然言曰:“予祖予父,付予大業,予恐失墜,實賴輔弼。
汝得象、殊,重慎微密。
君相予久,予嘉君伐。
君仍相予,竹镛斯協。
昌朝儒者,學問該洽。
與予論政,傅以經術。
汝貳二相,庶績鹹秩。
惟汝仲淹,汝誠予察。
太後乘勢,湯沸火熱。
汝時小臣,危言QJ掴。
為予司谏,正予門闑。
為予京兆,SW予讒說。
賊叛予夏,往予式遏。
六月酷日,大冬積雪。
汝寒汝暑,同予士卒。
予聞辛酸,汝不告乏。
予晚得弼,予心弼悅。
弼每見予,無有私谒。
以道輔予,弼言深切。
予不堯、舜,弼自笞罰。
谏官一年,疏奏滿箧。
侍從周歲,忠力廑竭。
契丹忘義,檮杌饕餮。
敢侮大國,其辭慢悖。
弼将予命,不畏不怯。
卒複舊好,民得食褐。
沙碛萬裡,死生一節。
視弼之膚,霜剝風裂。
觀弼之心,煉金鍛鐵。
寵名大官,以酬勞渴。
弼辭不受,其志莫奪。
惟仲淹、弼,一夔一契。
天實赉予,予其敢忽。
并來弼予,民無瘥劄。
曰衍汝來,汝予黃發。
事予二紀,毛秃齒豁。
心如一兮,率履弗越。
遂長樞府,兵政無蹶。
予早識琦,琦有奇骨。
其器魁落,豈視MN楔。
其人渾樸,不施剞劂。
可屬大事,敦厚如勃。
琦汝副衍,知人予哲。
惟修惟靖,立朝?獻々。
言論磥砢,忠誠特達。
祿微身賤,其志不怯。
嘗诋大官,亟遭貶黜。
萬裡歸來,剛氣不折。
屢進直言,以補予阙。
素相之後,含忠履潔。
昔為禦史,幾叩予榻。
襄雖小官,名聞予徹。
亦嘗獻言,箴予之失。
剛守粹悫,與修俦匹。
并為谏官,正色在列。
予過汝言,毋鉗汝舌。
” 皇帝聖明,忠邪辨别。
舉擢俊良,掃除妖魃。
衆賢之進,如茅斯拔。
大奸之去,如距斯脫。
上倚輔弼,司予調燮。
下賴谏诤,維予紀法。
左右正人,無有邪孽。
予望太平,日不逾浃。
皇帝嗣位,二十二年。
神武不殺,其默如淵。
聖人不測,其動如天。
賞罰在予,不失其權。
恭己南面,退奸進賢。
知賢不易,非明弗得。
去邪惟艱,惟斷乃克。
明則不貳,斷則不惑。
既明且斷,惟皇帝之德。
群臣踧?,重屏息,交相教語:曰惟正直,毋作側僻,皇帝汝殛。
諸侯危栗,墜玉失舄,交相告語:皇帝神明,四時朝觐,謹修臣職。
四夷走馬,墜镫遺策,交相告語:皇帝英武,解兵修貢,永為屬國。
皇帝一舉,群臣懾焉,諸侯畏焉,四夷服焉。
臣願皇帝,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