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一百九十一儒林二

關燈
○胡旦賈同劉顔高弁孫複石介胡瑗劉羲叟林概李觏何涉王回弟向周堯卿王當陳旸 胡旦字周父,濱州渤海人。

    少有隽才,博學能文辭。

    舉進士第一,為将作監丞、通判升州。

    時江南初平,汰李氏時所度僧,十減六七。

    旦曰:“彼無田廬可歸,将聚而為盜。

    ”悉黥為兵。

    遷左拾遺、直史館,數上書言時政利病。

    出為淮南東路轉運副使、知海州。

    逾年,召歸。

      先是,盧多遜貶,趙普罷相。

    其夏,河決韓村,尋複塞。

    旦獻《河平頌》曰:“天祚我宋,以君兆民。

    配天成休,惟堯與鄰。

    粵有大水,昏墊下人。

    非曰聖作,孰究孰度。

    蔽賢者退,壅澤者罪。

    我防大患,河豈雲敗。

    逆遜遠投,奸普屏外。

    聖道如堤,崇崇海内。

    帝曰守文,是塞是親。

    調爾衛兵,程是烝民。

    民以盡力,臣以勤職。

    役雲其終,河以之塞。

    唐堯懷山,實警神德。

    漢武宣防,實彰令式。

    我塞長河,融流惠澤。

    明明聖功,萬代成則。

    ”太宗覽頌有“逆遜、奸普”之語,召宰相謂曰:“胡旦獻頌,詞意悖戾。

    朕自擢于甲科,曆試外任,所至無善狀。

    知海州日為部下所訟,猶已具,适會大赦,朕錄其材而舍其過,尚令在近列,又領史職,乃敢恣胸臆狂躁如此,其亟逐之!”即貶殿中丞、商州團練副使。

     上《平燕議》曰: 今幽州在北門之外,東封非國家所急,願移其資以事北伐。

    且天時、地利、人事皆有可伐之意。

    歲之所臨,其地受福。

    今年春末至來年,歲在宋分,今年初秋至六年,鎮在燕分。

    從今年為備,至來春興師。

    北兵之遇春夏,則氈裘、皮履、羊弓、塞馬不為用,而中原士卒素不能寒,往北逢暄,筋力勇健。

    以勇健之士驅不用之敵,承福慶之時讨災殃之城,成功立事,在于此矣。

      長淮以北,太行以東,河水罷災,土地甚沃。

    因其豐實,取其谷帛,減價以折納,見錢以貴籴,官府多積,兵役無虞,用兵豐财,可濟大事。

     太原克複以來,于今七載,兵甲甚利,士卒甚雄,夜寝晨興,寒裘饑粟。

    若以促裝之賜,發軍而用之,恩賞之赀,成功而赉之,可以齊心平敵,恢拓舊境。

      幽州平土而負敵,為勢必擇四人,分之方面,以剛斷勇毅者主之,選和平恭慎者一人部之。

    幽州之北,皆是山谷,通人馬者不過十處,領将士者亦擇十人,同行則共議兵機,分出則各司軍事,寇來則同戰以驅逐,寇歸則畫疆以扞蔽。

    苟塞斷山路,餘寇在燕與大軍相持,則遷延其時以度春夏,寇不能熱,有退無前。

    使士之剛勇才力者各為一将,多則分部扞敵攻城,兩盡其力。

    定其軍名,實其軍數。

    我寡彼多則力不勝,我實彼虛則勝有餘。

    力均則較其地形,地均則争其謀略,分明勇怯,各緻其用。

     以茶鹽香藥之價十分減二,從新者先賣于邊城要路、軍馬屯所。

    以刍粟錢帛之價十分增二,納貨以出券者詣本場以交貨,得貨者緣逐路以納稅。

    出往來四方之饒,為兩地費用之耗,自然商得其利,則買之于人,人得其資,則勤之于穑。

    故必民效兼倍之力,國貯九年之積,科撥不假于度支,轉般何勞于漕挽。

    刍粟之給,攻具之用,委輸發運,以為後繼。

      今将用二十萬之衆,役三十州之民,願陛下明降日月之信,先示雨露之澤。

    民知信賞則悅而忘死,士得仰給則死而力戰。

    如此則逆壘不足下,猾寇不足殄也。

      起為左補阙,複直史館。

    遷修撰,預修國史,以尚書戶部員外郎知制诰,遷司封員外郎。

     有傭書人翟穎者,旦嘗與之善,因為改姓名馬周,以為唐馬周複出,上書诋時政,且自薦可為大臣。

    又舉材任輔者十人,其辭頗壯。

    當時皆謂旦所為。

    馬周坐流海島,旦亦貶坊州團練副使。

    坐擅離所部谒宋白于鄜州,既被劾,特釋之。

    徙绛州。

    稍複工部員外郎、直集賢院,遷本曹郎中、知制诰、史館修撰。

     素善中官王繼恩,為繼恩草制辭過美。

    繼恩敗,真宗聞而惡之,貶安遠軍行軍司馬,又削籍流浔州。

    鹹平初,移通州團練副使,徙徐州,以祠部員外郎分司西京,又為保信軍節度副使。

    久之,以司封員外郎通判襄州。

    封泰山,改祠部郎中,服母喪,既除,乃言父卒時嘗诏奪哀從事,請追行服三年。

    已而失明,以秘書省少監緻仕,居襄州。

    再遷秘書監,卒。

      旦喜讀書,既喪明,猶令人誦經史,隐幾聽之不少辍。

    著《漢春秋》、《五代史略》、《将帥要略》、《演聖通論》、《唐乘》、《家傳》三百餘卷。

    斫大硯,方五六尺,刻而瘗之,曰“胡旦修《漢春秋》硯。

    ”晚尤黩貨,幹擾州縣,持吏短長,為時論所薄。

    既死,子孫貧甚,寓柩民間。

    皇祐末,知襄州王田為言于朝,得錢二十萬以葬。

     賈同字希得,青州臨淄人。

    五代時,楊光遠反,同祖崇率鄉裡四百餘家保愚谷山,全活者二千人。

    同初名罔,字公疏,笃學好古,有時名,著《山東野錄》七篇。

    年四十餘,同進士出身,真宗命改今名。

    王欽若方貴盛,聞同名,欲緻之,固謝不往。

    居八九年,始補曆城主簿。

    張知白薦為大理評事,通判兖州。

     天聖初,上書言:“自祥符以來,谏诤路塞,丁謂乘間造符瑞以欺先帝。

    今謂奸既白,宜明告天下,正符瑞之謬,罷宮觀崇奉,歸不急之衛兵,收無名之實費,使先帝免後世之議,國家無因循之失。

    ”又言:“寇準忠規亮節,疾惡擯邪。

    自其貶黜,天下之人弗見其罪,宜還之内地,以明忠邪善惡之分。

    ”時章獻太後臨朝,而同言如此,人以為難。

      再遷殿中丞、知棣州,卒。

    劉顔、李冠、王無忌及其門人谥同曰存道先生。

     劉顔字子望,彭城人。

    少孤,好古,學不專章句。

    師事高弁。

    舉進士第,以試秘書省校書郎知龍興縣,坐法免。

    久之,授徐州文學。

    居鄉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