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一百八十五 循吏
關燈
小
中
大
一,獲多而亡少,豈不可邪?”表三請,願身自臨役。
命兼權知泰州,卒成堰,複逋戶二千六百,州民利之,為立生祠。
居淮南六年,累遷文思使、昭州刺史。
契丹隆緒死,為吊慰副使。
曆知秦、瀛二州,兩知滄州,再遷東上閣門使,真拜乾州刺史,徙知颍州,卒。
綸有材略,所至興利除害。
為人恕,喜施予,在江、淮,見漕卒凍餒道死者衆,歎曰:“此有司之過,非所以體上仁也。
”推奉錢市絮襦千數,衣其不能自存者。
邵晔,字日華,其先京兆人。
唐末喪亂,曾祖嶽挈族之荊南谒高季興,不見禮,遂之湖南。
彭玗刺全州,辟為判官。
會賊魯仁恭寇連州,即署嶽國子司業、知州事,遂家桂陽。
祖崇德,道州錄事參軍。
父簡,連山令。
晔幼嗜學,恥從辟署。
太平興國八年,擢進士第,解褐,授邵陽主簿,改大理評事、知蓬州錄事參軍。
時太子中舍楊全知州,性悍率蒙昧,部民張道豐等三人被誣為劫盜,悉置于死,獄已具,晔察其枉,不署牍,白全當核其實。
全不聽,引道豐等抵法,号呼不服,再系獄按驗。
既而捕獲正盜,盜豐等遂得釋,全坐削籍為民。
晔代還引對,太宗謂曰:“爾能活吾平民,深可嘉也。
”賜錢五萬,下诏以全事戒谕天下。
授晔光祿寺丞,使廣南采訪刑獄。
俄通判荊南,賜绯魚。
遷著作佐郎、知忠州。
曆太常丞、江南轉運副使,改監察禦史。
以母老乞就養,得知朗州。
入判三司磨勘司,遷工部員外郎、淮南轉運使。
景德中,假光祿卿,充交址安撫國信使。
會黎桓死,其子龍钺嗣立,兄龍全率兵劫庫财而去,其弟龍廷殺钺自立,龍廷兄明護率扶蘭砦兵攻戰。
晔駐嶺表,以事上聞,改命為緣海安撫使,許以便宜設方略。
晔贻書安南,谕朝廷威德,俾速定位。
明護等即時聽命,奉龍廷主軍事。
初,诏晔俟其事定,即以黎桓禮物改賜新帥。
晔上言:“懷撫外夷,當示誠信,不若俟龍廷貢奉,别加封爵而寵賜之。
”真宗甚嘉納。
使還,改兵部員外郎,賜金紫。
初受使,假官錢八十萬,市私觌物,及為安撫,已償其半,餘皆诏除之。
嘗上《邕州至交州水陸路》及《宜州山川》等四圖,頗詳控制之要。
俄判三司三勾院,坐所舉季随犯贓,晔當削一官,上以其遠使之勤,止令停任。
大中祥符初,起知兖州,表請東封,優诏答之。
及遣王欽若、趙安仁經度封禅,仍判州事,就命晔為京東轉運使。
封禅禮畢,超拜刑部郎中,複判三勾院,出為淮南、江、浙、荊湖制置發運使。
四年,改右谏議大夫、知廣州。
州城瀕海,每蕃舶至岸,常苦飓風,晔鑿内濠通舟,飓不能害。
俄遘疾卒,年六十三。
崔立,字本之,開封鄢陵人。
祖周度,仕周為泰甯軍節度判官。
慕容彥超叛,周度以大義責之,遂見殺。
立中進士第。
為果州團練推官,役兵辇官物,道險,乃率衆錢,傭舟載歸。
知州姜從革論如率斂法,當斬三人,立曰:“此非私己,罪杖爾。
”從革初不聽,卒論奏,诏如立議。
真宗記之,特改大理寺丞,知安豐縣。
大水壞期斯塘,立躬督繕治,逾月而成。
進殿中丞,曆通判廣州、許州。
會滑州塞決河,調民出刍楗,命立提舉受納。
立計其用有餘,而下戶未輸者尚二百萬,悉奏弛之。
知江陰軍,屬縣有利港久廢,立教民浚治,既成,溉田數千頃,及開橫河六十裡,通運漕。
累遷太常少卿,曆知棣、漢、相、潞、兖、郓、泾七州。
兖州歲大饑,募富人出谷十萬餘石振餓者,所全活者甚衆。
立性淳謹,尤喜論事。
大中祥符間,帝既封禅,士大夫争奏上符瑞,獻贊頌,立獨言:“水發徐州,旱連江、淮,無為烈風,金陵火,天所以警驕惰、戒淫泆也,區區符瑞,尚何足為治道言哉?”前後上四十餘事。
以右谏議大夫知耀州,改知濠州,遷給事中。
告老,進尚書工部侍郎緻仕,卒。
識韓琦于布衣,以女妻之,人嘗服其鑒雲。
魯有開,字元翰,參知政事宗道從子也。
好《禮》學,通《左氏春秋》。
用宗道蔭,知韋城縣。
曹、濮劇盜橫行旁縣間,聞其名不敢入境。
知确山縣,大姓把持官政,有開治其最甚者,遂以無事。
興廢陂,溉民田數千頃。
富弼守蔡,薦之,以為有古循吏風。
知金州,有蠱獄,當死者數十人,有開曰:“欲殺人,衷謀之足矣,安得若是衆邪?”訊之則誣。
天方旱,獄白而雨。
知南康軍,代還。
熙甯行新法,王安石問江南如何,曰:“法新行,未見其患,當在異日也。
”以所對乖異,出通判杭州。
知衛州,水災,人乏食,擅貸常平錢粟與之,且奏乞蠲其息。
徙冀州,增堤,或謂:“郡無水患,何以役為?”有開曰:“豫備不虞,古之善計也。
”卒成之。
明年河決,水果至,不能冒堤而止。
朝廷遣使河北,民遮誦有開功狀,召為膳部郎中,元祐中,曆知信陽軍、洺滑州,複守冀,官至中大夫,卒。
張逸,字大隐,鄭州荥陽人。
進士及第,為試秘書省校書郎。
知襄州鄧城縣,有能名。
積州謝泌将薦逸,先設幾案,置章其上,望阙再拜曰:“老臣為
命兼權知泰州,卒成堰,複逋戶二千六百,州民利之,為立生祠。
居淮南六年,累遷文思使、昭州刺史。
契丹隆緒死,為吊慰副使。
曆知秦、瀛二州,兩知滄州,再遷東上閣門使,真拜乾州刺史,徙知颍州,卒。
綸有材略,所至興利除害。
為人恕,喜施予,在江、淮,見漕卒凍餒道死者衆,歎曰:“此有司之過,非所以體上仁也。
”推奉錢市絮襦千數,衣其不能自存者。
邵晔,字日華,其先京兆人。
唐末喪亂,曾祖嶽挈族之荊南谒高季興,不見禮,遂之湖南。
彭玗刺全州,辟為判官。
會賊魯仁恭寇連州,即署嶽國子司業、知州事,遂家桂陽。
祖崇德,道州錄事參軍。
父簡,連山令。
晔幼嗜學,恥從辟署。
太平興國八年,擢進士第,解褐,授邵陽主簿,改大理評事、知蓬州錄事參軍。
時太子中舍楊全知州,性悍率蒙昧,部民張道豐等三人被誣為劫盜,悉置于死,獄已具,晔察其枉,不署牍,白全當核其實。
全不聽,引道豐等抵法,号呼不服,再系獄按驗。
既而捕獲正盜,盜豐等遂得釋,全坐削籍為民。
晔代還引對,太宗謂曰:“爾能活吾平民,深可嘉也。
”賜錢五萬,下诏以全事戒谕天下。
授晔光祿寺丞,使廣南采訪刑獄。
俄通判荊南,賜绯魚。
遷著作佐郎、知忠州。
曆太常丞、江南轉運副使,改監察禦史。
以母老乞就養,得知朗州。
入判三司磨勘司,遷工部員外郎、淮南轉運使。
景德中,假光祿卿,充交址安撫國信使。
會黎桓死,其子龍钺嗣立,兄龍全率兵劫庫财而去,其弟龍廷殺钺自立,龍廷兄明護率扶蘭砦兵攻戰。
晔駐嶺表,以事上聞,改命為緣海安撫使,許以便宜設方略。
晔贻書安南,谕朝廷威德,俾速定位。
明護等即時聽命,奉龍廷主軍事。
初,诏晔俟其事定,即以黎桓禮物改賜新帥。
晔上言:“懷撫外夷,當示誠信,不若俟龍廷貢奉,别加封爵而寵賜之。
”真宗甚嘉納。
使還,改兵部員外郎,賜金紫。
初受使,假官錢八十萬,市私觌物,及為安撫,已償其半,餘皆诏除之。
嘗上《邕州至交州水陸路》及《宜州山川》等四圖,頗詳控制之要。
俄判三司三勾院,坐所舉季随犯贓,晔當削一官,上以其遠使之勤,止令停任。
大中祥符初,起知兖州,表請東封,優诏答之。
及遣王欽若、趙安仁經度封禅,仍判州事,就命晔為京東轉運使。
封禅禮畢,超拜刑部郎中,複判三勾院,出為淮南、江、浙、荊湖制置發運使。
四年,改右谏議大夫、知廣州。
州城瀕海,每蕃舶至岸,常苦飓風,晔鑿内濠通舟,飓不能害。
俄遘疾卒,年六十三。
崔立,字本之,開封鄢陵人。
祖周度,仕周為泰甯軍節度判官。
慕容彥超叛,周度以大義責之,遂見殺。
立中進士第。
為果州團練推官,役兵辇官物,道險,乃率衆錢,傭舟載歸。
知州姜從革論如率斂法,當斬三人,立曰:“此非私己,罪杖爾。
”從革初不聽,卒論奏,诏如立議。
真宗記之,特改大理寺丞,知安豐縣。
大水壞期斯塘,立躬督繕治,逾月而成。
進殿中丞,曆通判廣州、許州。
會滑州塞決河,調民出刍楗,命立提舉受納。
立計其用有餘,而下戶未輸者尚二百萬,悉奏弛之。
知江陰軍,屬縣有利港久廢,立教民浚治,既成,溉田數千頃,及開橫河六十裡,通運漕。
累遷太常少卿,曆知棣、漢、相、潞、兖、郓、泾七州。
兖州歲大饑,募富人出谷十萬餘石振餓者,所全活者甚衆。
立性淳謹,尤喜論事。
大中祥符間,帝既封禅,士大夫争奏上符瑞,獻贊頌,立獨言:“水發徐州,旱連江、淮,無為烈風,金陵火,天所以警驕惰、戒淫泆也,區區符瑞,尚何足為治道言哉?”前後上四十餘事。
以右谏議大夫知耀州,改知濠州,遷給事中。
告老,進尚書工部侍郎緻仕,卒。
識韓琦于布衣,以女妻之,人嘗服其鑒雲。
魯有開,字元翰,參知政事宗道從子也。
好《禮》學,通《左氏春秋》。
用宗道蔭,知韋城縣。
曹、濮劇盜橫行旁縣間,聞其名不敢入境。
知确山縣,大姓把持官政,有開治其最甚者,遂以無事。
興廢陂,溉民田數千頃。
富弼守蔡,薦之,以為有古循吏風。
知金州,有蠱獄,當死者數十人,有開曰:“欲殺人,衷謀之足矣,安得若是衆邪?”訊之則誣。
天方旱,獄白而雨。
知南康軍,代還。
熙甯行新法,王安石問江南如何,曰:“法新行,未見其患,當在異日也。
”以所對乖異,出通判杭州。
知衛州,水災,人乏食,擅貸常平錢粟與之,且奏乞蠲其息。
徙冀州,增堤,或謂:“郡無水患,何以役為?”有開曰:“豫備不虞,古之善計也。
”卒成之。
明年河決,水果至,不能冒堤而止。
朝廷遣使河北,民遮誦有開功狀,召為膳部郎中,元祐中,曆知信陽軍、洺滑州,複守冀,官至中大夫,卒。
張逸,字大隐,鄭州荥陽人。
進士及第,為試秘書省校書郎。
知襄州鄧城縣,有能名。
積州謝泌将薦逸,先設幾案,置章其上,望阙再拜曰:“老臣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