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一百八十四
關燈
小
中
大
世守,以是而君國子民,以是而祈天永命,以是而贻謀燕翼。
’大哉先訓,朕朝夕服膺。
”時帝以疾連不視朝,文仲奏:“聲色之事,若識得破,元無可好。
”帝斂容端拱久之。
盛夏,建宗陽宮,壞徙民居,畿甸騷然。
文仲疏谏:“移闾閻之聚,為香火之庭,不得為善計矣。
陛下紹祖宗之位,豈以黃、老之居為輕重哉。
”翼日面奏,益懇至,丞相賈似道怒曰:“楊文仲多言!”紹卿監以上薦人才,文仲薦陳存、呂折、鐘季玉等十有八人,名士二人,金華王柏、天台車若水也。
兼國子司業,兼侍立修注官。
又以救太學教谕彭成大迕似道,主管崇禧觀,出知衡州。
運饷有法而民不擾,以所當得米八千石立思濟倉。
召為秘書少監,尋兼崇政殿說書。
以疾乞緻仕,不許。
兼國史院編修官、實錄院檢讨官,遷太常少卿兼國子司業,遷起居舍人。
瀛國公即位,授權工部侍郎兼權侍右郎官,尋兼給事中。
有事明堂,議以上公攝行,文仲議曰:“今祗見天地之始,雖在幼沖,比即喪次,已勝拜跪,執禮無違,所當親飨。
”時丞相王?龠、陳宜中不協,文仲上疏言:“事危且急矣。
祖宗所深賴,億兆所寄命,在乎二相,苟以不協之故,今日不戰,明日不征,時不再來,後悔何及!”尋兼國子祭酒。
請谥金華何基及柏。
時大元兵度江,畿甸震動,朝士多棄去者,侍從班惟文仲一人,诏旌在列不去者二階。
文仲疾益甚,丐祠,以集英殿修撰知漳州,三上章乞緻仕,改知泉州。
因将家逾嶺南待次,卒,而宋亡矣。
有《見山文集》焉。
謝枋得,字君直,信州弋陽人也。
為人豪爽。
每觀書,五行俱下,一覽終身不忘。
性好直言,一與人論古今治亂國家事,必掀髯抵幾,跳躍自奮,以忠義自任。
徐霖稱其“如驚鶴摩霄,不事籠絷。
” 寶祐中,舉進士,對策極攻丞相董槐與宦官董宋臣,意擢高第矣,及奏名,中乙科。
除撫州司戶參軍,即棄去。
明年複出,試教官,中兼經科,除教授建甯府。
未上,吳潛宣撫江東、西,辟差幹辦公事。
團結民兵,以扞饒、信、撫,科降錢米以給之。
枋得說鄧、傳二社諸大家,得民兵萬餘人,守信州,暨兵退,朝廷核諸軍費,幾至不免。
五年,彗星出東方,枋得考試建康,擿似道政事為問目,言:“兵必至,國必亡。
”漕使陸景思銜之,上其稿于似道,坐居鄉不法,起兵時冒破科降錢,且讪謗,追兩官,谪居興國軍。
鹹淳三年,赦,放歸。
德祐元年,呂文煥導大元兵東下鄂、黃、蕲、安慶、九江,凡其親友部曲皆誘下之,遂屯建康。
枋得與呂師夔善,乃應诏上書,以一族保師夔可信,乞分沿江諸屯兵,以之為鎮撫使,使之行成,且願身至江州見文煥與議。
從之,使以沿江察訪使行,會文煥北歸,不及而反。
以江東提刑、江西招谕使知信州。
明年正月,師夔與武萬戶分定江東地,枋得以兵逆之,使前鋒呼曰:“謝提刑來。
”呂軍馳至,射之,矢及馬前。
枋得走入安仁,調淮士張孝忠逆戰團湖坪,矢盡,孝忠揮雙刀擊殺百餘人。
前軍稍卻,後軍繞出孝忠後,衆驚潰,孝忠中流矢死。
馬奔歸,枋得坐敵樓見之,曰:“馬歸,孝忠敗矣。
”遂奔信州。
師夔下安仁,進攻信州,不守。
枋得乃變姓名,入建甯唐石山,轉茶坂,寓逆旅中,日麻衣蹑履,東鄉而哭,人不識之,以為被病也。
已而去,賣蔔建陽市中,有來蔔者,惟取米屢而已,委以錢,率謝不取。
其後人稍稍識之,多延至其家,使為弟子論學。
天下既定,遂居閩中。
至元二十三年,集賢學士程文海薦宋臣二十二人,以枋得為首,辭不起。
又明年,行省丞相忙兀台将旨诏之,執手相勉勞。
枋得曰:“上有堯、舜,下有巢、由,枋得名姓不祥,不敢赴诏。
”丞相義之,不強也。
二十五年,福建行省參政管如德将旨如江南求人材,尚書留夢炎以枋得薦,枋得遺書夢炎曰:“江南無人材,求一瑕呂饴甥、程嬰、杵臼厮養卒,不可得也。
纣之亡也,以八百國之精兵,而不敢抗二子之正論,武王、太公凜凜無所容,急以興滅繼絕謝天下。
殷之後遂與周并立。
使三監、淮夷不叛,武庚必不死,殷命必不黜。
夫女真之待二帝亦慘矣。
而我宋今年遣使祈請,明年遣使問安。
王倫一市井無賴、狎邪小人,謂梓宮可還,太後可歸。
終則二事皆符其言。
今一王倫且無之,則江南無人材可見也。
今吾年六十餘矣,所欠一死耳,豈複有它志哉!”終不行。
郭少師從瀛國公入朝,既而南歸,與枋得道時事,曰:“大元本無意江南,屢遣使使頓兵,令毋深入,待還歲币即議和,無枉害生靈也。
張宴然上書乞斂兵從和,上即可之。
兵交二年,無一介行李之事,乃挈數百年宗社而降。
”因相與痛哭。
福建行省參政魏天祐見時方以求材為急,欲薦枋得為功,使其友趙孟W來言,枋得罵曰:“天祐仕閩,無毫發推廣德意,反起銀冶病民,顧以我輩飾好邪?”及見天祐,又傲岸不為禮,與之言,坐而不對。
天祐怒,強之而北。
枋得即日食菜果。
二十六年四月,至京師,問謝太後欑所及瀛國所在,再拜恸哭。
已而病,遷憫忠寺,見壁間《曹娥碑》,泣曰:“小女子猶爾,吾豈不汝若哉!”留夢炎使醫持藥雜米飲進之,枋得怒曰:“吾欲死,汝乃欲生我邪?”棄之于地,終不食而死。
伯父徽明以特奏恩為當陽尉,攝縣事,時天基節上壽,大元兵奄至,徽明出兵戰死,二子趨進抱父屍,亦死。
論曰:劉應龍不附賈似道,馮去非不附丁大全,潘牥論皇子竑事,坎壈以終。
洪芹訟吳潛,偉哉。
趙景緯。
醇儒也,而無躁競之心。
徐霖進則直言于朝,退則講道于裡。
徐宗仁國亡與亡,異乎懷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危昭德經筵進對之言,悉載諸故史。
陳垲能以意氣感人,楊文仲當搶攘之時,猶能薦士,謝枋得嵚崎以全臣節,皆宋末之卓然者也。
’大哉先訓,朕朝夕服膺。
”時帝以疾連不視朝,文仲奏:“聲色之事,若識得破,元無可好。
”帝斂容端拱久之。
盛夏,建宗陽宮,壞徙民居,畿甸騷然。
文仲疏谏:“移闾閻之聚,為香火之庭,不得為善計矣。
陛下紹祖宗之位,豈以黃、老之居為輕重哉。
”翼日面奏,益懇至,丞相賈似道怒曰:“楊文仲多言!”紹卿監以上薦人才,文仲薦陳存、呂折、鐘季玉等十有八人,名士二人,金華王柏、天台車若水也。
兼國子司業,兼侍立修注官。
又以救太學教谕彭成大迕似道,主管崇禧觀,出知衡州。
運饷有法而民不擾,以所當得米八千石立思濟倉。
召為秘書少監,尋兼崇政殿說書。
以疾乞緻仕,不許。
兼國史院編修官、實錄院檢讨官,遷太常少卿兼國子司業,遷起居舍人。
瀛國公即位,授權工部侍郎兼權侍右郎官,尋兼給事中。
有事明堂,議以上公攝行,文仲議曰:“今祗見天地之始,雖在幼沖,比即喪次,已勝拜跪,執禮無違,所當親飨。
”時丞相王?龠、陳宜中不協,文仲上疏言:“事危且急矣。
祖宗所深賴,億兆所寄命,在乎二相,苟以不協之故,今日不戰,明日不征,時不再來,後悔何及!”尋兼國子祭酒。
請谥金華何基及柏。
時大元兵度江,畿甸震動,朝士多棄去者,侍從班惟文仲一人,诏旌在列不去者二階。
文仲疾益甚,丐祠,以集英殿修撰知漳州,三上章乞緻仕,改知泉州。
因将家逾嶺南待次,卒,而宋亡矣。
有《見山文集》焉。
謝枋得,字君直,信州弋陽人也。
為人豪爽。
每觀書,五行俱下,一覽終身不忘。
性好直言,一與人論古今治亂國家事,必掀髯抵幾,跳躍自奮,以忠義自任。
徐霖稱其“如驚鶴摩霄,不事籠絷。
” 寶祐中,舉進士,對策極攻丞相董槐與宦官董宋臣,意擢高第矣,及奏名,中乙科。
除撫州司戶參軍,即棄去。
明年複出,試教官,中兼經科,除教授建甯府。
未上,吳潛宣撫江東、西,辟差幹辦公事。
團結民兵,以扞饒、信、撫,科降錢米以給之。
枋得說鄧、傳二社諸大家,得民兵萬餘人,守信州,暨兵退,朝廷核諸軍費,幾至不免。
五年,彗星出東方,枋得考試建康,擿似道政事為問目,言:“兵必至,國必亡。
”漕使陸景思銜之,上其稿于似道,坐居鄉不法,起兵時冒破科降錢,且讪謗,追兩官,谪居興國軍。
鹹淳三年,赦,放歸。
德祐元年,呂文煥導大元兵東下鄂、黃、蕲、安慶、九江,凡其親友部曲皆誘下之,遂屯建康。
枋得與呂師夔善,乃應诏上書,以一族保師夔可信,乞分沿江諸屯兵,以之為鎮撫使,使之行成,且願身至江州見文煥與議。
從之,使以沿江察訪使行,會文煥北歸,不及而反。
以江東提刑、江西招谕使知信州。
明年正月,師夔與武萬戶分定江東地,枋得以兵逆之,使前鋒呼曰:“謝提刑來。
”呂軍馳至,射之,矢及馬前。
枋得走入安仁,調淮士張孝忠逆戰團湖坪,矢盡,孝忠揮雙刀擊殺百餘人。
前軍稍卻,後軍繞出孝忠後,衆驚潰,孝忠中流矢死。
馬奔歸,枋得坐敵樓見之,曰:“馬歸,孝忠敗矣。
”遂奔信州。
師夔下安仁,進攻信州,不守。
枋得乃變姓名,入建甯唐石山,轉茶坂,寓逆旅中,日麻衣蹑履,東鄉而哭,人不識之,以為被病也。
已而去,賣蔔建陽市中,有來蔔者,惟取米屢而已,委以錢,率謝不取。
其後人稍稍識之,多延至其家,使為弟子論學。
天下既定,遂居閩中。
至元二十三年,集賢學士程文海薦宋臣二十二人,以枋得為首,辭不起。
又明年,行省丞相忙兀台将旨诏之,執手相勉勞。
枋得曰:“上有堯、舜,下有巢、由,枋得名姓不祥,不敢赴诏。
”丞相義之,不強也。
二十五年,福建行省參政管如德将旨如江南求人材,尚書留夢炎以枋得薦,枋得遺書夢炎曰:“江南無人材,求一瑕呂饴甥、程嬰、杵臼厮養卒,不可得也。
纣之亡也,以八百國之精兵,而不敢抗二子之正論,武王、太公凜凜無所容,急以興滅繼絕謝天下。
殷之後遂與周并立。
使三監、淮夷不叛,武庚必不死,殷命必不黜。
夫女真之待二帝亦慘矣。
而我宋今年遣使祈請,明年遣使問安。
王倫一市井無賴、狎邪小人,謂梓宮可還,太後可歸。
終則二事皆符其言。
今一王倫且無之,則江南無人材可見也。
今吾年六十餘矣,所欠一死耳,豈複有它志哉!”終不行。
郭少師從瀛國公入朝,既而南歸,與枋得道時事,曰:“大元本無意江南,屢遣使使頓兵,令毋深入,待還歲币即議和,無枉害生靈也。
張宴然上書乞斂兵從和,上即可之。
兵交二年,無一介行李之事,乃挈數百年宗社而降。
”因相與痛哭。
福建行省參政魏天祐見時方以求材為急,欲薦枋得為功,使其友趙孟W來言,枋得罵曰:“天祐仕閩,無毫發推廣德意,反起銀冶病民,顧以我輩飾好邪?”及見天祐,又傲岸不為禮,與之言,坐而不對。
天祐怒,強之而北。
枋得即日食菜果。
二十六年四月,至京師,問謝太後欑所及瀛國所在,再拜恸哭。
已而病,遷憫忠寺,見壁間《曹娥碑》,泣曰:“小女子猶爾,吾豈不汝若哉!”留夢炎使醫持藥雜米飲進之,枋得怒曰:“吾欲死,汝乃欲生我邪?”棄之于地,終不食而死。
伯父徽明以特奏恩為當陽尉,攝縣事,時天基節上壽,大元兵奄至,徽明出兵戰死,二子趨進抱父屍,亦死。
論曰:劉應龍不附賈似道,馮去非不附丁大全,潘牥論皇子竑事,坎壈以終。
洪芹訟吳潛,偉哉。
趙景緯。
醇儒也,而無躁競之心。
徐霖進則直言于朝,退則講道于裡。
徐宗仁國亡與亡,異乎懷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危昭德經筵進對之言,悉載諸故史。
陳垲能以意氣感人,楊文仲當搶攘之時,猶能薦士,謝枋得嵚崎以全臣節,皆宋末之卓然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