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一百八十三
關燈
小
中
大
卿兼右司。
入對,請定國本、正紀綱、立規模,“時事多艱,人心易搖,無獨力任重之臣,無守節伏義之士,願蚤決大計”。
上嘉納之。
兼中書門下省檢正諸房公事,兼崇政殿說書。
逾年,兼權吏部侍郎。
時議使執政分治兵财,鹿卿執議不可。
以疾丐祠,遷右文殿修撰、知平江府兼發運副使。
力丐祠,上谕丞相挽留之。
召權兵部侍郎,固辭,上令丞相以書招之,鹿卿至,又極言君子小人,切于當世之務。
兼國子祭酒,權禮部侍郎,兼同修國史,兼實錄院同修撰,兼侍講,兼權給事中。
鹿卿言“瑣闼之職無所不當問,比年命下而給舍不得知,請複舊制”。
從之。
上眷遇R笃而忌者浸多,有撰僞疏托鹿卿以傳播,曆诋宰相至百執事,鹿卿初不知也,遂力辨上前,因乞去,上曰:“去,則中奸人之計矣。
”令臨安府根捕,事連勢要,獄不及竟。
遷禮部侍郎。
累疏告老,授寶章閣待制、知甯國府,而引年之疏五上,不允,提舉鴻禧觀,遂緻仕,進華文閣待制。
卒,遺表聞,贈四官。
鹿卿居家孝友,喜怒不形,恩怨俱泯,宗族鄉黨,各得歡心。
居官廉約清峻,豪發不妄取,一廬僅庇風雨。
所著有《泉谷文集》、奏議、講義、《鹽楮議政稿》、《曆官對越集》,手編《漢唐文類》、《文苑菁華》,谥清正。
趙逢龍,字應甫,慶元之鄞人。
刻苦自修,為學淹博純實。
登嘉定十六年進士第。
授國子正、太學博士,曆知興國、信、衢、衡、袁五州,提舉廣東、湖南、福建常平。
每至官,有司例設供張,悉命撤去,日具蔬飯,坐公署,事至即面問決遣。
為政務寬恕,撫谕恻怛,一以天理民彜為言,民是以不忍欺。
居官自常奉外,一介不取。
民賦有逋負,悉為代輸。
尤究心荒政,以羨餘為平籴本。
遷将作監,拜宗正少卿兼侍講。
凡道德性命之蘊,禮樂刑政之事,縷縷為上開陳。
疏奏甚衆,稿悉焚棄。
年八十有八終于家。
逢龍家居講道,四方從遊者皆為钜公名士。
丞相葉夢鼎出判慶元,修弟子禮,常謂師門庳陋,欲市其鄰居充拓之。
逢龍曰:“鄰裡粗安,一旦驚擾,彼雖勉從,我能無愧于心!”逢龍寡嗜欲,不好名,揚曆日久,泊然不知富貴之味。
或問何以裕後,逢龍笑曰:“吾憂子孫學行不進,不患其饑寒也。
” 趙汝騰,字茂實,宗室子也。
居福州。
寶慶二年進士。
曆官差主管禮、兵部架閣,遷籍田令,召試館職,授秘書省正字,升校書郎,尋升秘書郎兼史館校勘。
輪對,言節用先自乘輿宮掖始。
兼玉牒所檢讨官,以直煥章閣知溫州,進直徽猷閣、江東提點刑獄,又進直寶文閣,差知婺州。
召赴阙,遷起居舍人,兼權中書舍人,升起居郎,時暫兼權吏部侍郎,兼國史編修、實錄檢讨,兼同修國史、實錄院同修撰,兼侍講,遷吏部侍郎兼侍講,權工部尚書兼權中書舍人,皆兼同修撰,以左司谏陳垓論罷。
召為禮部尚書兼給事中,兼修國史、實錄院修撰。
入奏,言:“前後奸谀之臣,傷善害賢,自取穹官要職,何益于陛下,而深損于聖德。
興利之臣,移東就西,順适宮禁,自遂溪壑無厭之欲,何益于陛下,而深戕于國脈。
則陛下私惠群小之心,可以息矣。
”又言:“陛下有用君子之名,無用君子之實。
” 兼直學士院,拜翰林學士兼知制诰,兼侍讀。
辭歸故裡,累召,力辭,以龍圖閣學士知紹興府、浙東安撫使。
召至阙,以端明殿學士提舉佑神觀,兼翰林學士承旨,知泉州、知州南外宗正事,複提舉佑神觀兼侍讀。
兼翰林學士承旨。
景定二年,卒,遺表上,特贈四官。
孫夢觀,字守叔,慶元府慈溪人。
寶慶二年進士。
調桂陽軍教授、浙西提舉司幹辦公事,差主管吏部架閣文字,為武學谕。
輪對,言:“人主不容有所憚,尤不容有所玩,憚則有言而不能容,玩則雖容其言而不能用。
”力請外,添差通判嚴州,主管崇道觀,召為武學博士、太常寺丞兼諸王宮大小學教授,大宗正丞兼屯田郎官、将作少監。
知嘉興府,仍舊班兼右司郎官、将作監。
轉對,極言:“風憲之地,未聞有十八疏攻一竦者。
封駁之司,未聞有三舍人不肯草制者。
道揆不明,法守滋亂,天下之權将有所寄,而倒持之患作。
”當路者滋不悅。
出知泉州兼提舉市舶,改知甯國府。
蠲逋減賦,無算泛入者盡籍于公帑。
戶部遣官督賦,急若星火,阖郡皇駭,莫知為計。
夢觀曰:“吾甯委官以去,毋甯病民以留。
”力丐祠,且将以府印牒所遣官,所遣官聞之夜遁。
他日夢觀去甯國,人言之為之流涕。
丞相董槐召還,帝問江東廉吏,槐首以夢觀對,帝說,乃遷司農少卿兼資善堂贊讀。
輪對,謂:“今内外之臣,恃陛下以各遂其私,而陛下獨一無可恃,可為寒心!”次論:“郡國當為斯民計,朝廷當為郡國計。
乞命大臣應自前主計之臣奪州縣之利而歸版曹者,複歸所屬,庶幾郡國蒙一分之寬,則斯民亦受一分之賜。
”帝善其言。
遷太府卿、宗正少卿,兼給事中、起居舍人、起居郎。
八上章辭免,以監察禦史吳燧論罷,直龍圖閣與祠,授秘閣修撰、江淮等路提點鑄錢司公事。
甫至官,即複召為起居郎兼侍右侍郎、給事中兼贊讀,兼國子祭酒,權吏部侍郎。
奏事抗論益切,以寵賂彰、仁賢逝、貨财偏聚為言,且謂“未易相之前,敝政固不少;既易相之後,敝政亦自若。
”在廷之士皆危之。
夢觀曰:“吾以一布衣蒙上恩至此,雖捐軀無以報,利鈍非所計也。
” 力求補外,以集英殿修撰知建甯府。
蠲租稅,省刑罰,郡人徐清叟、蔡抗以為有古循吏
入對,請定國本、正紀綱、立規模,“時事多艱,人心易搖,無獨力任重之臣,無守節伏義之士,願蚤決大計”。
上嘉納之。
兼中書門下省檢正諸房公事,兼崇政殿說書。
逾年,兼權吏部侍郎。
時議使執政分治兵财,鹿卿執議不可。
以疾丐祠,遷右文殿修撰、知平江府兼發運副使。
力丐祠,上谕丞相挽留之。
召權兵部侍郎,固辭,上令丞相以書招之,鹿卿至,又極言君子小人,切于當世之務。
兼國子祭酒,權禮部侍郎,兼同修國史,兼實錄院同修撰,兼侍講,兼權給事中。
鹿卿言“瑣闼之職無所不當問,比年命下而給舍不得知,請複舊制”。
從之。
上眷遇R笃而忌者浸多,有撰僞疏托鹿卿以傳播,曆诋宰相至百執事,鹿卿初不知也,遂力辨上前,因乞去,上曰:“去,則中奸人之計矣。
”令臨安府根捕,事連勢要,獄不及竟。
遷禮部侍郎。
累疏告老,授寶章閣待制、知甯國府,而引年之疏五上,不允,提舉鴻禧觀,遂緻仕,進華文閣待制。
卒,遺表聞,贈四官。
鹿卿居家孝友,喜怒不形,恩怨俱泯,宗族鄉黨,各得歡心。
居官廉約清峻,豪發不妄取,一廬僅庇風雨。
所著有《泉谷文集》、奏議、講義、《鹽楮議政稿》、《曆官對越集》,手編《漢唐文類》、《文苑菁華》,谥清正。
趙逢龍,字應甫,慶元之鄞人。
刻苦自修,為學淹博純實。
登嘉定十六年進士第。
授國子正、太學博士,曆知興國、信、衢、衡、袁五州,提舉廣東、湖南、福建常平。
每至官,有司例設供張,悉命撤去,日具蔬飯,坐公署,事至即面問決遣。
為政務寬恕,撫谕恻怛,一以天理民彜為言,民是以不忍欺。
居官自常奉外,一介不取。
民賦有逋負,悉為代輸。
尤究心荒政,以羨餘為平籴本。
遷将作監,拜宗正少卿兼侍講。
凡道德性命之蘊,禮樂刑政之事,縷縷為上開陳。
疏奏甚衆,稿悉焚棄。
年八十有八終于家。
逢龍家居講道,四方從遊者皆為钜公名士。
丞相葉夢鼎出判慶元,修弟子禮,常謂師門庳陋,欲市其鄰居充拓之。
逢龍曰:“鄰裡粗安,一旦驚擾,彼雖勉從,我能無愧于心!”逢龍寡嗜欲,不好名,揚曆日久,泊然不知富貴之味。
或問何以裕後,逢龍笑曰:“吾憂子孫學行不進,不患其饑寒也。
” 趙汝騰,字茂實,宗室子也。
居福州。
寶慶二年進士。
曆官差主管禮、兵部架閣,遷籍田令,召試館職,授秘書省正字,升校書郎,尋升秘書郎兼史館校勘。
輪對,言節用先自乘輿宮掖始。
兼玉牒所檢讨官,以直煥章閣知溫州,進直徽猷閣、江東提點刑獄,又進直寶文閣,差知婺州。
召赴阙,遷起居舍人,兼權中書舍人,升起居郎,時暫兼權吏部侍郎,兼國史編修、實錄檢讨,兼同修國史、實錄院同修撰,兼侍講,遷吏部侍郎兼侍講,權工部尚書兼權中書舍人,皆兼同修撰,以左司谏陳垓論罷。
召為禮部尚書兼給事中,兼修國史、實錄院修撰。
入奏,言:“前後奸谀之臣,傷善害賢,自取穹官要職,何益于陛下,而深損于聖德。
興利之臣,移東就西,順适宮禁,自遂溪壑無厭之欲,何益于陛下,而深戕于國脈。
則陛下私惠群小之心,可以息矣。
”又言:“陛下有用君子之名,無用君子之實。
” 兼直學士院,拜翰林學士兼知制诰,兼侍讀。
辭歸故裡,累召,力辭,以龍圖閣學士知紹興府、浙東安撫使。
召至阙,以端明殿學士提舉佑神觀,兼翰林學士承旨,知泉州、知州南外宗正事,複提舉佑神觀兼侍讀。
兼翰林學士承旨。
景定二年,卒,遺表上,特贈四官。
孫夢觀,字守叔,慶元府慈溪人。
寶慶二年進士。
調桂陽軍教授、浙西提舉司幹辦公事,差主管吏部架閣文字,為武學谕。
輪對,言:“人主不容有所憚,尤不容有所玩,憚則有言而不能容,玩則雖容其言而不能用。
”力請外,添差通判嚴州,主管崇道觀,召為武學博士、太常寺丞兼諸王宮大小學教授,大宗正丞兼屯田郎官、将作少監。
知嘉興府,仍舊班兼右司郎官、将作監。
轉對,極言:“風憲之地,未聞有十八疏攻一竦者。
封駁之司,未聞有三舍人不肯草制者。
道揆不明,法守滋亂,天下之權将有所寄,而倒持之患作。
”當路者滋不悅。
出知泉州兼提舉市舶,改知甯國府。
蠲逋減賦,無算泛入者盡籍于公帑。
戶部遣官督賦,急若星火,阖郡皇駭,莫知為計。
夢觀曰:“吾甯委官以去,毋甯病民以留。
”力丐祠,且将以府印牒所遣官,所遣官聞之夜遁。
他日夢觀去甯國,人言之為之流涕。
丞相董槐召還,帝問江東廉吏,槐首以夢觀對,帝說,乃遷司農少卿兼資善堂贊讀。
輪對,謂:“今内外之臣,恃陛下以各遂其私,而陛下獨一無可恃,可為寒心!”次論:“郡國當為斯民計,朝廷當為郡國計。
乞命大臣應自前主計之臣奪州縣之利而歸版曹者,複歸所屬,庶幾郡國蒙一分之寬,則斯民亦受一分之賜。
”帝善其言。
遷太府卿、宗正少卿,兼給事中、起居舍人、起居郎。
八上章辭免,以監察禦史吳燧論罷,直龍圖閣與祠,授秘閣修撰、江淮等路提點鑄錢司公事。
甫至官,即複召為起居郎兼侍右侍郎、給事中兼贊讀,兼國子祭酒,權吏部侍郎。
奏事抗論益切,以寵賂彰、仁賢逝、貨财偏聚為言,且謂“未易相之前,敝政固不少;既易相之後,敝政亦自若。
”在廷之士皆危之。
夢觀曰:“吾以一布衣蒙上恩至此,雖捐軀無以報,利鈍非所計也。
” 力求補外,以集英殿修撰知建甯府。
蠲租稅,省刑罰,郡人徐清叟、蔡抗以為有古循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