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一百八十一

關燈
“程珌豈可容其補外?”遂複舊職。

     遷浙西提舉常平,又遷秘書丞,升秘書省著作郎,尋為軍器少監兼權左司郎官。

    遷國子司業兼國史編修、實錄檢讨,兼權直舍人院,遷起居舍人,兼職依舊。

    權吏部侍郎,直學士院兼同修國史、實錄院同修撰,兼權中書舍人。

    遷禮部侍郎仍兼侍讀,權刑部尚書,封休甯縣男。

    授禮部尚書兼同修國史、實錄院同修撰,兼權吏部尚書,拜翰林學士、知制诰,兼修玉牒官,進封子。

    五上疏丐祠,以煥章閣學士、知建甯府,授福建路招捕使。

    以舊職提舉玉隆萬壽宮,進封伯。

    進敷文閣學士、知甯國府,改知贛州,皆不赴。

    進封新安郡侯,加寶文閣學士、知福州兼福建安撫使。

    再奉祠,又加龍圖閣學士。

    以端明殿學士緻仕,卒,年七十有九,贈特進、少師。

     珌十歲詠冰,語出驚人。

    直學士院時,甯宗崩,丞相史彌遠夜召珌,舉家大驚。

     珌妻丞相王淮女也,泣涕,疑有不測,使人瞷之,知彌遠出迎,而後收涕。

    彌遠與珌同入禁中草矯诏,一夕為制诰二十有五。

    初許珌政府,楊皇後緘金一囊賜珌,珌受之不辭,歸視之,其直不赀。

    彌遠以是銜之,卒不與共政雲。

     牛大年,字隆叟,揚州人。

    慶元二年進士。

    曆官将作監主簿。

    入對,言:“人主所當先者,要以天命人心之所系緻念焉。

    夫以人主居富貴崇高之位,重而承宗社之托,尊而為臣辟之戴,一指意而衆莫敢違,一動作而人孰敢議,然而天心靡常,則可畏也。

    ”又言:“今日士氣亦久靡矣,宜體立國之意以振起之。

    夫有扶持作興之意,而後缙紳無貪名嗜利之習;無貪名嗜利之習,而後有持正秉義之操。

    國家之休戚,在士大夫之風俗,而風俗之善惡在朝廷。

    惟陛下為之振起,機括一運,天下轉移,而風俗易矣。

    ” 遷軍器監主簿、大宗正丞、四川提舉茶馬兼權總領、知黎州兼管内安撫司公事、節制黎雅州屯戍軍馬,加直寶章閣,為工部郎官。

    入對,請懲貪吏。

    遷侍左郎中,進直華文閣、浙東提點刑獄,遷守秘書少監、宗正少卿,升秘書監,遷起居舍人,升起居郎兼崇政殿說書。

    以寶章閣待制提舉太平興國宮,卒,特贈四官。

    大年清操凜然,所至以廉潔自将。

     陳仲微,字緻廣,瑞州高安人。

    其先居江州,旌表義門。

    嘉泰二年,舉進士。

    調莆田尉,會守令阙,通判又罷軟不任,台阃委以縣事。

    時歲兇,部卒并饑民作亂,仲微立召首亂者戮之。

    籍閉粜,抑強籴一境以肅。

    囊山浮屠與郡學争水利,久不決,仲微按法曰:“曲在浮屠。

    ”它日沿檄過寺,其徒久揭其事鐘上以為冤,旦暮祝詛,然莫省為仲微也。

    仲微見之曰:“吾何心哉?吾何心哉?”質明,首僧無疾而死。

    寓公有誦仲微于當路而密授以薦牍者,仲微受而藏之。

    逾年,其家負縣租,竟逮其奴。

    寓公有怨言,仲微還其牍,緘封如故,其人慚謝,終其任不敢撓以私。

     遷海鹽丞。

    鄰邑有疑獄十年,郡命仲微按之,一問立決。

    改知崇陽縣,寝食公署旁,日與父老樵豎相爾汝,下情畢達,吏無所措手。

    通判黃州,職兼饷饋,以身律下,随事檢柅,軍興賴以不乏。

    制置使上其最,辭曰:“職分也,何最之有?”複通判江州,遷幹辦諸司審計事,知贛州、江西提點刑獄,迕丞相賈似道,監察禦史舒有開言罷。

    久之,起知惠州,遷太府寺丞兼權侍右郎官。

    輪對,言:“祿餌可以釣天下之中才,而不可啖嘗天下之豪傑;名航可以載天下之猥士,而不可以陸沉天下之英雄。

    ”似道怒,又諷言者罷奪其官。

    久之,叙複。

     時國勢危甚,仲微上封事,其略曰:“誤襄者,老将也。

    夫襄之罪不專在于庸阃、疲将、孩兵也,君相當分受其責,以謝先皇帝在天之靈。

    天子若曰罪在朕躬,大臣宜言咎在臣等,宣布十年養安之往缪,深懲六年玩寇之昨非,救過未形,固已無極,追悔既往,尚愈于迷。

    或謂覆護之意多,克責之辭少;或謂陛下乏哭師之誓,師相飾分過之言,甚非所以慰恤死義,祈天悔禍之道也。

    往往代言乏知體之士,翹館鮮有識之人,吮旨茹柔,積習成痼,君道相業,兩有所虧。

    方今何時,而在廷無謀國之臣,在邊無折沖之帥。

    監之先朝宣和未亂之前、靖康既敗之後,凡前日之日近冕旒,朱輪華毂,俯首吐心,奴顔婢膝,即今日奉賊稱臣之人也;強力敏事,捷疾快意,即今日畔君賣國之人也。

    為國者亦何便于若人哉!迷國者進慆憂之欺以逢其君,托國者護恥敗之局而莫敢議,當國者昧安危之機而莫之悔。

    臣嘗思之,今之所少不止于兵。

    阃外之事,将軍制之,而一級半階,率從中出,鬥粟尺布,退有後憂,平素無權,緩急有責,或請建督,或請行邊,或請京城,創聞駭聽。

    因諸阃有辭于緩急之時,故廟堂不得不掩惡于敗阙之後,有謀莫展,有敗無誅,上下包羞,噤無敢議。

    是以下至器仗甲馬,衰飒厖氵京,不足以肅軍容;壁壘堡栅,折樊駕漏,不足以當沖突之騎。

    号為帥阃,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