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一百八十一

關燈
年進士。

    調贛州司戶參軍,累遷軍器監主簿。

    有旨造劃車弩,三聘謂:“劃車弩六人挽之,而箭之所及止二百六十步。

    今所用克敵弓較之,工費不及十之三,一人挽之而射可及三百六十步,利害曉然。

    ”乃不果造。

      光宗不朝重華宮,中外疑懼,三聘以書抵丞相留正。

    正未及言,會以它事不合求去。

    三聘謂:“丞相今泯默而退耶,亦将取今日所難言者别白言之而後退?凡今阙庭之内,閨門衽席之間,父子夫婦之際,群臣莫敢深言者,避嫌遠罪耳。

    丞相身退計決,言之何嫌乎?”遷秘書郎。

    帝欲幸玉津園,三聘上疏言:“今人心既離,大亂将作,小大之臣震怖請命,而陛下安意肆志而弗聞知,萬一敵人諜知,馳一介之使,問安北宮,不知何以答之?奸宄窺間,傳一紙之檄,指斥乘輿,不知何以禦之?望亟備法駕朝谒,不然,臣實未知死所也。

    ” 孝宗病革,複上疏言:“道路流言,洶洶日甚,臣恐不幸而有狂夫奸人,托忠憤以行詐,假曲直以動衆,至此而後悔之,則恐無及矣。

    ”帝意為動。

    及孝宗崩,帝疾不能執喪,朝論益震洶,三聘謂今日事勢,莫若建儲。

    或戒之曰:“前日台谏諸公謂汝奪其職,今複有疏耶?”三聘曰:“此何時而可避煩言也。

    ” 甯宗立,兼考功郎,後知郢州。

    會韓侂胄為相,指三聘為故相趙汝愚腹心,坐追兩官。

    久之,複元官與祠。

    差知郴州,改提點廣西、湖北刑獄,皆辭不赴。

    侂胄誅,諸賢遭竄斥者相繼召用,三聘祿不及,終不自言。

    嘉熙間,三聘已卒,有旨特贈三官,直龍圖閣,賜谥忠節。

     徐僑,字崇甫,婺州義烏人。

    蚤從學于呂祖謙門人葉邽。

    淳熙十四年,舉進士。

    調上饒主簿,始登朱熹之門,熹稱其明白剛直,命以“毅”名齋。

    入為秘書省正字、校書郎兼吳、益王府教授。

    直寶谟閣、江東提點刑獄,以迕丞相史彌遠劾罷。

    寶慶初,葛洪、喬行簡代為請祠,迄不受祿。

    紹定中,告老,得請。

      端平初,與諸賢俱被召,遷秘書少監、太常少卿。

    趣入觐,手疏數千言,皆感憤剀切,上劘主阙,下逮群臣,分别黑白,無所回隐。

    帝數慰谕之,顧見其衣履垢敝,愀然謂曰:“卿可謂清貧。

    ”僑對曰:“臣不貧,陛下乃貧耳。

    ”帝曰:“朕何為貧?”僑曰:“陛下國本未建,疆宇日蹙;權幸用事,将帥非材;旱蝗相仍,盜賊并起;經用無藝,帑藏空虛;民困于橫斂,軍怨于掊克;群臣養交而天子孤立,國勢阽危而陛下不悟:臣不貧,陛下乃貧耳。

    ”又言:“今女谒、閹宦相為囊橐,誕為二豎,以處國膏肓,而執政大臣又無和、緩之術,陛下此之不慮而耽樂是從,世有扁鵲,将望見而卻走矣。

    ”時貴妃閻氏方有寵,而内侍董宋臣表裡用事,故僑論及之。

    帝為之感動改容,咨嗟太息。

    明日,手诏罷邊帥之尤無狀者,申儆群臣以朋黨為之戒,命有司裁節中外浮費,而賜僑金帛甚厚。

    僑固辭不受。

      侍講,開陳友愛大義,用是複皇子疆NB,請從祀周敦頤、程颢、程頤、張載、朱熹,以趙汝愚侑食甯宗,帝皆如其請。

    金使至,僑以無國書宜館之于外,如叔向辭鄭故事,迕丞相意,力丐休緻,帝谕留甚勤。

    遷工部侍郎,辭益堅,遂命以内祠侍讀,不得已就職。

    遇事盡言。

    以疾申前請,乃以寶谟閣待制奉祠。

    卒,谥文清。

      僑嘗言:“比年熹之書滿天下,不過割裂掇拾,以為進取之資,求其專精笃實,能得其所言者蓋鮮。

    ”故其學一以真踐實履為尚。

    奏對之言,剖析理欲,因緻勸懲。

    弘益為多。

    若其守官居家,清苦刻厲之操,人所難能也。

     度正字周卿,合州人。

    紹熙元年進士。

    曆官為國子監丞。

    時士大夫無賢愚,皆策李全必反而不敢言,正獨上疏極言之,且獻斃全之策有三,其言鲠亮激切。

     遷軍器少監。

    輪對,言:“陛下推行聖學,當自正家始。

    ”進太常少卿。

    适太廟災,為二說以獻,其一則用朱熹之議,其一則因宋朝廟制而參以熹之議:“自西徂東為一列,每室之後為一室,以藏祧廟之主。

    如僖祖廟以次祧主則藏之,昭居左,穆居右,後世穆之祧主藏太祖廟,昭之祧主藏太宗廟。

    仁宗為百世不遷之宗,後世昭之祧主則藏之。

    高宗為百世不遷之宗,後世穆之祧主則藏之。

    室之前為兩室;三年祫享,則帷帳幕之通為一室,盡出諸廟主及祧廟主并為一列,合食其上。

    往者此廟為一室,凡遇祫享合祭于室,名為合享,而實未嘗合享。

    合增此三室,後有藏祧主之所,前有祖宗合食之地,于本朝之制初無更革,而頗已得三年大祫之義。

    ” 遷權禮部侍郎兼侍右郎官,兼同修國史、實錄院同修撰。

    遷禮部侍郎,轉一官,守禮部侍郎緻仕。

    卒,贈四官,赙銀絹三百。

    所著有《性善堂文集》。

      程珌,字懷古,徽州休甯人。

    紹熙四年進士。

    授昌化主簿,調建康府教授,改知富陽縣,遷主管官告院。

    曆宗正寺主簿、樞密院編修官,權右司郎官、秘書監丞,江東轉運判官。

    陛辭,甯宗謂宰臣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