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一百七十九

關燈
元府昌國人。

    刻志于學。

    嘉定十六年,試南省第一,遂舉進士,為臨江軍教授。

    入為國子學錄兼莊文府教授。

    遷太學博士,又遷秘書郎,請蚤建太子。

    入對,帝問星變,亻繇請“修實德以答天戒”。

    帝問州縣貪風,亻繇曰:“貪黩由殉色而起。

    成湯制官刑,儆有位,首及于巫風淫風者,有以也。

    ”帝問藏書,亻繇請“訪先儒解經注史”,因及程迥、張根所著書皆有益世教。

    帝善之。

    遷秘書省著作佐郎兼權尚左郎官、兼翰林權直。

    又遷著作郎,仍兼職,以言罷。

     淳祐二年,叙複奉祠。

    遷宗正寺丞兼權禮部郎官,兼國史編修、實錄檢讨,以言罷。

    差知台州,召兼禮部郎官、崇政殿說書。

    遷秘書少監,仍兼職,兼權直學士院。

    又遷起居舍人、權兵部侍郎,時暫兼權吏部侍郎兼直學士院,帝一夕召亻繇草麻,夜四鼓,五制皆就,帝奇其才。

    遷吏部侍郎仍兼職。

    進翰林學士兼中書舍人。

     八年,授同知樞密院事兼參知政事。

    九年拜參知政事,封臨海郡侯,乞歸田裡。

    以資政殿學士知平江府,提舉洞霄宮。

    寶祐三年,殿中侍禦史丁大全論罷,尋卒。

    德祐元年,诏複元職緻仕。

     徐清叟,字直翁,煥章閣學士應龍之子。

    嘉定七年進士。

    曆主管戶部架閣,遷籍田令。

    疏言:“迩者江右、閩峤,盜賊竊發,監司帥守,未免少立威名,專行誅戮,此特以權濟事而已。

    而偏州僻壘,習熟見聞,轉相仿效,亦皆不俟論報,辄行專殺。

    欲望明行禁止,一變臣下嗜殺希進之心,以無墜祖宗立國仁厚之意。

    ”遷軍器監主簿。

    入對,言:“太後舉哀之日,陛下以後服下同媵妾,令别置大袖一襲。

    文思院觀望,欲如後飾,再造其一以進,诏卻之。

    此真知嫡庶之辨者。

    請宣付史館,以垂法後世。

    ” 遷太常博士。

    入對,疏言:“陛下親政以來,精神少振而氣脈未複,條目畢舉而綱紀未張,公道若伸而私意之未盡克者,則亦風化之先務,勸戒之大權,與夫選用之要術,猶有阙略而未之講明者爾。

    何謂風化之先務?曰原人倫以釋群惑者是已。

    何謂勸戒之大權?曰惜名器以示正義者是已。

    何謂選用之要術?曰因物望而進人才者是已。

    ”蓋欲請複皇子竑王爵,裁抑史彌遠恤典,召用真德秀、魏了翁也。

     兼崇政殿說書。

    遷秘書郎,升著作佐郎兼權司封郎官,遷軍器少監,皆兼職依舊。

    遷将作監,拜殿中侍禦史兼侍講。

    遷太常少卿兼權戶部侍郎兼侍講。

    三疏丐外,給事中洪咨夔、起居舍人吳泳皆抗疏留之。

    尋權工部侍郎。

    以右文殿修撰知泉州,集英殿修撰知靜江府、廣西經略安撫使。

    遷侍右侍郎、主管雲台觀。

    召赴阙,遷戶部侍郎,再為侍右侍郎。

    以寶章閣直學士知溫州,改知福建安撫使,改知婺州。

    以煥章閣直學士差知泉州,辭免。

    改知袁州,又改知紹興府、兩浙東路安撫使,辭免。

    改知潭州,尋知廣州兼廣東經略安撫使。

     召赴阙,權兵部尚書兼侍讀。

    淳祐九年,兼同修國史、實錄院同修撰,權吏部尚書,遷禮部尚書。

    拜端明殿學士、簽書樞密院事,進同知樞密院事,封晉甯郡公。

    奏修《四朝國史》志傳,五上章乞改機政,帝不許。

    十二年,拜參知政事。

    尋知樞密院事兼參知政事,監察禦史朱應元論罷,以資政殿大學士提舉玉隆萬壽宮,改洞霄宮,複以監察禦史朱熠論罷。

    久之,以舊職提舉洞霄宮。

      開慶元年,召赴阙,以舊職提舉佑神觀兼侍讀。

    出知泉州,複提舉佑神觀。

    景定三年,轉兩官緻仕,卒,贈少師,谥忠簡。

    清叟父子兄弟皆以風節相尚,而清叟劾罷袁甫,于公論少貶雲。

     李曾伯,字長孺,覃懷人,後居嘉興。

    曆官通判濠州,遷軍器監主簿,添差通判鄂州兼沿江制置副使司主管機宜文字。

    遷度支郎官,授左司郎官、淮西總領。

    尋遷右司郎官,太府少卿兼左司郎官,兼敕令所删修官。

    遷太府卿、淮東制置使兼淮西制置使,诏軍事便宜行之。

    曾伯疏奏三事:答天心,重地勢,協人謀。

    又言:“邊饷貴于廣積,将材貴于素儲,賞與不可以不精,戰士不可以不恤。

    ”又條上:“淮面舟師之所當戒,湖面險阻之所當治。

    ”加華文閣待制,又加寶章閣直學士,進權兵部尚書。

     淳祐六年正月朔,日食。

    曾伯應诏,曆陳先朝因天象以謹邊備、圖帥材,乞早易阃寄,放歸田裡。

    又請修浚泗州西城。

    加煥章閣學士,言者相繼論罷。

     九年,以舊職知靜江府、廣西經略安撫使,兼廣西轉運使。

    陳守邊之宜五事。

    進徽猷閣學士、京湖安撫制置使、知江陵府,兼湖廣總領,兼京湖屯田使,進龍圖閣學士。

    疏言:“襄陽新複之地,城池雖修浚,田野未加辟;室廬雖草創,市井未阜通。

    請蠲租三年。

    ”诏從之。

    加端明殿學士兼夔路策應大使。

    進資政殿學士,制置四川邊面,與執政恩例。

    尋授四川宣撫使,特賜同進士出身。

    召赴阙,加大學士,知福州兼福建安撫使。

    辭免,以大學士提舉洞霄宮。

      起為湖南安撫大使兼知潭州,兼節制廣南,移治靜江。

    開慶元年,進觀文殿學士,以谏議大夫沈炎等論罷。

    景定五年,起知慶元府兼沿海制置使。

    鹹淳元年,殿中侍禦史陳宗禮論劾,褫職。

    德祐元年,追複元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