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一百七十九

關燈
曾伯初與賈似道俱為阃帥,邊境之事,知無不言。

    似道卒嫉之,使不竟其用雲。

     王野,字子文,寶章閣待制介之子也。

    以父陰補官,登嘉定十二年進士第。

    仕潭時,帥真德秀一見異之,延緻幕下,遂執弟子禮。

    德秀欲授以詞學,野曰:“所以求學者,義理之奧也。

    詞科惟強記者能之。

    ”德秀益器重之。

     紹定初,汀、邵盜作,辟議幕參贊,攝邵武縣,後複攝軍事。

    盜起唐石,親勒兵讨之。

    後為樞密院編修兼檢讨。

    襄、蜀事急,議遣使講和,時相依違不決。

    史嵩之帥武昌,首進和議。

    野言:“今日之事宜先定規模,并力攻守。

    ”上疏言八事。

    繼為副都承旨,奏請“出師,絕和使,命淮東、西夾攻。

    不然,利害将深。

    ”理宗深然之,令樞密院下三阃谕旨。

    嘉熙元年,輪對,采事系安危者四端,而專以司馬光仁、明、武推說。

    複推廣前所言八事,以孝宗講軍實激發帝意。

     淳祐初,自江西赴阙,奏祈天永命十事。

    嵩之起複,傾國争之,野上疏乞聽終喪,後又言嵩之當顯絕而終斥,益嚴君子小人之限。

    拜禮部尚書,奏十事,終之曰:“陛下一心,十事之綱領也。

    ”前後奏陳,皆明正剀切,鑿鑿可行。

    其為兩浙轉運判官,以察訪使出視江防,首嘉興至京口增修官民兵船守險備具。

    為江西轉運副使、知隆興府,繼有它命,時以米綱不便,就湖口造轉般倉,請事畢受代。

     知鎮江府,兼都大提舉浙西兵船。

    江面幾千裡,調兵捍禦,以守江尤重于淮,瓜洲一渡甚狹,請免鎮江水軍調發,專一守江,置遊兵如呂蒙所言“蔣欽将萬人巡江上”,增創水艦,就揚子江習水戰,登金山指麾之。

    是冬,揚子橋有警,急調湯孝信所領遊兵救之而退。

     淳祐末,遷沿江制置使、江東安撫使、節制和州無為軍安慶府兼三郡屯田、行宮留守。

    巡江,引水軍大閱,舳舻相銜幾三十裡。

    憑高望遠,考求山川險厄,謂要務莫如屯田。

    講行事宜,修饬行宮諸殿室,推京口法,創遊擊軍萬二千,蒙沖萬艘,江上晏然。

    寶祐二年,拜端明殿學士、簽書樞密院事,封吳郡侯。

    與宰相不合,言者攻之,以前職主管洞霄宮。

    卒,贈七官,位特進。

     野因德秀知朱熹之學,凡熹門人高弟,必加敬禮。

    知建甯府,創建安書院,祠熹,以德秀配。

    有奏議、文集若幹卷。

    野工于詩,書法祖唐歐陽詢,署書尤清勁。

      蔡抗,子仲節,處士元定之孫。

    紹定二年進士。

    其後差主管尚書刑、工部架閣文字。

    召試館職,遷秘書省正字。

    升校書郎兼樞密院編修官,遷諸王宮大小學教授。

    疏奏:“權奸不可複用,國本不可不早定。

    ”帝善其言。

    遷樞密院編修官兼權屯田郎官。

    遷著作佐郎兼侍右郎官,兼樞密院編修官。

    尋兼國史院編修官、實錄檢讨官。

    江東提點刑獄,加直秘閣,特授尚書司封員外郎,進直寶章閣,尋加寶谟閣,移浙東。

    召為國子司業兼資善堂贊讀,兼玉牒所檢讨官,時暫兼侍立修注官。

    拜宗正少卿兼國子司業。

    進直龍圖閣、知隆興府。

    試國子祭酒兼侍立修注官。

    拜太常少卿,仍兼資善堂翊善。

    權工部侍郎兼國史院編修官、實錄院檢讨官。

      遷工部侍郎,時暫兼禮部侍郎,兼權吏部尚書。

    加端明殿學士、同簽書樞密院事,差兼同提舉編修《經武要略》。

    同知樞密院事,拜參知政事。

    落職予祠,起居郎林存請加竄削,從之。

    未逾年,複端明殿學士、提舉洞霄宮。

    乞緻仕。

    轉一官,守本官職緻仕。

    卒,谥文簡,以犯祖諱,更谥文肅。

     張磻,字渭老,福州人。

    嘉定四年進士。

    曆官辟點檢贍軍激賞酒庫所主管文字,差主管尚書吏部架閣。

    遷太常博士、宗正丞兼權兵部郎官。

    遷國子祭酒,時暫兼權禮部侍郎,尋為真,兼國史編修、實錄檢讨。

    加集英殿修撰,差知婺州。

    複為禮部侍郎、權兵部尚書,時暫兼權吏部尚書。

    以右補阙程元鳳論罷。

    寶祐三年,複權刑部尚書兼侍讀,拜端明殿學士、簽書樞密院事,升同知樞密院事兼參知政事。

    五年,拜參知政事。

    進封長樂郡公,轉三官,守參知政事緻仕。

    九月,卒。

    遺表上,贈少師。

     馬天骥,字德夫,衢州人。

    紹定二年進士,補簽書領南判官廳公事。

    遷秘書省正字兼沂靖惠王府教授。

    遷秘書省校書郎,升著作佐郎。

    輪對,假司馬光五規之名,條上時敝,詞旨切直。

    遷考功郎官,入對,言:“周世宗當天下四分五裂之餘,一念振刷,猶能轉弱為強,陛下有能緻之資,乘可為之勢,一轉移間耳。

    ” 遷秘書監、直秘閣、知吉州。

    遷宗正少卿,以秘閣修撰知紹興府,主管浙東安撫司公事兼提舉常平。

    權兵部侍郎,授沿海制置使,差知慶元府。

    改知池州兼江東提舉常平。

    改知廣州兼廣東經略安撫使。

    寶祐四年,遷禮部侍郎,兼直學士院,兼侍讀,兼國子祭酒。

    拜端明殿學士、同簽書樞密院事,封信安郡侯。

    五年,以殿中侍禦史朱熠、右正言戴慶炣、監察禦史吳衍翁應弼等論罷,依舊職提舉洞霄宮。

    景定元年,知衢州,以兵部侍郎章鑒論罷。

    有旨,依舊職予祠。

    起知福州、福建安撫使,以職事修舉,升大學士。

    改知平江府。

    又改知慶元府兼沿海制置使,提舉洞霄宮。

    褫職罷祠。

    鹹淳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