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一百七十

關燈
以待士愛民、祈天永命者循而行之”言:“議者國之元氣也。

    今言及乘輿,尚見優假,事關廊廟,忿怒斯形,朝政之阙失,臣下之蔽蒙,何由上達乎?”帝曰:“非卿不聞此言。

    ”宣坐賜茶,問外事甚悉,子才具以田裡疾苦對,帝颦蹙久之,即兼侍讀,尋兼同修國史、實錄院同修撰。

     宋臣有内侍省押班之命,舉朝争之不能得。

    子才入疏,诘朝,帝出其疏示輔臣,皆曰:“子才有憂君愛國之真,無要譽沽名之巧。

    ”擢權禮部尚書。

    祀明堂,子才為執綏官,帝問漢、唐文物,占對詳贍。

    時士大夫小迕權臣,辄竄流,子才請重者量移,輕者放還。

    兼直學士院,前是儤直多以疾免,子才始複舊制,帝賜詩褒賞。

    每直,辄召對内殿,語至夜分,或就賜酒果。

     兼給事中,彗星見,應诏上封事,請罷公田,更七司法。

    正為尚書,力辭,不許。

    升修國史、實錄院修撰。

    徐敏子以星赦量移,似道惡其為潛所用,諷後省繳之,子才不可。

    葉李、呂宙之等上書攻似道,似道怒,欲殺之,以它事下天府獄。

    子才請宥之,又遺書似道,似道複書辭甚忿,徑從天府斷遣,不複以聞,蓋懼子才再有所論駁也。

     度宗在東宮,雅敬子才,言必稱先生。

    即位,授翰林學士、知制诰,力辭不拜,請去不已。

    進端明殿學士,以資政殿學士緻仕,卒,贈四官,官其後二人。

     子才事親甚孝。

    弟子方客死公安,挾其柩葬安吉。

    女弟在眉山,拔其家于兵火,緻之安吉。

    在吉州,文天祥以童子見,即期以遠大。

    所薦士若李芾、趙卯發、劉黻、家铉翁,後皆為忠義士。

    平江守吳淵籍富民田以千餘畝遺子才,皆即之。

    身後家無餘赀,賣金帶乃克葬。

    有《存齋集》、内制外制、《四朝史稿》、奏議、經筵講義口義、《故事四尚》、《易編》、《春秋輪輻》。

    子巘,大理少卿。

      朱貔孫,字興甫,浮梁人。

    淳祐四年進士,授臨江軍學教授。

    丞相史嵩之聞貔孫名,欲緻之館下,以祿未及親辭。

    喪父,服除,授福州學教授,差充江東安撫司幹辦公事。

    制置使王野、丘嶽、馬光祖、趙與陋皆薦之。

    丁大全在台,勢焰熏灼,天久陰雨,貔孫贻書政府,言回積陰之道,去奸邪,罷手實,蠲米稅。

    奸邪,指大全也。

    丞相董槐得書嘉歎。

    主管尚書刑、工部架閣文字。

     宦者董宋臣寵幸用事,貔孫發策試胄子,極論宦寺專權之患,宋臣諷言者論罷之。

    光祖辟添差江東安撫司機宜文字,擢史館校勘。

    時大全執政,使其黨許以驟用,貔孫力拒之,且谒告歸省。

    遷太學博士,屬帝親擢監察禦史兼崇政殿說書,首疏論大全權奸誤國之罪,倡言學校六士之冤。

    又以翕聚人才,凝固人心,精擇人言;增禁旅以壯帝畿,擇良守以牧内郡,選全才以守江面,嚴舟師以防海道;因地募兵,以應突至之敵,并力合勢,以援必守之地。

    時有建議遷都四明者,貔孫亟上疏言:“銮輿若動,則三邊之将士瓦解,而四方之盜賊蜂起,必不可。

    ”遂止。

    貔孫在講筵,言及宋臣撓政事忤旨。

    遷大理少卿,又遷司農少卿兼太子右谕德,诏許乘馬赴講。

    貔孫谕導得體,衍說經義,有關于君道者必委曲敷暢,陰寓警戒,太子每為之改容。

    兼國史院編修官、實錄院檢讨官兼權直舍人院。

     時大禮成,封命叢委,吏持詞頭下,每夕無慮數十,貔孫運筆如飛,夜未中已就,皆溫潤典雅。

    遷宗正少卿。

    丁母憂,服除,授秘書監兼太子左谕德。

    改監察禦史兼崇政殿說書,姓名已付外矣,尋複改命浙西行公田。

    吏并緣為奸,貔孫疏其敝。

    推《春秋》尊王绌霸之旨,勸帝崇仁政,用吉士,行正論,賜赍甚渥。

    擢殿中侍禦史兼侍講,請嚴京師淫聲奇服之禁。

    他所論苗耗役害及經理川蜀,皆當世急務。

     宋臣覆出,朝論紛然,貔孫因對,力斥其奸,卒奪祠。

    升侍禦史兼侍講。

    長星出東方,貔孫力诋外戚内臣及進奉羨餘失人心者,且曰:“回天心自回人心始。

    ”辭旨懇切,帝為之感動,升侍讀。

    貔孫之再入台,屬疆場多事,屢陳備禦之策。

    理宗春秋高,倚成賈似道,似道擅命,貔孫随事進谏,不肯阿附,至若行公田之政,屢于經筵密以告帝,似道自是深忌之。

    貔孫累疏求去。

     理宗崩,度宗即位,擢右谏議大夫,賜紫金魚袋兼賜章服犀帶,以疾乞辭言職,遷吏部尚書,不拜。

    帝以舊學故雅欲留貔孫,使者旁午于道,而貔孫辭益力,以華文閣學士知甯國府,似道諷言者論罷。

    久之,提舉太平興國宮,複華文閣學士、知袁州。

    至郡,宣布德意,以戢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