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一百六十五

關燈
臣之誅也,下至闾巷,歡聲如雷。

    蓋更化之初,人有厚望,久而無以相遠也,此謗讟之所從生。

    ”又曰:“内降非盛世事也,王璇進狀不實而經營以求幸免,裴伸何人,驟為帶禦器械。

    ”時應诏者甚衆,奕言最為剀切。

    攝兼侍讀,每進讀至古今治亂,必參言時事:“願陛下試思,設遇事若此,當何以處之。

    ”必拱默移時,俟帝凝思,乃徐竟其說。

    帝曰:“如此則經筵不徒設矣。

    ” 遷吏部侍郎兼修玉牒官,兼權給事中,論駁十有六事,皆貴族近習之撓政體者。

    而封還劉德秀贈典、高文虎之奉祠,士論尤韪之。

    加楊次山少保、永陽郡王,奕上疏曰:“自古外戚恩寵太甚,鮮不禍咎,天道惡盈,理所必至。

    次山果辭,則宜從之,如欲更示優恩,則超轉少傅,在陛下既隆于恩,在次山知止于義,顧不休哉!”又言:“史彌遠力辭恩命,宜從之以成其美。

    ”疏入,不報。

    奕遂卧家求補外,以顯谟閣待制知泸州。

    彌遠問所欲言,奕曰:“比觀時事,調護之功深,扶持之意少,非朝廷之利也。

    ” 嘉、叙、泸俱接夷壤,董蠻米在大入,俘殺兵民,四路創安邊司窮治其事。

    奕得夷人質之以緻所掠,由是迕安邊司。

    夷酋王粲浮N木萬計入賈,奕慮其蕩水陸之險,驅之。

      安撫使安丙新立大功,讒忌日聞,宰相錢象祖出謗書問奕,奕喟而言:“士不愛一死而因于衆多之口,亦可悲也。

    奕願以百口保之。

    ”象祖艴然曰:“公悉安子文若此乎?”适宇文紹節宣撫荊湖還,亦曰:“仆願亦百口以信許公之言。

    ”于是異論頓息,委寄益專。

    奕于丙深相知,而職事所關必反複辯數以求直。

    其後士多畔丙,奕獨以書疏候問愈數。

      移知夔州,表辭不行,改知遂甯府。

    捐缗錢數十萬以代民輸,複鹽策之利以養士,為浮梁作堤數百丈,民德之,畫像祠于學。

    進龍圖閣待制,加寶谟閣直學士,知潼川府。

    霖雨壞城,撤而築之,不以煩民,亦捐缗錢十二萬為十縣民代輸,于是其民亦相與祠于東山僧舍。

     會金人敗盟,蜀道震擾,奕請“速選威望大臣宣撫,信賞必罰,以獎忠義、收人心。

    ”又言:“忠義之招,體勢倒持,兵食頓增,未知攸濟,且斬将之人未聞褒擢,敗軍之将未見施行,事勢不決,将有後時之悔。

    ”禦史劾奕欺罔,降一官。

    诏提舉玉降宮,未數月,特複元官,提舉崇福宮。

     還家,草遺表曰:“自念本非衰病,初染微疴。

    當湯熨可去之時,臣以疾而為諱;及針石已窮之後,醫束手而莫圖。

    靖言膏肓所緻之由,大抵脈絡不通之故。

    ”皆寓諷谏之意。

    進顯谟閣直學士緻仕,贈通議大夫。

    初,奕之守泸,帝顧禮部尚書章穎曰:“許奕已去乎?”起居舍人真德秀侍帝前,論人才,上以骨鲠稱之。

     奕天性孝友,送死恤孤,恩意備至。

    通籀隸書,所著有《毛詩說》、《論語尚書周禮講義》、奏議、雜文行世。

      陳居仁,字安行,興化軍人。

    父太府少卿膏,娶明州汪氏女,因家焉。

    膏初為汾州教授,佐守臣張克戬捍金人。

    後知惠州,單馬造曾衮壘,譬曉降之。

    鄞僧王法恩謀逆事覺,或請屠城,膏方為禦史,力論多殺非聖世事,脅從者悉寬宥之。

     居仁年十四而孤,以蔭授鉛山尉。

    紹興二十一年舉進士。

    秦桧與膏有故,有勸以一見可得美官,居仁曰:“是有命焉。

    ”終不自通。

    移永豐令,入鹽行在點檢贍軍激賞酒庫所籴場,诏修《高宗聖政》,妙選寮屬,與範成大并充檢讨官。

      淮甸交兵,魏杞以宗正少卿使金,辟居仁幕下。

    時和戰未決,金兵駐淮北,人情恟懼,突騎大至,彎弓夾道,居仁上馬,猶從容舉酒屬杞:“天寒且酹此觞。

    ”觀者壯之。

    乃谕金人開道入,卒成禮,減歲币而還。

    因出疆賞,轉承議郎,授諸王宮大小學教授。

    杞秉國柄,居仁忍貧需遠次,未嘗求進。

    虞允文欲引以為用,不就。

    允文欲與論兵,謝不能,退而贻書謂:“有定力乃可立事,若徒為大言,終必無成,幸成亦旋敗。

    ”允文為之色動。

     徙主軍器監簿、宗正修玉牒。

    轉對,言:“立國須定規模,陛下非無可緻之資,而規模未立。

    ”孝宗初頗不怿,曰:“朕未嘗不立規模。

    ”居仁奏:“陛下銳意恢複,繼乃通和,和、戰、守三者迄今未定,孰為規模耶?”允文曰:“此正前日定力之論,某今益知此言之當也。

    ”  遷将作監丞,轉國子丞。

    九年,進秘書丞。

    入對,論文武并用長久之術:“陛下獎進武臣,深得持平救偏之道,然未必得智謀勇略之士,或多便佞輕躁之徒,将複有偏勝之患。

    ”帝喜納。

    權禮部郎官。

    嘗言台閣宜多用明習典故之士,帝問其人,居仁以李焘、莫濟對。

    甫數日,召焘。

     居仁力請外,乃知徽州。

    帝令陛辭,慰谕遣之。

    至郡,告以天子節經費以惠儉瘠,不能推廣聖德,吏則有罪。

    乃招三衙軍,植二表于庭,有輸納中度而遭抑退者,抱所輸立表下,親視之,人無留滞,吏不能措手,輸稅者恒裹赢以歸。

    鄰州有訟,多詣台省乞決于居仁。

    秩滿,邦人挽留,由間道始得去。

     入對,帝舉新安之政獎之。

    請編類隆興以來寬恤诏令,有曰:“法久則易玩,事久則易怠。

    惟申加戒饬,有以儆其觀聽,則千萬年猶一日。

    ”帝曰:“名言也。

    ”又言:“歸正忠順,過于優渥,而遇戰士反輕。

    此曹出萬死策勳,今老矣,添差已罷,廪稍半給,至丐于市,軍士解體。

    乞加優恤,以終始念功之意,堅後生圖報之心。

    ”帝覽之嘉歎。

    會駕大閱白石,即命再添差兩任,衣糧全給,三軍為之呼舞。

      留為戶部右曹郎官,命未下,朝方推《會要》賞,帝曰:“陳居仁治行為天下第一,可因是并賞之。

    ”特轉朝議大夫兼權度支,又兼權禮部。

    會樞屬阙員,方進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