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一百六十五
關燈
小
中
大
茶,增馬價,使無為金人所邀。
總司之給料不足者,亦移檄增給之。
乞移大帥于興元,雖不果行,而凡關外林木厚加封殖,以防金人突至。
隔第關、盤車嶺皆極邊,号天險,因厚間探者賞,使觇之,動息悉知,邊防益密。
總計告匮,首撥成都府等錢百五十萬缗助籴本。
又慮關外歲籴不多,運米三十萬石積沔州倉,以備不測。
初至,府庫錢僅萬餘,其後至千餘萬,金帛稱是。
蜀知名士若家大酉、遊似、李性傳、李心傳、度正之徒皆薦達之,其有名浮于實,用過其才者,亦曆曆以為言。
沔帥趙彥呐方有時名,與之獨察其大言亡實,它日誤事者必此人,移書廟堂,欲因乞祠而從之,不可付以邊藩之寄,後果如其言。
與之以疾丐歸,朝廷以鄭損代,既受代,金諜知之,大入,與之再為臨邊,金人乃退。
召為禮部尚書,不拜,便道還廣。
蜀人思之,肖其像于成都仙遊閣,以配張詠、趙抃,名三賢祠。
理宗即位,授充顯谟閣直學士、知潭州、湖南安撫使,辭,提舉西京嵩山崇福宮。
遷煥章閣學士、知隆興府、江西安撫使,又辭,授徽猷閣學士、提舉南京鴻慶宮。
端平初,帝既親政,召為吏部尚書,數以禦筆起之,皆力辭。
金亡,朝廷議取三京,聞之頓足浩歎。
繼而授端明殿學士、提舉嵩山崇福宮,亦辭,俄授廣東經略安撫使兼知廣州。
先是,廣州摧鋒軍遠戍建康,留四年,也撤戍歸,未逾嶺,就留戍江西,又四年,轉戰所向皆捷,而上功幕府,不報,求撤戍,又不報,遂相率倡亂,縱火惠陽郡,長驅至廣州城,聲言欲得連帥洎幕屬甘心焉。
與之家居,肩輿登城,叛兵望之,俯伏聽命,曉以逆順禍福,其徒皆釋甲,而首謀數人,懼事定獨受禍,遂率之遁去,入古端州以自固。
至是,與之聞命亟拜,即家治事,屬提刑彭铉讨捕,潛移密運,人無知者。
俄而新調諸軍畢集,賊戰敗請降,桀黠不悛者戮之,其餘分隸諸州。
帝于是注想彌切,拜參知政事,拜右丞相,皆力辭。
乃訪以政事之孰當罷行,人才之孰當用舍?與之力疾奏:“天生人才,自足以供一代之用,惟辨其君子小人而已。
忠實而有才者,上也;才雖不高,而忠實有守者,次也。
用人之道,無越于此。
蓋忠實之才,謂之有德而有才者也。
若以君子為無才,必欲求有才者用之,意向或差,名實無别,君子、小人消長之勢,基于此矣。
陛下勵精更始,擢用老成,然以正人為迂闊而疑其難以集事,以忠言為矯激而疑其近于好名,任之不專,信之不笃。
或謂世數将衰,則人才先已凋謝,如真德秀、洪咨夔、魏了翁,方此柄用,相繼而去,天意固不可曉。
至于敢谏之臣,忠于為國,言未脫口,斥逐随之,一去而不可複留,人才豈易得,而輕棄如此。
陛下悟已往而圖方來,昨以直言去位者亟加峻擢,補外者蚤與召還,使天下明知陛下非疏遠正人,非厭惡忠言,一轉移力耳。
陛下收攬大權,悉歸獨斷。
謂之獨斷者,必是非利害,胸中卓然有定見,而後獨斷以行之。
比聞獨斷以來,朝廷之事體愈輕,宰相進拟多沮格不行,或除命中出,而宰相不與知,立政造命之原,失其要矣。
大抵獨斷當以兼聽為先,傥不兼聽而斷,其勢必至于偏聽,實為亂階,威令雖行于上,而權柄潛移于下矣。
” 又曰:“邊臣主和,朝廷雖知,而未嘗明有施行。
憂邊之士,剀切而言,一鳴辄斥,得非朝廷亦陰主之乎?假使和而可保,亦當議而行之可也。
”又曰:“比年以變故層出,盜賊跳梁,雷雹震驚,星辰乖異,皆非細故。
京城之災,七年而兩見,豈數萬戶生靈皆獲罪于天者。
百姓有過,在予一人,此陛下所當凜凜,惟有求直言可以裨助君德,感格天心。
”又曰:“戚畹、舊僚,凡有絲發寅緣者,孰不乘間伺隙以求其所大欲,近習之臣,朝夕在側,易于親昵,而難于防閑。
司馬光謂‘内臣不可令其采訪外事,及問以群臣能否’,蓋幹預之門自此始也。
若謂其所言出于無心,豈知愛惡之私,因此而入,其于聖德,甯無玷乎?”帝覽奏嘉歎,趣召愈力,控辭至十有三疏。
嘉熙三年,乃得緻仕,以觀文殿大學士提舉洞霄宮。
自領鄉郡,不受廪祿之入,凡奉餘皆以均親黨。
薨時年八十有二,遺戒不得作佛事。
累封至南海郡公,谥清獻。
洪咨夔,字舜俞,於潛人。
嘉定二年進士,授如臯主簿,尋試為饒州教授。
作《大治賦》,樓鑰賞識之。
授南外宗學教授,以言去。
丁母憂,服除,應博學宏詞科,直院莊夏舉自代。
崔與之帥淮東,辟置幕府,邊事纖悉為盡力。
丘壽隽代與之為帥,金人犯六合,揚州閉門設守,咨夔亟詣壽隽言曰:“金人忌楚,必未至揚,乃先自示弱,不特淮左之人心動,而金人且驕必來矣。
第當遠斥堠、精間探,簡士馬,張外郡聲援而大開城門,晏然如平時。
若金人果來犯,某當身任之。
”壽隽愧謝。
已而金人果遁。
山陽兼帥事青州張林清獻銅錢二十萬缗,咨夔謂宜以所獻就犒其軍,如唐魏博故事,使無輕量中國心。
帥乃令輸其半,林亦不複來。
與之帥成都,請于帝,授咨夔籍田令、通判成都府。
與之為制置使,首檄咨夔自近,辭曰:“今當開誠心、布公道,合西南人物以濟國事,乃一未有聞而先及門生、故吏,是示人私也。
”卒不受,惟以通判職事往來效忠,蜀人高之。
尋知龍州。
州歲貢麸金,率科礦戶,咨夔曰:“将奉上乃厲民乎?”出官錢市之。
江油之民歲戍邊,複苦餫饷,為請于制、漕司免之。
毀鄧艾祠,更祠諸葛亮,告其民曰:“毋事仇雠而忘父母。
” 還朝,為秘書郎,遷金部員外郎。
會诏求直言,慨然曰:“吾可以盡言寤主矣。
”其父見其疏,曰:“吾能吃茄子飯,汝無
總司之給料不足者,亦移檄增給之。
乞移大帥于興元,雖不果行,而凡關外林木厚加封殖,以防金人突至。
隔第關、盤車嶺皆極邊,号天險,因厚間探者賞,使觇之,動息悉知,邊防益密。
總計告匮,首撥成都府等錢百五十萬缗助籴本。
又慮關外歲籴不多,運米三十萬石積沔州倉,以備不測。
初至,府庫錢僅萬餘,其後至千餘萬,金帛稱是。
蜀知名士若家大酉、遊似、李性傳、李心傳、度正之徒皆薦達之,其有名浮于實,用過其才者,亦曆曆以為言。
沔帥趙彥呐方有時名,與之獨察其大言亡實,它日誤事者必此人,移書廟堂,欲因乞祠而從之,不可付以邊藩之寄,後果如其言。
與之以疾丐歸,朝廷以鄭損代,既受代,金諜知之,大入,與之再為臨邊,金人乃退。
召為禮部尚書,不拜,便道還廣。
蜀人思之,肖其像于成都仙遊閣,以配張詠、趙抃,名三賢祠。
理宗即位,授充顯谟閣直學士、知潭州、湖南安撫使,辭,提舉西京嵩山崇福宮。
遷煥章閣學士、知隆興府、江西安撫使,又辭,授徽猷閣學士、提舉南京鴻慶宮。
端平初,帝既親政,召為吏部尚書,數以禦筆起之,皆力辭。
金亡,朝廷議取三京,聞之頓足浩歎。
繼而授端明殿學士、提舉嵩山崇福宮,亦辭,俄授廣東經略安撫使兼知廣州。
先是,廣州摧鋒軍遠戍建康,留四年,也撤戍歸,未逾嶺,就留戍江西,又四年,轉戰所向皆捷,而上功幕府,不報,求撤戍,又不報,遂相率倡亂,縱火惠陽郡,長驅至廣州城,聲言欲得連帥洎幕屬甘心焉。
與之家居,肩輿登城,叛兵望之,俯伏聽命,曉以逆順禍福,其徒皆釋甲,而首謀數人,懼事定獨受禍,遂率之遁去,入古端州以自固。
至是,與之聞命亟拜,即家治事,屬提刑彭铉讨捕,潛移密運,人無知者。
俄而新調諸軍畢集,賊戰敗請降,桀黠不悛者戮之,其餘分隸諸州。
帝于是注想彌切,拜參知政事,拜右丞相,皆力辭。
乃訪以政事之孰當罷行,人才之孰當用舍?與之力疾奏:“天生人才,自足以供一代之用,惟辨其君子小人而已。
忠實而有才者,上也;才雖不高,而忠實有守者,次也。
用人之道,無越于此。
蓋忠實之才,謂之有德而有才者也。
若以君子為無才,必欲求有才者用之,意向或差,名實無别,君子、小人消長之勢,基于此矣。
陛下勵精更始,擢用老成,然以正人為迂闊而疑其難以集事,以忠言為矯激而疑其近于好名,任之不專,信之不笃。
或謂世數将衰,則人才先已凋謝,如真德秀、洪咨夔、魏了翁,方此柄用,相繼而去,天意固不可曉。
至于敢谏之臣,忠于為國,言未脫口,斥逐随之,一去而不可複留,人才豈易得,而輕棄如此。
陛下悟已往而圖方來,昨以直言去位者亟加峻擢,補外者蚤與召還,使天下明知陛下非疏遠正人,非厭惡忠言,一轉移力耳。
陛下收攬大權,悉歸獨斷。
謂之獨斷者,必是非利害,胸中卓然有定見,而後獨斷以行之。
比聞獨斷以來,朝廷之事體愈輕,宰相進拟多沮格不行,或除命中出,而宰相不與知,立政造命之原,失其要矣。
大抵獨斷當以兼聽為先,傥不兼聽而斷,其勢必至于偏聽,實為亂階,威令雖行于上,而權柄潛移于下矣。
” 又曰:“邊臣主和,朝廷雖知,而未嘗明有施行。
憂邊之士,剀切而言,一鳴辄斥,得非朝廷亦陰主之乎?假使和而可保,亦當議而行之可也。
”又曰:“比年以變故層出,盜賊跳梁,雷雹震驚,星辰乖異,皆非細故。
京城之災,七年而兩見,豈數萬戶生靈皆獲罪于天者。
百姓有過,在予一人,此陛下所當凜凜,惟有求直言可以裨助君德,感格天心。
”又曰:“戚畹、舊僚,凡有絲發寅緣者,孰不乘間伺隙以求其所大欲,近習之臣,朝夕在側,易于親昵,而難于防閑。
司馬光謂‘内臣不可令其采訪外事,及問以群臣能否’,蓋幹預之門自此始也。
若謂其所言出于無心,豈知愛惡之私,因此而入,其于聖德,甯無玷乎?”帝覽奏嘉歎,趣召愈力,控辭至十有三疏。
嘉熙三年,乃得緻仕,以觀文殿大學士提舉洞霄宮。
自領鄉郡,不受廪祿之入,凡奉餘皆以均親黨。
薨時年八十有二,遺戒不得作佛事。
累封至南海郡公,谥清獻。
洪咨夔,字舜俞,於潛人。
嘉定二年進士,授如臯主簿,尋試為饒州教授。
作《大治賦》,樓鑰賞識之。
授南外宗學教授,以言去。
丁母憂,服除,應博學宏詞科,直院莊夏舉自代。
崔與之帥淮東,辟置幕府,邊事纖悉為盡力。
丘壽隽代與之為帥,金人犯六合,揚州閉門設守,咨夔亟詣壽隽言曰:“金人忌楚,必未至揚,乃先自示弱,不特淮左之人心動,而金人且驕必來矣。
第當遠斥堠、精間探,簡士馬,張外郡聲援而大開城門,晏然如平時。
若金人果來犯,某當身任之。
”壽隽愧謝。
已而金人果遁。
山陽兼帥事青州張林清獻銅錢二十萬缗,咨夔謂宜以所獻就犒其軍,如唐魏博故事,使無輕量中國心。
帥乃令輸其半,林亦不複來。
與之帥成都,請于帝,授咨夔籍田令、通判成都府。
與之為制置使,首檄咨夔自近,辭曰:“今當開誠心、布公道,合西南人物以濟國事,乃一未有聞而先及門生、故吏,是示人私也。
”卒不受,惟以通判職事往來效忠,蜀人高之。
尋知龍州。
州歲貢麸金,率科礦戶,咨夔曰:“将奉上乃厲民乎?”出官錢市之。
江油之民歲戍邊,複苦餫饷,為請于制、漕司免之。
毀鄧艾祠,更祠諸葛亮,告其民曰:“毋事仇雠而忘父母。
” 還朝,為秘書郎,遷金部員外郎。
會诏求直言,慨然曰:“吾可以盡言寤主矣。
”其父見其疏,曰:“吾能吃茄子飯,汝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