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一百六十四
關燈
小
中
大
○李宗勉袁甫劉黻王居安
李宗勉,字強父,富陽人。
開禧元年進士。
曆黃州教授、浙西茶鹽司、江西轉運司幹官。
嘉定十四年,主管吏部架閣,尋改太學正。
明年為博士,又明年遷國子博士。
寶慶初,添差通判嘉興府。
三年,召為秘書郎。
紹定元年,遷著作郎。
入對,言邊事宜夙夜震懼,以消咎殃。
明年,兼權兵部郎官。
時李全叛謀已露,人莫敢言,宗勉獨累疏及之。
又言:“欲人謀之合,莫若通下情。
人多好谄,揣所悅意則侈其言,度所惡聞則小其事。
上既壅塞,下亦欺誣,則成敗得失之機、理亂安危之故,将孰從而上聞哉?不聞則不戒,待其事至乃駭而圖之,抑已晚矣。
欲财計之豐,莫若節國用。
善為國者常使财勝事,不使事勝财。
今山東之旅,坐糜我金谷,湖南、江右、閩中之寇,蹂踐我州縣,苟浮費泛用,又從而侵耗之,則漏卮難盈,蠹木易壞。
設有緩急,必将窘于調度,而事機失矣。
欲邦本之固,莫若寬民力。
州縣之間,聚斂者多,椎剝之風,浸以成習。
民生窮踧,怨憤莫伸,嘯聚山林,勢所必至。
救焚拯溺,可不亟為之謀哉?”尋改兼侍右郎官。
明年入對,言天災甚切。
四年,差知台州。
明年,直秘閣、知婺州。
六年冬,召赴行在,未行。
端平元年,進直寶章閣,依舊任。
越月,以宗正丞兼權右司召,改尚左郎官,兼職仍舊。
尋兼左司。
五月,面對,言四事:“守公道以悅人心,行實政以興治功,謹命令以一觀聽,明賞罰以示勸懲。
”次言楮币:“願诏有司,始自乘輿宮掖,下至百司庶府,核其冗蠹者節之,歲省十萬,則十萬之楮可捐,歲省百萬,則百萬之楮可捐也。
行之既久,捐之益多,錢楮相當,所至流轉,則操吾赢縮之柄不在楮矣。
” 拜監察禦史。
時方謀出師汴、洛,宗勉言:“今朝廷安恬,無異于常時。
士卒未精銳,資糧未充衍,器械未犀利,城壁未繕修。
于斯時也,守禦猶不可,而欲進取可乎?借曰今日得蔡,明日得海,又明日得宿、毫,然得之者未必可守。
萬一含怒蓄忿,變生倉猝,将何以濟?臣之所陳,豈曰外患之終不可平、土宇終不可複哉?亦欲量力以有為、相時而後動耳。
願诏大臣,愛日力以修内治,合人謀以嚴邊防,節冗費以裕邦财,招強勇以壯國勢。
仍饬沿邊将帥,毋好虛名而受實害,左控右扼,毋失機先。
則以逸待勞,以主禦客,庶可保其無虞。
若使本根壯固,士馬精強,觀釁而動,用兵未晚。
”已而洛師潰,又言:“昔之所慮者在當守而冒進,今之所慮者在欲守而不能。
何地可控扼,何兵可調遣,何将可捍禦,何糧可給饷,皆當預作措畫。
”又言内降之敝,大略謂:“王府後宅之宮僚,戚裡奄寺之恩賞,綸綍直下,不經都省,竿牍陳請,時出禁廷,此皆大臣所當執奏。
夫先事而言,見幾而谏,不可謂之專。
善則行之,否則止之,不可謂之專。
命出君上,政歸中書,不可謂之專。
苟以專權為嫌,不以救過為急,每事希旨迎合,迨其命令已下,阙失已彰,然後言事之人從而論列之,其累聖德亦多矣。
況言之未必聽,聽之未必行乎?” 進左司谏。
明年春,兼侍講。
首言:“均、房、安、蕲、光、化等處兵禍甚烈,然江面可藉以無憂者,猶有襄州,今又告變矣。
襄州失則江陵危,江陵危則長江之險不足恃。
昔之所慮猶在秋,今之所慮者祗在旦夕。
江陵或不守,則事迫勢蹙,必有存亡之憂,悔将何及?”拜殿中侍禦史。
時淮西制置使兼沿江制置副使史嵩之兼知鄂州,就鄂建牙。
宗勉言:“荊、襄殘破,淮西正當南北之交,嵩之當置司淮西,則脈絡相連,可以應援,邈在鄂渚,豈無鞭不及腹之慮。
若雲防江為急,欲藉嵩之于鄂渚經理,然齊安正與武昌對,如就彼措置防扼,則藩籬壯而江面安矣。
所謂欲保江南先守江北也。
當别擇鄂守,徑令嵩之移司齊安。
” 诏侍從、兩省、台谏條陳邊事,宗勉率合台奏:“蜀之四路,已失其二,成都隔絕,莫知存亡。
諸司退保夔門,未必能守。
襄漢昨失九郡,今郢破,荊門又破,江陵孤城,何以能立?兩淮之地,人民奔迸,井邑丘墟,嗚呼危哉!陛下誠能亟下哀痛之诏,以身率先,深自貶損,服禦飲宴,一從簡儉,放後宮浮食之女,罷掖庭不急之費,止錫赍,絕工役,出内帑儲蓄以風動四方。
然後勸谕戚畹、世臣,随力輸财,以佐公家之調度。
分上流淮西、淮東為三帥,而以江淮大帥總之。
或因今任,或擇長才,分地而守,聽令而行。
以公私之财分給四處,俾之招潰卒,募流民之強壯者,以充遊兵,以補軍籍。
仍選沿流諸郡将士為捍禦之圖,猶可支吾。
不然将水陸俱下,大合荊楚之衆,擾我上流,江以南震蕩矣。
或謂其勢強盛,宜于講和,欲出金缯以奉之,是抱薪救火,空國與敵矣。
” 進工部侍郎兼給事中,仍侍講。
複上疏言:“陛下憂勤于路朝之頃,而入為宴安所移,切劘于廣廈之間,而退為便佞所惑。
不聞減退宮女,而嫔嫱已溢于昔時;不聞褒錄功臣,而節钺先加于外戚;不聞出内貯以犒戰士,而金帛多靡于浮費。
陛下之舉動,人心所視以為卷舒者也。
陛下既不以為憂,則誰複為陛下憂。
”擢谏議大夫兼侍讀。
首言邊事當增兵防托上流。
又言:“求谏非難而受谏為難,受谏非難而從谏為難。
苟聞之不以為戒,玩之不以為信,卒使危言鲠論,無益于世用,無救于時危,其與拒谏者相去一間耳。
” 進端明殿學士、同簽書樞密院事。
未幾,進簽書。
時王楫複求歲币銀絹各二十萬,宗勉言:“輕諾者多後患,當守元約可也。
然比之開禧時,物價騰踴奚啻倍蓰矣。
”史嵩之開督府,力主和議,宗勉言:“使者可疑者三。
嵩之職在督戰,如收複襄、光,控扼施、澧,招集山砦,保固江流,皆今所當為。
若所主在和,則凡有機會可乘,不無退縮之意,必至虛捐歲月,坐失事功。
” 進參知政事。
及拜左丞相兼樞密使,守法度,抑僥幸,不私親黨,召用老成,尤樂聞谠言。
趙汝騰嘗以宗勉為公清之相。
以光祿大夫、觀文殿大學士緻仕,卒,贈少師,谥文清。
袁甫,字廣微,寶文閣直學士燮之子。
嘉定七年進士第一。
簽書建康軍節度判官廳公事,授秘書省正字。
入對,論“君天下不可一日無懼心。
今之可懼者,大端有五:端良者斥,谄谀者用,杜忠臣敢谏之門,可懼也;兵戈既興,饋饷不繼,根本一虛,則有蕭牆之憂,可懼也;陛下深居高拱,群
開禧元年進士。
曆黃州教授、浙西茶鹽司、江西轉運司幹官。
嘉定十四年,主管吏部架閣,尋改太學正。
明年為博士,又明年遷國子博士。
寶慶初,添差通判嘉興府。
三年,召為秘書郎。
紹定元年,遷著作郎。
入對,言邊事宜夙夜震懼,以消咎殃。
明年,兼權兵部郎官。
時李全叛謀已露,人莫敢言,宗勉獨累疏及之。
又言:“欲人謀之合,莫若通下情。
人多好谄,揣所悅意則侈其言,度所惡聞則小其事。
上既壅塞,下亦欺誣,則成敗得失之機、理亂安危之故,将孰從而上聞哉?不聞則不戒,待其事至乃駭而圖之,抑已晚矣。
欲财計之豐,莫若節國用。
善為國者常使财勝事,不使事勝财。
今山東之旅,坐糜我金谷,湖南、江右、閩中之寇,蹂踐我州縣,苟浮費泛用,又從而侵耗之,則漏卮難盈,蠹木易壞。
設有緩急,必将窘于調度,而事機失矣。
欲邦本之固,莫若寬民力。
州縣之間,聚斂者多,椎剝之風,浸以成習。
民生窮踧,怨憤莫伸,嘯聚山林,勢所必至。
救焚拯溺,可不亟為之謀哉?”尋改兼侍右郎官。
明年入對,言天災甚切。
四年,差知台州。
明年,直秘閣、知婺州。
六年冬,召赴行在,未行。
端平元年,進直寶章閣,依舊任。
越月,以宗正丞兼權右司召,改尚左郎官,兼職仍舊。
尋兼左司。
五月,面對,言四事:“守公道以悅人心,行實政以興治功,謹命令以一觀聽,明賞罰以示勸懲。
”次言楮币:“願诏有司,始自乘輿宮掖,下至百司庶府,核其冗蠹者節之,歲省十萬,則十萬之楮可捐,歲省百萬,則百萬之楮可捐也。
行之既久,捐之益多,錢楮相當,所至流轉,則操吾赢縮之柄不在楮矣。
” 拜監察禦史。
時方謀出師汴、洛,宗勉言:“今朝廷安恬,無異于常時。
士卒未精銳,資糧未充衍,器械未犀利,城壁未繕修。
于斯時也,守禦猶不可,而欲進取可乎?借曰今日得蔡,明日得海,又明日得宿、毫,然得之者未必可守。
萬一含怒蓄忿,變生倉猝,将何以濟?臣之所陳,豈曰外患之終不可平、土宇終不可複哉?亦欲量力以有為、相時而後動耳。
願诏大臣,愛日力以修内治,合人謀以嚴邊防,節冗費以裕邦财,招強勇以壯國勢。
仍饬沿邊将帥,毋好虛名而受實害,左控右扼,毋失機先。
則以逸待勞,以主禦客,庶可保其無虞。
若使本根壯固,士馬精強,觀釁而動,用兵未晚。
”已而洛師潰,又言:“昔之所慮者在當守而冒進,今之所慮者在欲守而不能。
何地可控扼,何兵可調遣,何将可捍禦,何糧可給饷,皆當預作措畫。
”又言内降之敝,大略謂:“王府後宅之宮僚,戚裡奄寺之恩賞,綸綍直下,不經都省,竿牍陳請,時出禁廷,此皆大臣所當執奏。
夫先事而言,見幾而谏,不可謂之專。
善則行之,否則止之,不可謂之專。
命出君上,政歸中書,不可謂之專。
苟以專權為嫌,不以救過為急,每事希旨迎合,迨其命令已下,阙失已彰,然後言事之人從而論列之,其累聖德亦多矣。
況言之未必聽,聽之未必行乎?” 進左司谏。
明年春,兼侍講。
首言:“均、房、安、蕲、光、化等處兵禍甚烈,然江面可藉以無憂者,猶有襄州,今又告變矣。
襄州失則江陵危,江陵危則長江之險不足恃。
昔之所慮猶在秋,今之所慮者祗在旦夕。
江陵或不守,則事迫勢蹙,必有存亡之憂,悔将何及?”拜殿中侍禦史。
時淮西制置使兼沿江制置副使史嵩之兼知鄂州,就鄂建牙。
宗勉言:“荊、襄殘破,淮西正當南北之交,嵩之當置司淮西,則脈絡相連,可以應援,邈在鄂渚,豈無鞭不及腹之慮。
若雲防江為急,欲藉嵩之于鄂渚經理,然齊安正與武昌對,如就彼措置防扼,則藩籬壯而江面安矣。
所謂欲保江南先守江北也。
當别擇鄂守,徑令嵩之移司齊安。
” 诏侍從、兩省、台谏條陳邊事,宗勉率合台奏:“蜀之四路,已失其二,成都隔絕,莫知存亡。
諸司退保夔門,未必能守。
襄漢昨失九郡,今郢破,荊門又破,江陵孤城,何以能立?兩淮之地,人民奔迸,井邑丘墟,嗚呼危哉!陛下誠能亟下哀痛之诏,以身率先,深自貶損,服禦飲宴,一從簡儉,放後宮浮食之女,罷掖庭不急之費,止錫赍,絕工役,出内帑儲蓄以風動四方。
然後勸谕戚畹、世臣,随力輸财,以佐公家之調度。
分上流淮西、淮東為三帥,而以江淮大帥總之。
或因今任,或擇長才,分地而守,聽令而行。
以公私之财分給四處,俾之招潰卒,募流民之強壯者,以充遊兵,以補軍籍。
仍選沿流諸郡将士為捍禦之圖,猶可支吾。
不然将水陸俱下,大合荊楚之衆,擾我上流,江以南震蕩矣。
或謂其勢強盛,宜于講和,欲出金缯以奉之,是抱薪救火,空國與敵矣。
” 進工部侍郎兼給事中,仍侍講。
複上疏言:“陛下憂勤于路朝之頃,而入為宴安所移,切劘于廣廈之間,而退為便佞所惑。
不聞減退宮女,而嫔嫱已溢于昔時;不聞褒錄功臣,而節钺先加于外戚;不聞出内貯以犒戰士,而金帛多靡于浮費。
陛下之舉動,人心所視以為卷舒者也。
陛下既不以為憂,則誰複為陛下憂。
”擢谏議大夫兼侍讀。
首言邊事當增兵防托上流。
又言:“求谏非難而受谏為難,受谏非難而從谏為難。
苟聞之不以為戒,玩之不以為信,卒使危言鲠論,無益于世用,無救于時危,其與拒谏者相去一間耳。
” 進端明殿學士、同簽書樞密院事。
未幾,進簽書。
時王楫複求歲币銀絹各二十萬,宗勉言:“輕諾者多後患,當守元約可也。
然比之開禧時,物價騰踴奚啻倍蓰矣。
”史嵩之開督府,力主和議,宗勉言:“使者可疑者三。
嵩之職在督戰,如收複襄、光,控扼施、澧,招集山砦,保固江流,皆今所當為。
若所主在和,則凡有機會可乘,不無退縮之意,必至虛捐歲月,坐失事功。
” 進參知政事。
及拜左丞相兼樞密使,守法度,抑僥幸,不私親黨,召用老成,尤樂聞谠言。
趙汝騰嘗以宗勉為公清之相。
以光祿大夫、觀文殿大學士緻仕,卒,贈少師,谥文清。
袁甫,字廣微,寶文閣直學士燮之子。
嘉定七年進士第一。
簽書建康軍節度判官廳公事,授秘書省正字。
入對,論“君天下不可一日無懼心。
今之可懼者,大端有五:端良者斥,谄谀者用,杜忠臣敢谏之門,可懼也;兵戈既興,饋饷不繼,根本一虛,則有蕭牆之憂,可懼也;陛下深居高拱,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