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一百六十三
關燈
小
中
大
望耶?”贈光祿大夫,谥文肅。
商飛卿,字翚仲,台州臨海人。
淳熙初,由太學登進士第,任無為軍教授,累官至工部郎官。
時韓侂胄柄國,氣焰薰灼,飛卿既至,未嘗辄一造請,逾月即丐去,提舉福建路常平茶鹽事。
擢監察禦史,以言事迕侂胄,罷為奉常。
請外,以秘閣修撰為荊湖南路轉運判官。
後改司農卿,總領江東、淮西軍馬錢糧。
金陵故有帥、漕治所,合戎騎二帥、留鑰、内侍,号六司,宴飲饋遺,費動萬計。
飛卿以身率儉,節縮浮苛,糧饷時斂散,稍稍以裕聞。
開禧中,就擢戶部侍郎。
侂胄将舉師,嘗問饷計豐約,飛卿以實告。
比調遣浩繁,不克支,屬有旨俾飛卿軍前傳宣撫勞,值金兵大至,幾不免,以憂卒。
劉穎,字公實,衢州西安人。
紹興二十七年進士,調溧陽主簿。
時張浚留守建康,金師初退,府索民租未入者,穎白浚言:“師旅之後,宜先撫摩,當盡蠲逋賦。
”浚喜,即奏閣免,由是知之,遣其子栻與遊。
教授全州,改官知鉛山縣,以外艱去。
再知常熟縣,簽判潭州。
王佐為帥,負其能,盛氣以臨僚吏,穎約以中道,多屈而改為。
及陳峒反,所擒賊多穎計策,帥上其功,曰:“簽判宜居臣上。
”召監進奏院,進太常寺主簿,遷丞,兼兵部郎官。
提舉浙西常平茶鹽,還澱山湖,以洩吳松江,二水禁民侵築,毋使逼塞大流,民田賴之。
就遷提刑,以洗冤澤物為任,間詣獄,察不應系者縱遣之。
禦史以介僻劾罷。
除江西運判。
江州德化縣田逃徙太半,守乞蠲稅,不報。
穎以見種之稅均于荒萊,民願耕者第減之,上供自若,而逃田盡複。
除直秘閣、淮東轉運副使。
初,水敗楚州城,修補未竟,劉超欲移築,穎因接伴金國使,入對言:“國家何苦捐百萬缗為軍帥幸賞地邪?”光宗從之。
除戶部郎中、淮東總領。
務場以額鈔抵賞,陰耗饷計,二十年無知此弊者,穎究核得之,以所賣數論賞而總饷增羨,遷司農少卿、淮西總領。
前主計者請自為都釀,抱淨息而利赢餘,其後稍虧,反以大軍錢佐之,邀籴江、淮,回易如負販狀。
穎以為失王人之體,遂罷之。
内府宣限既迫,每移供軍錢以應歲輸。
穎搜吏弊,汰冗員,分月綱解,自是不複那移。
尋除直寶谟閣、江東運副、知平江府,皆未行。
除宗正少卿,遷起居郎兼實錄院檢讨官,權戶部侍郎,升同修撰。
以疾丐祠,提舉興國宮。
除集英殿修撰、知甯國府,改知紹興府。
未幾,知平江府,徑歸,提舉興國宮。
起知泉州,升華文閣待制,請興國祠以歸。
興國祠滿,除敷文閣待制緻仕。
嘉定改元,召赴行在,落緻仕,除刑部侍郎,辭,進龍圖閣待制、知婺州。
請老,以寶谟閣直學士緻仕。
六年,卒于家,年七十八。
贈光祿大夫。
在孝宗朝,人臣争承意自獻。
穎奏:“今日之失在輕聽人言,昔之施為,今複棄置,大損盛德。
”孝宗嘉納之。
光宗時,論人主難克而易流者四:曰逸豫無節,賜予無度,儒臣易疏,近幸易昵。
甯宗時,學禁初起,黨論日興。
穎奏:“願陛下禦之以道,容之以德,不然,元祐、崇、觀之事可鑒也。
”其言皆切中于時。
自浙西請外,凡徙麾節十餘年,有以淹速訊之,穎笑曰:“吾所欲也。
”其在從班日,韓侂胄舊與周旋無間,方居中用事,而穎謝絕之。
常言:“士以不辱身為重。
”其為少宗正,而丞相趙汝愚适歸,相遇于廢寺,泥雨不能伸足,但僧床立語曰:“寄謝餘參政,某雖去而人才猶在朝遷,幸善待之。
”穎曰:“相公人才即參政人才也,使果賢,參政之責,非宰相之憂也。
”餘參政,端禮也。
餘繼相,卒于善類多所全佑,穎之助雲。
徐邦憲,字文子,婺州義烏人。
幼穎悟,從陳傅良究名物義理,以通史傳百家之書。
紹熙四年,試禮部,第一人登進士第。
三遷為秘書郎。
韓侂胄開兵端,同惡附和,無敢先發一語議其非者,邦憲獨首言之。
丐外,知處州,陛辭,力谏用兵不可太驟。
再歲召還,言:“求名義以息兵,莫若因建儲而肆赦,借殊常之恩,為弭兵之名,因行赦宥,大霈德澤。
東委宣谕,西委宣撫,洗弄兵之咎,省戍邊之師;發倉粟以赈餓殍,及農時而複民業。
如此則建儲之義,正與息兵相為表裡也。
” 又上侂胄書,侂胄惡其言,嗾禦史徐柟擊之,镌秩罷祠。
未幾複官,除江西憲,改江東漕,以戶部郎為淮西總領。
侂胄已誅,尚書倪思舉邦憲自代。
召對,上言:“今日更化,未可與紹興乙亥同論。
秦桧專權,天下猶可以緝理,今侂胄專權,天下敗壞盡矣。
”除尚右郎兼太子侍講,除左司,為金賀正使接伴。
除宗正少卿,回權工部侍郎、知臨安府。
丐祠,知江州,奏乞郡,得節制屯戍兵,至郡疾,以寶谟閣待制緻仕,卒于官,年五十七,谥文肅。
論曰:汪若海、柳約仕于南渡播遷之時,其志将以尊君父,故讀其《麟書》而悲之。
張運、李舜臣職舉事修,遺愛在民。
孫逢吉、章穎辨正人之非邪,正學之非僞,君子哉!商飛卿、劉穎、徐邦憲皆有立于權臣柄國之日,卓乎不為勢利所移,故能爾耶!
商飛卿,字翚仲,台州臨海人。
淳熙初,由太學登進士第,任無為軍教授,累官至工部郎官。
時韓侂胄柄國,氣焰薰灼,飛卿既至,未嘗辄一造請,逾月即丐去,提舉福建路常平茶鹽事。
擢監察禦史,以言事迕侂胄,罷為奉常。
請外,以秘閣修撰為荊湖南路轉運判官。
後改司農卿,總領江東、淮西軍馬錢糧。
金陵故有帥、漕治所,合戎騎二帥、留鑰、内侍,号六司,宴飲饋遺,費動萬計。
飛卿以身率儉,節縮浮苛,糧饷時斂散,稍稍以裕聞。
開禧中,就擢戶部侍郎。
侂胄将舉師,嘗問饷計豐約,飛卿以實告。
比調遣浩繁,不克支,屬有旨俾飛卿軍前傳宣撫勞,值金兵大至,幾不免,以憂卒。
劉穎,字公實,衢州西安人。
紹興二十七年進士,調溧陽主簿。
時張浚留守建康,金師初退,府索民租未入者,穎白浚言:“師旅之後,宜先撫摩,當盡蠲逋賦。
”浚喜,即奏閣免,由是知之,遣其子栻與遊。
教授全州,改官知鉛山縣,以外艱去。
再知常熟縣,簽判潭州。
王佐為帥,負其能,盛氣以臨僚吏,穎約以中道,多屈而改為。
及陳峒反,所擒賊多穎計策,帥上其功,曰:“簽判宜居臣上。
”召監進奏院,進太常寺主簿,遷丞,兼兵部郎官。
提舉浙西常平茶鹽,還澱山湖,以洩吳松江,二水禁民侵築,毋使逼塞大流,民田賴之。
就遷提刑,以洗冤澤物為任,間詣獄,察不應系者縱遣之。
禦史以介僻劾罷。
除江西運判。
江州德化縣田逃徙太半,守乞蠲稅,不報。
穎以見種之稅均于荒萊,民願耕者第減之,上供自若,而逃田盡複。
除直秘閣、淮東轉運副使。
初,水敗楚州城,修補未竟,劉超欲移築,穎因接伴金國使,入對言:“國家何苦捐百萬缗為軍帥幸賞地邪?”光宗從之。
除戶部郎中、淮東總領。
務場以額鈔抵賞,陰耗饷計,二十年無知此弊者,穎究核得之,以所賣數論賞而總饷增羨,遷司農少卿、淮西總領。
前主計者請自為都釀,抱淨息而利赢餘,其後稍虧,反以大軍錢佐之,邀籴江、淮,回易如負販狀。
穎以為失王人之體,遂罷之。
内府宣限既迫,每移供軍錢以應歲輸。
穎搜吏弊,汰冗員,分月綱解,自是不複那移。
尋除直寶谟閣、江東運副、知平江府,皆未行。
除宗正少卿,遷起居郎兼實錄院檢讨官,權戶部侍郎,升同修撰。
以疾丐祠,提舉興國宮。
除集英殿修撰、知甯國府,改知紹興府。
未幾,知平江府,徑歸,提舉興國宮。
起知泉州,升華文閣待制,請興國祠以歸。
興國祠滿,除敷文閣待制緻仕。
嘉定改元,召赴行在,落緻仕,除刑部侍郎,辭,進龍圖閣待制、知婺州。
請老,以寶谟閣直學士緻仕。
六年,卒于家,年七十八。
贈光祿大夫。
在孝宗朝,人臣争承意自獻。
穎奏:“今日之失在輕聽人言,昔之施為,今複棄置,大損盛德。
”孝宗嘉納之。
光宗時,論人主難克而易流者四:曰逸豫無節,賜予無度,儒臣易疏,近幸易昵。
甯宗時,學禁初起,黨論日興。
穎奏:“願陛下禦之以道,容之以德,不然,元祐、崇、觀之事可鑒也。
”其言皆切中于時。
自浙西請外,凡徙麾節十餘年,有以淹速訊之,穎笑曰:“吾所欲也。
”其在從班日,韓侂胄舊與周旋無間,方居中用事,而穎謝絕之。
常言:“士以不辱身為重。
”其為少宗正,而丞相趙汝愚适歸,相遇于廢寺,泥雨不能伸足,但僧床立語曰:“寄謝餘參政,某雖去而人才猶在朝遷,幸善待之。
”穎曰:“相公人才即參政人才也,使果賢,參政之責,非宰相之憂也。
”餘參政,端禮也。
餘繼相,卒于善類多所全佑,穎之助雲。
徐邦憲,字文子,婺州義烏人。
幼穎悟,從陳傅良究名物義理,以通史傳百家之書。
紹熙四年,試禮部,第一人登進士第。
三遷為秘書郎。
韓侂胄開兵端,同惡附和,無敢先發一語議其非者,邦憲獨首言之。
丐外,知處州,陛辭,力谏用兵不可太驟。
再歲召還,言:“求名義以息兵,莫若因建儲而肆赦,借殊常之恩,為弭兵之名,因行赦宥,大霈德澤。
東委宣谕,西委宣撫,洗弄兵之咎,省戍邊之師;發倉粟以赈餓殍,及農時而複民業。
如此則建儲之義,正與息兵相為表裡也。
” 又上侂胄書,侂胄惡其言,嗾禦史徐柟擊之,镌秩罷祠。
未幾複官,除江西憲,改江東漕,以戶部郎為淮西總領。
侂胄已誅,尚書倪思舉邦憲自代。
召對,上言:“今日更化,未可與紹興乙亥同論。
秦桧專權,天下猶可以緝理,今侂胄專權,天下敗壞盡矣。
”除尚右郎兼太子侍講,除左司,為金賀正使接伴。
除宗正少卿,回權工部侍郎、知臨安府。
丐祠,知江州,奏乞郡,得節制屯戍兵,至郡疾,以寶谟閣待制緻仕,卒于官,年五十七,谥文肅。
論曰:汪若海、柳約仕于南渡播遷之時,其志将以尊君父,故讀其《麟書》而悲之。
張運、李舜臣職舉事修,遺愛在民。
孫逢吉、章穎辨正人之非邪,正學之非僞,君子哉!商飛卿、劉穎、徐邦憲皆有立于權臣柄國之日,卓乎不為勢利所移,故能爾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