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一百六十二
關燈
小
中
大
○趙方賈涉扈再興孟宗政張威
趙方,字彥直,衡山人。
父棠,少從胡宏學,慷慨有大志。
嘗見張浚于督府,浚雅敬其才,欲以右選官之,棠不為屈。
累以策言兵事,浚奇之,命子栻與棠交,方遂從栻學。
淳熙八年舉進士,調蒲圻尉,疑獄多所委決。
授大甯監教授,俗陋甚,方擇可教者親訓誘之,人皆感勵,自是始有進士。
知青陽縣,告其守史彌遠曰:“催科不擾,是催科中撫字;刑罰無差,是刑罰中教化。
”人以為名言。
主管江西安撫司機宜文字,京湖帥李大性辟知随州。
南北初講和,旱蝗相仍,方親走四郊以禱,一夕大雨,蝗盡死,歲大熟。
适和議成,諸郡浸弛備,方獨招兵擇将,拔土豪孟宗政等補以官。
提舉京西常平兼轉運判官、提點刑獄。
時劉光祖以耆德為帥,方事以師禮,自言:“吾性太剛,每見劉公,使人更和緩。
”嘗請光祖書“勸謹和緩”四字,揭坐隅以為戒。
以金部員外郎召,尋加直秘閣,改湖北轉運判官兼知鄂州。
升直煥章閣兼權江陵府,增修三海八匮,以壯形勢。
進秘閣修撰、知江陵府、主管湖北要撫司事兼權荊湖置司。
時金逼于兵,計其必南徙,日夜為備。
荊門有東西兩山險要,方築堡其上,增戍兵以遏其沖。
進右文殿修撰。
金樊快明謀歸宋,追兵至襄陽,方遣孟宗政、扈再興以百騎邀之,殺千餘人,金人遁去。
權工部侍郎、寶谟閣待制、京湖制置使兼知襄陽府。
諜知金人決意犯境,乃下防夏之令。
金相高琪及其樞密烏古倫慶壽犯陳、光化、随、棗理、信陽、均州、方夜半呼其子範、葵曰:“朝廷和戰之說未定,觀此益亂人意,吾策決矣,惟有提兵臨邊決戰以報國耳。
”遂抗疏主戰,親往襄陽。
金人圍棗陽急,方遣宗政、再興等援棗陽,仍增戍光化、信陽、均州,以聯聲勢。
已而棗陽守趙觀敗金人于城外,再興、宗政至,與觀夾擊,又敗之,棗陽圍解。
方申饬諸将,當遏于境上,不可使之入而後拒之于城下。
時麥正熟,方遣兵護民刈之,令清野以俟。
再疏力陳不可和者七,戰議遂定。
金将完顔賽不入境,兵号十萬。
方部分諸将,金人犯棗陽者,宗政敗之于尚家川;犯随州者,劉世興敗之于磨子平。
相持逾年,方調世興移師,與許國、再興援棗陽;張興、李雄韬援随州。
随州圍解,再興等轉戰入棗陽。
時宗政守城,伏兵城東,金人遇伏敗走。
未幾再至,再興又敗之,自是無日不戰。
金人三面來攻,宗政出東門,再興出南門,世興出北門,大合戰敗之。
金人朝進莫退,力不能捍;諸将表裡合謀,國自南山進,張威自瀼河進,世興、李琪出城與國會,再興出城與威會,掎角追擊,金人遂潰。
光化守潘景伯亦設伏敗金人于趙家橋,孟宗德又破之于随州鴨兒山,擒賽不妻弟王醜漢,金人遂誅賽不。
方以功遷龍圖閣待制,封長沙縣男,賜食邑。
金人複大舉,命訛可圍棗陽,塹其外,繞以土城。
方計其空巢穴而來,若搗其虛,則棗陽之圍自解。
乃命國東向唐州,再興西向鄧州,又命子範監軍,葵後殿。
時宗政在城中,日夜鏖戰,焚其攻具,金人不敢近城。
西師由光化境出,砦于三尖山,拔順陽縣,金人率衆仰攻,大敗。
再興與國兩道并進,掠唐、鄧境,焚其城栅糧儲。
棗陽城堅,金頓兵八十餘日,方知其氣已竭,乃召國、再興還,并東師隸于再興,克期合戰。
再興敗金人于瀼河,又敗之城南,宗政自城中出夾擊,殺其衆三萬,金人大潰,訛可單騎遁,獲其赀糧、器甲不可勝計。
進方煥章閣直學士。
奏乞均官軍民兵廪給,自備馬者倍之。
又奏:“使民兵夏歸,以省月給,秋複詣屯守禦。
” 從之。
方料金人數不得志于棗陽,必将同時并攻諸城,當先發以制之。
命國、宗政出師向唐,再興向鄧,戒之曰:“毋深入,毋攻城,第潰其保甲,毀其城砦,空其赀糧而已。
”宗政進破湖陽縣,擒其千戶趙興兒;國遣部将耶律均與金人戰于比陽,戮其将李提控;再興破高頭城,大敗金兵,遂薄鄧州。
唐州兵來援,迎敗之,降者踵至。
已而金兵至樊城,方命再興陣以待之,方視其師;金人三日不敢動,遂遁。
金将驸馬阿海犯淮西,樞密完顔小驢屯唐州為後繼。
方先攻唐伐其謀,及使再興發棗陽兵擊其西,國發桐柏兵擊其東。
再興敗金人于唐城,斬小驢,圍其城五匝,垂下。
會蕲、黃繼陷,诏趣方遣救,方亟命國保鄂,再興援淮西。
國還鄂州保江;再興軍至蕲之靈山,伺金人歸而擊之,土豪祝文蔚橫突入陣,金人大敗,國遣張寶将兵來會,李全等兵亦至,金人遂潰,再興追逐六十裡,
父棠,少從胡宏學,慷慨有大志。
嘗見張浚于督府,浚雅敬其才,欲以右選官之,棠不為屈。
累以策言兵事,浚奇之,命子栻與棠交,方遂從栻學。
淳熙八年舉進士,調蒲圻尉,疑獄多所委決。
授大甯監教授,俗陋甚,方擇可教者親訓誘之,人皆感勵,自是始有進士。
知青陽縣,告其守史彌遠曰:“催科不擾,是催科中撫字;刑罰無差,是刑罰中教化。
”人以為名言。
主管江西安撫司機宜文字,京湖帥李大性辟知随州。
南北初講和,旱蝗相仍,方親走四郊以禱,一夕大雨,蝗盡死,歲大熟。
适和議成,諸郡浸弛備,方獨招兵擇将,拔土豪孟宗政等補以官。
提舉京西常平兼轉運判官、提點刑獄。
時劉光祖以耆德為帥,方事以師禮,自言:“吾性太剛,每見劉公,使人更和緩。
”嘗請光祖書“勸謹和緩”四字,揭坐隅以為戒。
以金部員外郎召,尋加直秘閣,改湖北轉運判官兼知鄂州。
升直煥章閣兼權江陵府,增修三海八匮,以壯形勢。
進秘閣修撰、知江陵府、主管湖北要撫司事兼權荊湖置司。
時金逼于兵,計其必南徙,日夜為備。
荊門有東西兩山險要,方築堡其上,增戍兵以遏其沖。
進右文殿修撰。
金樊快明謀歸宋,追兵至襄陽,方遣孟宗政、扈再興以百騎邀之,殺千餘人,金人遁去。
權工部侍郎、寶谟閣待制、京湖制置使兼知襄陽府。
諜知金人決意犯境,乃下防夏之令。
金相高琪及其樞密烏古倫慶壽犯陳、光化、随、棗理、信陽、均州、方夜半呼其子範、葵曰:“朝廷和戰之說未定,觀此益亂人意,吾策決矣,惟有提兵臨邊決戰以報國耳。
”遂抗疏主戰,親往襄陽。
金人圍棗陽急,方遣宗政、再興等援棗陽,仍增戍光化、信陽、均州,以聯聲勢。
已而棗陽守趙觀敗金人于城外,再興、宗政至,與觀夾擊,又敗之,棗陽圍解。
方申饬諸将,當遏于境上,不可使之入而後拒之于城下。
時麥正熟,方遣兵護民刈之,令清野以俟。
再疏力陳不可和者七,戰議遂定。
金将完顔賽不入境,兵号十萬。
方部分諸将,金人犯棗陽者,宗政敗之于尚家川;犯随州者,劉世興敗之于磨子平。
相持逾年,方調世興移師,與許國、再興援棗陽;張興、李雄韬援随州。
随州圍解,再興等轉戰入棗陽。
時宗政守城,伏兵城東,金人遇伏敗走。
未幾再至,再興又敗之,自是無日不戰。
金人三面來攻,宗政出東門,再興出南門,世興出北門,大合戰敗之。
金人朝進莫退,力不能捍;諸将表裡合謀,國自南山進,張威自瀼河進,世興、李琪出城與國會,再興出城與威會,掎角追擊,金人遂潰。
光化守潘景伯亦設伏敗金人于趙家橋,孟宗德又破之于随州鴨兒山,擒賽不妻弟王醜漢,金人遂誅賽不。
方以功遷龍圖閣待制,封長沙縣男,賜食邑。
金人複大舉,命訛可圍棗陽,塹其外,繞以土城。
方計其空巢穴而來,若搗其虛,則棗陽之圍自解。
乃命國東向唐州,再興西向鄧州,又命子範監軍,葵後殿。
時宗政在城中,日夜鏖戰,焚其攻具,金人不敢近城。
西師由光化境出,砦于三尖山,拔順陽縣,金人率衆仰攻,大敗。
再興與國兩道并進,掠唐、鄧境,焚其城栅糧儲。
棗陽城堅,金頓兵八十餘日,方知其氣已竭,乃召國、再興還,并東師隸于再興,克期合戰。
再興敗金人于瀼河,又敗之城南,宗政自城中出夾擊,殺其衆三萬,金人大潰,訛可單騎遁,獲其赀糧、器甲不可勝計。
進方煥章閣直學士。
奏乞均官軍民兵廪給,自備馬者倍之。
又奏:“使民兵夏歸,以省月給,秋複詣屯守禦。
” 從之。
方料金人數不得志于棗陽,必将同時并攻諸城,當先發以制之。
命國、宗政出師向唐,再興向鄧,戒之曰:“毋深入,毋攻城,第潰其保甲,毀其城砦,空其赀糧而已。
”宗政進破湖陽縣,擒其千戶趙興兒;國遣部将耶律均與金人戰于比陽,戮其将李提控;再興破高頭城,大敗金兵,遂薄鄧州。
唐州兵來援,迎敗之,降者踵至。
已而金兵至樊城,方命再興陣以待之,方視其師;金人三日不敢動,遂遁。
金将驸馬阿海犯淮西,樞密完顔小驢屯唐州為後繼。
方先攻唐伐其謀,及使再興發棗陽兵擊其西,國發桐柏兵擊其東。
再興敗金人于唐城,斬小驢,圍其城五匝,垂下。
會蕲、黃繼陷,诏趣方遣救,方亟命國保鄂,再興援淮西。
國還鄂州保江;再興軍至蕲之靈山,伺金人歸而擊之,土豪祝文蔚橫突入陣,金人大敗,國遣張寶将兵來會,李全等兵亦至,金人遂潰,再興追逐六十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