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一百六十
關燈
小
中
大
○辛棄疾何異劉宰劉?龠柴中行李孟傳
辛棄疾,字幼安,齊之曆城人。
少師蔡伯堅,與黨懷英同學,号“辛黨”。
始筮仕,決以蓍,懷英遇《坎》,因留事金,棄疾得《離》,遂決意南歸。
金主亮死,中原豪傑并起。
耿京聚兵山東,稱天平節度使,節制山東、河北忠義軍馬,棄疾為掌書記,即勸京決策南向。
僧義端者,喜談兵,棄疾間與之遊。
及在京軍中,義端亦聚衆千餘,說下之,使隸京。
義端一夕竊印以逃,京大怒,欲殺棄疾。
棄疾曰:“丐我三日期,不獲,就死未晚。
”揣僧必以虛實奔告金帥,急追獲之。
義端曰:“我識君真相,乃青兕也,力能殺人,幸勿殺我。
”棄疾斬其首歸報,京益壯之。
紹興三十二年,京令棄疾奉表歸宋,高宗勞師建康,召見,嘉納之,授承務郎、天平節度掌書記,并以節使印告召京。
會張安國、邵進已殺京降金,棄疾還至海州,與衆謀曰:“我緣主帥來歸朝,不期事變,何以複命?”乃約統制王世隆及忠義人馬全福等徑趨金營,安國方與金将酣飲,即衆中縛之以歸,金将追之不及。
獻俘行在,斬安國于市。
仍授前官,改差江陰佥判。
棄疾時年二十三。
乾道四年,通判建康府。
六年,孝宗召對延和殿。
時虞允文當國,帝銳意恢複,棄疾因論南北形勢及三國、晉、漢人才,持論勁直,不為迎合。
作《九議》并《應問》三篇、《美芹十論》獻于朝,言逆順之理,消長之勢,技之長短,地之要害,甚備。
以講和方定,議不行。
遷司農寺主簿,出知滁州。
州罹兵燼,井邑凋殘,棄疾寬征薄賦,招流散,教民兵,議屯田,乃創奠枕樓、繁雄館。
辟江東安撫司參議官。
留守葉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薦棄疾慷慨有大略。
召見,遷倉部郎官、提點江西刑獄。
平劇盜賴文政有功,加秘閣修撰。
調京西轉運判官,差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撫。
遷知隆興府兼江西安撫,以大理少卿召,出為湖北轉運副使,改湖南,尋知潭州兼湖南安撫。
盜連起湖湘,棄疾悉讨平之。
遂奏疏曰:“今朝廷清明,比年李金、賴文政、陳子明、陳峒相繼竊發,皆能一呼嘯聚千百,殺掠吏民,死且不顧,至煩大兵翦滅。
良由州以趣辦财賦為急,吏有殘民害物之狀,而州不敢問,縣以并緣科斂為急,吏有殘民害物之狀,而縣不敢問。
田野之民,郡以聚斂害之,縣以科率害之,吏以乞取害之,豪民以兼并害之,盜賊以剽奪害之,民不為盜,去将安之?夫民為國本,而貪吏迫使為盜,今年剿除,明年劃蕩,譬之木焉,日刻月削,不損則折。
欲望陛下深思緻盜之由,講求弭盜之術,無徒恃平盜之兵。
申饬州縣,以惠養元元為意,有違法貪冒者,使諸司各揚其職,無徒按舉小吏以應故事,自為文過之地。
”诏獎谕之。
又以湖南控帶二廣,與溪峒蠻獠接連,草竊間作,豈惟風俗頑悍,抑武備空虛所緻。
乃複奏疏曰:“軍政之敝,統率不一,差出占破,略無已時。
軍人則利于優閑窠坐,奔走公門,苟圖衣食,以故教閱廢弛,逃亡者不追,冒名者不舉。
平居則奸民無所忌憚,緩急則卒伍不堪征行。
至調大軍,千裡讨捕,勝負未決,傷威損重,為害非細。
乞依廣東摧鋒、荊南神勁、福建左翼例,别創一軍,以湖南飛虎為名,止撥屬三牙、密院,專聽帥臣節制調度,庶使夷獠知有軍威,望風懾服。
” 诏委以規畫,乃度馬殷營壘故基,起蓋砦栅,招步軍二千人,馬軍五百人,傔人在外,戰馬鐵甲皆備。
先以缗錢五萬于廣西買馬五百匹,诏廣西安撫司歲帶買三十匹。
時樞府有不樂之者,數沮撓之,棄疾行愈力,卒不能奪。
經度費钜萬計,棄疾善斡旋,事皆立辦。
議者以聚斂聞,降禦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罷。
棄疾受而藏之,出責監辦者,期一月飛虎營栅成,違坐軍制。
如期落成,開陳本末,繪圖繳進,上遂釋然,時秋霖幾月,所司言造瓦不易,問:“須瓦幾何?”曰:“二十萬。
”棄疾曰:“勿憂。
”令廂官自官舍、神祠外,應居民家取溝敢瓦二,不二日皆具,僚屬歎伏。
軍成,雄鎮一方,為江上諸軍之冠。
加右文殿修撰,差知隆興府兼江西安撫。
時江右大饑,诏任責荒政。
始至,榜通衢曰:“閉籴者配,強籴者斬。
”次令盡出公家官錢、銀器,召官吏、儒生、商賈、市民各舉有幹實者,量借錢物,逮其責領運籴,不取子錢,期終月至城下發粜,于是連樯而至,其直自減,民賴以濟。
時信守謝源明乞米救助,幕屬不從,棄疾曰:“均為赤子,皆王民也。
”即以米舟十之三予信。
帝嘉之,進一秩,以言者落職,久之,主管沖佑觀。
紹熙二年,起福建提點刑獄。
召見,遷大理少卿,加集英殿修撰、知福州兼福建安撫使。
棄疾為憲時,嘗攝帥,每歎曰:“福州前枕大海,為賊之淵,上四郡民頑犷易亂,帥臣空竭,急緩奈何!”至是務為鎮靜,未期歲,積镪至五十
少師蔡伯堅,與黨懷英同學,号“辛黨”。
始筮仕,決以蓍,懷英遇《坎》,因留事金,棄疾得《離》,遂決意南歸。
金主亮死,中原豪傑并起。
耿京聚兵山東,稱天平節度使,節制山東、河北忠義軍馬,棄疾為掌書記,即勸京決策南向。
僧義端者,喜談兵,棄疾間與之遊。
及在京軍中,義端亦聚衆千餘,說下之,使隸京。
義端一夕竊印以逃,京大怒,欲殺棄疾。
棄疾曰:“丐我三日期,不獲,就死未晚。
”揣僧必以虛實奔告金帥,急追獲之。
義端曰:“我識君真相,乃青兕也,力能殺人,幸勿殺我。
”棄疾斬其首歸報,京益壯之。
紹興三十二年,京令棄疾奉表歸宋,高宗勞師建康,召見,嘉納之,授承務郎、天平節度掌書記,并以節使印告召京。
會張安國、邵進已殺京降金,棄疾還至海州,與衆謀曰:“我緣主帥來歸朝,不期事變,何以複命?”乃約統制王世隆及忠義人馬全福等徑趨金營,安國方與金将酣飲,即衆中縛之以歸,金将追之不及。
獻俘行在,斬安國于市。
仍授前官,改差江陰佥判。
棄疾時年二十三。
乾道四年,通判建康府。
六年,孝宗召對延和殿。
時虞允文當國,帝銳意恢複,棄疾因論南北形勢及三國、晉、漢人才,持論勁直,不為迎合。
作《九議》并《應問》三篇、《美芹十論》獻于朝,言逆順之理,消長之勢,技之長短,地之要害,甚備。
以講和方定,議不行。
遷司農寺主簿,出知滁州。
州罹兵燼,井邑凋殘,棄疾寬征薄賦,招流散,教民兵,議屯田,乃創奠枕樓、繁雄館。
辟江東安撫司參議官。
留守葉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薦棄疾慷慨有大略。
召見,遷倉部郎官、提點江西刑獄。
平劇盜賴文政有功,加秘閣修撰。
調京西轉運判官,差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撫。
遷知隆興府兼江西安撫,以大理少卿召,出為湖北轉運副使,改湖南,尋知潭州兼湖南安撫。
盜連起湖湘,棄疾悉讨平之。
遂奏疏曰:“今朝廷清明,比年李金、賴文政、陳子明、陳峒相繼竊發,皆能一呼嘯聚千百,殺掠吏民,死且不顧,至煩大兵翦滅。
良由州以趣辦财賦為急,吏有殘民害物之狀,而州不敢問,縣以并緣科斂為急,吏有殘民害物之狀,而縣不敢問。
田野之民,郡以聚斂害之,縣以科率害之,吏以乞取害之,豪民以兼并害之,盜賊以剽奪害之,民不為盜,去将安之?夫民為國本,而貪吏迫使為盜,今年剿除,明年劃蕩,譬之木焉,日刻月削,不損則折。
欲望陛下深思緻盜之由,講求弭盜之術,無徒恃平盜之兵。
申饬州縣,以惠養元元為意,有違法貪冒者,使諸司各揚其職,無徒按舉小吏以應故事,自為文過之地。
”诏獎谕之。
又以湖南控帶二廣,與溪峒蠻獠接連,草竊間作,豈惟風俗頑悍,抑武備空虛所緻。
乃複奏疏曰:“軍政之敝,統率不一,差出占破,略無已時。
軍人則利于優閑窠坐,奔走公門,苟圖衣食,以故教閱廢弛,逃亡者不追,冒名者不舉。
平居則奸民無所忌憚,緩急則卒伍不堪征行。
至調大軍,千裡讨捕,勝負未決,傷威損重,為害非細。
乞依廣東摧鋒、荊南神勁、福建左翼例,别創一軍,以湖南飛虎為名,止撥屬三牙、密院,專聽帥臣節制調度,庶使夷獠知有軍威,望風懾服。
” 诏委以規畫,乃度馬殷營壘故基,起蓋砦栅,招步軍二千人,馬軍五百人,傔人在外,戰馬鐵甲皆備。
先以缗錢五萬于廣西買馬五百匹,诏廣西安撫司歲帶買三十匹。
時樞府有不樂之者,數沮撓之,棄疾行愈力,卒不能奪。
經度費钜萬計,棄疾善斡旋,事皆立辦。
議者以聚斂聞,降禦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罷。
棄疾受而藏之,出責監辦者,期一月飛虎營栅成,違坐軍制。
如期落成,開陳本末,繪圖繳進,上遂釋然,時秋霖幾月,所司言造瓦不易,問:“須瓦幾何?”曰:“二十萬。
”棄疾曰:“勿憂。
”令廂官自官舍、神祠外,應居民家取溝敢瓦二,不二日皆具,僚屬歎伏。
軍成,雄鎮一方,為江上諸軍之冠。
加右文殿修撰,差知隆興府兼江西安撫。
時江右大饑,诏任責荒政。
始至,榜通衢曰:“閉籴者配,強籴者斬。
”次令盡出公家官錢、銀器,召官吏、儒生、商賈、市民各舉有幹實者,量借錢物,逮其責領運籴,不取子錢,期終月至城下發粜,于是連樯而至,其直自減,民賴以濟。
時信守謝源明乞米救助,幕屬不從,棄疾曰:“均為赤子,皆王民也。
”即以米舟十之三予信。
帝嘉之,進一秩,以言者落職,久之,主管沖佑觀。
紹熙二年,起福建提點刑獄。
召見,遷大理少卿,加集英殿修撰、知福州兼福建安撫使。
棄疾為憲時,嘗攝帥,每歎曰:“福州前枕大海,為賊之淵,上四郡民頑犷易亂,帥臣空竭,急緩奈何!”至是務為鎮靜,未期歲,積镪至五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