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一百五十七
關燈
小
中
大
,谥忠定。
崈儀狀魁傑,機神英悟,嘗慷慨謂人曰:“生無以報國,死願為猛将以滅敵。
”其忠義性然也。
倪思,字正甫,湖州歸安人。
乾道二年進士,中博學宏詞科。
累遷秘書郎,除著作郎兼翰林權直。
光宗即位,典冊與尤袤對掌。
故事,行三制并宣學士。
上欲試思能否,一夕并草除公師四制,訓詞精敏,在廷誦歎。
權侍立修注官,直前奏:“陛下方受禅,金主亦新立,欲制其命,必每事有以勝之,彼奢則以儉勝之,彼暴則以仁勝之,彼怠惰則以憂勤勝之。
”又請增置谏官,專責以谏事。
又乞召内外諸将訪問,以知其才否。
遷将作少監兼權直學士院,兼權中書舍人,升中書舍人兼直學士院、同修國史,尋兼侍講。
初,孝宗以戶部經費之餘,則于三省置封樁庫以待軍用,至紹熙移用始頻。
會有诏發缗錢十五萬入内帑備犒軍,思謂實給他費,請毋發,且曰:“往歲所入,約四百六十四萬缗,所出之錢不及二萬,非痛加撙節,則封樁自此無儲。
遂定議犒軍歲以四十萬缗為額,由是費用有節。
又言:“唐制使谏官随宰相入閣,今谏官月一對耳,乞許同宰執宣引,庶得從容論奏。
”上稱善,除禮部侍郎。
上久不過重華宮,思疏十上,言多痛切。
會上召嘉王,思言:“壽皇欲見陛下,亦猶陛下之于嘉王也。
”上為動容。
時李皇後浸預政,思進講姜氏會齊侯于泺,因奏:“人主治國必自齊家始,家之不能齊者,不能防其漸也。
始于亵狎,終于恣橫,卒至于陰陽易位,内外無别,甚則離間父子。
漢之呂氏,唐之武、韋,幾至亂亡,不但魯莊公也。
”上悚然。
趙汝愚同侍經筵,退語人曰:“谠直如此,吾黨不逮也。
” 兼權吏部侍郎,出知紹興府。
甯宗即位,改婺州,未上,提舉太平興國宮,召除吏部侍郎兼直學士院。
禦史姚愈劾思,出知太平州,曆知泉州,建甯府,皆以言者論去。
久之,召還,試禮部侍郎兼直學士院。
侂胄先以書緻殷勤,曰:“國事如此,一世人望,豈宜專以潔己為賢哉?”思報曰:“但恐方拙,不能徇時好耳。
” 時赴召者,未引對先谒侂胄,或勸用近例,思曰:“私門不可登,矧未見君乎?”逮入見,首論言路不通:“自呂祖儉谪徙而朝士不敢輸忠,自呂祖泰編竄而布衣不敢極說。
膠庠之士欲有吐露,恐之以去籍,谕之以呈藁,誰肯披肝瀝膽,觸冒威尊?近者北伐之舉,僅有一二人言其不可,如使未舉之前,相繼力争之,更加詳審,不緻輕動。
”又言:“蘇師旦贓以巨萬計,胡不黥戮以謝三軍?皇甫斌喪師襄漢,李爽敗績淮甸,秦世輔潰散蜀道,皆罪大罰輕。
”又言:“士大夫寡廉鮮恥,列拜于勢要之門,甚者匍匐門窦,稱門生不足,稱恩坐、恩主甚至于恩父者,谀文豐賂,又在所不論也。
”侂胄聞之大怒。
思既退,謂侂胄曰:“公明有餘而聰不足:堂中剖決如流,此明有餘;為蘇師旦蒙蔽,此聰不足也。
周筠與師旦并為奸利,師旦已敗,筠尚在,人言平章騎虎不下之勢,此李林甫、楊國忠晚節也。
”侂胄悚然曰:“聞所未聞!” 司谏毛憲劾思,予祠。
侂胄殛,複召,首對,乞用淳熙例,令太子開議事堂,閑習機政。
又言:“侂胄擅命,凡事取内批特旨,當以為戒。
” 除權兵部尚書兼侍讀。
求對,言:“大權方歸,所當防微,一有幹預端倪,必且仍蹈覆轍。
厥今有更化之名,無更化之實。
今侂胄既誅,而國人之言猶有未靖者,蓋以樞臣猶兼宮賓,不時宣召,宰執當同班同對,樞臣亦當遠權,以息外議。
”樞臣,謂史彌遠也。
金人求侂胄函首,命廷臣集議,思謂有傷國體。
徙禮部尚書。
史彌遠拟除兩從官,參政錢象祖不與聞。
思言:“奏拟除目,宰執當同進,比專聽侂胄,權有所偏,覆轍可鑒。
”既而史彌遠上章自辨,思求去,上留之。
思乞對,言:“前日論樞臣獨班,恐蹈往轍,宗社堪再壞耶?宜親擢台谏,以革權臣之弊,并任宰輔,以鑒專擅之失。
”彌遠懷恚,思請去益力,以寶谟閣直學士知鎮江府,移福州。
彌遠拜右丞相,陳晦草制用“昆命元龜”語,思歎曰:“董賢為大司馬,冊文有‘允執厥中’一言,蕭鹹以為堯禅舜之文,長老見之,莫不心懼。
今制詞所引,此舜、禹揖遜也。
天下有如蕭鹹者讀之,得不大駭乎?”仍上省牍,請貼改麻制。
诏下分析,彌遠遂除晦殿中侍禦史,即劾思藩臣僭論麻制,镌職而罷,自是不複起矣。
久之,除寶文閣學士
崈儀狀魁傑,機神英悟,嘗慷慨謂人曰:“生無以報國,死願為猛将以滅敵。
”其忠義性然也。
倪思,字正甫,湖州歸安人。
乾道二年進士,中博學宏詞科。
累遷秘書郎,除著作郎兼翰林權直。
光宗即位,典冊與尤袤對掌。
故事,行三制并宣學士。
上欲試思能否,一夕并草除公師四制,訓詞精敏,在廷誦歎。
權侍立修注官,直前奏:“陛下方受禅,金主亦新立,欲制其命,必每事有以勝之,彼奢則以儉勝之,彼暴則以仁勝之,彼怠惰則以憂勤勝之。
”又請增置谏官,專責以谏事。
又乞召内外諸将訪問,以知其才否。
遷将作少監兼權直學士院,兼權中書舍人,升中書舍人兼直學士院、同修國史,尋兼侍講。
初,孝宗以戶部經費之餘,則于三省置封樁庫以待軍用,至紹熙移用始頻。
會有诏發缗錢十五萬入内帑備犒軍,思謂實給他費,請毋發,且曰:“往歲所入,約四百六十四萬缗,所出之錢不及二萬,非痛加撙節,則封樁自此無儲。
遂定議犒軍歲以四十萬缗為額,由是費用有節。
又言:“唐制使谏官随宰相入閣,今谏官月一對耳,乞許同宰執宣引,庶得從容論奏。
”上稱善,除禮部侍郎。
上久不過重華宮,思疏十上,言多痛切。
會上召嘉王,思言:“壽皇欲見陛下,亦猶陛下之于嘉王也。
”上為動容。
時李皇後浸預政,思進講姜氏會齊侯于泺,因奏:“人主治國必自齊家始,家之不能齊者,不能防其漸也。
始于亵狎,終于恣橫,卒至于陰陽易位,内外無别,甚則離間父子。
漢之呂氏,唐之武、韋,幾至亂亡,不但魯莊公也。
”上悚然。
趙汝愚同侍經筵,退語人曰:“谠直如此,吾黨不逮也。
” 兼權吏部侍郎,出知紹興府。
甯宗即位,改婺州,未上,提舉太平興國宮,召除吏部侍郎兼直學士院。
禦史姚愈劾思,出知太平州,曆知泉州,建甯府,皆以言者論去。
久之,召還,試禮部侍郎兼直學士院。
侂胄先以書緻殷勤,曰:“國事如此,一世人望,豈宜專以潔己為賢哉?”思報曰:“但恐方拙,不能徇時好耳。
” 時赴召者,未引對先谒侂胄,或勸用近例,思曰:“私門不可登,矧未見君乎?”逮入見,首論言路不通:“自呂祖儉谪徙而朝士不敢輸忠,自呂祖泰編竄而布衣不敢極說。
膠庠之士欲有吐露,恐之以去籍,谕之以呈藁,誰肯披肝瀝膽,觸冒威尊?近者北伐之舉,僅有一二人言其不可,如使未舉之前,相繼力争之,更加詳審,不緻輕動。
”又言:“蘇師旦贓以巨萬計,胡不黥戮以謝三軍?皇甫斌喪師襄漢,李爽敗績淮甸,秦世輔潰散蜀道,皆罪大罰輕。
”又言:“士大夫寡廉鮮恥,列拜于勢要之門,甚者匍匐門窦,稱門生不足,稱恩坐、恩主甚至于恩父者,谀文豐賂,又在所不論也。
”侂胄聞之大怒。
思既退,謂侂胄曰:“公明有餘而聰不足:堂中剖決如流,此明有餘;為蘇師旦蒙蔽,此聰不足也。
周筠與師旦并為奸利,師旦已敗,筠尚在,人言平章騎虎不下之勢,此李林甫、楊國忠晚節也。
”侂胄悚然曰:“聞所未聞!” 司谏毛憲劾思,予祠。
侂胄殛,複召,首對,乞用淳熙例,令太子開議事堂,閑習機政。
又言:“侂胄擅命,凡事取内批特旨,當以為戒。
” 除權兵部尚書兼侍讀。
求對,言:“大權方歸,所當防微,一有幹預端倪,必且仍蹈覆轍。
厥今有更化之名,無更化之實。
今侂胄既誅,而國人之言猶有未靖者,蓋以樞臣猶兼宮賓,不時宣召,宰執當同班同對,樞臣亦當遠權,以息外議。
”樞臣,謂史彌遠也。
金人求侂胄函首,命廷臣集議,思謂有傷國體。
徙禮部尚書。
史彌遠拟除兩從官,參政錢象祖不與聞。
思言:“奏拟除目,宰執當同進,比專聽侂胄,權有所偏,覆轍可鑒。
”既而史彌遠上章自辨,思求去,上留之。
思乞對,言:“前日論樞臣獨班,恐蹈往轍,宗社堪再壞耶?宜親擢台谏,以革權臣之弊,并任宰輔,以鑒專擅之失。
”彌遠懷恚,思請去益力,以寶谟閣直學士知鎮江府,移福州。
彌遠拜右丞相,陳晦草制用“昆命元龜”語,思歎曰:“董賢為大司馬,冊文有‘允執厥中’一言,蕭鹹以為堯禅舜之文,長老見之,莫不心懼。
今制詞所引,此舜、禹揖遜也。
天下有如蕭鹹者讀之,得不大駭乎?”仍上省牍,請貼改麻制。
诏下分析,彌遠遂除晦殿中侍禦史,即劾思藩臣僭論麻制,镌職而罷,自是不複起矣。
久之,除寶文閣學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