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一百五十七
關燈
小
中
大
理索否?”崈對曰:“臣但能訴之,不能請之。
”孝宗怒,崈退待罪,孝宗察其忠,不譴也。
遷太常博士,出知秀州華亭縣。
捍海堰廢且百年,鹹潮歲大入,壞并海田,蘇、湖皆被其害。
崈至海口,訪遺址已淪沒,乃奏創築,三月堰成,三州舄鹵複為良田。
除直秘閣、知平江府,入奏内殿,因論楮币折閱,請公私出内,并以錢會各半為定法。
诏行其言,天下便之。
知吉州,召除戶部郎中,遷樞密院檢詳文字。
被命接伴金國賀生辰使。
金曆九月晦,與《統天曆》不合,崈接使者以恩意,乃徐告以南北曆法異同,合從會慶節正日随班上壽。
金使初難之,卒屈服。
孝宗喜謂崈曰:“使人聽命成禮而還,卿之力也。
” 先是,王抃為樞密,崈不少下之。
方迓客時,抃排定程頓奏,上降付接伴,令沿途遵執。
崈具奏,謂“不可以此啟敵疑心。
”不奉诏。
抃憾之,訾崈不禮金使,予祠。
起知鄂州,移江西轉運判官,提點浙東刑獄,進直徽猷閣、知平江府,升龍圖閣,移帥紹興府,改兩浙轉運副使,以憂去。
光宗即位,召對,除太常少卿兼權工部侍郎,進戶部侍郎,擢煥章閣直學士、四川安撫制置使兼知成都府。
崈素以吳氏世掌兵為慮,陛辭,奏曰:“臣入蜀後,吳挺脫至死亡,兵權不可複付其子。
臣請得便宜撫定諸軍,以俟朝命。
”挺死,崈即奏:“乞選他将代之,仍置副帥,别差興州守臣,并利州西路帥司歸興元,以殺其權。
挺長子曦勿令奔喪,起複知和州,屬總領楊輔就近節制諸軍,檄利路提刑楊虞仲往攝興州。
”朝廷命張诏代挺,以李仁廣副之,遂革世将之患。
其後郭杲繼诏複兼利西路安撫。
杲死,韓侂胄複以兵權付曦,曦叛,識者乃服崈先見。
進煥章閣直學士。
甯宗即位,赴召,以中丞謝深甫論罷之。
居數年,複職知慶元府。
既入奏,韓侂胄招以見,出奏疏幾二千言示崈,蓋北伐議也,知崈平日主複仇,冀可與共功名。
崈曰:“中原淪陷且百年,在我固不可一日而忘也,然兵兇戰危,若首倡非常之舉,兵交勝負未可知,則首事之禍,其誰任之?此必有誇誕貪進之人,攘臂以僥幸萬一,宜亟斥絕,不然必誤國矣。
” 進敷文閣學士,改知建康府。
将行,侂胄曰:“此事姑為遲之。
”崈因贊曰:“翻然而改,誠社稷生靈之幸,惟無搖于異議,則善矣。
”侂胄聞金人置平章,宣撫河南,奏以崈為簽樞,宣撫江、淮以應之。
崈手書力論“金人未必有意敗盟,中國當示大體,宜申警軍實,使吾常有勝勢。
若釁自彼作,我有辭矣。
”宣撫議遂寝。
侂胄移書欲除崈内職,宣谕兩淮。
崈報曰:“使名雖異,其為示敵人以嫌疑之迹則同,且僞平章宣撫既寝,尤不宜輕舉。
”侂胄滋不悅。
升寶文閣學士、刑部尚書、江淮宣撫使。
時宋師克泗州,進圖宿、壽,既而師潰,侂胄遣人來議招收潰卒,且求自解之計。
崈謂:“宜明蘇師旦、周筠等偾師之奸,正李汝翼、郭倬等喪師之罪。
”崈欲全淮東兵力,為兩淮聲援,奏“泗州孤立,淮北所屯精兵幾二萬,萬一金人南出清河口及犯天長等城,則首尾中斷,堕敵計矣。
莫若棄之,還軍盱眙。
”從之。
金人擁衆自渦口犯淮南,或勸崈棄廬、和州為守江計,崈曰:“棄淮則與敵共長江之險矣。
吾當與淮南俱存亡。
”益增兵為防。
進端明殿學士、侍讀,尋拜簽書樞密院,督視江、淮軍馬。
有自北來者韓元靖,自謂琦五世孫,崈诘所以來之故,元靖言:“兩國交兵,北朝皆謂出韓太師意,今相州宗族墳墓皆不可保,故來依太師爾。
”崈使畢其說,始露講解意。
崈遣人護送北歸,俾扣其實。
其回也,得金行省幅紙,崈以聞于朝,遂遣王文采持書币以行。
文采還,金帥答書辭順,崈複以聞,遂遣陳璧充小使。
璧回,具言:“金人诘使介,既欲和矣,何為出兵真州以襲我?然仍露和意也。
”崈白廟堂,請自朝廷移書續前議,又謂彼既指侂飯胄為元謀,若移書,宜暫免系銜。
侂胄大怒,罷崈,以知樞密院事張岩代之。
既以台論,提舉洞霄宮,落職。
侂胄誅,以資政殿學士知建康府,尋改江、淮制置大使兼知建康府。
淮南運司招輯邊民二萬,号“雄淮軍”,月廪不繼,公肆剽劫,崈乃随“雄淮”所屯,分隸守臣節制,其西路則同轉運使張穎揀刺為禦前武定軍,以三萬人為額,分為六軍,餘汰歸農,自是月省錢二十八萬缗,米三萬四千石。
武定既成軍伍,淮西賴其力。
以病丐歸,拜同知樞密院事。
卒
”孝宗怒,崈退待罪,孝宗察其忠,不譴也。
遷太常博士,出知秀州華亭縣。
捍海堰廢且百年,鹹潮歲大入,壞并海田,蘇、湖皆被其害。
崈至海口,訪遺址已淪沒,乃奏創築,三月堰成,三州舄鹵複為良田。
除直秘閣、知平江府,入奏内殿,因論楮币折閱,請公私出内,并以錢會各半為定法。
诏行其言,天下便之。
知吉州,召除戶部郎中,遷樞密院檢詳文字。
被命接伴金國賀生辰使。
金曆九月晦,與《統天曆》不合,崈接使者以恩意,乃徐告以南北曆法異同,合從會慶節正日随班上壽。
金使初難之,卒屈服。
孝宗喜謂崈曰:“使人聽命成禮而還,卿之力也。
” 先是,王抃為樞密,崈不少下之。
方迓客時,抃排定程頓奏,上降付接伴,令沿途遵執。
崈具奏,謂“不可以此啟敵疑心。
”不奉诏。
抃憾之,訾崈不禮金使,予祠。
起知鄂州,移江西轉運判官,提點浙東刑獄,進直徽猷閣、知平江府,升龍圖閣,移帥紹興府,改兩浙轉運副使,以憂去。
光宗即位,召對,除太常少卿兼權工部侍郎,進戶部侍郎,擢煥章閣直學士、四川安撫制置使兼知成都府。
崈素以吳氏世掌兵為慮,陛辭,奏曰:“臣入蜀後,吳挺脫至死亡,兵權不可複付其子。
臣請得便宜撫定諸軍,以俟朝命。
”挺死,崈即奏:“乞選他将代之,仍置副帥,别差興州守臣,并利州西路帥司歸興元,以殺其權。
挺長子曦勿令奔喪,起複知和州,屬總領楊輔就近節制諸軍,檄利路提刑楊虞仲往攝興州。
”朝廷命張诏代挺,以李仁廣副之,遂革世将之患。
其後郭杲繼诏複兼利西路安撫。
杲死,韓侂胄複以兵權付曦,曦叛,識者乃服崈先見。
進煥章閣直學士。
甯宗即位,赴召,以中丞謝深甫論罷之。
居數年,複職知慶元府。
既入奏,韓侂胄招以見,出奏疏幾二千言示崈,蓋北伐議也,知崈平日主複仇,冀可與共功名。
崈曰:“中原淪陷且百年,在我固不可一日而忘也,然兵兇戰危,若首倡非常之舉,兵交勝負未可知,則首事之禍,其誰任之?此必有誇誕貪進之人,攘臂以僥幸萬一,宜亟斥絕,不然必誤國矣。
” 進敷文閣學士,改知建康府。
将行,侂胄曰:“此事姑為遲之。
”崈因贊曰:“翻然而改,誠社稷生靈之幸,惟無搖于異議,則善矣。
”侂胄聞金人置平章,宣撫河南,奏以崈為簽樞,宣撫江、淮以應之。
崈手書力論“金人未必有意敗盟,中國當示大體,宜申警軍實,使吾常有勝勢。
若釁自彼作,我有辭矣。
”宣撫議遂寝。
侂胄移書欲除崈内職,宣谕兩淮。
崈報曰:“使名雖異,其為示敵人以嫌疑之迹則同,且僞平章宣撫既寝,尤不宜輕舉。
”侂胄滋不悅。
升寶文閣學士、刑部尚書、江淮宣撫使。
時宋師克泗州,進圖宿、壽,既而師潰,侂胄遣人來議招收潰卒,且求自解之計。
崈謂:“宜明蘇師旦、周筠等偾師之奸,正李汝翼、郭倬等喪師之罪。
”崈欲全淮東兵力,為兩淮聲援,奏“泗州孤立,淮北所屯精兵幾二萬,萬一金人南出清河口及犯天長等城,則首尾中斷,堕敵計矣。
莫若棄之,還軍盱眙。
”從之。
金人擁衆自渦口犯淮南,或勸崈棄廬、和州為守江計,崈曰:“棄淮則與敵共長江之險矣。
吾當與淮南俱存亡。
”益增兵為防。
進端明殿學士、侍讀,尋拜簽書樞密院,督視江、淮軍馬。
有自北來者韓元靖,自謂琦五世孫,崈诘所以來之故,元靖言:“兩國交兵,北朝皆謂出韓太師意,今相州宗族墳墓皆不可保,故來依太師爾。
”崈使畢其說,始露講解意。
崈遣人護送北歸,俾扣其實。
其回也,得金行省幅紙,崈以聞于朝,遂遣王文采持書币以行。
文采還,金帥答書辭順,崈複以聞,遂遣陳璧充小使。
璧回,具言:“金人诘使介,既欲和矣,何為出兵真州以襲我?然仍露和意也。
”崈白廟堂,請自朝廷移書續前議,又謂彼既指侂飯胄為元謀,若移書,宜暫免系銜。
侂胄大怒,罷崈,以知樞密院事張岩代之。
既以台論,提舉洞霄宮,落職。
侂胄誅,以資政殿學士知建康府,尋改江、淮制置大使兼知建康府。
淮南運司招輯邊民二萬,号“雄淮軍”,月廪不繼,公肆剽劫,崈乃随“雄淮”所屯,分隸守臣節制,其西路則同轉運使張穎揀刺為禦前武定軍,以三萬人為額,分為六軍,餘汰歸農,自是月省錢二十八萬缗,米三萬四千石。
武定既成軍伍,淮西賴其力。
以病丐歸,拜同知樞密院事。
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