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一百五十

關燈
請車駕過宮。

    一日,上拂衣起,正引裾泣谏,随至福甯殿門。

    正退上疏,言極激切。

    六月戊戌,孝宗崩,光宗以疾未能執喪,正率同列屢奏,乞早正嘉王儲位,又拟指揮付學士院降诏。

    尋有手诏:“朕曆事歲久,念欲退閑。

    ”正得之始懼,請對,複不報。

    即出國門,上表請老,末曰:“願陛下速回淵鑒,追悟前非,漸收人心,庶保國祚。

    ” 正始議以上疾未克主喪,宜立皇太子監國;若終喪未倦勤,當複辟。

    設議内禅,太子可即位。

    時從臣鄭湜奏與正同。

    既而趙汝愚以内禅請于憲聖,正謂:“建儲诏未下,遽及此,他日必難處。

    ”論既違,以肩輿逃去。

    及嘉王即位,尊皇帝為太上皇帝,以正為大行攢宮總護使,甯宗即位。

    入謝,複出。

    憲聖命速宣押,時汝愚亦以為請,上親劄,遣使召正還。

     侍禦史張叔椿請議正棄國之罰,乃徙叔椿吏部侍郎,而正複相。

    入賀,且請車駕一出,慰安都人心;及定壽康宮南向,撤去新增禁旅。

    诏悉從之。

    進少傅,屢辭不拜,奏言:“陛下勉徇群情,以登大寶,當遇事從簡,示天下以不得已之意,實非頒爵之時。

    ” 韓侂胄浸謀預政,數詣都堂,正使省吏谕之曰:“此非知閣日往來之地。

    ”侂胄怒而退。

    會經筵晚講賜坐,正執奏以為非,上不怿。

    侍禦史黃度論馬大同罪,正拟度補外,上知其情,除度右正言。

    正請推恩随龍人,上曰:“朕未見父母,可恩及下人耶?”積數事失上意,侂胄從而間之。

    八月,手诏正以少師、觀文殿大學士判建康府。

    尋又以谏議大夫張叔椿言,落職。

     慶元元年六月,诏正以上皇付正手诏八字進入,宣付史館。

    複觀文殿大學士。

      初,劉德秀自重慶入朝,未為正所知,谒正客範仲黼請為言,正曰:“此人若留之班行,朝廷必不靜。

    ”乃除大理簿,德秀憾之。

    至是為谏議大夫,論正四大罪,褫職,自是彈劾無虛歲。

    以張釜言,責授中大夫、光祿卿,分司西京,邵州居住。

    明年,令自便。

    給事中謝源明封還錄黃,量移南劍州,再許自便。

      複光祿大夫、提舉洞霄宮。

    上章乞納祿,诏複元官職緻仕。

    又以禦史林采言,依舊官光祿大夫緻仕。

    俄複觀文殿學士、金紫光祿大夫。

    嘉泰元年,進封魏國公,複少師、觀文殿大學士。

    開禧二年七月,薨,年七十八。

    贈太師。

      正出處大緻如紹熙去國,恥與姜特立并位而待罪近郊,五月複入,議者猶惜其去之不勇。

    首發大議,蚤正嘉王儲位,遂緻言者深文,指為棄國,豈弘毅有所不足耶?或問範仲黼:“留、趙二公處變不同如何?”仲黼曰:“趙,同姓之卿也;留則異姓之卿,反複之而不聽,則去。

    ”聞者以為名言。

      有《詩文》、《奏議》、《外制》二十卷行于世。

    寶慶三年,谥忠宣。

    子恭、丙、端,皆為尚書郎。

    孫元英,工部侍郎;元剛,起居舍人。

     胡晉臣,字子遠,蜀州人。

    登紹興二十七年進士第,為成都通判。

    制置使範成大以公輔薦諸朝,孝宗召赴行在。

    入對,疏當今士俗、民力、邊備、軍政四弊。

    試學士院,除秘書省校書郎,遷著作佐郎兼右曹郎官。

     輪對,論三事:一,無忽講讀官,以仁宗為法;二,責谏官以糾官邪,責宰相以抑奔競;三,廣聽納、通下情,以銷未形之患。

    又極論近幸,上覽奏色動。

    晉臣口陳甚悉,至論及兩稅折變,天威稍霁,首肯久之。

     趙雄時秉政,手诏下中書問近幸姓名。

    晉臣翼日至中書,執政诘其故,晉臣曰:習招權,丞相豈不知之?”即條具大者以聞。

    上感悟,自是近習嚴憚。

     晉臣以親年高,求外補,知漢州,除潼川路提點刑獄,以憂去。

    服除再召,以五事見,曰:“選将帥,廣常平,治渠堰,更铨法,通楮币。

    上謂輔臣曰:“胡晉臣言可行。

    ” 除度支郎,累遷侍禦史。

    朱熹除兵部郎官,以病足未供職。

    侍郎林栗與熹論《易》不合,因奏熹不即受印為傲慢。

    晉臣上疏留熹而排栗,物論歸重。

     光宗嗣位,遷工部侍郎,除給事中,每以裁濫恩、惜名器為重,内降持不下,上嘉其有守,拜端明殿學士、簽書樞密院事。

    正謝日,上命條上軍政利害。

    既而朝重華宮,孝宗謂曰:“嗣君擢任二三大臣,深惬朕意,聞外庭亦無異詞。

    ”晉臣拜謝。

     除參知政事兼同知樞密院事。

    上自南郊後久不禦朝,晉臣與丞相留正同心輔政,中外帖然。

    其所奏陳,以溫凊定省為先,次及親君子、遠小人、抑僥幸、消朋黨,啟沃剀切,彌縫缜密,人無知者。

    未幾,薨于位,贈資政殿學士,谥文靖。

      論曰:謀大事,決大議,非凝定有立者不能也。

    周必大、留正一時俱以相業稱,然必大純笃忠厚,能以善道其君,光、甯禅受之際,懼禍而去,其可為有立乎哉?若胡晉臣争論朱熹,則侃侃有守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