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一百五十

關燈
定圜丘合宮互舉之議。

    被旨撰《選德殿記》及《皇朝文鑒序》。

    必大在翰苑幾六年,制命溫雅,周盡事情,為一時詞臣之冠。

    或言其再入也,實曾觌所薦,而必大不知。

     除參知政事,上曰:“執政于宰相,固當和而不同。

    前此宰相議事,執政更無語,何也?”必大曰:“大臣自應互相可否。

    自秦桧當國,執政不敢措一辭,後遂以為當然。

    陛下虛心無我,大臣乃欲自是乎?惟小事不敢有隐,則大事何由蔽欺。

    ”上深然之。

    久旱,手诏求言。

    宰相謂此诏一下,州郡皆乞振濟,何以應之,約必大同奏。

    必大曰:“上欲通下情,而吾侪阻隔之,何以塞公論。

    ” 有介椒房之援求為郎者,上俾谕給舍繳駁,必大曰:“台谏、給舍與三省相維持,豈可谕意?不從失體,從則壞法。

    命下之日,臣等自當執奏。

    ”上喜曰:“肯如此任怨耶?”必大曰:“當予而不予則有怨,不當予而不予,何怨之有!”上曰:“此任責,非任怨也。

    ”除知樞密院。

    上曰:“每見宰相不能處之事,卿以數語決之,三省本未可辍卿也。

    ” 山陽舊屯軍八千,雷世方乞止差鎮江一軍五千,必大曰:“山陽控扼清河口,若今減而後增,必緻敵疑。

    揚州武鋒軍本屯山陽者,不若歲撥三千,與鎮江五千同戍。

    ”郭杲請移荊南軍萬二千永屯襄陽,必大言:“襄陽固要地,江陵亦江北喉襟。

    ”于是留二千人。

    上谕以“金既還上京,且分諸子出鎮,将若何?”必大言:“敵恫疑虛喝,正恐我先動。

    當鎮之以靜,惟邊将不可不精擇。

    ” 拜樞密使。

    上曰:“若有邊事,宣撫使惟卿可,他人不能也。

    ”上諸軍升差籍,時點召一二察能否,主帥悚激,無敢容私。

    創諸軍點試法,其在外解發而親閱之。

    池州李忠孝自言正将二人不能開弓,乞罷軍。

    上曰:“此樞使措置之效也。

    ”金州謀帥,必大曰:“與其私舉,不若明揚。

    ”令侍從、管軍薦舉。

    或傳大石林牙将加兵于金,忽魯大王分據上京,邊臣結約夏國。

    必大皆屏不省,勸上持重,勿輕動。

    既而所傳果妄。

    上曰:“卿真有先見之明。

    ” 淳熙十四年二月,拜右丞相。

    首奏:“今内外晏然,殆将二紀,此正可懼之時,當思經遠之計,不可紛更欲速。

    ”秀州乞減大軍總制錢二萬,吏請勘當,必大曰:“此豈勘當時耶?”立蠲之。

    封事多言大臣同異,必大曰:“各盡所見,歸于一是,豈可尚同?陛下複祖宗舊制,命三省覆奏而後行,正欲上下相維,非止奉行文書也。

    ” 高宗升遐,議用顯仁例,遣三使詣金。

    必大謂:“今昔事殊,不當畏敵曲徇。

    ”止之。

    賀正使至,或請權易淡黃袍禦殿受書,必大執不可,遂為缟素服,就帷幄引見。

    十五年,思陵發引,援熙陵呂端故事,請行,乃攝太傅,為山陵使。

    明堂加恩,封濟國公。

      十一月,留身乞去,上獎勞再三。

    忽宣谕:“比年病倦,欲傳位太子,須卿且留。

    ”必大言:“聖體康甯,止因孝思稍過,何遽至倦勤。

    ”上曰:“禮莫大于事宗廟,而孟飨多以病分詣;孝莫重于執喪,而不得自至德壽宮。

    欲不退休,得乎?朕方以此委卿。

    ”必大泣而退。

    十二月壬申,密賜紹興傳位親劄。

    辛卯,命留身議定。

    二月壬戌,又命預草诏,專以奉幾筵、侍東朝為意。

    拜左丞相、許國公。

    參政留正拜右丞相。

    壬子,上始以内禅意谕二府。

    二月辛酉朔,降傳位诏。

    翼日,上吉服禦紫宸殿。

    必大奏:“陛下巽位與子,盛典再見,度越千古。

    顧自今不得日侍天顔。

    ”因哽噎不能言,上亦泫然曰:“正賴卿等協贊新君。

    ” 光宗問當世急務,奏用人、求言二事。

    三月,拜少保、益國公。

    李巘草二相制,抑揚不同,上召巘令帖麻改定,既而斥巘予郡。

    必大求去。

     何澹為司業,久不遷,留正奏選之。

    澹憾必大而德正,至是為谏長,遂首劾必大。

    诏以觀文殿大學士判潭州。

    澹論不已,遂以少保充醴泉觀使。

    判隆興府,不赴,複除觀文殿學士、判潭州,複大觀文。

    坐所舉官以賄敗,降荥陽郡公。

    複益國公,改判隆興,辭,除醴泉觀使。

     甯宗即位,求直言,奏四事:曰聖孝,曰敬天,曰崇儉,曰久任。

    慶元元年,三上表引年,遂以少傅緻仕。

      先是,布衣呂祖泰上書請誅韓侂胄,逐陳自強,以必大代之。

    嘉泰元年,禦史施康年劾必大首唱僞徒,私植黨與,诏降為少保。

    自慶元以後,侂胄之黨立僞學之名,以禁锢君子,而必大與趙汝愚、留正實指為罪首。

     二年,複少傅。

    四年,薨,年七十有九。

    贈太師,谥文忠。

    甯宗題篆其墓碑曰“忠文耆德之碑。

    ” 自号平園老叟,著書八十一種,有《平園集》二百卷。

    嘗建三忠堂于鄉,謂歐陽文忠修、楊忠襄邦乂、胡忠簡铨皆廬陵人,必大平生所敬慕,為文記之,蓋絕筆也。

    一子,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