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一百四十九
關燈
小
中
大
周紹唐、虞矣,太宗非難到也。
”進權禮部尚書兼給事中。
對選德殿,問章:“今年幾而容貌未衰,頗嘗學道否?”章拱對曰:“臣書生無他長,惟菲儉自度。
晏嬰一狐裘三十年不易,人以為難,臣以為易。
”上嘉歎久之。
親灑宸翰以賜,俾安職。
章力告歸,以顯谟閣學士食祠祿。
淳熙元年,子之衡由禦史、檢法出守廣德軍,當陛辭,對便殿,問:“卿父學士安否?”撫勞再三,臨退複謂曰:“卿歸侍,為朕緻此意。
”旋遣閣門祗候蘇曦至家宣問,拜端明殿學士,賜銀絹四百匹。
四年,上表告老,以資政殿學士緻仕,卒,年八十,贈光祿大夫,谥曰靖文。
章容狀魁碩,以周密自守,出入兩朝,被顧遇,未嘗洩禁中一語。
沈作賓,字賓王,世為吳興歸安人。
以父任入仕,監饒州永平監,冶鑄堅緻,又承诏造雁翎刀,稱上意,連進兩資。
中刑法科,曆江西提刑司檢法官,入為大理評事。
改秩,通判紹興府。
帥守丘崇遇僚吏剛嚴,作賓從容裨贊,每濟以寬。
秩滿,知台州,首訪民疾苦,弛鹽禁,寬租期,均徭役,更酒政,決滞獄,五十日間盡除前政之不便民者,邦人胥悅;而前守嫉其勝己,巧媒薛之,罷去。
民請于朝,借留不遂,為立“留賢碑”。
除大理正,親嫌,改太府丞,遷刑部郎。
慶元初,曆官至淮南轉運判官,以治辦聞。
直華文閣,因其任。
擢太府少卿,總領淮東軍馬錢糧,繼升為卿。
尋除直龍圖閣,帥浙東,知紹興府。
入對,奏:“徽州、南康軍月樁不如期,朝廷科降額,比年曰‘權免一次’,來年督促如初,适足啟吏奸、重民害,乞明诏示。
又楚州武鋒一軍已招三千五百餘人,朝廷初欲減戍,數年未就紀律:一,主将望輕;二,郡守節制不為禮;三,訓練不盡其能。
願令本州少假借,責之練習,期以歲月,考績用成否,上于朝而黜陟之。
”上嘉納。
韓侂冑方用事,族有居越者,私釀公行,作賓逮捕置于獄,而竄其奴。
又論紹興府和買事,語在《食貨志》。
除兩浙轉運副使。
入對,奏:“攢宮一司,歲拔經、總制錢為缗率四萬有奇,丹雘未弊,加之塗飾,牆壁具存,從而創易,妄費固不足計,亡謂驚黩,非所以妥神靈、彰聖孝。
今後有合營繕,聞于朝,下守臣稽核,畫旨而後興役。
”上首肯再三,而修奉者不樂也。
除權工部侍郎,繼兼戶部侍郎。
奏請修紹興三十一年以前故事,複敕令所删修官五員以待選人有才者,又乞申嚴保伍法。
以言者罷歸,起知鎮江府,除集英殿修撰,改知甯國府,除寶谟閣待制,知潭州,除戶部侍郎兼詳定敕令官。
奏湖北當儲粟,湖南當增兵。
未幾,除龍圖閣待制,知平江府,請得節制許浦水軍,诏可。
郡有使臣,故海盜也,作賓使招誘其黨,既至,慰勉之,錫衣物,又得強勇者幾千人,置将以統之,号曰“義士”;複募郡城内外惡少亦幾千人,号曰“壯士”。
衣糧器械皆視官軍,而輕捷善鬥過之,于是海道不警,市井無嘩。
尋命參贊督府,兼權鎮江府。
請留戍兵千人,又欲以江、閩新軍二千人易舊軍千人,備不虞。
朝廷難之,遂請祠。
言者繼及之,複召為戶部侍郎。
軍興之餘,國力殚耗,見存金谷,僅支旬日。
作賓考逋負,柅吏奸,閱三月即有半年之儲。
充館伴使,兼權工部尚書。
會臨安阙知府事,時相欲奏用作賓,力辭。
除權戶部尚書,以母憂解,服阕,授顯谟閣直學士、知建甯府。
入觐,乞申嚴詭戶之禁。
除寶谟閣學士、江西安撫兼知隆興府。
奏部内南安、南康、龍泉三縣,迫近溪峒,三縣令尉及近峒之砦曰秀洲,曰北鄉,曰蓮塘,并永新縣之勝鄉砦,宜就委帥、憲兩司擇才辟置,量加賞格。
又乞诏諸道監司分詣州郡,選禁軍,精練閱,改刺其懦弱者為廂軍。
在郡撙錢二十餘萬缗,僚屬請獻諸朝,作賓謂平生未嘗獻羨,以半歸帥司犒師,半隸本府。
除煥章閣學士、提舉隆興府玉隆萬壽宮,進顯谟閣學士緻仕,卒于家,贈金紫光祿大夫。
論曰:李衡進退雍容,幾于聞道。
王自中、家願奇邁危言,摧折弗悔,鹹有可稱。
嘗考宋之立國,元氣在台谏。
崇甯、大觀而後,奸佞擅權,爵賞冒濫,馴至覆亡。
高、孝重繩糾封駁之司,張綱抑令SK恩,大經劾韓俣、斥董琏,人人振揚風采,正氣稍伸矣。
時則有若洸、蒙、淙、章、作賓,班班有善,同傳亦宜。
”進權禮部尚書兼給事中。
對選德殿,問章:“今年幾而容貌未衰,頗嘗學道否?”章拱對曰:“臣書生無他長,惟菲儉自度。
晏嬰一狐裘三十年不易,人以為難,臣以為易。
”上嘉歎久之。
親灑宸翰以賜,俾安職。
章力告歸,以顯谟閣學士食祠祿。
淳熙元年,子之衡由禦史、檢法出守廣德軍,當陛辭,對便殿,問:“卿父學士安否?”撫勞再三,臨退複謂曰:“卿歸侍,為朕緻此意。
”旋遣閣門祗候蘇曦至家宣問,拜端明殿學士,賜銀絹四百匹。
四年,上表告老,以資政殿學士緻仕,卒,年八十,贈光祿大夫,谥曰靖文。
章容狀魁碩,以周密自守,出入兩朝,被顧遇,未嘗洩禁中一語。
沈作賓,字賓王,世為吳興歸安人。
以父任入仕,監饒州永平監,冶鑄堅緻,又承诏造雁翎刀,稱上意,連進兩資。
中刑法科,曆江西提刑司檢法官,入為大理評事。
改秩,通判紹興府。
帥守丘崇遇僚吏剛嚴,作賓從容裨贊,每濟以寬。
秩滿,知台州,首訪民疾苦,弛鹽禁,寬租期,均徭役,更酒政,決滞獄,五十日間盡除前政之不便民者,邦人胥悅;而前守嫉其勝己,巧媒薛之,罷去。
民請于朝,借留不遂,為立“留賢碑”。
除大理正,親嫌,改太府丞,遷刑部郎。
慶元初,曆官至淮南轉運判官,以治辦聞。
直華文閣,因其任。
擢太府少卿,總領淮東軍馬錢糧,繼升為卿。
尋除直龍圖閣,帥浙東,知紹興府。
入對,奏:“徽州、南康軍月樁不如期,朝廷科降額,比年曰‘權免一次’,來年督促如初,适足啟吏奸、重民害,乞明诏示。
又楚州武鋒一軍已招三千五百餘人,朝廷初欲減戍,數年未就紀律:一,主将望輕;二,郡守節制不為禮;三,訓練不盡其能。
願令本州少假借,責之練習,期以歲月,考績用成否,上于朝而黜陟之。
”上嘉納。
韓侂冑方用事,族有居越者,私釀公行,作賓逮捕置于獄,而竄其奴。
又論紹興府和買事,語在《食貨志》。
除兩浙轉運副使。
入對,奏:“攢宮一司,歲拔經、總制錢為缗率四萬有奇,丹雘未弊,加之塗飾,牆壁具存,從而創易,妄費固不足計,亡謂驚黩,非所以妥神靈、彰聖孝。
今後有合營繕,聞于朝,下守臣稽核,畫旨而後興役。
”上首肯再三,而修奉者不樂也。
除權工部侍郎,繼兼戶部侍郎。
奏請修紹興三十一年以前故事,複敕令所删修官五員以待選人有才者,又乞申嚴保伍法。
以言者罷歸,起知鎮江府,除集英殿修撰,改知甯國府,除寶谟閣待制,知潭州,除戶部侍郎兼詳定敕令官。
奏湖北當儲粟,湖南當增兵。
未幾,除龍圖閣待制,知平江府,請得節制許浦水軍,诏可。
郡有使臣,故海盜也,作賓使招誘其黨,既至,慰勉之,錫衣物,又得強勇者幾千人,置将以統之,号曰“義士”;複募郡城内外惡少亦幾千人,号曰“壯士”。
衣糧器械皆視官軍,而輕捷善鬥過之,于是海道不警,市井無嘩。
尋命參贊督府,兼權鎮江府。
請留戍兵千人,又欲以江、閩新軍二千人易舊軍千人,備不虞。
朝廷難之,遂請祠。
言者繼及之,複召為戶部侍郎。
軍興之餘,國力殚耗,見存金谷,僅支旬日。
作賓考逋負,柅吏奸,閱三月即有半年之儲。
充館伴使,兼權工部尚書。
會臨安阙知府事,時相欲奏用作賓,力辭。
除權戶部尚書,以母憂解,服阕,授顯谟閣直學士、知建甯府。
入觐,乞申嚴詭戶之禁。
除寶谟閣學士、江西安撫兼知隆興府。
奏部内南安、南康、龍泉三縣,迫近溪峒,三縣令尉及近峒之砦曰秀洲,曰北鄉,曰蓮塘,并永新縣之勝鄉砦,宜就委帥、憲兩司擇才辟置,量加賞格。
又乞诏諸道監司分詣州郡,選禁軍,精練閱,改刺其懦弱者為廂軍。
在郡撙錢二十餘萬缗,僚屬請獻諸朝,作賓謂平生未嘗獻羨,以半歸帥司犒師,半隸本府。
除煥章閣學士、提舉隆興府玉隆萬壽宮,進顯谟閣學士緻仕,卒于家,贈金紫光祿大夫。
論曰:李衡進退雍容,幾于聞道。
王自中、家願奇邁危言,摧折弗悔,鹹有可稱。
嘗考宋之立國,元氣在台谏。
崇甯、大觀而後,奸佞擅權,爵賞冒濫,馴至覆亡。
高、孝重繩糾封駁之司,張綱抑令SK恩,大經劾韓俣、斥董琏,人人振揚風采,正氣稍伸矣。
時則有若洸、蒙、淙、章、作賓,班班有善,同傳亦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