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一百四十八

關燈
尤袤謝谔顔師魯袁樞李椿劉儀鳳張孝祥 尤袤,字延之,常州無錫人。

    少穎異,蔣偕、施垧呼為奇童。

    入太學,以詞賦冠多士,尋冠南宮。

    紹興十八年,擢進士第。

    嘗為泰興令,問民疾苦,皆曰:“邵伯鎮置頓,為金使經行也,使率不受而空厲民。

    漕司輸蒿稭,緻一束數十金。

    二弊久莫之去。

    ”乃力請台阃奏免之。

    縣舊有外城,屢殘于寇,頹毀甚,袤即修築。

    已而金渝盟,陷揚州,獨泰興以有城得全。

    後因事至舊治,吏民羅拜曰:“此吾父母也。

    ”為立生祠。

      注江陰學官,需次七年,為讀書計。

    從臣以靖退薦,召除将作監簿。

    大宗正阙丞,人争求之,陳俊卿曰:“當予不求者。

    ”遂除袤。

    虞允文以史事過三館,問誰可為秘書丞者,佥以袤對,亟授之。

    張栻曰:“真秘書也。

    ”兼國史院編修官、實錄院檢讨官,遷著作郎兼太子侍讀。

     先是,張栻說自閣門入西府,士論鼎沸,從臣因執奏而去者數十人,袤率三館上書谏,且不往見。

    後說留身密奏,于是梁克家罷相,袤與秘書少監陳骙各與郡。

    袤得台州,州五縣,有丁無産者輸二年丁稅,凡萬有三千家。

    前守趙汝愚修郡城工才什三,屬袤成之。

    袤按行前築,殊鹵莽,亟命更築,加高厚,數月而畢。

    明年大水,更築之,墉正直水沖,城賴以不沒。

     會有毀袤者,上疑之,使人密察,民誦其善政不絕口,乃錄其《東湖》四詩歸奏。

    上讀而歎賞,遂以文字受知。

    除淮東提舉常平,改江東。

    江東旱,單車行部,核一路常平米,通融有無,以之振貸。

      朱熹知南康,講荒政,下五等戶租五鬥以下悉蠲之,袤推行于諸郡,民無流殍。

    進直秘閣,遷江西漕兼知隆興府。

    屢請祠,進直敷文閣,改江東提刑。

     梁克家薦袤及鄭僑以言事去國,久于外,當召,上可之。

    召對,言:“水旱之備惟常平、義倉,願預饬有司随市價禁科抑,則人自樂輸,必易集事。

    ”除吏部郎官、太子侍講,累遷樞密檢正兼左谕德。

    輸對,又申言民貧兵怨者甚切。

     夏旱,诏求阙失,袤上封事,大略言:“天地之氣,宣通則和,壅遏則乖;人心舒暢則悅,抑郁則憤。

    催科峻急而農民怨;關征苛察而商旅怨;差注留滞,而士大夫有失職之怨;廪給朘削,而士卒有不足之怨;奏谳不時報,百久系囚者怨;幽枉不獲伸,而負累者怨;強暴殺人,多特貸命,使已死者怨;有司買納,不即酬價,負販者怨。

    人心抑郁所以感傷天和者,豈特一事而已。

    方今救荒之策,莫急于勸分,輸納既多,朝廷吝于推賞。

    乞诏有司檢舉行之。

    ” 高宗崩前一日,除太常少卿。

    自南渡來,恤禮散失,事出倉卒,上下罔措,每有讨論,悉付之袤,斟酌損益,便于今而不戾于古。

      當定廟号,袤與禮官定号“高宗”,洪邁獨請号“世祖”。

    袤率禮官顔師魯、鄭僑奏曰:“宗廟之制,祖有功,宗有德。

    藝祖規創大業,為宋太祖,太宗混一區夏,為宋太宗,自真宗至欽宗,聖聖相傳,廟制一定,萬世不易。

    在禮,子為父屈,示有尊也。

    太上親為徽宗子,子為祖而父為宗,失昭穆之序。

    議者不過以漢光武為比,光武以長沙王後,布衣崛起,不與哀、平相繼,其稱無嫌。

    太上中興,雖同光武,然實繼徽宗正統,以子繼父,非光武比。

    将來祔廟在徽宗下而稱祖,恐在天之靈有所不安。

    ”诏群臣集議,袤複上議如初,邁論遂屈。

    诏從禮官議。

    衆論紛然。

    會禮部、太常寺亦同主“高宗”,謂本朝創業中興,皆在商丘,取“商高宗”,實為有證。

    始诏從初議。

    建議事堂,令皇太子參決庶務。

    袤時兼侍讀,乃獻書,以為:“儲副之位,止于侍膳問安,不交外事;撫軍監國,自漢至今,多出權宜。

    乞便懇辭以彰殿下之令德。

    ”  台臣乞定喪制,袤奏:“釋老之教,矯誣亵渎,非所以嚴宮禁、崇幾筵,宜一切禁止。

    ”靈駕将發引,忽定配享之議,洪邁請用呂頤浩、韓世忠、趙鼎、張俊。

    袤言:“祖宗典故,既祔然後議配享,今忽定于靈駕發引一日前,不集衆論,懼無以厭伏勳臣子孫之心。

    宜反複熟議,以俟論定。

    ”奏入,诏未預議官詳議以聞,繼寝之,卒用四人者。

    時楊萬裡亦謂張浚當配食,争之不從,補外。

    進袤權禮部侍郎兼同修國史侍講,又兼直學士院。

    力辭,上聽免直院。

     淳熙十四年,将有事于明堂,诏議升配,袤主紹興孫近、陳公輔之說,謂:“方在幾筵,不可配帝,且曆舉郊歲在喪服中者凡四,惟元佑明堂用呂大防請,升配神考,時去大祥止百餘日,且祖宗悉用以日易月之制,故升侑無嫌。

    今陛下行三年之喪,高宗雖已祔廟,百官猶未吉服,讵可近違紹興而遠法元佑升侑之禮?請俟喪畢議之。

    ”诏可。

     孝宗嘗論人才,袤奏曰:“近召趙汝愚,中外皆喜,如王蘭亦望收召。

    ”上曰:“然。

    ”一日論事久,上曰:“如卿才識,近世罕有。

    ”次日語宰執曰:“尤袤甚好,前此無一人言之,何也?”兼權中書舍人,複诏兼直學士院,力辭,且薦陸遊自代,上不許。

    時内禅議已定,猶未論大臣也。

    是日谕袤曰:“旦夕制冊甚多,非卿孰能為者,故處卿以文字之職。

    ”袤乃拜命,内禅一時制冊,人服其雅正。

      光宗即位,甫兩旬,開講筵,袤奏:“願謹初戒始,孜孜興念。

    ”越數日,講筵又奏:“天下萬事失之于初,則後不可救。

    《書》曰:‘慎厥終,惟其始。

    ’”又曆舉唐太宗不私秦府舊人為戒。

    又五日講筵,複論官制,謂:“武臣諸司使八階為常調,橫行十三階為要官,遙郡五階為美職,正任六階為貴品,祖宗待邊境立功者。

    近年舊法頓壞,使被堅執銳者積功累勞,僅得一階;權要貴近之臣,優遊而曆華要,舉行舊法。

    ”姜特立以為議己,言者固以為周必大黨,遂與祠。

     紹熙元年,起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