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一百四十三

關燈
,遣使即家居召之。

    未出裡門,拜尚書左仆射、同中書平章事兼樞密使,進封魯國公。

    親故謂康伯實病,宜辭,康伯曰:“不然。

    吾大臣也,今國家危,當輿疾就道,幸上哀而歸之爾。

    ”道聞邊遽,兼程以進,至阙下,诏子安節、婿文好謙掖以見,減拜賜坐。

    間日一會朝,許肩輿至殿門,仍給扶,非大事不署。

    敵師退,尋以目疾免朝谒,卧家,旬餘一奏事。

      乾道元年正月上辛,有事南郊,康伯起陪祠,已即丐歸,章屢上,不許。

    一日出殿門,喘劇,輿至第薨,年六十有九。

    贈太師,谥文恭,擇日臨奠,子偉節固辭,乃止。

    命工部侍郎何輔護喪歸。

     二子:偉節,除直秘閣;安節,賜同進士出身,五辭不受,上手劄批谕,寄留省中以成其美,康伯薨,給還之。

    慶元初,配享孝宗廟庭,改谥文正。

     梁克家,字叔子,泉州晉江人。

    幼聰敏絕人,書過目成誦。

    紹興三十年,廷試第一,授平江簽判。

    時金主亮死,衆皆言可乘機進取,克家移書陳俊卿,謂:“敵雖退,吾兵力未振,不量力而動,将有後悔。

    ”俊卿歸以白丞相陳康伯,歎其遠慮。

    召為秘書省正字,遷著作佐郎。

     時災異數見,克家奏宜下诏求言,從之,令侍從、台谏、卿監、郎官、館職疏阙失。

    克家條六事:一正心術,二立紀綱,三救風俗,四謹威柄,五定廟算,六結人心。

    其論定廟算,謂今邊議不過三說,曰将、兵、财,語甚切直。

    累遷中書舍人。

     使金,金以中朝進士第一,敬待之,即館宴射,連數十發中的。

    金人來賀慶會節,克家請令金使入朝由南門,百官由北門,從者毋辄至殿門外,以肅朝儀,诏定為令。

     郊祀有雷震之變,克家複條六事。

    遷給事中,凡三年,遇事不可,必執奏無隐。

    嘗奏:“陛下欲用實才,不喜空言,空言固無益,然以空言為懲,則谏争之路遂塞,願有以開導之。

    ”上欣納,因命條具風俗之弊,克家列四條,曰欺罔、苟且、循默、奔競,上手筆将谕。

     乾道五年二月,拜端明殿學士、簽書樞密院事。

    明年,參知政事。

    又明年,兼知院事。

    初修金好,金索所獲俘,啟釁未已。

    克家請築楚州城,環舟師于外,邊賴以安。

    在政府,與虞允文可否相濟,不苟同。

    皇太子初立,克家請選置官屬,增講讀員,遂以王十朋、陳良翰為詹事,中外稱得人。

    允文主恢複,朝臣多迎合,克家密谏,數不合,力丐去。

    上曰:“兵終不可用乎?”克家奏:“用兵以财用為先,今用度不足,何以集事?”上改容曰:“朕将思之。

    ”诘朝,上面谕曰:“朕終夜思卿言,至當,毋庸去。

    ” 八年,诏更定仆射為左右丞相,拜克家為右丞相兼樞密使。

    一日,上謂宰執曰:“近過德壽宮,太上頤養愈勝,天顔悅怿,朕退不勝喜。

    ”克家奏:“堯未得舜以為己憂,既得舜,固宜甚樂。

    ”允文奏:“堯獨高五帝之壽以此。

    ”上曰:“然。

    ”允文既罷相,克家獨秉政,雖近戚權幸不少假借,而外濟以和。

    張說入樞府,公議不與,寝命,俄複用。

    說怒士夫不附己,謀中傷之,克家悉力調護,善類賴之。

     議金使朝見授書儀,時欲移文對境以正其禮,克家議不合,遂求去,以觀文殿大學士知建甯府。

    陛辭,上以治效為問,克家勸上無求奇功。

    既而三省、密院卒移牒泗州,敵不從,遣泛使來,舉朝震駭。

    後二年,湯邦彥坐使事貶,天下益服克家謀國之忠。

     淳熙八年,起知福州,在鎮有治績。

    趙雄奏欲令再任,降旨仍知福州。

    召除醴泉觀使。

    九年九月,拜右丞相,封儀國公。

    逾月而疾。

    十三年,命以内祠兼侍讀,賜第,在所存問不絕。

    十四年六月,薨,年六十。

    手書遺奏,上為之垂涕,贈少師,谥文靖。

     初,唱第時,孝宗由建邸入侍,愛其風度峻整,及登政府,眷寵尤渥。

    為文渾厚明白,自成一家,辭命尤溫雅,多行于世。

     汪澈,字明遠,自新安徙居饒州浮梁。

    第進士,教授衡州、沅州。

    用萬俟契薦,為秘書正字、校書郎。

    輪對,乞令帥臣、監司、侍從、台谏各舉将帥,高宗善之,行其言。

    除監察禦史,進殿中侍禦史,特賜鞍馬。

    時和戎歲久,邊防浸弛,澈陳養民養兵、自治豫備之說,累數千言。

     顯仁皇後攢宮訖役,議者欲廣四隅,士庶墳在二十裡内皆當遷,命澈按視。

    還奏:“昭慈、徽宗、顯肅、懿節四陵舊占百步,已數十年,今日何為是紛紛?漢長樂、未央宮夾樗裡疾墓,未嘗遷。

    國朝宮陵儀制,在封堠界内,不許開故合祔,願遷出者聽,其意深矣。

    ”高宗大悟,悉如舊。

     葉義問使金還,頗知犯邊謀,澈言:“不素備,事至倉卒,靖康之變可鑒。

    今将驕卒惰,宜加搜閱,使有鬥心。

    文武職事務選實才,不限資格。

    ”除侍禦史。

    左相湯思退不協人望,澈同殿中侍禦史陳俊卿劾罷,又論鎮江大将劉寶十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