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一百四十

關燈
範如圭吳表臣王居正晏敦複黃龜年程瑀張闡洪拟趙逵 範如圭,字伯達,建州建陽人。

    少從舅氏胡安國受《春秋》。

    登進士第,授左從事郎、武安軍節度推官。

    始至,帥将斬人,如圭白其誤,帥為已署不易也。

    如圭正色曰:“節下奈何重易一字而輕數人之命?”帥矍然從之。

    自是府中事無大小悉以咨焉。

    居數月,以憂去。

    辟江東安撫司書寫機宜文字。

    近臣交薦,召試秘書省正字,遷校書郎兼史館校勘。

     秦桧力建和議,金使來,無所于館,将虛秘書省以處之。

    如圭亟見宰相趙鼎曰:“秘府,谟訓所藏,可使仇敵居之乎?”鼎竦然為改館。

    既而金使至悖傲,議多不可從,中外憤郁。

    如圭與同省十餘人合議,并疏争之,既具草,駭遽引卻者衆。

    如圭獨以書責桧以曲學倍師、忘仇辱國之罪,且曰:“公不喪心病狂,奈何為此,必遺臭萬世矣!”桧怒。

    草奏與史官六人上之。

      金歸河南地,桧方自以為功。

    如圭輪對,言:“兩京之版圖既入,則九廟、八陵瞻望咫尺,今朝修之使未遣,何以慰神靈、萃民志乎?”帝泫然曰:“非卿不聞此言。

    ”即日命宗室士人褭及張焘以行。

    桧以不先白己,益怒。

     如圭谒告去,奉柩歸葬故鄉,既窆,差主管台州崇道觀。

    杜門十餘歲,起通判邵州,又通判荊南府。

    荊南舊戶口數十萬,寇亂後無複人迹,時蠲口錢以安集之,百未還一二也。

    議者希桧意,遽謂流庸浸複而增之,積逋二十餘萬缗,他負亦數十萬,版曹日下書責償甚急。

    召圭白帥,悉奏蠲之。

     桧死,被旨入對,言:“為治以知人為先,知人以清心寡欲為本。

    ”語甚切。

    又論:“東南不舉子之俗,傷絕人理,請舉漢《胎養令》以全活之,抑亦勾踐生聚報吳之意也。

    ”帝善其言。

    又奏:“今屯田之法,歲之所獲,官盡征之。

    而田卒賜衣廪食如故,使力穑者絕赢餘之望,惰農者無饑餓之憂,貪小利,失大計,謀近效,妨遠圖,故久無成功。

    宜籍荊、淮曠土,畫為丘井,仿古助法,别為科條,令政役法,則農利修而武備饬矣。

    ” 以直秘閣提舉江西常平茶監移利州路提點刑獄,以病請祠。

    時宗藩并建,儲位未定,道路竊有異言。

    如圭在遠外,獨深憂之,掇至和、嘉佑間名臣奏章凡三十六篇,合為一書,囊封以獻,請深考群言,仰師成憲,斷以至公勿疑。

    或以越職危之,如圭曰:“以此獲罪,奚憾!”帝感悟,謂輔臣曰:“如圭可謂忠矣。

    ”即日下诏以普安郡王為皇子,進封建王。

    複起如圭知泉州。

     南外宗官寄治郡中,挾勢為暴,占役禁兵以百數,如圭以法義正之,宗官大沮恨,密為浸潤以去如圭,遂以中旨罷,領祠如故。

    僦舍邵武以居,士大夫高之,學者多從之質疑。

    卒年五十九。

     如圭忠孝誠實,得之于天。

    其學根于經術,不為無用之文。

    所草具屯田之目數千言,未及上,張浚視師日,奏下其家取之,浚罷,亦不果行。

    有集十卷,皆書疏議論之語,藏于家。

    子念祖、念德、念茲。

     吳表臣,字正仲,永嘉人。

    登大觀三年進士第,擢通州司理。

    陳瓘谪居郡中,一見而器之。

    盛章者,朱勉黨也,嘗市婢,有武臣強取之,章誣以罪,系獄。

    表臣方鞫之,郡将曰:“知有盛待制乎?”表臣佯若不知者,卒直其事。

    累官監察禦史,遷右正言。

     高宗诏台谏條陳大利害,表臣請措置上流以張形勢,安輯淮甸以立藩蔽,擇民兵以守險阻,集海舶以備不虞。

    其策多見用。

    帝方鄉儒術,表臣乞選講官以裨聖德,且于古今成敗、民物情僞,邊防利害,詳熟講究。

    由是诏開經筵。

    迩臣有請用蔡京、王黼之黨者,侍禦史沈與求乞明指其人,顯行黜責,執政不悅,奪其言職。

    表臣争曰:“台谏為天子耳目,所以防壅蔽、杜奸邪,若咎其切直而黜之,後誰敢言,非國家福也。

    請還與求以開言路。

    ”  時防秋,議選守邊者,患乏才。

    表臣曰:“唐蕭複言于德宗,陳少遊任兼将相,首敗臣節,韋臯幕府下僚,獨建忠義,以臯代少遊鎮淮南。

    善惡着明,則天下知逆順之理,初不以臯名賤官卑為疑。

    今取忠義不屈有已試之驗者,不次而用,豈特可以勸,捍禦方略,亦堪倚仗。

    ”于是陳敏等十數人浸以錄用。

    久之,以病請補外,以直秘閣知信州。

     紹興元年,召為司勳郎中,遷左司。

    诏百官陳裕國強兵之策,表臣條十事以獻,曰:蠲稅役以墾閑田,汰懦卒以省兵費,罷添差以澄冗員,停度牒以蕃生齒,拘佃租以防幹沒,委計臣以制邦用,獎有功以厲将帥,招弓手以存舊籍,嚴和買以絕弊幸,簡法令以息瘡痍。

     宰相拟表臣為檢正,帝曰:“朕将自用之。

    ”遂除左司谏。

    給事中胡安國以論事不合罷,表臣上疏留之。

    前宰相朱勝非同都督江、淮軍馬,表臣力言都督不可罷。

    除侍讀,又累疏争之,不聽,遂罷。

    表臣送吏部。

    授台州黃岩丞,尋除提點浙西刑獄,召為秘書少監,同修《哲宗實錄》。

     帝如建康,诏表臣兼留司參議官,除中書舍人、給事中、兵部侍郎。

    建、崇二國公就外傅,兼翊善。

    帝曰:“二國公誦習甚進,卿力也。

    ”徙禮部侍郎,遷吏部尚書兼翰林學士。

    時秦桧欲使使金議地界,指政事堂曰:“歸來可坐此。

    ”表臣不答。

    又以議大禮忤意,罷去。

      俄起知婺州。

    會大水,發常平米振貸之,然後以聞,郡人德之。

    課最,除敷文閣待制。

    三歲請祠,進直學士,提舉江州太平興國宮。

    家居數年,卒,年六十七。

     表臣晚号湛然居士,自奉無異布衣時,鄉論推其清約。

     王居正,字剛中,揚州人。

    少嗜學,工文辭。

    入太學,時習《新經》、《字說》者,主司辄置高選,居正語人曰:“窮達自有時,心之是非,可改邪?”流落十餘年,司業黃齊得其文,曰:“王佐才也。

    ”及同知貢舉,欲擢為首,以風多士,他考官持之,置次選。

    調饒州安仁丞、荊州教授,皆不赴。

    大名、鎮江兩帥交辟教授府學,亦不就。

     範宗尹薦于朝,召至,謂宗尹曰:“時危如此,公不極所學,拔元元塗炭中,尚誰待?居正避寇陽羨山間,勉出見公,一道此意爾。

    ”宗尹愧謝。

    入對,奏:“昔人有雲:‘君以為難,易将至矣。

    ’今日之事,朝廷皆曰難,則當有易為之理。

    然國勢日弱,敵氣日驕,何邪?蓋昔人于難者勉強為之,今以為難,不複有所為,以俟天意自回,強敵自斃也。

    宣和末,以為難者十五六,至靖康與宣和孰難?靖康末,以為難者十八九,至建炎與靖康孰難?由此而言,今日雖難于前日,安知他日不難于今日?蓋宣和以為難,故有靖康之禍;靖康以為難,故有今日之憂。

    今而亦雲,臣有所不忍聞。

    ”高宗嘉之,谕宗尹曰:“如王居正人才,歲月間得一人亦幸矣。

    ” 除太常博士,遷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