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一百三十九

關燈
帝親筆召如淵、李誼入對。

    明日,诏宰執就館見金使,受其書納入,人情始安。

     九年,奏召還曾開、範同,而罷施庭臣、莫将,以謂:“開、同之出,雖曰語言之過,而其心實出于愛君;庭臣、将之遷,雖曰議論之合,而其迹終近于希進。

    今國論既定,好惡黜陟,所宜深謹。

    ”又論張邦昌時僞臣因赦複職非是。

    帝曰:“卿言是也,朕亦欲置此數匹夫不問。

    ”對曰:“将恐無以示訓。

    ”其後卒不行。

     忽一日,如淵言:“和議之際,臣粗自效,如臣到都堂,若不遏朝廷再遣使之議,則和議必至于壞,而宣對之日,稍有将順,則遂至于屈。

    臣于二者,粗有報國之忠。

    臣親老,願求歸。

    ”帝不許。

    如淵疑帝有疏之之意,又奏曰:“臣向薦君臣腹心之論,陛下大以為然。

    其後秦桧在和議可否未決之間欲求去,陛下頗罪之,臣再三為桧辨析。

    今陛下與桧君臣如初,而臣反若有讒訴于其間者。

    ”帝曰:“朕素不喜讒,卿其勿疑。

    ”如淵嘗與施庭臣忿争,庭臣謂如淵有指斥語,帝謂秦桧曰:“以朕觀之,庭臣之罪小,如淵之罪大。

    ”桧請斥庭臣而徙如淵,待其求去然後補外。

    帝不可,于是與庭臣皆罷。

     初,如淵與莫将及庭臣皆力主和議,如淵緣此擢中司,而将及庭臣緣此皆峻用。

    張焘、晏敦複上疏專以三人為言。

    如淵入言路,即劾二人,至是與庭臣俱罷。

    其後桧拟如淵知遂甯府,帝曰:“此人用心不端。

    ”遂已。

    兩奉祠,卒,年六十二。

     如淵始以張浚薦召,而終乃翼秦桧擠趙鼎,仇呂本中,逐劉大中、王庶,心迹固可見矣。

    子佃、僎、似。

     薛弼,字直老,溫州永嘉人。

    登政和二年進士第,調懷州刑曹、杭州教授。

    初頒《五禮》《新書》,定着釋奠先聖誤用下丁,弼據禮是正,州以聞,诏從其議。

    監左藏東庫。

    内侍王道使奴從旁禮絹美惡,多取之,弼白版曹窮治,人嚴憚之。

     靖康初,金兵攻汴京,李綱定議堅守,衆不悅。

    弼意與綱同,圍解,遷光祿寺丞。

    嘗言:“姚平仲不可恃。

    ”未幾而敗。

    綱救太原,弼言:“金必再至,綱不當去,宜先事河北。

    ”金人果再入。

    始命刑部侍郎宋伯友提舉河防,弼以點檢糧草從之,為計畫甚切,皆不能用,乃乞罷歸,改三門、白波辇運,尋主管明道宮,提舉淮東鹽事,改湖南運判。

     楊幺據洞庭,寇鼎州,王□燮久不能平,更命嶽飛讨之。

    幺陸耕水戰,樓船十餘丈,官軍徒仰視不得近。

    飛謀益造大舟,弼曰:“若是,則未可以歲月勝矣。

    且彼之所長,可避而不可鬥也。

    今大旱,湖水落洪,若重購舟首,勿與戰,逐筏斷江路,蒿其上流,使彼之長坐廢,而精騎直搗其壘,則破壞在目前矣。

    ”飛曰:“善。

    ”兼旬,積寇盡平,進直秘閣。

    時道殣相望,弼以聞,帝恻然,命給錢六萬缗、廣西常平米六萬斛、鄂州米二十萬斛振之,且使講求富弼青州荒政,民賴以蘇。

      王彥自荊移襄,遷延不即赴。

    彥所将八字軍皆中原勁卒,朝廷患其恣橫,以弼直徽猷閣代之。

    彥殊不意,弼徑入府受将吏谒,大駭。

    弼曲折譬曉,彥感悟,即日出境。

     除嶽飛參謀官。

    飛母死,遁于廬山,張宗元攝飛事。

    飛将張憲移疾,部曲洶洶,生異語。

    弼謂諸将曰:“太尉力乞張公,而诏使随至,嶽軍素整,今而嘩哄,是汝曹累太尉也。

    ”諸将以谂憲,憲佯悟曰:“相公腹心,惟參謀知之。

    ”衆乃定。

    除戶部郎官,再知荊南。

     桃源劇盜伍俊既招安,複謀叛,提點刑獄萬俟契不能制,乃以委弼,弼許俊以靖州。

    俊喜曰:“我得靖,則地過桃源遠矣。

    ”俊至,則斬以徇。

    遷秘閣修撰、陝西轉運使,以左司郎官召知虔州,移黃州。

     時福州大盜有号“管天下”、“伍黑龍”、“滿山紅”之屬,其衆甚盛,钤轄李貴為賊所獲。

    ,民作山砦自保。

    守臣莫将議委漳、泉、汀、建,募強壯遊手各千人為效用,與殿司統制張淵同措置。

    未及行,诏升弼集英殿修撰,與将兩易。

    弼至郡,漕臣以遊手易聚難散,恐為他日患,聞于朝。

    事下弼議,弼謂:“昔守章貢,有武夫周虎臣、陳敏者,丁壯各數百,皆能戰,視官軍可一當十。

    ”乃奏虎臣為副将,敏為巡檢,選丁壯千人,号“奇兵”,日給糗糧,責以滅賊。

    自是歲費錢三萬六千餘缗、米九千石,凡四年而賊平。

    弼知廣州,擢敷文閣待制。

    卒,年六十三。

     初,秦桧居永嘉,弼遊其門。

    弼在湖北除盜,歸功于萬俟契。

    桧誣嶽飛下吏,契以中司鞫獄,飛父子及憲皆死。

    朱芾、李若虛亦坐嘗為飛謀議,奪職,惟弼得免,且為桧用,屢更事任,通籍從官,世以此少之。

     羅汝楫,字彥濟,徽州歙縣人。

    登政和二年進士第,監登聞鼓院,遷大理丞、刑部員外郎。

    奏命官犯公罪,勿取特旨以終惠臣子,又戶口凋耗,宜少寬養子之禁。

     拜監察禦史。

    未逾月,遷殿中侍禦史。

    與中丞何鑄交章論嶽飛,罷其樞筦。

    朱芾、李若虛嘗為飛議曹,主帥有異意而不能谏;又言,飛獄具,寺官聚斷,鹹謂死有餘罪,寺丞何彥猷、李若樸獨喧然以衆議為非,欲從輕典。

    皆坐黜。

    王庶谪道州,郡丞孫行儉以官廨居之,汝楫劾其無忌憚當斥,且令庶徙居。

    劉子羽知鎮江,上言:“和好非久遠計,宜及閑暇為備。

    ”桧怒,風汝楫論罷之。

      時撫州有兩陳四系獄,誤論輕罪者死,汝楫誦其冤,且言:“獨罪獄官而守卒不坐,非祖宗法。

    ”于是诏天下斷死刑,守以下引囚問姓名、鄉裡然後決。

    又言:“國家駐跸臨安,淮南不可置度外,當重防海之寄,守長江之要,革竄名賞籍以勸有功。

    ” 遷起居郎兼侍講。

    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