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一百三十八

關燈
章誼韓肖冑陳公輔張PE胡松年曹勳李稙韓公裔 章誼,字宜叟,建州浦城人。

    登崇甯四年進士第,補懷州司法參軍,曆漳、台二州教授、杭州通判。

    建炎初,陳通寇錢塘,城閉,部使者檄誼聚杭州七縣弓兵,以張聲勢。

    會王淵讨賊,誼随淵得入城,賊平,旋加撫定,人皆德之。

     帝幸臨安,苗、劉為變,帝禦樓,宰臣百執事鹹在,人心洶洶。

    帝問群臣曰:“今日之事何如?”浙西安撫司主管機宜文字時希孟辄曰:“乞問三軍。

    ”誼越班斥之曰:“問三軍何義?若将鼓亂邪?”希孟卻立屏息,帝嘉之。

    事定,竄希孟吉陽軍,誼遷二秩,擢倉部員外郎。

    奉使二浙,貿易祠牒以濟軍用,以稽遲罷。

    未幾,召為駕部員外郎,遷殿中侍禦史。

      張浚宣撫陝西,誼奏:“自趙哲退敗,事任已重,處斷太專,當除副貳,使之自助。

    ”何□贈官,誼論其“折沖無謀,守禦無策,乃中國招禍之首”。

    乞寝免。

     邵青自太平乘舟抵平江,所至劫掠。

    誼請置水軍于駐跸之地,且言:“古舟師有三等,大為陣腳,次為戰船,小為傳令,皆可為戰守之備。

    ”诏淮南三宣撫措置。

    誼又獻戰守四策,謂:“金人累歲南侵,我亦累歲奔走,蓋謀國之臣誤陛下也。

    比者駐跸揚州,有兵數十萬,可以一戰。

    斥候不明,金人奄至,逾江而東,此宰相黃潛善、汪伯彥過也。

    前年,移跸建康,兵練将勇,據長江之險,可守矣。

    舟師不設,二相異意,金人未至,遵海而南,此宰相呂頤浩過也。

    不知今年守戰之策安所從出?執政大臣誰為陛下任此事者?臣愚謂有江海,必資舟楫戰守之具;有險阻,必資郡縣防守之力;有兵将,必駕馭撫循,不可為将帥自衛之資;有糧賦,必漕運轉輸,不可為盜賊侵據之用。

    四者各付能臣,分路以辦,重賞嚴罰,誰敢不用命哉!” 诏問保民、弭盜、遏寇、生财之策,誼對曰:“去奸貪殘虐之吏,則民可保;用循良廉平之吏,則盜可弭;敵寇未遏,以未得折沖禦侮之臣;财賦未裕,以未得掌财心計之臣。

    凡此四者,任人不任法,則政治可得而治矣。

    ”  诏集議明堂配享,胡直儒等請合祭天地,而以太祖、太宗配。

    誼言:“稽之經旨則未合,參之典故則未盡,施之事帝則未為簡嚴。

    今國家既以太祖配天于郊,比周之後稷,則太宗宜配帝于明堂,以比周之文王。

    仁宗皇佑二年,始行明堂合祭天地,并配祖宗,乃一時變禮。

    至嘉佑七年,再行宗祀,已悟皇佑之非,乃罷配享,仍徹地示之位,故有去并侑煩文之诏。

    如嘉佑之诏,則太祖地示已不與祭;元豐正祀典之诏,則悉罷群祀。

    臣等謂将來明堂大飨,宜專祀昊天上帝,而以太宗配。

    ”後不果行。

     紹興二年,除大理卿。

    宰相奏知平江府,帝曰:“誼儒者,賴其奏谳平恕,使民不冤,勿令補外。

    ”尋除權吏部侍郎,乞:“诏有司編類四選通知之條,與一司專用之法,兼以前後續降指揮,自成一書。

    如此則铨曹有可守之法,奸吏無舞文之弊,書成而吏铨有所執守矣。

    ” 改刑部侍郎兼詳定一司敕令,誼奏:“比修紹興敕令格式,其忠厚之意,則本于祖宗;其綱條之舉,則仍于舊貫。

    今在有司,為日既久,州縣推行,漸見抵牾。

    欲承疑遵用,則衆聽惑而不孚;欲因事申明,則法屢變而難守。

    乞诏監司、郡守與承用官司,參考祖宗舊典,各摭新書之阙遺,條具以聞,然後命官審訂删去,着為定法。

    ” 遷徽猷閣直學士、樞密都承旨,誼奏:“漢有南北兩屯,唐有南北兩衛,皆天子自将之兵。

    祖宗所置殿班親軍,處禁門之内,皆極天下之選。

    今日神武兵萃于五軍,多逃亡之餘,市井之人,殿班親軍,倚以侍衛者,曾無千百。

    願陛下酌漢、唐南北禁衛之意,修本朝遴選班直之法,選五軍及諸州各為一衛,合取萬人,分為兩衛,則禁衛增嚴,王室大競矣。

    ” 四年,金遣李永壽、王翊來,求還劉豫之俘,及西北人在東南者,又欲畫江以益劉豫。

    時議難之,欲遣大臣為報使。

    參政席益以母老辭,薦誼為代,加誼龍圖閣學士,充軍前奉表通問使,給事中孫近副之。

    誼至雲中,與粘罕、兀室論事,不少屈。

    金人谕亟還,誼曰:“萬裡銜命,兼迎兩宮,必俟得請。

    ”金人乃令蕭慶授書,并以風聞事責誼,誼诘其所自,金人以實告,乃還。

    至南京,劉豫留之,以計得歸。

    帝嘉勞之,擢刑部尚書。

      是冬,帝親征,王師大捷于淮陰,誼扈從。

    還臨安,遷戶部尚書,誼言:“祖宗設官理财,内則戶部,外則諸路轉運使、副,東南委輸最盛,則又置發運,以督諸路供輸之入,皆有移用補助之法,戶部仰以不乏者也。

    今川、廣、荊湖土貢歲輸,不入王府者累年矣,皆發運使失職之罪也。

    頃因定都汴京,故發運使置司真、泗,今駐吳會,則發運當在荊湖南、北之間。

    望讨論發運置司之地,選能臣以充其任。

    ”又言:“戶部左右曹之設,諸路運司則左曹之屬也,提舉則右曹之屬也。

    若複發運司,于諸路各置轉運使副二員,以一員檢察常平,以應右曹之選,則戶部财用無陷失矣。

    ” 五年,以疾請郡,除龍圖閣學士、知溫州。

    适歲大旱,米鬥千錢,誼用劉晏招商之法,置場增直以籴,米商輻辏,其價自平。

    部使者以狀聞,诏遷官一等。

    六年,移守平江。

    時将臨幸,供億繁夥,誼處之皆當于理。

    召對,賜帶笏,帝曰:“此不足以償卿之勞,其勿謝。

    ” 明年,移跸建康,複為戶部尚書。

    誼奏營田之策,謂:“京西、湖北、淮南東西失業者最多,朝廷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