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一百三十六
關燈
小
中
大
向子諲陳規季陵盧知原弟法原陳桷李璆李樸王庠王衣 向子諲,字伯恭,臨江人,敏中玄孫,欽聖憲肅皇後再從侄也。
元符三年,以後複辟恩,補假承奉郎,三遷知開封府鹹平縣。
豪民席勢犯法,獄具上,尹盛章方以獄空觊賞,卻不受,子諲以聞,诏許自論決,章大怒,劾以他事勒停。
宣和初,複官,除江、淮發運司主管文字。
淮南仍歲旱,漕不通,有欲浚河與江、淮平者,内侍主其議,無敢可否,發運司檄子諲行。
子諲言:“自江至淮數百裡,河高江、淮數丈,而欲浚之使平,決不可。
曩有司三日一啟閘,複作澳儲水,故水不乏。
比年行直達之法,加以應奉往來,啟閉無節,堰閘率不存。
今複故制,嚴禁約,則無患。
”使者用其言,漕複通,進秩一等。
召對,除淮南轉運判官。
以戶部奏諸路起發上供不及數,降一官。
七年,入為右司員外郎,不就,以直秘閣為京畿轉運副使,尋兼發運副使。
建炎元年,金人犯亳州,子諲自勤王所以書遺金人,言兵勢逆順,令退保河外。
金人遽以亳、宋等州守禦所牒報之,約日索戰,語極不遜,諸道兵畏縮不進。
時康王次濟州,子諲遣進士李植獻金帛及本司錢谷之在濟州者,以助軍費。
張邦昌僭位,遣人持敕書往廬州問其家安否,子諲檄郡守馮詢、提舉範仲使拘之以俟王命。
邦昌又使其甥劉達繼手書來,子諲不啟封焚之,械系達于獄。
遣子澹請康王率諸将渡河,出其不意以救二帝;遣将王儀統勤王兵至城下。
遷直龍圖閣、江淮發運副使。
子諲言:“去歲劉順奉淵聖蠟诏,命監司帥守募兵勤王,臣即镂闆遍檄所部,而六路之間漠無應者;間有團結起發者,類如兒戲,姑以避責而已。
惟淮東一路,臣親率諸司,粗成紀律。
然諸司猶有占吝錢物,莫肯供億,殊不念君父幽處圍城之中,臣當時恨無利刃以加其頸。
今京城失守,二帝播遷,傥賞罰不行,恐金人再為邊患,陛下複欲起天下之兵,而諸路玩習故常,恬不知畏,将何恃以濟艱難哉?願明诏大臣按劾諸路監司向承蠟诏廢格不勤王,及名為勤王而稽緩者,悉加顯黜。
”命諸路提刑司究實以聞。
九月,子諲罷,以素為李綱所善,故黃潛善斥之。
明年,知襲慶府,道梗不能赴。
初,邦昌為平章軍國事,子諲乞緻仕避之,坐言者降三官,起複知潭州。
禁卒為亂,縱火掠市,出浏陽縣,子諲遣通判孟彥卿等追及攸縣平之。
金人破江西,移兵湖南,子諲聞警報,率軍民以死守。
宗室成忠郎聿之隸東壁,子諲巡城,顧謂曰:“君宗室,不可效此曹苟簡。
”聿之感激流涕。
金人圍八日,登城縱火,子諲率官吏奪南楚門遁,城陷。
坐敵至失守落職罷。
轉運副使賈收言子諲督兵巷戰,又收潰卒複入治事,帝亦以子諲與他守臣望風遁者殊科,诏複職。
紹興元年,移鄂州,主管荊湖東路安撫司。
劇盜曹成據攸縣,子諲軍于安仁,遣使招之,成聽命。
子諲又遣将西扼衡陽,南守宜章,成逡巡不敢南向者百餘日,諸郡遂得割獲。
既而援兵不至,成忿子諲扼己,擁衆而南,子諲率親兵拒之。
會官軍潰,度不可遏,單騎入賊中,谕以國家威靈。
成不服,執子諲歸。
會宣撫司都統制馬擴遣人持吳敏檄谕成,成許受招,始釋子諲。
诏提舉江州太平觀。
胡安國方避地湖南,以書抵秦桧,言:“子諲忠節,可以扶持三綱,願憐其無救而陷于賊,複加收用。
”起知廣州。
時恐賊度嶺,故就用子諲守之。
又以言者罷,遂緻仕。
尋起知江州,收江東轉運使,進秘閣修撰。
江東當饷劉光世軍,适劉豫入寇,光世軍合淝,以乏饷告,亟退師。
子諲馳至合淝,具見糧以聞,光世由是得罪。
進徽猷閣待制。
徙兩浙路為都轉運使,除戶部侍郎。
入見,論京都舊事,頗及珍玩。
起居郎潘良貴故善子諲,聞其言甚怒。
既而子諲奏金國報聘及奠朱震事,反複良久。
良貴徑至榻前厲聲叱之曰:“子諲不宜以無益之談久煩聖聽。
”子諲欲退,上謂良貴曰:“是朕問之也。
”又谕子諲款語。
子諲複語,久不止,良貴叱之退者再。
上色變,欲抵良貴罪。
中丞常同言:“良貴無罪,願許子諲補外。
”上并怒同。
張九成言:“士大夫所以嘉子諲者,以其能眷眷于善類。
今以子諲故逐柱史,又逐中司,非所以愛子諲也。
”上意稍解,批谕同,同言不已,于是三人俱罷。
子諲以徽猷閣直學士知平江府。
金使議和将入境,子諲不肯拜金诏,乃上章言:“自古人主屈己和戎,未聞甚于此時,宜卻勿受。
”忤秦桧意,乃緻仕。
子諲相家子,能修饬自見于時。
友愛諸弟,置義莊,贍宗族貧者。
初,漕淮南時,張邦昌僞诏至,虹縣令已下迎拜宣讀如例程,獨武尉徐端益不拜而走。
事定,子諲言于朝,易端益文資。
退閑十五年,号所居曰“芗林”。
卒,年六十八。
陳規,字符則,密州安丘人。
中明法科。
靖康末,金人入侵,殺鎮海軍節度使劉延慶,其徒祝進、王在去為盜,犯随、郢、複等州。
規為安陸令,以勤王兵赴汴,至蔡州,道梗而還。
會祝進攻德安府,守棄城遁,父老請規攝守事。
規遣射士張立率兵讨進,卻之。
既而在複與進合,以炮石鵝車攻城東,規連戰敗之,二人懼,引衆去。
建炎元年,除直龍圖閣、知德安府。
李孝義、張世以步騎數萬薄城,陽稱受诏招,規登城視其營壘,曰:“此詐也。
”亟為備。
夜半,孝義兵圍城,遂大敗之。
與群盜楊進相持十八日,進技窮,以百人自衛,抵濠上求和。
規出城與交臂語,進感之,折箭為誓而去。
董平引衆窺城,遣其黨李居正、黃進入城求犒,規斬進,授居正兵為前鋒,大破之。
升秘閣修撰。
尋除德安府、複州、漢陽軍鎮撫使,賜三品服,俄升徽猷閣待制。
元符三年,以後複辟恩,補假承奉郎,三遷知開封府鹹平縣。
豪民席勢犯法,獄具上,尹盛章方以獄空觊賞,卻不受,子諲以聞,诏許自論決,章大怒,劾以他事勒停。
宣和初,複官,除江、淮發運司主管文字。
淮南仍歲旱,漕不通,有欲浚河與江、淮平者,内侍主其議,無敢可否,發運司檄子諲行。
子諲言:“自江至淮數百裡,河高江、淮數丈,而欲浚之使平,決不可。
曩有司三日一啟閘,複作澳儲水,故水不乏。
比年行直達之法,加以應奉往來,啟閉無節,堰閘率不存。
今複故制,嚴禁約,則無患。
”使者用其言,漕複通,進秩一等。
召對,除淮南轉運判官。
以戶部奏諸路起發上供不及數,降一官。
七年,入為右司員外郎,不就,以直秘閣為京畿轉運副使,尋兼發運副使。
建炎元年,金人犯亳州,子諲自勤王所以書遺金人,言兵勢逆順,令退保河外。
金人遽以亳、宋等州守禦所牒報之,約日索戰,語極不遜,諸道兵畏縮不進。
時康王次濟州,子諲遣進士李植獻金帛及本司錢谷之在濟州者,以助軍費。
張邦昌僭位,遣人持敕書往廬州問其家安否,子諲檄郡守馮詢、提舉範仲使拘之以俟王命。
邦昌又使其甥劉達繼手書來,子諲不啟封焚之,械系達于獄。
遣子澹請康王率諸将渡河,出其不意以救二帝;遣将王儀統勤王兵至城下。
遷直龍圖閣、江淮發運副使。
子諲言:“去歲劉順奉淵聖蠟诏,命監司帥守募兵勤王,臣即镂闆遍檄所部,而六路之間漠無應者;間有團結起發者,類如兒戲,姑以避責而已。
惟淮東一路,臣親率諸司,粗成紀律。
然諸司猶有占吝錢物,莫肯供億,殊不念君父幽處圍城之中,臣當時恨無利刃以加其頸。
今京城失守,二帝播遷,傥賞罰不行,恐金人再為邊患,陛下複欲起天下之兵,而諸路玩習故常,恬不知畏,将何恃以濟艱難哉?願明诏大臣按劾諸路監司向承蠟诏廢格不勤王,及名為勤王而稽緩者,悉加顯黜。
”命諸路提刑司究實以聞。
九月,子諲罷,以素為李綱所善,故黃潛善斥之。
明年,知襲慶府,道梗不能赴。
初,邦昌為平章軍國事,子諲乞緻仕避之,坐言者降三官,起複知潭州。
禁卒為亂,縱火掠市,出浏陽縣,子諲遣通判孟彥卿等追及攸縣平之。
金人破江西,移兵湖南,子諲聞警報,率軍民以死守。
宗室成忠郎聿之隸東壁,子諲巡城,顧謂曰:“君宗室,不可效此曹苟簡。
”聿之感激流涕。
金人圍八日,登城縱火,子諲率官吏奪南楚門遁,城陷。
坐敵至失守落職罷。
轉運副使賈收言子諲督兵巷戰,又收潰卒複入治事,帝亦以子諲與他守臣望風遁者殊科,诏複職。
紹興元年,移鄂州,主管荊湖東路安撫司。
劇盜曹成據攸縣,子諲軍于安仁,遣使招之,成聽命。
子諲又遣将西扼衡陽,南守宜章,成逡巡不敢南向者百餘日,諸郡遂得割獲。
既而援兵不至,成忿子諲扼己,擁衆而南,子諲率親兵拒之。
會官軍潰,度不可遏,單騎入賊中,谕以國家威靈。
成不服,執子諲歸。
會宣撫司都統制馬擴遣人持吳敏檄谕成,成許受招,始釋子諲。
诏提舉江州太平觀。
胡安國方避地湖南,以書抵秦桧,言:“子諲忠節,可以扶持三綱,願憐其無救而陷于賊,複加收用。
”起知廣州。
時恐賊度嶺,故就用子諲守之。
又以言者罷,遂緻仕。
尋起知江州,收江東轉運使,進秘閣修撰。
江東當饷劉光世軍,适劉豫入寇,光世軍合淝,以乏饷告,亟退師。
子諲馳至合淝,具見糧以聞,光世由是得罪。
進徽猷閣待制。
徙兩浙路為都轉運使,除戶部侍郎。
入見,論京都舊事,頗及珍玩。
起居郎潘良貴故善子諲,聞其言甚怒。
既而子諲奏金國報聘及奠朱震事,反複良久。
良貴徑至榻前厲聲叱之曰:“子諲不宜以無益之談久煩聖聽。
”子諲欲退,上謂良貴曰:“是朕問之也。
”又谕子諲款語。
子諲複語,久不止,良貴叱之退者再。
上色變,欲抵良貴罪。
中丞常同言:“良貴無罪,願許子諲補外。
”上并怒同。
張九成言:“士大夫所以嘉子諲者,以其能眷眷于善類。
今以子諲故逐柱史,又逐中司,非所以愛子諲也。
”上意稍解,批谕同,同言不已,于是三人俱罷。
子諲以徽猷閣直學士知平江府。
金使議和将入境,子諲不肯拜金诏,乃上章言:“自古人主屈己和戎,未聞甚于此時,宜卻勿受。
”忤秦桧意,乃緻仕。
子諲相家子,能修饬自見于時。
友愛諸弟,置義莊,贍宗族貧者。
初,漕淮南時,張邦昌僞诏至,虹縣令已下迎拜宣讀如例程,獨武尉徐端益不拜而走。
事定,子諲言于朝,易端益文資。
退閑十五年,号所居曰“芗林”。
卒,年六十八。
陳規,字符則,密州安丘人。
中明法科。
靖康末,金人入侵,殺鎮海軍節度使劉延慶,其徒祝進、王在去為盜,犯随、郢、複等州。
規為安陸令,以勤王兵赴汴,至蔡州,道梗而還。
會祝進攻德安府,守棄城遁,父老請規攝守事。
規遣射士張立率兵讨進,卻之。
既而在複與進合,以炮石鵝車攻城東,規連戰敗之,二人懼,引衆去。
建炎元年,除直龍圖閣、知德安府。
李孝義、張世以步騎數萬薄城,陽稱受诏招,規登城視其營壘,曰:“此詐也。
”亟為備。
夜半,孝義兵圍城,遂大敗之。
與群盜楊進相持十八日,進技窮,以百人自衛,抵濠上求和。
規出城與交臂語,進感之,折箭為誓而去。
董平引衆窺城,遣其黨李居正、黃進入城求犒,規斬進,授居正兵為前鋒,大破之。
升秘閣修撰。
尋除德安府、複州、漢陽軍鎮撫使,賜三品服,俄升徽猷閣待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