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一百三十四

關燈
佐郎,尋除禮部員外郎、起居舍人,遷右谏議大夫。

    範緻虛自谪籍中召入,直柔力言緻虛不當複用,出知鼎州。

     遷給事中。

    醫官、團練使王繼先以覃恩轉防禦使,法當回授,得旨特與換武功大夫。

    直柔論:“繼先以計換授,既授之後,轉行官資,除授差遣,更無所礙。

    且武功大夫惟有戰功、曆邊任、負材武者乃遷,不可以輕授。

    ”上謂宰相範宗尹曰:“此除出自朕意。

    今直柔抗論,朕屈意從之,以伸直言之氣。

    ” 四年,遷禦史中丞。

    直柔請罷右司侯延慶,而以蘇遲代之,上曰:“台谏以拾遺補過為職,不當薦某人為某官。

    ”于是延慶改禮部員外郎,而遲為太常少卿。

     十月,除端明殿學士、簽書樞密院事。

    故事,簽書有以員外郎為之,而無三丞為之者。

    中書言非舊典,時直柔為奉議郎,乃特遷朝奉郎。

    自是寄祿官三丞除二府者,遷員外郎,自直柔始,遂為例。

     紹興元年,诏禮部太常寺讨論隆佑太後冊禮,範宗尹曰:“太母前後廢斥,實出章惇、蔡京,人皆知非二聖之過。

    ”直柔曰:“陛下推崇隆佑,天下以為當,然人亦不以為非哲廟與上皇意,願陛下勿複緻疑。

    ”乃命禮官讨論典禮。

    既而王居正言:“太後隆名定位,已正于元符,宜用欽聖诏,奏告天地宗廟,其典禮不須讨論。

    ”議遂定。

      上虞縣丞婁寅亮上書言宗社大計,欲選太祖諸孫“伯”字行下有賢德者視秩親王,使牧九州,以待皇嗣之生,退處藩服。

    疏入,上大歎悟,直柔從而薦之,召赴行在,除監察禦史。

    于是孝宗立為普安郡王,以寅亮之言也。

     除同知樞密院事。

    侍禦史沈與求論直柔附會辛道宗、永宗兄弟得進,并論其所薦右司谏韓璜。

    先是,直柔嘗短呂頤浩于上前,頤浩與秦桧皆忌之,由是二人俱罷,礌責監浔州酒稅,而直柔以本官提舉洞霄宮。

     六年,丁所生母憂。

    起複資政殿學士、知鎮江府,辭不赴。

    起知衢州。

    以失入死罪,落職奉祠。

    尋複端明殿學士。

    徜徉山澤,放意吟詠,與蘇遲、葉夢得諸人遊,以壽終于家。

      馮康國,字符通,本名轓,遂甯府人。

    為太學生,負氣節。

    建炎中,高宗次杭州,禮部侍郎張浚以禦營參贊軍事留平江。

    苗、劉作亂,浚外倡帥諸将合兵緻讨,念傅等居中,欲得辯士往說之。

    時轓客浚所,慷慨請行,浚遣之至杭,說傅、正彥曰:“自古宦官亂政,根株相連,若誅鋤必受禍。

    今二公一旦為國家去數十年之患,天下蒙福甚大。

    然主上春秋鼎盛,天下不聞其過,豈可遽傳位于襁褓之子?且前日名為傳位,其實廢立,二公本心為國,奈何以此負謗天下?”傅按劍大怒,轓辭氣不屈。

    正彥乃善谕之曰:“張侍郎欲複辟固善,然須用面議。

    ”乃遣轓還,約浚至杭。

      浚複遣轓移書傅等,告以禍福使改。

    既又複傅書,誦言其罪。

    轓至,傅黨馬柔吉訹之曰:“昨張侍郎書不委曲,二公大怒,已發兵出杭矣,君尚敢來耶?”轓曰:“畏則不來,來則不畏。

    ”王世修欲拘留轓,會浚謬為書遺轓雲:“适有客自杭來,方知二公于社稷初無不利之心,甚悔前書之輕易也。

    ”傅等見之喜,轓得免。

     俄勤王之兵大集,傅等始懼,轓知其可動,乃說宰相朱勝非,以今日之事,當以淵聖皇帝為主,睿聖皇帝宜複為大元帥,少主為皇太侄,太後垂簾。

    勝非令與傅、正彥議,皆許諾。

    轓又請褒傅、正彥如趙普故事,遂皆賜鐵券。

    诏補轓奉議郎、守兵部員外郎,賜五品服,更名康國。

     高宗反正,以張浚宣撫川、陝,浚辟康國主管機宜文字。

    浚至蜀,遣康國入奏事,诏進兩官,為荊湖宣谕使。

    康國之行也,上幸浙東,不暇降诏旨,康國以自意為之,言者劾以擅造制書,坐貶秩二等。

    紹興三年,浚召還,與康國俱赴行在。

    浚既黜,禦史常同因論康國,罷之。

    起知萬州、湖北轉運判官。

     浚相,入為都官員外郎。

    康國言:“四川稅色,祖宗以來,正稅重者科折輕,正稅輕者科折重,科折權衡與稅平準,故無偏重。

    近年監司總漕悉改舊法,取數務多,失業逃亡皆由于此。

    盍從舊法。

    ”诏以其言下四川憲司察不如法者。

    又言:“蜀苦陸運,當谕吳玠,非防秋月,分兵就糧;兼選守牧治梁、洋,招集流散,耕鑿就緒,則漕運可省。

    此保蜀之良策也。

    ” 浚去相位,康國乞補外。

    趙鼎言于高宗曰:“自張浚罷,蜀士不自安,今留者十餘人,臣恐台谏以浚故有論列,望陛下察之。

    ”高宗曰:“朝廷用人,止當論其才與否耳。

    頃台谏好以朋黨論士大夫,如罷一宰相,則凡所薦引,不問才否一時罷黜,乃朝廷使之為朋黨,非所以愛人才、厚風俗也。

    ”遷右司員外郎,除直顯谟閣、知夔州。

    丁母憂,起複,撫谕吳玠軍,除都大主管川陝茶馬,卒。

     論曰:鄧肅、李邴、滕康當危急存亡之秋,皆侃侃正色,知無不言。

    張守論事明遠,富直柔厄于秦桧、呂頤浩,馮康國說折二兇,皆有用之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