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一百三十四

關燈
,三奏三答,及太後手诏與複辟赦文,一日而具。

     四月,拜尚書右丞,未幾,改參知政事。

    上巡江甯,太後六宮往豫章,命邴為資政殿學士、權知行台三省樞密院事。

    以與呂頤浩論不合,乞罷,遂以本職提舉杭州洞霄宮。

    未閱月,起知平江府。

    會兄邺失守越州,坐累落職。

    明年,即引赦複之,又升資政殿學士。

     紹興五年,诏問宰執方略,邴條上戰陣、守備、措畫、綏懷各五事。

     戰陣之利五,曰出輕兵、務遠略、儲将帥、責成功、重賞格,大略謂:“關陝為進取之地,淮南為保固之地。

    關陝雖利于進取,然不用師于京東以牽制其勢,則彼得一力以拒我。

    今大将統兵者數人,皆所恃以為根本,萬一失利,将不可複用。

    偏裨中如牛臯、王進、楊珪、史康民皆京東土人,知地險易,可各配以部曲三五千人,或出淮陽,或出徐、泗,彼将奔命之不暇,此不動而分陝西重兵之一端也。

    關陝今雖有二宣撫,其體尚輕,非遣大臣不可。

    呂頤浩氣節高亮,李綱識量宏遠,威名素着,願擇其一而用之,必有以報陛下。

    ”又言:“陛下即位之初,韓世忠、劉光世、張俊威名隐然為大将,今又有吳玠、嶽飛者出矣。

    願诏大将,于所部舉智謀忠勇可以馭衆統師各兩三人,朝廷籍記。

    遇有事宜,使當一隊,毋隸大将,則諸人競奮才智,皆飛、玠之俦矣。

    大将爵位已崇,難相統一,自今用兵,第可授以成算,使自為戰而已,慎勿遣重臣臨之,以輕其權而分其功。

    今卻敵退師之後,必論功行賞,願因此诏有司預定賞格,謂如得城邑及近上首領之類,自一命至節度使,皆差次使足相當。

    ” 所謂守備之宜有五,曰固根本、習舟師、防他道、講遺策、列長戍,大略謂:“江、浙為今日根本,欲保守則失進取之利,欲進取則慮根本之傷。

    古之名将,内必屯田以自足,外必因糧于敵。

    誠能得以功名自任如祖逖者,舉淮南而付之,使自為進取,而不至虛内以事外。

    臣聞朝廷下福建造海船七百隻,必如期而辦,乞仿古制,建伏波、下濑、樓船之官,以教習水戰,俾近上将佐領之,自成一軍,而專隸于朝廷。

    無事則散之緣江州郡,緩急則聚而用之。

    臣度敵人他年入寇,懲創今日之敗,必先以一軍來自淮甸,為築室反耕之計,以綴我師。

    然後由登、萊泛海窺吳、越,以出吾左,由武昌渡江窺江、池,以出吾右,一處不支則大事去矣。

    願預講左支右吾之策。

    夫兵之形無窮,願诏臨江守臣,凡可設奇以誤敵者,如吳人疑城之類,皆預為措畫。

    今長江之險,綿數千裡,守備非一,苟制得其要,則用力少而見功多。

    願差次其最緊處,屯軍若幹人,一将領之,聽其郡守節制,次緊稍緩處差降焉,有事則以大将兼統之。

    既久則谙熟風土,緩急可用,與旋發之師不侔矣。

    ”  所謂措畫之方有五,曰親大閱、補禁衛、講軍制、訂使事、降敕榜,大略謂:“因秋冬之交,辟廣場,會諸将,取士卒才藝絕特者而爵賞之。

    建炎以來,禁衛單寡,乃藉五軍以為重,臣常寒心。

    願擇忠實嚴重之将以為殿帥,稍補禁衛之阙,使隐然自成一軍,則其馭諸将也,若臂之使指矣。

    今諸郡廂禁冗占私役者,大郡二三千人,小郡亦數百人。

    臣願講求,除郡守兵将官自禁軍給事外,餘兼從衣糧使自僦人以役。

    大抵殺廂軍三分之二,而以其衣糧之數盡募禁軍。

    金人自用兵以來,未嘗不以和好為言,此決不可恃。

    然二聖在彼,不可遂已,姑以餘力行之耳。

    臣謂宜專命一官,如古所謂行人者,或止左右司領之,當遣使人,舉成法而授之,庶免臨時斟酌之勞,而朝廷得以專意治兵矣。

    劉豫僭叛,理必滅之,謂宜降敕榜,明着豫僭逆之罪,曉谕江北士民,此亦兵家所謂伐謀伐交者。

    ” 所謂綏懷之略有五,曰宣德意、先振恤,通關津、選材能、務寬貸,大略謂:“山東大姓結為山砦以自保,今雖累年,勢必有未下者。

    願募有心力之人,密往诏谕。

    應淮北遺民來歸者,令淮南州郡給以行由,差船津濟,量差地分人護送,毋得邀阻。

    有官人先次注授差遣,無官而貧乏者,令沿江州郡以官舍居之,仍量給錢米三兩月,其能自營為生乃止。

    内有才智可用之人,随宜任使,勿但縻以爵秩而已。

    凡諸将行師入境,敢抗拒者,固在剿戮。

    其有善良、老弱之人,皆從寬貸,使之有更生之望。

    ”不報。

      邴閑居十有七年,薨于泉州,年六十二,谥文敏。

    有《草堂集》一百卷。

     滕康,字子濟,應天府宋城人。

    登崇甯五年進士第,又中詞學兼茂科,除秘書省正字,遷著作佐郎、尚書工部禮部員外郎、國子司業。

     靖康二年,元帥府聞康習憲章,召至濟州。

    康率群臣勸進,除太常少卿,使定登極禮儀。

    凡告天及肆赦之文,皆康為之,辭意激切,聞者感動。

    除起居舍人、權給事中,進起居郎兼讨論祖宗法度檢讨官,試中書舍人。

     會顯谟閣學士孟忠厚乞用父任減年遷官,康言:“忠厚,隆佑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