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一百三十一
關燈
小
中
大
在平江,召見,除同知樞密院事;從至建康,遷知樞密院事。
薨,贈左銀青光祿大夫,谥忠敏。
翟汝文,字公巽,潤州丹陽人。
登進士第,以親老不調者十年。
擢議禮局編修官,召對,徽宗嘉之,除秘書郎。
三館士建議東封,汝文曰:“治道貴清淨。
今不啟上述三代禮樂,而師秦、漢之侈心,非所願也。
”責監宿州稅。
久之,召除著作郎,遷起居郎。
皇太子就傅,命汝文勸講,除中書舍人。
言者謂汝文從蘇轼、黃庭堅遊,不可當贊書之任,出知襄州,移知濟州,複知唐州,以謝章自辨罷。
未幾,起知陳州。
召拜中書舍人,外制典雅,一時稱之。
命同修《哲宗國史》,遷給事中。
高麗使入貢,诏班侍從之上,汝文言:“《春秋》之法,王人雖微,序諸侯上。
不可卑近列而尊陪臣。
”上遂命如舊制。
内侍梁師成強市百姓墓田,廣其園輔。
汝文言于上,師成諷宰相黜汝文,出守宣州。
召為吏部侍郎,出知廬州,徙密州。
密負海産鹽,蔡京屢變鹽法,盜販者衆,有司窮治黨與。
汝文曰:“祖宗法度,獲私商不诘所由,欲靖民也。
今系而虐之,将為厲矣。
”悉縱之。
密歲貢牛黃,汝文曰:“牛失黃辄死,非所以惠農,宜輸财市之,則其害不私于密。
”上從之。
欽宗即位,召為翰林學士,改顯谟閣學士、知越州兼浙東安撫使。
建炎改元,上疏言:“陛下即位赦書,上供常數,後為獻利之臣所增者,當議裁損。
如浙東和預買絹歲九十七萬六千匹,而越州乃二十萬五百匹,以一路計之,當十之三。
如杭州歲起之額蓋與越州等,杭州去年已減十二萬匹,獨越州尚如舊,今乞視戶等第減罷。
”楊應誠請使高麗,圖迎二帝,汝文奏:“應誠欺罔君父,若高麗辭以大圖假道以至燕雲,金人卻請問津以窺吳越,将何辭以對?”後高麗果如汝文言。
上将幸武昌,汝文疏請幸荊南,不從。
紹興元年,召為翰林學士兼侍講,除參知政事、同提舉修政局。
時秦桧相,四方奏請填委未決,吏緣為奸。
汝文語桧,宜責都司程考吏牍,稽違者懲之。
汝文嘗受辭牒,書字用印,直送省部;入對,乞治堂吏受賂者。
桧怒,面劾汝文專擅。
右司谏方孟卿因奏汝文與長官立異,豈能共濟國事?罷去以卒。
先是,汝文在密,桧為郡文學,汝文薦其才,故桧引用之。
然汝文性剛不為桧屈,對案相诟,至目桧為“濁氣”。
汝文風度翹楚,好古博雅,精于篆籀,有文集行于世。
王庶,字子尚,慶陽人。
崇甯五年,舉進士第,改秩,知泾州保定縣。
以種師道薦,通判懷德軍。
契丹為金人所破,舉燕雲地求援,诏師道受降。
庶謂師道曰:“國家與遼人百年之好,今坐視其敗亡不能救,乃利其土地,無乃基女直之禍乎?”不聽。
宣和七年,金果入寇。
太宰李邦彥夜召庶問計,庶曰:“宿将無如種師道,且夷虜畏服,宜付以西兵,使之入援。
”邦彥以語蔡攸,攸不然。
以庶為陝西運判兼制置解鹽事。
疆事益棘,欽宗欲幸襄、鄧,先命席益為京西安撫使,益求庶自副。
高宗即位,除直龍圖閣、鄜延經略使兼知延安府。
累立戰功,進集英殿修撰,升龍圖閣待制,節制陝西六路軍馬。
先是,河東經制使王□燮既遁歸,東京留守宗澤承制以庶權陝西制置使。
會宣谕使謝亮入關,庶移書曰:“夏人之患小而緩,金人之患大而迫,秋高必大舉,盍杖節率兵舉義,驅逐渡河,徐圖恢複。
”亮不能從。
金人大入,庶調兵自沿河至馮翊,據險以守。
金人先已乘冰渡河犯晉甯,侵丹州,又渡清水河,破潼關,秦、隴皆震。
庶傳檄諸路,會期讨賊。
泾原統制曲端雅不欲屬庶,以未受命辭;居數日,告身至,又辭。
金人知端與庶不協,并兵寇鄜延。
庶在坊州聞之,夜趨鄜延以遏其沖。
金人詭道陷丹州,州界鄜、延之間,庶乃自當延安路。
時端盡統泾原勁兵,庶屢督其進,端訖不行,遂陷延安。
語在端傳。
初,庶聞圍急,自收散亡往援。
觀察使王□燮亦将所部發興元。
庶至甘泉而延安已不守,既無所歸,遂以軍付□燮,而自将百騎馳至襄樂勞軍,尚倚端為助。
庶至,端令每門減從騎之半,比至帳下,僅數騎。
端厲聲問庶延安失守狀,且曰:“節制固知愛身,不知為天子愛城乎?”庶曰:“吾數令不從,誰其愛身者!”端怒,謀即軍中誅庶而奪其兵,乃夜走甯州,見謝亮曰:“延
薨,贈左銀青光祿大夫,谥忠敏。
翟汝文,字公巽,潤州丹陽人。
登進士第,以親老不調者十年。
擢議禮局編修官,召對,徽宗嘉之,除秘書郎。
三館士建議東封,汝文曰:“治道貴清淨。
今不啟上述三代禮樂,而師秦、漢之侈心,非所願也。
”責監宿州稅。
久之,召除著作郎,遷起居郎。
皇太子就傅,命汝文勸講,除中書舍人。
言者謂汝文從蘇轼、黃庭堅遊,不可當贊書之任,出知襄州,移知濟州,複知唐州,以謝章自辨罷。
未幾,起知陳州。
召拜中書舍人,外制典雅,一時稱之。
命同修《哲宗國史》,遷給事中。
高麗使入貢,诏班侍從之上,汝文言:“《春秋》之法,王人雖微,序諸侯上。
不可卑近列而尊陪臣。
”上遂命如舊制。
内侍梁師成強市百姓墓田,廣其園輔。
汝文言于上,師成諷宰相黜汝文,出守宣州。
召為吏部侍郎,出知廬州,徙密州。
密負海産鹽,蔡京屢變鹽法,盜販者衆,有司窮治黨與。
汝文曰:“祖宗法度,獲私商不诘所由,欲靖民也。
今系而虐之,将為厲矣。
”悉縱之。
密歲貢牛黃,汝文曰:“牛失黃辄死,非所以惠農,宜輸财市之,則其害不私于密。
”上從之。
欽宗即位,召為翰林學士,改顯谟閣學士、知越州兼浙東安撫使。
建炎改元,上疏言:“陛下即位赦書,上供常數,後為獻利之臣所增者,當議裁損。
如浙東和預買絹歲九十七萬六千匹,而越州乃二十萬五百匹,以一路計之,當十之三。
如杭州歲起之額蓋與越州等,杭州去年已減十二萬匹,獨越州尚如舊,今乞視戶等第減罷。
”楊應誠請使高麗,圖迎二帝,汝文奏:“應誠欺罔君父,若高麗辭以大圖假道以至燕雲,金人卻請問津以窺吳越,将何辭以對?”後高麗果如汝文言。
上将幸武昌,汝文疏請幸荊南,不從。
紹興元年,召為翰林學士兼侍講,除參知政事、同提舉修政局。
時秦桧相,四方奏請填委未決,吏緣為奸。
汝文語桧,宜責都司程考吏牍,稽違者懲之。
汝文嘗受辭牒,書字用印,直送省部;入對,乞治堂吏受賂者。
桧怒,面劾汝文專擅。
右司谏方孟卿因奏汝文與長官立異,豈能共濟國事?罷去以卒。
先是,汝文在密,桧為郡文學,汝文薦其才,故桧引用之。
然汝文性剛不為桧屈,對案相诟,至目桧為“濁氣”。
汝文風度翹楚,好古博雅,精于篆籀,有文集行于世。
王庶,字子尚,慶陽人。
崇甯五年,舉進士第,改秩,知泾州保定縣。
以種師道薦,通判懷德軍。
契丹為金人所破,舉燕雲地求援,诏師道受降。
庶謂師道曰:“國家與遼人百年之好,今坐視其敗亡不能救,乃利其土地,無乃基女直之禍乎?”不聽。
宣和七年,金果入寇。
太宰李邦彥夜召庶問計,庶曰:“宿将無如種師道,且夷虜畏服,宜付以西兵,使之入援。
”邦彥以語蔡攸,攸不然。
以庶為陝西運判兼制置解鹽事。
疆事益棘,欽宗欲幸襄、鄧,先命席益為京西安撫使,益求庶自副。
高宗即位,除直龍圖閣、鄜延經略使兼知延安府。
累立戰功,進集英殿修撰,升龍圖閣待制,節制陝西六路軍馬。
先是,河東經制使王□燮既遁歸,東京留守宗澤承制以庶權陝西制置使。
會宣谕使謝亮入關,庶移書曰:“夏人之患小而緩,金人之患大而迫,秋高必大舉,盍杖節率兵舉義,驅逐渡河,徐圖恢複。
”亮不能從。
金人大入,庶調兵自沿河至馮翊,據險以守。
金人先已乘冰渡河犯晉甯,侵丹州,又渡清水河,破潼關,秦、隴皆震。
庶傳檄諸路,會期讨賊。
泾原統制曲端雅不欲屬庶,以未受命辭;居數日,告身至,又辭。
金人知端與庶不協,并兵寇鄜延。
庶在坊州聞之,夜趨鄜延以遏其沖。
金人詭道陷丹州,州界鄜、延之間,庶乃自當延安路。
時端盡統泾原勁兵,庶屢督其進,端訖不行,遂陷延安。
語在端傳。
初,庶聞圍急,自收散亡往援。
觀察使王□燮亦将所部發興元。
庶至甘泉而延安已不守,既無所歸,遂以軍付□燮,而自将百騎馳至襄樂勞軍,尚倚端為助。
庶至,端令每門減從騎之半,比至帳下,僅數騎。
端厲聲問庶延安失守狀,且曰:“節制固知愛身,不知為天子愛城乎?”庶曰:“吾數令不從,誰其愛身者!”端怒,謀即軍中誅庶而奪其兵,乃夜走甯州,見謝亮曰:“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