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一百三十
關燈
小
中
大
,趣赴内殿奏事。
時哲等驕倨,受書之禮未定。
禦史中丞勾龍如淵詣都堂與秦桧議,召倫責曰:“公為使通兩國好,凡事當于彼中反複論定,安有同使至而後議者?”倫泣曰:“倫涉萬死一生,往來虎口者數四,今日中丞乃責倫如此。
”桧等共解之曰:“中丞無他,亦欲激公了此事耳。
”倫曰:“此則不敢不勉。
”倫見通古,以一二策動之。
通古恐,遂議以桧見金使于其館,受書以歸。
金許歸梓宮、太母及河南地。
九年春,賜倫同進士出身、端明殿學士、簽書樞密院事,充迎梓宮、奉還兩宮、交割地界使,既又以倫為東京留守兼開封尹。
倫至東京,見金右副元帥兀朮,交割地界,兀朮還燕。
五月,倫自汴京赴金國議事。
初,兀朮還,密言于金主曰:“河南地本撻懶、宗盤主謀割之與宋,二人必陰結彼國。
今使已至汴,勿令逾境。
”倫有雲中故吏隸兀朮者潛告倫,倫即遣介具言于朝,乞為備。
兀朮遂命中山府拘倫,殺宗盤及撻懶。
十月,倫始見金主于禦子林,緻使指。
金主悉無所答,令其翰林待制耶律紹文為宣勘官,問倫:“知撻懶罪否?”倫對:“不知。
”又問:“無一言及歲币,反來割地,汝但知有元帥,豈知有上國邪?”倫曰:“比蕭哲以國書來,許歸梓宮、太母及河南地,天下皆知上國尋海上之盟,與民休息,使人奉命通好兩國耳。
”既就館,金主複遣紹文谕倫曰:“卿留雲中已無還期,及貸之還,曾無以報,反間貳我君臣耶?”乃遣藍公佐先歸,論歲貢、正朔、誓表、冊命等事,拘倫以俟報;已而遷之河間,遂不複遣。
十年,金渝盟,兀朮等複取河南。
倫居河間六載,至十四年,金欲以倫為平灤三路都轉運使,倫曰:“奉命而來,非降也。
”金益脅以威,遣使來趣,倫拒益力。
金杖其使,俾缢殺之。
倫厚賂使少緩,遂冠帶南向,再拜恸哭曰:“先臣文正公以直道輔相兩朝,天下所知。
臣今将命被留,欲污以僞職,臣敢愛一死以辱命!”遂就死,年六十一。
于是河間地震,雨雹三日不止,人皆哀之。
诏贈通議大夫,賜其家金千兩、帛千匹。
子述與從兄遵間入金境,至河間,得倫骨以歸,官給葬事。
後谥愍節。
宇文虛中,字叔通,成都華陽人。
登大觀三年進士第,曆官州縣,入為起居舍人、國史編修官、同知貢舉,遷中書舍人。
宣和間,承平日久,兵将驕惰,蔡攸、童貫貪功開邊,将興燕雲之役,引女直夾攻契丹,以虛中為參議官。
虛中以廟谟失策,主帥非人,将有納侮自焚之禍,上書言:“用兵之策,必先計強弱,策虛實,知彼知己,當圖萬全。
今邊圉無應敵之具,府庫無數月之儲,安危存亡,系茲一舉,豈可輕議?且中國與契丹講和,今逾百年,自遭女真侵削以來,向慕本朝,一切恭順。
今舍恭順之契丹,不羁縻封殖,為我蕃籬,而遠逾海外,引強悍之女真以為鄰域。
女真藉百勝之勢,虛喝驕矜,不可以禮義服,不可以言說誘,持卞莊兩鬥之計,引兵逾境。
以百年怠惰之兵,當新銳難抗之敵;以寡謀安逸之将,角逐于血肉之林。
臣恐中國之禍未有甯息之期也。
”王黼大怒,降集英殿修撰,督戰益急。
虛中建十一策,上二十議,皆不報。
斡離不、粘罕分道入侵,童貫聞之,憂懑不知所為,即與虛中及範讷等謀,以赴阙禀議為遁歸之計,以九月至汴京。
是日,報粘罕迫太原,帝顧虛中曰:“王黼不用卿言,今金人兩路并進,事勢若此,奈何?”虛中奏:“今日宜先降诏罪己,更革弊端,俾人心悅,天意回,則備禦之事,将帥可以任之。
”即命虛中草诏,略曰:“言路壅蔽,面谀日聞,恩幸持權,貪饕得志,上天震怒而朕不悟,百姓怨怼而朕不知。
”又言出宮人、罷應奉等事。
帝覽诏曰:“今日不吝改過,可便施行。
”虛中再拜泣下。
時守禦難其人,欲召熙河帥姚古與秦鳳帥種師道,令以本路兵會鄭、洛,外援河陽,内衛京城。
帝顧謂虛中曰:“卿與姚古、師道如兄弟,宜以一使名護其軍。
”遂以虛中為資政殿大學士、軍前宣谕使。
虛中檄趣姚古、師道兵馬,令直赴汴京應援。
金騎至城下,放兵掠至鄭州,為馬忠所敗,遂收斂為一。
西路稍通,師道、姚古及其它西兵并得達汴京。
虛中亦馳歸,收合散卒,得東南兵二萬餘人。
以便宜起緻仕官李邈,令統領于汴河上從門外駐兵。
會姚平仲劫金營失利,西兵俱潰,金人複引兵逼城下,虛中缒而入。
欽宗欲遣人奉使,辨劫營非朝廷意,乃姚平仲擅興兵,大臣皆不肯行。
虛中承命即往都亭驿,見金使王汭,因持書複議和。
渡濠橋,道逢甲騎如水,雲梯、鵝洞蔽地,冒鋒刃而進。
既至敵營,露坐風埃,自巳至申,金人注矢露刃,周匝圍繞,久乃得見康王于軍中。
次日,侍王至金幕,見二太子者語不遜,禮節倨傲。
抵暮,遣人随虛中入城,要越王、李邦彥、吳敏、李綱、曹晟及金銀、騾馬之類,又欲禦筆書定三鎮界至,方退軍。
令虛中再往,必請康王歸。
時哲等驕倨,受書之禮未定。
禦史中丞勾龍如淵詣都堂與秦桧議,召倫責曰:“公為使通兩國好,凡事當于彼中反複論定,安有同使至而後議者?”倫泣曰:“倫涉萬死一生,往來虎口者數四,今日中丞乃責倫如此。
”桧等共解之曰:“中丞無他,亦欲激公了此事耳。
”倫曰:“此則不敢不勉。
”倫見通古,以一二策動之。
通古恐,遂議以桧見金使于其館,受書以歸。
金許歸梓宮、太母及河南地。
九年春,賜倫同進士出身、端明殿學士、簽書樞密院事,充迎梓宮、奉還兩宮、交割地界使,既又以倫為東京留守兼開封尹。
倫至東京,見金右副元帥兀朮,交割地界,兀朮還燕。
五月,倫自汴京赴金國議事。
初,兀朮還,密言于金主曰:“河南地本撻懶、宗盤主謀割之與宋,二人必陰結彼國。
今使已至汴,勿令逾境。
”倫有雲中故吏隸兀朮者潛告倫,倫即遣介具言于朝,乞為備。
兀朮遂命中山府拘倫,殺宗盤及撻懶。
十月,倫始見金主于禦子林,緻使指。
金主悉無所答,令其翰林待制耶律紹文為宣勘官,問倫:“知撻懶罪否?”倫對:“不知。
”又問:“無一言及歲币,反來割地,汝但知有元帥,豈知有上國邪?”倫曰:“比蕭哲以國書來,許歸梓宮、太母及河南地,天下皆知上國尋海上之盟,與民休息,使人奉命通好兩國耳。
”既就館,金主複遣紹文谕倫曰:“卿留雲中已無還期,及貸之還,曾無以報,反間貳我君臣耶?”乃遣藍公佐先歸,論歲貢、正朔、誓表、冊命等事,拘倫以俟報;已而遷之河間,遂不複遣。
十年,金渝盟,兀朮等複取河南。
倫居河間六載,至十四年,金欲以倫為平灤三路都轉運使,倫曰:“奉命而來,非降也。
”金益脅以威,遣使來趣,倫拒益力。
金杖其使,俾缢殺之。
倫厚賂使少緩,遂冠帶南向,再拜恸哭曰:“先臣文正公以直道輔相兩朝,天下所知。
臣今将命被留,欲污以僞職,臣敢愛一死以辱命!”遂就死,年六十一。
于是河間地震,雨雹三日不止,人皆哀之。
诏贈通議大夫,賜其家金千兩、帛千匹。
子述與從兄遵間入金境,至河間,得倫骨以歸,官給葬事。
後谥愍節。
宇文虛中,字叔通,成都華陽人。
登大觀三年進士第,曆官州縣,入為起居舍人、國史編修官、同知貢舉,遷中書舍人。
宣和間,承平日久,兵将驕惰,蔡攸、童貫貪功開邊,将興燕雲之役,引女直夾攻契丹,以虛中為參議官。
虛中以廟谟失策,主帥非人,将有納侮自焚之禍,上書言:“用兵之策,必先計強弱,策虛實,知彼知己,當圖萬全。
今邊圉無應敵之具,府庫無數月之儲,安危存亡,系茲一舉,豈可輕議?且中國與契丹講和,今逾百年,自遭女真侵削以來,向慕本朝,一切恭順。
今舍恭順之契丹,不羁縻封殖,為我蕃籬,而遠逾海外,引強悍之女真以為鄰域。
女真藉百勝之勢,虛喝驕矜,不可以禮義服,不可以言說誘,持卞莊兩鬥之計,引兵逾境。
以百年怠惰之兵,當新銳難抗之敵;以寡謀安逸之将,角逐于血肉之林。
臣恐中國之禍未有甯息之期也。
”王黼大怒,降集英殿修撰,督戰益急。
虛中建十一策,上二十議,皆不報。
斡離不、粘罕分道入侵,童貫聞之,憂懑不知所為,即與虛中及範讷等謀,以赴阙禀議為遁歸之計,以九月至汴京。
是日,報粘罕迫太原,帝顧虛中曰:“王黼不用卿言,今金人兩路并進,事勢若此,奈何?”虛中奏:“今日宜先降诏罪己,更革弊端,俾人心悅,天意回,則備禦之事,将帥可以任之。
”即命虛中草诏,略曰:“言路壅蔽,面谀日聞,恩幸持權,貪饕得志,上天震怒而朕不悟,百姓怨怼而朕不知。
”又言出宮人、罷應奉等事。
帝覽诏曰:“今日不吝改過,可便施行。
”虛中再拜泣下。
時守禦難其人,欲召熙河帥姚古與秦鳳帥種師道,令以本路兵會鄭、洛,外援河陽,内衛京城。
帝顧謂虛中曰:“卿與姚古、師道如兄弟,宜以一使名護其軍。
”遂以虛中為資政殿大學士、軍前宣谕使。
虛中檄趣姚古、師道兵馬,令直赴汴京應援。
金騎至城下,放兵掠至鄭州,為馬忠所敗,遂收斂為一。
西路稍通,師道、姚古及其它西兵并得達汴京。
虛中亦馳歸,收合散卒,得東南兵二萬餘人。
以便宜起緻仕官李邈,令統領于汴河上從門外駐兵。
會姚平仲劫金營失利,西兵俱潰,金人複引兵逼城下,虛中缒而入。
欽宗欲遣人奉使,辨劫營非朝廷意,乃姚平仲擅興兵,大臣皆不肯行。
虛中承命即往都亭驿,見金使王汭,因持書複議和。
渡濠橋,道逢甲騎如水,雲梯、鵝洞蔽地,冒鋒刃而進。
既至敵營,露坐風埃,自巳至申,金人注矢露刃,周匝圍繞,久乃得見康王于軍中。
次日,侍王至金幕,見二太子者語不遜,禮節倨傲。
抵暮,遣人随虛中入城,要越王、李邦彥、吳敏、李綱、曹晟及金銀、騾馬之類,又欲禦筆書定三鎮界至,方退軍。
令虛中再往,必請康王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