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一百三十

關燈
白時中徐處仁馮澥王倫宇文虛中湯思退  白時中,字蒙亨,壽春人。

    登進士第,累官為吏部侍郎。

    坐事,降秩知郓州,已而複召用。

    政和六年,拜尚書右丞、中書門下侍郎。

    宣和六年,除特進、太宰兼門下,封崇國公,進慶國。

      始,時中嘗為春官,诏令編類天下所奏祥瑞,其有非文字所能盡者,圖繪以進。

    時中進《政和瑞應記》及《贊》。

    及為太宰,表賀翔鶴、霞光等事。

    圜丘禮成,上言休氣充應,前所未有,乞宣付秘書省。

    時燕山日告危急,而時中恬不為慮。

    金人入攻,京城修守備,時中謂宇文粹中曰:“萬事須是涉曆,非公嘗目擊守城之事,吾輩豈知首尾邪?” 欽宗即位,召大臣決策守京師,問誰可将者。

    李綱言:“朝廷高爵厚祿蓄養大臣,蓋将用之有事之日。

    時中輩雖書生,然撫将士以抗敵鋒,乃其職也。

    ”時中勃然曰:“李綱莫能将兵出戰乎?”綱曰:“陛下傥使臣,當以死報。

    ”于是以綱為右丞,充守禦使。

    時中尋罷為觀文殿學士、中太一宮使。

    禦中劾時中孱懦不才,诏落職。

    未幾,卒。

      徐處仁,字擇之,應天府谷熟縣人。

    中進士甲科,為永州東安縣令。

    蠻人叛,處仁入峒,開示恩信,蠻感泣,誓不複反。

    知濟州金鄉縣。

    以薦者召見,徽宗問京東歲事,處仁以旱蝗對。

    問:“邑有盜賊乎?”曰:“有之。

    ”上謂處仁不欺,除宗正寺丞、太常博士。

      時初置算學,議所祖,或以孔子贊《易》知數。

    處仁言:“仲尼之道無所不備,非專門比。

    黃帝迎日推策,數之始也,祖黃帝為宜。

    ”擢監察禦史,遷殿中、右正言、給事中。

    攝開封府,裁決如流,囚系常空。

    進戶部尚書,繼拜中大夫、尚書右丞。

    丁母憂,免喪,以資政殿學士知青州,徙知永興軍。

     童貫使陝西,欲平物價,處仁議不合,曰:“此令一傳,則商賈弗行,而積藏者弗出,名為平價,适以增之。

    ”轉運使阿貫意,劾其格德音,倡異論,侵辱使者。

    诏處仁赴阙。

    尋改知河陽,落職知蕲州。

    久之,以顯谟閣直學士知穎昌府。

    民有得罪宮掖者,雖赦不原,處仁為奏上。

    童貫乘是擠之,奪職,提舉鴻慶宮。

    複延康殿學士、知汝州,再奉鴻慶祠、知徐州,召為醴泉觀使。

      徽宗訪以天下事,處仁對曰:“天下大勢在兵與民,今水旱之餘,賦役繁重,公私凋弊,兵民皆困,不及今謀之,後将有不勝圖者。

    ”上曰:“非卿不聞此言。

    ”明日,除侍讀。

    進讀罷,理前語,處仁言:“昔周以冢宰制國用,于歲之杪,宜會朝廷一歲财用之數,量入為出,節浮費,罷橫斂,百姓既足,軍儲必豐。

    ”上稱善诏置裕民局讨論振兵裕民之法。

    蔡京不悅,言者謂:“今設局曰‘裕民’,豈平日為不裕民哉?”乃罷局,出處仁知揚州。

    未幾,以疾奉祠歸南都。

     方臘為亂,處仁亟見留守薛昂,為畫守戰之策。

    因語昂曰:“睢陽蔽遮江、淮,乃國家受命之地,脫有非常,吾助君死守。

    ”語聞于朝,起為應天尹。

    河北盜起,徙大名尹。

    前尹王革慘而怯,盜無輕重悉抵死,小有警,辄閉城以兵自衛。

    處仁至,即大開城門,徹牙内甲兵,人情遂安。

     徽宗賜手诏曰:“金人雖約和,然狼子野心,易扇以變,有當行事以聞。

    ”處仁上《備邊禦戎》十策。

    進觀文殿學士,召為寶菉宮使,特升大學士。

    舊制,大觀文非宰相不除,前二府得除,自處仁始。

     欽宗即位,金人犯京師,處仁儲糧列備,合銳兵萬人勤王;奏乞下诏親征,以張國威。

    奏至,朝廷适下親征诏書,以李綱為行營使。

    即移書綱,言備禦方略。

    金人請和而歸,處仁奏宜伏兵浚、滑,擊其半濟,必可成功。

    召為中書侍郎。

    入見,欽宗問割三鎮,處仁言:“國不競亦陵,且定武陛下之潛藩,不當棄。

    ”與吳敏議合。

    敏薦處仁可相,拜太宰兼門下侍郎。

     童貫部勝捷軍衛徽宗東巡,貫既貶,軍士有惡言。

    徽宗将還,都人洶懼,或請為備。

    處仁曰:“陛下仁孝,思奉晨昏,屬車西還,天下大慶,宜郊迎稱賀。

    軍士妄言,臣請身任之。

    ”乃以處仁為扈駕禮儀使,統禁旅從出郊,迄二聖還宮,部伍肅然。

     初,處仁為右丞,言:“六曹長貳,皆異時執政之選,而部中事一無所可否,悉禀命朝廷。

    夫人才力不容頓異,豈有前不能決一職而後可共政者乎?乞诏自今尚書、侍郎不得辄以事诿上,有條以條決之,有例以例決之,無條例者酌情裁決;不能決,乃申尚書省。

    ”會處仁以憂去,不果行,及當國,卒奏行之。

     聶山為戶部尚書兼開封尹,庫有美珠,山密語甯德宮宦者,用特旨取之。

    處仁奏:“陛下鑒近患,事必由三省。

    今以珠為道君太上皇後壽,誠細故,且美事;然此端一開,則前日應奉之徒複縱,臣為陛下惜之。

    ”乃抵主藏吏罪。

     處仁言論,初與吳敏、李綱合,尋亦有異議。

    嘗與敏争事,擲筆中敏面,鼻額為黑。

    唐恪、耿南仲、聶山欲排去二人而代之位,諷言者論之,與敏俱罷,處仁以觀文殿大學士為中太一宮使。

    尋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