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一百二十九

關燈
王友直李寶成闵趙密劉子羽呂祉胡世将鄭剛中 王友直,字聖益,博州高平人。

    父佐,以材武稱。

    友直年十二,随父遊,谙兵法。

     紹興三十一年,金人渝盟,友直結豪傑,志恢複。

    謂其衆曰:“權所以濟事,權歸于正,何害于理。

    ”乃矯制自拟承宣使、河北等路安撫制置使,餘拟官有差,遍谕州縣勤王。

    未幾,得衆數萬,制為十三軍,軍置都統制、提舉、提點、提轄、訓練統之。

    九月戊子,進攻大名,一鼓而克,撫定衆庶,谕以紹興年号。

    乃與王任、馮谷、張升、牛汝霖列奏于朝,欲領衆南歸。

    時金人尚在揚州,久不報。

     友直将由壽春涉淮而濟,道拜敕書勉以率衆搗敵腹心,掎角應援。

    除友直檢校少保、天雄軍節度使,王任天平軍節度使,馮谷左通議大夫、徽猷閣直學士,張升右朝奉大夫、直秘閣,牛汝霖通直郎、直秘閣,職任各從舊,得便宜行事。

    時三十二年正月一日也。

     旋與敵遇,相拒淮北;敵兵來益衆,友直即率所部渡淮。

    既而審金主亮已斃,所遇乃歸師,悔不襲擊之。

    高宗視師江上,見于金陵,賜金帶、章服,錫赉及二子。

    友直恥前功不遂,自陳,改複州防禦使,以忠義軍統制隸鎮江都統司。

     越四月,诏偕統制張子蓋援海州。

    方接戰,友直張一旗,大書“宋忠義将河北王九郎”以自表。

    潛由小徑背敵陣,因其辎重,扼歸道橋,左右枕水。

    張子蓋知友直已乘敵後,麾軍進擊,敵潰走,盡溺死,圍遂解。

    轉宜州觀察使。

     孝宗受禅,友直與統制宋甯數出奇轉戰。

    張浚都督江、淮,一見喜之,辟建康前軍統制。

    隆興二年九月,金人犯邊,宣谕使王之望命以前軍戍昭關,友直不逾時即行。

    他軍同戍者,敵至,辄退保和州,友直孤軍堅守。

    金兵駐黃山,鼓柝相聞,益整暇自持。

     乾道元年,移鎮江禦前諸軍統制,俄改步司左軍統制兼左骁衛上将軍。

    初,淮北之戰,友直母子相失,至是,訪得之,乃與其妻李攜二女自淮而還,錫予加厚。

    又明年,除禦前諸軍統制,請祠,手诏慰勞。

    四年,繇京口入觐,進神、龍衛四廂都指揮使,主管步司公事,遷侍衛親步軍都指揮使。

    朝廷議遣馬、步二司移屯重地,丞相虞允文欲先發步司,友直請以馬司先。

    及馬帥李顯忠屯金陵,友直奏馬軍道途轉徙,困斃已甚。

    有旨免移步司。

    八年,轉承宣使,旋除殿前副都指揮使。

      淳熙元年,授奉國軍節度使。

    四年,總殿步司大閱于茅灘,铠仗精明,号令閑肅。

    明年,進殿前指揮使,賜第中都,賜田平江,燕射鹹預。

    晚節宴安,軍政稍失律,授宜州觀察使。

    尋罷宮觀,徙居信州。

    以郊祀恩内徙,三奉祠,複武甯軍承宣使。

    卒,年六十一,追複節度使,贈檢校少保。

     李寶,河北人。

    嘗陷金,拔身從海道來歸。

    金主亮渝盟,淮、浙奸民倪詢、梁簡等教金造舟,且為鄉導。

    金使蘇保衡造舟于潞河。

    明年,以保衡為統軍,将繇海道襲浙江。

    諜聞,高宗謂宰臣曰:“李寶頃因召對,詢以北事,曆曆如數。

    且以一介脫身還朝,陛對無一毫沮懾,是必能事者。

    ”乃授浙西路馬步軍副總管,駐劄平江,令與守臣督海舟捍禦。

    高宗問:“舟幾何?”曰:“堅全可涉風濤者,百二十艘。

    ”“兵幾何?”曰:“僅三千,皆閩、浙弓弩手,非正兵也。

    旗幟甲仗亦粗備。

    事急矣,臣願亟發。

    ”賜寶衣帶、鞍馬、尚方弓刀、戈甲及銀絹萬數。

     八月,次江陰,先遣其子公佐,謂曰:“汝為潛伺敵動靜虛實,毋誤。

    ”公佐受命,即與将官邊士甯偕往。

    寶将啟行,軍士争言西北風力尚勁,迎之非利。

    寶下令,敢沮大計者斬。

    遂發蘇州,大洋行三日,風甚惡,舟散不可收。

    寶慷慨顧左右曰:“天以是試李寶邪?寶心如鐵石,不變矣。

    ”酹酒自誓,風即止。

    明日,散舟複集。

     士甯自密州回,得敵耗甚悉,且言公佐已挾魏勝得海州。

    寶喜曰:“吾兒不負乃翁矣。

    ”士氣百倍,趣衆乘機進。

    适大風複作,海濤如山,寶神色不為動;風少殺,始縱舟泊抵東海。

    敵已雲合,圍海州,旌麾數十裡。

    寶麾兵登岸,以劍畫地,令曰:“此非複吾境,力戰與否在汝等。

    ”因握槊前行,遇敵奮擊,将士賈勇,無不一當十。

    敵出不意,亟引去。

    勝出城迎,寶獎其忠義,勉以共立功名,勝感泣。

    乃維舟犒士,遺辯者四出招納降附,聲振山東。

    豪傑如王世修輩各署旗,集義勇,争應援,多者數萬人。

    寶列名上諸朝,檄所部會密之膠西,命公佐以郡事畀勝,與俱發。

      至膠西石臼島,敵舟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