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一百二十八
關燈
小
中
大
調統制李庠捍禦,端在遣中。
庠駐兵柏林堡,斥堠不謹,為夏人所薄,兵大潰,端力戰敗之,整軍還。
夏人再入寇,西安州、懷德軍相繼陷沒。
鎮戎當敵要沖,無守将,經略使席貢疾柏林功,奏端知鎮戎軍兼經略司統制官。
建炎元年十二月,婁宿攻陝西。
二年正月,入長安、鳳翔,關、隴大震。
二月,義兵起,金人自鞏東還。
端時治兵泾原,招流民潰卒,所過人供糧稭,道不拾遺。
金遊騎入境,端遣副将吳玠據清溪嶺與戰,大破之。
端乘其退,遂下兵秦州,而義兵已複長安、鳳翔。
統領官劉希亮自鳳翔歸,端斬之。
六月,以集英殿修撰知延安府。
王庶為龍圖閣待制,節制陝西六路軍馬。
遂授端吉州團練使,充節制司都統制,端雅不欲屬庶。
九月,金人攻陝西,庶召端會雍、耀間,端辭以未受命。
庶以鄜延兵先至龍坊,端又稱已奏乞回避,席貢别遣統制官龐世才将步騎萬人來會。
庶無如之何,則檄貢勒端還舊任,遣陝西節制司将官賀師範趨耀,别将王宗尹趨白水,且令原、慶出師為援,二帥各遣偏将劉仕忠、寇鲩來與師範會。
庶欲往耀督戰,已行,會龐世才兵至邠,端中悔,以狀白庶,言已赴軍前,庶乃止。
師範輕敵不戒,卒遇敵于八公原,戰死,二将各引去,端遂得泾原兵柄。
十一月,金諜知端、庶不協,并兵攻鄜延。
時端盡統泾原精兵,駐淳化。
庶日移文趣其進,又遣使臣、進士十數輩往說端,端不聽。
庶知事急,又遣屬官魚濤督師,端陽許而實無行意。
權轉運判官張彬為端随軍應副,問以師期。
端笑謂彬曰:“公視端所部,孰與李綱救太原兵乎?”彬曰:“不及也。
”端曰:“綱召天下兵,不度而往,以取敗。
今端兵不滿萬,不幸而敗,則金騎長驅,無陝西矣。
端計全陝西與鄜延一路孰輕重,是以未敢即行,不如蕩賊巢穴,攻其必救。
”乃遣吳玠攻華州,拔之。
端自分蒲城而不攻,引兵趨耀之同官,複迂路由邠之三水與玠會襄樂。
金攻延安急,庶收散亡往援。
溫州觀察使、知鳳翔府王□燮将所部發興元,比庶至甘泉,而延安已陷。
庶無所歸,以軍付□燮,自将百騎與官屬馳赴襄樂勞軍。
庶猶以節制望端,欲倚以自副,端彌不平。
端号令素嚴,入壁者,雖貴不敢馳。
庶至,端令每門減其從騎之半,及帳下,僅數騎而已。
端猶虛中軍以居庶,庶坐帳中,端先以戎服趨于庭,即而與張彬及走馬承受公事高中立同見帳中。
良久,端聲色俱厲,問庶延安失守狀,曰:“節制固知愛身,不知愛天子城乎?”庶曰:“吾數令不從,誰其愛身者?”端怒曰:“在耀州屢陳軍事,不一見聽,何也?”因起歸帳。
庶留端軍,終夕不自安。
端欲即軍中殺庶,奪其兵。
夜走甯州,見陝西撫谕使謝亮,說之曰:“延安五路襟喉,今已失之,《春秋》大夫出疆得以專之,請誅庶歸報。
”亮曰:“使事有指,今以人臣擅誅于外是跋扈也,公為則自為。
”端意阻,複歸軍。
明日,庶見端,為言已自劾待罪。
端拘縻其官屬,奪其節制使印,庶乃得去。
王□燮将兩軍在慶陽,端召之,□燮不應。
會有告□燮過邠軍士劫掠者,端怒,命統制官張中孚率兵召□燮,謂中孚曰:“□燮不聽,則斬以來。
”中孚至慶陽,□燮已去,遽遣兵要之,不及而止。
初,叛賊史斌圍興元不克,引兵還關中。
義兵統領張宗谔誘斌如長安而散其衆,欲徐圖之。
端遣吳玠襲斌擒之,端自襲宗谔殺之。
三年九月,遷康州防禦使、泾原路經略安撫使。
時延安新破,端不欲去泾原,乃以知泾州郭浩權鄜延經略司公事。
自謝亮歸,朝廷聞端欲斬王庶,疑有叛意,以禦營司提舉召端,端疑不行。
議者喧言端反,端無以自明。
會張浚宣撫川、陝,入辨,以百口明端不反。
浚自收攬英傑,以端在陝西屢與敵角,欲仗其威聲。
承制築壇,拜端為威武大将軍、宣州觀察使、宣撫處置使司都統制、知渭州。
端登壇受禮,軍士歡聲如雷。
浚雖欲用端,然未測端意,遣張彬以招填禁軍為名,詣渭州察之。
彬見端問曰:“公常患諸路兵不合,财不足;今兵已合,财已備,婁宿以孤軍深入吾境,我合諸路攻之不難。
萬一粘罕并兵而來,何以待之?”端曰:“不然,兵法先較彼己,今敵可勝,止婁宿孤軍一事;然将士精銳,不減前日。
我不可勝,亦止合五路兵一事;然将士無以大異于前。
況金人因糧于我,我常為客,彼常為主。
今當反之,按兵據險,時出偏師以擾其耕獲。
彼不得耕,必取糧河東,則我為主,彼為客,不一二年必自困斃,可一舉而滅也。
萬一輕舉,後憂方大。
”彬以端言複命,浚不主端說。
四年春,金人攻環慶,端遣吳玠等拒于彭原店,端自将屯宜祿,玠先勝。
既而金軍複振,玠小卻,端退屯泾州,金乘勝焚邠州而去。
玠怨端不為援,端謂玠前軍已敗,不得不據險以防沖突,乃劾玠違節制。
是秋,兀朮窺江、淮,浚議出師以撓其勢。
端曰:“平原廣野,賊便于沖突,而我軍未嘗習水戰。
金人新造之勢,難與争鋒,宜訓兵秣馬保疆而已,俟十年乃可。
”端既與浚異,浚積前疑,竟以彭原事罷端兵柄,與祠,再責海州團練副使、萬州安置。
是年,浚為富平之役,軍敗,誅趙哲,貶劉錫。
浚欲慰人望,下令以富平之役,泾原軍馬出力最多,既卻退之後,先自聚集,皆緣前帥曲端訓練有方。
叙端左武大夫,興州居住。
紹興元年正月,叙正任榮州刺史,提舉江州太平觀,徙阆州。
于是浚自興州移司阆州,欲複用端。
玠與端有憾,言曲端再起,必不利于張公;王庶又從而間之。
浚入其說,亦畏端難制。
端嘗作詩題柱曰:“不向關中興事業,卻來江上泛漁舟。
”庶告浚,謂其指斥乘輿,于是送端恭州獄。
武臣康随者嘗忤端,鞭其背,随恨端入骨。
浚以随提點夔路刑獄,端聞之曰:“吾其死矣!”呼“天”者數聲;端有馬名“鐵象”,日馳四百裡,至是連呼“鐵象可惜”者又數聲,乃赴逮。
既至,随令獄吏絷維之,糊其口,之以火。
端幹渴求飲,予之酒,九竅流血而死,年四十一。
陝西士大夫莫不惜之,軍民亦皆怅怅,有叛去者。
浚尋得罪,追複端宣州觀察使,谥壯愍。
端有将略,使展盡其才,要未可量。
然剛愎,恃才淩物,此其所以取禍雲。
論曰:南渡諸将以張、韓、劉、嶽并稱,而俊為之冠。
然夷考其行事,則有不然者。
俊受心膂爪牙之寄,其平苗、劉,雖有勤王之績,然既不能守越,又棄四明,負亦不少。
矧其附桧主和,謀殺嶽飛,保全富貴,取媚人主,其負戾又如何哉?光世自恃宿将,選沮卻畏,不用上命,師律不嚴,卒緻郦瓊之叛。
迎合桧意,首納軍權,雖得善終牖下,君子不貴也。
二人方之韓、嶽益遠矣。
然子蓋、宗顔号俊子弟,着海之功,泗上之捷,亦足稱焉。
王淵以總率扈從有勞,遂至驕盈,失将士心,自取覆敗。
況結托康履與光世一轍,烏足道哉。
解元始由韓世忠進,其攻城野戰,未嘗敗衄,有可稱者,不幸早世,惜哉!曲端剛愎自用,輕視其上,勞效未着,動違節制,張浚殺之雖冤,蓋亦自取焉爾。
庠駐兵柏林堡,斥堠不謹,為夏人所薄,兵大潰,端力戰敗之,整軍還。
夏人再入寇,西安州、懷德軍相繼陷沒。
鎮戎當敵要沖,無守将,經略使席貢疾柏林功,奏端知鎮戎軍兼經略司統制官。
建炎元年十二月,婁宿攻陝西。
二年正月,入長安、鳳翔,關、隴大震。
二月,義兵起,金人自鞏東還。
端時治兵泾原,招流民潰卒,所過人供糧稭,道不拾遺。
金遊騎入境,端遣副将吳玠據清溪嶺與戰,大破之。
端乘其退,遂下兵秦州,而義兵已複長安、鳳翔。
統領官劉希亮自鳳翔歸,端斬之。
六月,以集英殿修撰知延安府。
王庶為龍圖閣待制,節制陝西六路軍馬。
遂授端吉州團練使,充節制司都統制,端雅不欲屬庶。
九月,金人攻陝西,庶召端會雍、耀間,端辭以未受命。
庶以鄜延兵先至龍坊,端又稱已奏乞回避,席貢别遣統制官龐世才将步騎萬人來會。
庶無如之何,則檄貢勒端還舊任,遣陝西節制司将官賀師範趨耀,别将王宗尹趨白水,且令原、慶出師為援,二帥各遣偏将劉仕忠、寇鲩來與師範會。
庶欲往耀督戰,已行,會龐世才兵至邠,端中悔,以狀白庶,言已赴軍前,庶乃止。
師範輕敵不戒,卒遇敵于八公原,戰死,二将各引去,端遂得泾原兵柄。
十一月,金諜知端、庶不協,并兵攻鄜延。
時端盡統泾原精兵,駐淳化。
庶日移文趣其進,又遣使臣、進士十數輩往說端,端不聽。
庶知事急,又遣屬官魚濤督師,端陽許而實無行意。
權轉運判官張彬為端随軍應副,問以師期。
端笑謂彬曰:“公視端所部,孰與李綱救太原兵乎?”彬曰:“不及也。
”端曰:“綱召天下兵,不度而往,以取敗。
今端兵不滿萬,不幸而敗,則金騎長驅,無陝西矣。
端計全陝西與鄜延一路孰輕重,是以未敢即行,不如蕩賊巢穴,攻其必救。
”乃遣吳玠攻華州,拔之。
端自分蒲城而不攻,引兵趨耀之同官,複迂路由邠之三水與玠會襄樂。
金攻延安急,庶收散亡往援。
溫州觀察使、知鳳翔府王□燮将所部發興元,比庶至甘泉,而延安已陷。
庶無所歸,以軍付□燮,自将百騎與官屬馳赴襄樂勞軍。
庶猶以節制望端,欲倚以自副,端彌不平。
端号令素嚴,入壁者,雖貴不敢馳。
庶至,端令每門減其從騎之半,及帳下,僅數騎而已。
端猶虛中軍以居庶,庶坐帳中,端先以戎服趨于庭,即而與張彬及走馬承受公事高中立同見帳中。
良久,端聲色俱厲,問庶延安失守狀,曰:“節制固知愛身,不知愛天子城乎?”庶曰:“吾數令不從,誰其愛身者?”端怒曰:“在耀州屢陳軍事,不一見聽,何也?”因起歸帳。
庶留端軍,終夕不自安。
端欲即軍中殺庶,奪其兵。
夜走甯州,見陝西撫谕使謝亮,說之曰:“延安五路襟喉,今已失之,《春秋》大夫出疆得以專之,請誅庶歸報。
”亮曰:“使事有指,今以人臣擅誅于外是跋扈也,公為則自為。
”端意阻,複歸軍。
明日,庶見端,為言已自劾待罪。
端拘縻其官屬,奪其節制使印,庶乃得去。
王□燮将兩軍在慶陽,端召之,□燮不應。
會有告□燮過邠軍士劫掠者,端怒,命統制官張中孚率兵召□燮,謂中孚曰:“□燮不聽,則斬以來。
”中孚至慶陽,□燮已去,遽遣兵要之,不及而止。
初,叛賊史斌圍興元不克,引兵還關中。
義兵統領張宗谔誘斌如長安而散其衆,欲徐圖之。
端遣吳玠襲斌擒之,端自襲宗谔殺之。
三年九月,遷康州防禦使、泾原路經略安撫使。
時延安新破,端不欲去泾原,乃以知泾州郭浩權鄜延經略司公事。
自謝亮歸,朝廷聞端欲斬王庶,疑有叛意,以禦營司提舉召端,端疑不行。
議者喧言端反,端無以自明。
會張浚宣撫川、陝,入辨,以百口明端不反。
浚自收攬英傑,以端在陝西屢與敵角,欲仗其威聲。
承制築壇,拜端為威武大将軍、宣州觀察使、宣撫處置使司都統制、知渭州。
端登壇受禮,軍士歡聲如雷。
浚雖欲用端,然未測端意,遣張彬以招填禁軍為名,詣渭州察之。
彬見端問曰:“公常患諸路兵不合,财不足;今兵已合,财已備,婁宿以孤軍深入吾境,我合諸路攻之不難。
萬一粘罕并兵而來,何以待之?”端曰:“不然,兵法先較彼己,今敵可勝,止婁宿孤軍一事;然将士精銳,不減前日。
我不可勝,亦止合五路兵一事;然将士無以大異于前。
況金人因糧于我,我常為客,彼常為主。
今當反之,按兵據險,時出偏師以擾其耕獲。
彼不得耕,必取糧河東,則我為主,彼為客,不一二年必自困斃,可一舉而滅也。
萬一輕舉,後憂方大。
”彬以端言複命,浚不主端說。
四年春,金人攻環慶,端遣吳玠等拒于彭原店,端自将屯宜祿,玠先勝。
既而金軍複振,玠小卻,端退屯泾州,金乘勝焚邠州而去。
玠怨端不為援,端謂玠前軍已敗,不得不據險以防沖突,乃劾玠違節制。
是秋,兀朮窺江、淮,浚議出師以撓其勢。
端曰:“平原廣野,賊便于沖突,而我軍未嘗習水戰。
金人新造之勢,難與争鋒,宜訓兵秣馬保疆而已,俟十年乃可。
”端既與浚異,浚積前疑,竟以彭原事罷端兵柄,與祠,再責海州團練副使、萬州安置。
是年,浚為富平之役,軍敗,誅趙哲,貶劉錫。
浚欲慰人望,下令以富平之役,泾原軍馬出力最多,既卻退之後,先自聚集,皆緣前帥曲端訓練有方。
叙端左武大夫,興州居住。
紹興元年正月,叙正任榮州刺史,提舉江州太平觀,徙阆州。
于是浚自興州移司阆州,欲複用端。
玠與端有憾,言曲端再起,必不利于張公;王庶又從而間之。
浚入其說,亦畏端難制。
端嘗作詩題柱曰:“不向關中興事業,卻來江上泛漁舟。
”庶告浚,謂其指斥乘輿,于是送端恭州獄。
武臣康随者嘗忤端,鞭其背,随恨端入骨。
浚以随提點夔路刑獄,端聞之曰:“吾其死矣!”呼“天”者數聲;端有馬名“鐵象”,日馳四百裡,至是連呼“鐵象可惜”者又數聲,乃赴逮。
既至,随令獄吏絷維之,糊其口,之以火。
端幹渴求飲,予之酒,九竅流血而死,年四十一。
陝西士大夫莫不惜之,軍民亦皆怅怅,有叛去者。
浚尋得罪,追複端宣州觀察使,谥壯愍。
端有将略,使展盡其才,要未可量。
然剛愎,恃才淩物,此其所以取禍雲。
論曰:南渡諸将以張、韓、劉、嶽并稱,而俊為之冠。
然夷考其行事,則有不然者。
俊受心膂爪牙之寄,其平苗、劉,雖有勤王之績,然既不能守越,又棄四明,負亦不少。
矧其附桧主和,謀殺嶽飛,保全富貴,取媚人主,其負戾又如何哉?光世自恃宿将,選沮卻畏,不用上命,師律不嚴,卒緻郦瓊之叛。
迎合桧意,首納軍權,雖得善終牖下,君子不貴也。
二人方之韓、嶽益遠矣。
然子蓋、宗顔号俊子弟,着海之功,泗上之捷,亦足稱焉。
王淵以總率扈從有勞,遂至驕盈,失将士心,自取覆敗。
況結托康履與光世一轍,烏足道哉。
解元始由韓世忠進,其攻城野戰,未嘗敗衄,有可稱者,不幸早世,惜哉!曲端剛愎自用,輕視其上,勞效未着,動違節制,張浚殺之雖冤,蓋亦自取焉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