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一百二十七
關燈
小
中
大
遣人向諸城門,谕以金人棄信背盟,無名興師,本朝寬大愛民之意。
城上民聞之,即開門,勝遣勇銳者登城樓,餘自門入,莫有禦者。
獨文富與其子安仁率牙兵拒守,勝整軍與安仁父子戰谯門内,殺安仁及州兵千餘,擒文富,民皆按堵。
勝權知州事,遣人谕朐山、懷仁、沐陽、東海諸縣,皆定。
乃蠲租銳,釋罪囚,發倉庫,犒戰士;分忠義士為五軍,紀律明肅,部分如宿将。
勝自兼都統制,益募忠義以圖收複,遠近聞之響應,旬日,得兵數千。
即具其事報境上帥守,冀給軍裝器甲。
時帥守雖知金人将渝盟,未有發其端者,莫敢以聞。
左軍統制董成謀出西北取沂州,勝先遣間還,知金兵數萬至沂,以我軍器甲未備,戒成勿動。
成不從勝,率所部千餘人直入沂州巷戰,殺其守及軍士三千餘,衆悉降,得器甲數萬。
金人生兵複集,競登屋擲瓦擊之,成軍幾敗。
勝欲斬成,以其骁勇,釋之。
金人遣同知海州事蒙恬鎮國以兵萬餘取海州,抵州北二十裡新橋。
勝帥兵出迎之,設伏于隘,陣以待。
衆殊死戰,伏發,賊大敗,殺鎮國,馘千人,降三百人,軍聲益振。
山東之民鹹欲來附,勝傳檄招谕,結集以待王師之至。
沂民壁蒼山者數十萬,金人圍之,久不下,砦首滕{曰狄}告急于勝。
勝提兵往救之,陣于山下。
金人多伏兵,勝兵遇伏,皆赴砦。
金人襲之,勝單騎而殿,以大刀奮擊。
金人望見勝,知其為将也,以五百騎圍之數重。
勝馳突四擊,金陣開複阖。
戰移時,身被數十槍,冒刃出圍。
金兵追之,馬中矢踣,步而入砦,無敢當者。
金人又急攻,絕其水,砦中食幹□,殺牛馬飲血,勝默禱而雨驟作。
金人攻盆急,周山為營,勝度其必複攻海州,因間出砦越城中。
金人果解蒼山圍,自新橋抵城下,勝出戰皆捷。
金分兵四面攻之,勝募士登城以禦,矢石如雨者七日,金兵死傷多,遁去。
勝嘗出戰,矢中鼻貫齒,不能食,猶親禦戰。
勝起義久,朝廷尚未知。
沿海制置使李寶遣其子公佐由海道觇敵,至州,始遣忠義将朱震、褚道詣行在,白勝姓名于執政,始知勝之功焉。
金主亮舉兵渡淮,慮勝睨其後,分軍數萬來攻。
會李寶帥舟師往膠西,破金人舟艦,勝遣人邀之,同擊金人于新橋,大敗之。
金兵未退,寶知金舟将遁,複以兵登舟備海道。
金主初命造海艦,欲分軍入蘇、杭,悉以中原民操舟楫。
民家送衣裘者相告語,俟王師至即背之。
及寶舟入島中,适北風勁,舟不進。
有頃反風,金人舣舟于岸,操舟者望見寶舟,謬雲此金國兵也,俾皆入舟中。
舟忽至,金人不知,寶縱火焚其舟。
舟以赤油絹為帆,風順火熾,操舟者皆登岸走。
金兵在舟中者,坐以待縛,載之檻車,悉獲其舟。
寶既捷,勝亦還州為捍禦計。
金兵至,營于城北砂巷,列陣将攻關門,先遣人說勝使降。
勝開門出谕之曰:“汝主叛盟失信,無故興兵,我朝以仁義之師,來複舊疆,汝主渡淮必敗。
爾等宜早來歸,必獲爵賞。
”時金兵已逼關,勝登關門張樂飲酒,犒軍士,令固守勿出戰。
金兵攻之逾時,乃少遣士出,憑險隘擊之。
金人知不可攻,率軍轉而渡河,襲關後。
勝斂兵入城,金兵追将及,勝獨乘馬逐之,叱曰:“魏勝在此!”聞之皆辟易,士卒後入者不複敢追。
勝軍已入城,金兵徑趨城東,欲過砂堰環城為營。
勝先已據堰備之,金軍不得過,拒戰竟日,終不能近。
有新募士守河者,不知兵,金兵遽過河,勝恐絕河路,亟收軍入城。
金兵追至東門外黃土闆,勝單騎逐之,大叱之,金兵五百皆望風退。
勝又追十數裡,士得入城;有不得入者,由城南入西門。
金兵複自西南來襲,勝從後叱之,金兵駭散,手殺數人。
奏功授閣門祗候,差知海州兼山東路忠義軍都統。
遣其子昌同峒峿山首領張榮,持旗榜往結山東忠義。
金兵自新橋、關子門、砂堰之敗,殺傷者衆。
一日黎明,乘昏霧,四面薄城急攻。
勝激厲士卒,竭力捍禦,矢石交下。
城上镕金液,投火牛。
金兵不能前,多死傷,乃拔砦走。
距海州為長垣,包州城于中,使不能出。
及亮死,乃解去。
勝善用大刀,能左右射,旗揭曰“山東魏勝”,金人望見即退走。
勝為旗十數,書其姓名,密付諸将,遇鏖戰即揭之,金兵悉避走。
初,勝起義時,無州郡糧饷之給,無府庫倉廪之儲。
勝經畫市易,課酒榷鹽,勸粜豪右。
環海州度視敵兵攻取處,築城浚隍,塞關隘,在軍,未嘗一日懈弛,恒如寇至。
方糾集遠迩,犒勞士卒,期約有日,會金主亮被弒,金兵北歸,王師亦南還矣。
初,亮聞勝在海州,知不可取,曰:“少須,他時取之易耳。
”亮既殒,勝益得自治軍旅,人皆精銳。
獲金諜者,犒以酒食,厚賂遣還。
有自北方來歸者,與之同卧起,共飲食,示以不疑;周其窭貧,使之感激。
自是山東、河北歸附者衆,得金人虛實,悉以上聞。
又第其忠義士功能,假授官資,因李寶轉達于朝,悉如所請。
金人遣山東路都統、總管以兵十萬攻海州。
時寶帥海舟水陸并進,抵城北砂巷,勝率衆合寶軍大破之,斬首不可計,堰水為之不流,餘悉奔潰。
勝獨率兵追北二十裡,至新橋,又破之,盡獲其鞍馬器甲。
寶亦駐海州,為進取計。
金人複遣五斤太師發諸路兵二十餘萬來攻海州,先遣一軍自州西南斷勝軍饷道。
勝驿勇悍士三千餘騎,拒于石闼堰,金軍不能進。
逮夜始還,留千人備險隘。
金兵十萬來奪,勝率衆鏖戰,殺數千人,餘皆遁去,下令守險勿追。
報寶,寶以防海道,登舟,不複發兵。
金兵盛集,勝力拒之,自旦至暮,金兵不能奪。
勝令步卒整隊
城上民聞之,即開門,勝遣勇銳者登城樓,餘自門入,莫有禦者。
獨文富與其子安仁率牙兵拒守,勝整軍與安仁父子戰谯門内,殺安仁及州兵千餘,擒文富,民皆按堵。
勝權知州事,遣人谕朐山、懷仁、沐陽、東海諸縣,皆定。
乃蠲租銳,釋罪囚,發倉庫,犒戰士;分忠義士為五軍,紀律明肅,部分如宿将。
勝自兼都統制,益募忠義以圖收複,遠近聞之響應,旬日,得兵數千。
即具其事報境上帥守,冀給軍裝器甲。
時帥守雖知金人将渝盟,未有發其端者,莫敢以聞。
左軍統制董成謀出西北取沂州,勝先遣間還,知金兵數萬至沂,以我軍器甲未備,戒成勿動。
成不從勝,率所部千餘人直入沂州巷戰,殺其守及軍士三千餘,衆悉降,得器甲數萬。
金人生兵複集,競登屋擲瓦擊之,成軍幾敗。
勝欲斬成,以其骁勇,釋之。
金人遣同知海州事蒙恬鎮國以兵萬餘取海州,抵州北二十裡新橋。
勝帥兵出迎之,設伏于隘,陣以待。
衆殊死戰,伏發,賊大敗,殺鎮國,馘千人,降三百人,軍聲益振。
山東之民鹹欲來附,勝傳檄招谕,結集以待王師之至。
沂民壁蒼山者數十萬,金人圍之,久不下,砦首滕{曰狄}告急于勝。
勝提兵往救之,陣于山下。
金人多伏兵,勝兵遇伏,皆赴砦。
金人襲之,勝單騎而殿,以大刀奮擊。
金人望見勝,知其為将也,以五百騎圍之數重。
勝馳突四擊,金陣開複阖。
戰移時,身被數十槍,冒刃出圍。
金兵追之,馬中矢踣,步而入砦,無敢當者。
金人又急攻,絕其水,砦中食幹□,殺牛馬飲血,勝默禱而雨驟作。
金人攻盆急,周山為營,勝度其必複攻海州,因間出砦越城中。
金人果解蒼山圍,自新橋抵城下,勝出戰皆捷。
金分兵四面攻之,勝募士登城以禦,矢石如雨者七日,金兵死傷多,遁去。
勝嘗出戰,矢中鼻貫齒,不能食,猶親禦戰。
勝起義久,朝廷尚未知。
沿海制置使李寶遣其子公佐由海道觇敵,至州,始遣忠義将朱震、褚道詣行在,白勝姓名于執政,始知勝之功焉。
金主亮舉兵渡淮,慮勝睨其後,分軍數萬來攻。
會李寶帥舟師往膠西,破金人舟艦,勝遣人邀之,同擊金人于新橋,大敗之。
金兵未退,寶知金舟将遁,複以兵登舟備海道。
金主初命造海艦,欲分軍入蘇、杭,悉以中原民操舟楫。
民家送衣裘者相告語,俟王師至即背之。
及寶舟入島中,适北風勁,舟不進。
有頃反風,金人舣舟于岸,操舟者望見寶舟,謬雲此金國兵也,俾皆入舟中。
舟忽至,金人不知,寶縱火焚其舟。
舟以赤油絹為帆,風順火熾,操舟者皆登岸走。
金兵在舟中者,坐以待縛,載之檻車,悉獲其舟。
寶既捷,勝亦還州為捍禦計。
金兵至,營于城北砂巷,列陣将攻關門,先遣人說勝使降。
勝開門出谕之曰:“汝主叛盟失信,無故興兵,我朝以仁義之師,來複舊疆,汝主渡淮必敗。
爾等宜早來歸,必獲爵賞。
”時金兵已逼關,勝登關門張樂飲酒,犒軍士,令固守勿出戰。
金兵攻之逾時,乃少遣士出,憑險隘擊之。
金人知不可攻,率軍轉而渡河,襲關後。
勝斂兵入城,金兵追将及,勝獨乘馬逐之,叱曰:“魏勝在此!”聞之皆辟易,士卒後入者不複敢追。
勝軍已入城,金兵徑趨城東,欲過砂堰環城為營。
勝先已據堰備之,金軍不得過,拒戰竟日,終不能近。
有新募士守河者,不知兵,金兵遽過河,勝恐絕河路,亟收軍入城。
金兵追至東門外黃土闆,勝單騎逐之,大叱之,金兵五百皆望風退。
勝又追十數裡,士得入城;有不得入者,由城南入西門。
金兵複自西南來襲,勝從後叱之,金兵駭散,手殺數人。
奏功授閣門祗候,差知海州兼山東路忠義軍都統。
遣其子昌同峒峿山首領張榮,持旗榜往結山東忠義。
金兵自新橋、關子門、砂堰之敗,殺傷者衆。
一日黎明,乘昏霧,四面薄城急攻。
勝激厲士卒,竭力捍禦,矢石交下。
城上镕金液,投火牛。
金兵不能前,多死傷,乃拔砦走。
距海州為長垣,包州城于中,使不能出。
及亮死,乃解去。
勝善用大刀,能左右射,旗揭曰“山東魏勝”,金人望見即退走。
勝為旗十數,書其姓名,密付諸将,遇鏖戰即揭之,金兵悉避走。
初,勝起義時,無州郡糧饷之給,無府庫倉廪之儲。
勝經畫市易,課酒榷鹽,勸粜豪右。
環海州度視敵兵攻取處,築城浚隍,塞關隘,在軍,未嘗一日懈弛,恒如寇至。
方糾集遠迩,犒勞士卒,期約有日,會金主亮被弒,金兵北歸,王師亦南還矣。
初,亮聞勝在海州,知不可取,曰:“少須,他時取之易耳。
”亮既殒,勝益得自治軍旅,人皆精銳。
獲金諜者,犒以酒食,厚賂遣還。
有自北方來歸者,與之同卧起,共飲食,示以不疑;周其窭貧,使之感激。
自是山東、河北歸附者衆,得金人虛實,悉以上聞。
又第其忠義士功能,假授官資,因李寶轉達于朝,悉如所請。
金人遣山東路都統、總管以兵十萬攻海州。
時寶帥海舟水陸并進,抵城北砂巷,勝率衆合寶軍大破之,斬首不可計,堰水為之不流,餘悉奔潰。
勝獨率兵追北二十裡,至新橋,又破之,盡獲其鞍馬器甲。
寶亦駐海州,為進取計。
金人複遣五斤太師發諸路兵二十餘萬來攻海州,先遣一軍自州西南斷勝軍饷道。
勝驿勇悍士三千餘騎,拒于石闼堰,金軍不能進。
逮夜始還,留千人備險隘。
金兵十萬來奪,勝率衆鏖戰,殺數千人,餘皆遁去,下令守險勿追。
報寶,寶以防海道,登舟,不複發兵。
金兵盛集,勝力拒之,自旦至暮,金兵不能奪。
勝令步卒整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