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一百二十七

關燈
王德王彥魏勝張憲楊再興牛臯胡闳休  王德,字子華,通遠軍熟羊砦人。

    以武勇應募,隸熙帥姚古。

    會金人入侵,古軍懷、澤間,遣德諜之,斬一酋而還。

    補進武校尉。

    古曰:“能複往乎?”德從十六騎徑入隆德府治,執僞守姚太師,左右驚擾,德手殺數十百人,衆愕眙莫取前。

    古械姚獻于朝,欽宗問狀,姚曰:“臣就縛時,止見一夜叉耳。

    ”時遂呼德為“王夜叉”。

     建炎元年,以勤王師倍道趨阙,改隸劉光世,平濟南寇李昱、池陽寇張遇。

    光世将先鋒讨李成,德以百騎觇賊,至蔡州上蔡驿口橋,賊疑為誘騎,擁衆欲西。

    德麾騎大呼曰:“王師大至矣!”賊駭遁,追殺甚衆。

    成奔新息,收散卒複戰。

    賊見光世張蓋行陳,不介冑,知為主帥,并兵圍之。

    德突圍擁光世還軍,遂襲敗李成。

    授武略大夫。

     三年春,遷前軍統領,屯天長。

    金人攻揚州,西軍多潰,德趨宣化。

    會叛将張昱、張彥圍和州,太守張績求援于德,德兵傅城下,賊不意其至,大潰。

    遲明接戰,斬昱,俘其兵騎萬數,濟自采石。

      光世方謀讨苗、劉之逆,迎至建康,謂德曰:“江都之擾,諸軍不竄則盜。

    公可仗義夜涉大江,徇國急變。

    ”遂以軍屬光世。

    會苗、劉走閩中,诏德追擊,隸韓世忠。

    德欲自緻功名,而世忠必欲德為之使,遣親将陳彥章邀德于信州。

    彥章拔佩刀擊德,德殺彥章,屍諸市。

    德至浦城,斬苗瑀,擒馬柔吉送行在。

    世忠訟其擅殺,下台獄,侍禦史趙鼎按德當死,帝命特原之,編管郴州。

     時光世屯九江,得楊惟忠所失空頭黃敕,即以便宜複德前軍統制,遣平信州妖賊王念經。

    行次饒州,會賊劉文舜圍城,德引兵赴之,文舜請降。

    德納而誅之,自餘不戮一人。

    謂諸校曰:“念經聞吾宿留,必不為備。

    ”倍道而趨,一鼓擒之,獻俘于朝。

    诏還舊秩,加武顯大夫、榮州刺史。

     四年,光世鎮京口,以德為都統制。

    金兵複南,光世将退保丹陽,德請以死捍江,諸将恃以自強。

    分軍扼險,渡江襲金人,收真、揚數郡。

    既而又遇敵于揚州北,有被重铠突陣者,德馳叱之;重铠者直前刺德,德揮刀迎之,即堕馬。

    衆褫駭,因麾騎乘之,所殺萬計。

      紹興元年,平秀州水賊邵青。

    初,德與戰于崇明沙,親執旗麾兵拔栅以入,青軍大潰。

    他日,餘黨複索戰,諜言将用火牛,德笑曰:“是古法也,可一不可再,今不知變,此成擒耳。

    ”先命合軍持滿,陳始交,萬矢齊發,牛皆返奔,賊衆殲焉。

    青自縛請命,德獻俘行在。

    帝召見便殿問勞,褒賞特異。

    遷中亮大夫、同州觀察使。

     三年,光世宣撫江、淮,當移屯建康,命韓世忠代之。

    德從數十騎自京口逆世忠,度将及麾下,徒步立道左,抗言曰:“擅殺陳彥章,王德迎馬頭請死。

    ”世忠下馬握其手曰:“知公好漢,鄉來纖介不足置懷。

    ”乃設酒盡歡而别。

    是冬,知鞏州、熙河蘭廓路兵馬钤轄。

     明年春,知蘭州,徙屯池陽及當塗,為行營左護軍前軍統制。

    金兵掠江北,破滁州。

    德越江襲奪之,追至桑根,擒女真萬戶盧孛一人,千戶十餘人。

    五年,改環慶副總管。

     六年冬,劉豫遣麟、猊驅鄉兵三十萬,分東西道入寇,中外甚恐,議欲為保江計。

    殿帥楊沂中、統制張宗顔、田師中及德等分兵禦之,大敗猊兵于藕塘,猊挺身走;麟在順昌聞之,亦拔砦遁。

    德追至壽春,弗及,獲其糧舟四百艘。

    第功,除武康軍承宣使,真拜相州觀察使。

     七年,改熙河蘭廓路副總管、行營左護軍都統制,駐師合肥。

    會光世罷宣撫,诏德盡護其衆,以郦瓊副之。

    瓊與德故等夷,恥屈其下,率衆叛從劉豫。

    八年,命隸張俊,名其軍曰“銳勝”。

     十年,解穎昌圍,俊檄德就取宿州。

    德倍道自壽春馳至蕲縣,與敵遊騎遇,遂入城,偃旗卧鼓,騎引去。

    因潛師宿州,夜半,薄賊營。

    敵将高統軍诘朝壓汴而陳,僞守馬秦、同知耶律溫以三千人陰水邀戰。

    德策馬先濟,步騎從之。

    遙謂賊曰:“吾與金人大小百戰,雖名王貴酋,莫不糜碎,爾何為者。

    ”賊遂投兵降。

    馬秦、耶律溫馳入,閉門城守。

    德至,呼秦谕以逆順,乃自缒而下。

    德叱其子順先登,秦率溫降,遣詣行在。

    德乘勝趨亳州,俊會于城父。

    時叛将郦瓊屯亳,聞德至,謂三路都統制曰:“夜叉未易當也。

    ”遂遁。

    德入亳州,白俊曰:“今兵威已振,請乘破竹之勢,進取東都。

    ”俊難之,乃班師。

    策功第一,拜興甯軍承宣使、龍神衛四廂都指揮使,再遷侍衛親軍馬步軍都虞候,封隴西郡侯。

     十一年,金人自合肥入侵,遊騎及江。

    俊議分軍守南岸,德曰:“淮者,江之蔽也,棄淮不守,是謂唇亡齒寒也。

    敵數千裡遠來,饷道決不繼,及其未濟急擊之,可以奪氣;若遲之,使稍安,則淮非吾有矣”俊猶豫未許。

    德請益堅,曰:“願父子先越江,俟和州下,然後宣撫北渡。

    ”俊乃許德即渡采石,俊督軍繼之。

    宿江中,德曰:“明旦,當會食曆陽。

    ”已而夜拔和州,晨迎俊入。

    敵退保昭關,又擊走之,追至柘臯,與金人夾河而軍。

     諸将帥皆集,惟張俊後至,統制田師中欲待之,德怒曰:“事當機會,複何待!”徑上馬。

    兀朮以鐵騎十餘萬夾道而陣,德曰:“賊右陣堅,我當先擊之。

    ”麾軍渡橋,首犯其鋒。

    一酋被甲躍馬始出,德引弓一發而斃;乘勝大呼,令萬兵持長斧,如牆而進。

    敵大敗,退屯紫金山,德複尾擊之。

    劉锜謂德曰:“昔聞公威略如神,今果見之,請以兄禮事。

    ”召拜清遠軍節度使、建康府駐劄禦前諸軍都統制,曆浙東福建總管、荊南副都統制。

    二十五年,卒,贈檢校少保,再贈少傅。

    二子琪、順,亦以骁勇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