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一百二十三
關燈
小
中
大
而禽之,乘銳掩擊,金人敗去。
既而圍淮陽,賊堅守不下,約曰:“受圍一日,則舉一烽。
”至是,六烽具舉,兀朮與劉猊皆至。
世忠求援于張俊,俊以世忠有見吞意,不從。
世忠勒陣向敵,遣人語之曰:“錦衣骢馬立陣前者,韓相公也。
”或危之,世忠曰:“不如是,不足以緻敵。
”敵果至,殺其導戰二人,遂引去。
尋诏班師,複歸楚州,淮陽之民,從而歸者以萬計。
三月,除京東、淮東宣撫處置使兼節制鎮江府,仍楚州置司。
四月,賜号“揚武翊運功臣”,加橫海、武甯、安化三鎮節度使。
九月,帝在平江,世忠自楚州來朝。
十月,邊報急,劉光世欲棄廬州還太平,張俊亦請益兵。
都督張浚曰:“今日之事,有進擊,無退保。
”于是世忠引兵渡淮,與金将訛裡也力戰。
劉猊将寇淮東,為世忠兵扼,不得進。
七年,築高郵城,民益安之。
初,世忠移屯山陽,遣間結山東豪傑,約以緩急為應,宿州馬秦及太行群盜,多願奉約束者。
金人廢劉豫,中原震動,世忠謂機不可失,請全師北讨,招納歸附,為恢複計。
會秦桧主和議,命世忠徙屯鎮江。
世忠言:“金人詭詐,恐以計緩我師,乞留此軍蔽遮江、淮。
”又力陳和議之非,願效死節,率先迎敵;若不勝,從之未晚。
又言王倫、藍公佐交河南地界,乞令明具無反複文狀為後證。
章十數上,皆慷慨激切,且請單騎詣阙面奏,帝率優诏褒答。
後金果渝盟,鹹如其言。
金使蕭哲之來,以诏谕為名,世忠聞之,凡四上疏言:“不可許,願舉兵決戰,兵勢最重處,臣請當之。
”又言:“金人欲以劉豫相待,舉國士大夫盡為陪臣,恐人心離散,士氣凋沮。
”且請馳驿面奏,不許。
既而伏兵洪澤鎮,将殺金使,不克。
九年,授少師。
十年,金人敗盟,兀朮率撒離曷、李成等破三京,分道深入。
八月,世忠圍淮陽,金人來救,世忠迎擊于泇口鎮,敗之。
又遣解元擊金人于潭城,劉寶擊于千秋湖,皆捷。
親随将成闵從統制許世安奪淮陽門而入,大戰門内。
世安中四矢,闵被三十餘創,複奪門出。
世忠奏其功,擢武德大夫,闵由是知名。
世忠進太保,封英國公,兼河南、北諸路招讨使。
十一年,兀朮恥順昌之敗,複謀再入,诏大合兵于淮西以待。
既而金敗于柘臯,複圍濠州。
世忠受诏救濠,以舟師至招信縣,夜以騎兵擊金人于聞賢驿,敗之。
金人攻濠州,五日而破。
破三日,世忠至,楊沂中軍已南奔。
世忠與金人戰于淮岸,夜遣劉寶溯流将劫之,金人伐木塞赤龍洲,扼其歸路,世忠知之,全師而還。
金人自渦口渡淮北去,自是不得入侵。
世忠在楚州十餘年,兵僅三萬,而金人不敢犯。
秦桧收三大将權,四月,拜樞密使,遂以所積軍儲錢百萬貫,米九十萬石,酒庫十五歸于國。
世忠既不以和議為然,為桧所抑。
及魏良臣使金,世忠又力言:“自此人情消弱,國勢委靡,誰複振之?北使之來,乞與面議。
”不許,遂抗疏言桧誤國。
桧諷言者論之,帝格其奏不下。
世忠連疏乞解樞密柄,繼上表乞骸。
十月,罷為醴泉觀使、奉朝請,進封福國公,節钺如故。
自此杜門謝客,絕口不言兵,時跨驢攜酒,從一二奚童,縱遊西湖以自樂,平時将佐罕得見其面。
十二年,改潭國公。
顯仁皇後自金還,世忠詣臨平朝谒。
後在北方聞其名,慰問者良久。
十三年,封鹹安郡王。
十七年,改鎮南、武安、甯國節度使。
二十一年八月薨,進拜太師,追封通義郡王。
孝宗朝,追封蕲王,谥忠武,配飨高宗廟庭。
世忠初得疾,敕尚醫視療,将吏卧内問疾,世忠曰:“吾以布衣百戰,緻位王公,賴天之靈,保首領沒于家,諸君尚哀其死邪?”及死,剛朝服、貂蟬冠、水銀、龍腦以斂。
世忠嘗戒家人曰:“吾名世忠,汝曹毋諱‘忠’字,諱而不言,是忘忠也。
”性戆直,勇敢忠義,事關廟社,必流涕極言。
嶽飛冤獄,舉朝無敢出一語,世忠獨撄桧怒,語在《桧傳》。
又抵排和議,觸桧尤多,或勸止之,世忠曰:“今畏禍苟同,他日瞑目,豈可受鐵杖于太祖殿下?”時一二大将,多曲徇桧苟全,世忠與桧同在政地,一揖外未嘗與談。
嗜義輕财,錫繼悉分将士,所賜田輸租與編戶等。
持軍嚴重,與士卒同甘苦,器仗規畫,精絕過人,今克敵弓、連鎖甲、狻猊鍪,及跳澗以習騎,洞貫以習射,皆其遺法也。
嘗中毒矢入骨,以強弩括取之,十指僅全四,不能動,刀痕箭瘢如刻畫。
然知人善獎用,成闵、解元、王勝、王權、劉寶、嶽超起行伍,秉将旄,皆其部曲雲。
解兵罷政,卧家凡十年,澹然自如,若未嘗有權位者。
晚喜釋、老,自号清
既而圍淮陽,賊堅守不下,約曰:“受圍一日,則舉一烽。
”至是,六烽具舉,兀朮與劉猊皆至。
世忠求援于張俊,俊以世忠有見吞意,不從。
世忠勒陣向敵,遣人語之曰:“錦衣骢馬立陣前者,韓相公也。
”或危之,世忠曰:“不如是,不足以緻敵。
”敵果至,殺其導戰二人,遂引去。
尋诏班師,複歸楚州,淮陽之民,從而歸者以萬計。
三月,除京東、淮東宣撫處置使兼節制鎮江府,仍楚州置司。
四月,賜号“揚武翊運功臣”,加橫海、武甯、安化三鎮節度使。
九月,帝在平江,世忠自楚州來朝。
十月,邊報急,劉光世欲棄廬州還太平,張俊亦請益兵。
都督張浚曰:“今日之事,有進擊,無退保。
”于是世忠引兵渡淮,與金将訛裡也力戰。
劉猊将寇淮東,為世忠兵扼,不得進。
七年,築高郵城,民益安之。
初,世忠移屯山陽,遣間結山東豪傑,約以緩急為應,宿州馬秦及太行群盜,多願奉約束者。
金人廢劉豫,中原震動,世忠謂機不可失,請全師北讨,招納歸附,為恢複計。
會秦桧主和議,命世忠徙屯鎮江。
世忠言:“金人詭詐,恐以計緩我師,乞留此軍蔽遮江、淮。
”又力陳和議之非,願效死節,率先迎敵;若不勝,從之未晚。
又言王倫、藍公佐交河南地界,乞令明具無反複文狀為後證。
章十數上,皆慷慨激切,且請單騎詣阙面奏,帝率優诏褒答。
後金果渝盟,鹹如其言。
金使蕭哲之來,以诏谕為名,世忠聞之,凡四上疏言:“不可許,願舉兵決戰,兵勢最重處,臣請當之。
”又言:“金人欲以劉豫相待,舉國士大夫盡為陪臣,恐人心離散,士氣凋沮。
”且請馳驿面奏,不許。
既而伏兵洪澤鎮,将殺金使,不克。
九年,授少師。
十年,金人敗盟,兀朮率撒離曷、李成等破三京,分道深入。
八月,世忠圍淮陽,金人來救,世忠迎擊于泇口鎮,敗之。
又遣解元擊金人于潭城,劉寶擊于千秋湖,皆捷。
親随将成闵從統制許世安奪淮陽門而入,大戰門内。
世安中四矢,闵被三十餘創,複奪門出。
世忠奏其功,擢武德大夫,闵由是知名。
世忠進太保,封英國公,兼河南、北諸路招讨使。
十一年,兀朮恥順昌之敗,複謀再入,诏大合兵于淮西以待。
既而金敗于柘臯,複圍濠州。
世忠受诏救濠,以舟師至招信縣,夜以騎兵擊金人于聞賢驿,敗之。
金人攻濠州,五日而破。
破三日,世忠至,楊沂中軍已南奔。
世忠與金人戰于淮岸,夜遣劉寶溯流将劫之,金人伐木塞赤龍洲,扼其歸路,世忠知之,全師而還。
金人自渦口渡淮北去,自是不得入侵。
世忠在楚州十餘年,兵僅三萬,而金人不敢犯。
秦桧收三大将權,四月,拜樞密使,遂以所積軍儲錢百萬貫,米九十萬石,酒庫十五歸于國。
世忠既不以和議為然,為桧所抑。
及魏良臣使金,世忠又力言:“自此人情消弱,國勢委靡,誰複振之?北使之來,乞與面議。
”不許,遂抗疏言桧誤國。
桧諷言者論之,帝格其奏不下。
世忠連疏乞解樞密柄,繼上表乞骸。
十月,罷為醴泉觀使、奉朝請,進封福國公,節钺如故。
自此杜門謝客,絕口不言兵,時跨驢攜酒,從一二奚童,縱遊西湖以自樂,平時将佐罕得見其面。
十二年,改潭國公。
顯仁皇後自金還,世忠詣臨平朝谒。
後在北方聞其名,慰問者良久。
十三年,封鹹安郡王。
十七年,改鎮南、武安、甯國節度使。
二十一年八月薨,進拜太師,追封通義郡王。
孝宗朝,追封蕲王,谥忠武,配飨高宗廟庭。
世忠初得疾,敕尚醫視療,将吏卧内問疾,世忠曰:“吾以布衣百戰,緻位王公,賴天之靈,保首領沒于家,諸君尚哀其死邪?”及死,剛朝服、貂蟬冠、水銀、龍腦以斂。
世忠嘗戒家人曰:“吾名世忠,汝曹毋諱‘忠’字,諱而不言,是忘忠也。
”性戆直,勇敢忠義,事關廟社,必流涕極言。
嶽飛冤獄,舉朝無敢出一語,世忠獨撄桧怒,語在《桧傳》。
又抵排和議,觸桧尤多,或勸止之,世忠曰:“今畏禍苟同,他日瞑目,豈可受鐵杖于太祖殿下?”時一二大将,多曲徇桧苟全,世忠與桧同在政地,一揖外未嘗與談。
嗜義輕财,錫繼悉分将士,所賜田輸租與編戶等。
持軍嚴重,與士卒同甘苦,器仗規畫,精絕過人,今克敵弓、連鎖甲、狻猊鍪,及跳澗以習騎,洞貫以習射,皆其遺法也。
嘗中毒矢入骨,以強弩括取之,十指僅全四,不能動,刀痕箭瘢如刻畫。
然知人善獎用,成闵、解元、王勝、王權、劉寶、嶽超起行伍,秉将旄,皆其部曲雲。
解兵罷政,卧家凡十年,澹然自如,若未嘗有權位者。
晚喜釋、老,自号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