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一百二十三
關燈
小
中
大
涼居士。
子彥直、彥質、彥古,皆以才見用。
彥古戶部尚書。
彥直字子溫。
生期年,以父任補右承奉郎,尋直秘閣。
六歲,從世忠入見高宗,命作大字,即拜命跪書“皇帝萬歲”四字。
帝喜之,拊其背曰:“他日,令器也。
”親解孝宗丱角之繻傅其首,賜金器、筆研、監書、鞍馬。
年十二,賜三品服。
紹興十七年,中兩浙轉運司試。
明年,登進士第,調太社令。
二十一年,世忠薨,服除,秦桧素銜世忠不附和議,出彥直為浙東安撫司主管機宜文字。
桧死,拜光祿寺丞。
二十九年,遷屯田員外郎兼權右曹郎官、工部侍郎。
張浚都督江、淮軍馬,檄權計議軍事。
督府罷,奉祠。
乾道二年,遷戶部郎官、主管左曹,總領淮東軍馬錢糧。
會大軍倉給糧,徑乘小輿往察之,給米不如數,捕吏寘于理。
初,代者以乏興罷,交承,為缗錢僅二十萬,明年奏計乃四倍,且以其赢獻諸朝。
帝嘉之。
拜司農少卿,進直龍圖閣、江西轉運兼權知江州。
時朝廷還嶽飛家赀産多在九江,歲久業數易主,吏緣為奸。
彥直搜剔隐匿,盡還嶽氏。
複為司農少卿,總領湖北、京西軍馬錢糧,尋兼發運副使。
會時相不樂,密啟換武,授利州觀察使、知襄陽府,充京西南路安撫使。
七年,授鄂州駐劄禦前諸軍都統制。
條奏軍中六事,乞備器械、增戰馬、革濫賞、厲奇功、選勇略、充親随等,朝廷多從之。
先是,軍中騎兵多不能步戰,彥直命騎士被甲徒行,日六十裡,雖統制官亦令以身帥之,人人習于勞苦,馳騁如飛。
事聞,诏令三衙、江上諸軍仿行之。
八年,丐歸文班,乃授左中奉大夫,充敷文閣待制、知台州。
丐祠養親,提舉佑神觀、奉朝請。
進對言:“頃自嶽飛為帥,身居鄂渚,遙領荊襄,田師中繼之,始分鄂渚為二軍,乞複舊。
”又乞并京西、湖北轉運為一司,分官置司襄陽,可一事體,帝善之。
遷刑部侍郎。
明年,兼工部侍郎,同列議:大辟三鞫之弗承,宜令以衆證就刑,欲修立為令。
彥直持不可,白丞相梁克家曰:“若是,則善類被誣,必多冤獄。
且笞杖之刑,猶引伏方決,況人命至重乎?”議卒格。
以議奪吳名世改正過名不當,降兩官。
會當遣使于金,在廷相顧莫肯先,帝親擇以往,聞命慨然就道。
方入境,金使蒲察問接國書事,論難往複數十,蒲察理屈,因笑曰:“尚書能力為主。
”既至,幾罹禍者數,守節不屈,金卒禮遣之,帝嘉歎。
遷吏部侍郎,尋權工部尚書,複中大夫,改工部尚書兼知臨安府。
方控辭,以言罷,提舉太平興國宮,尋提舉佑神觀、奉朝請。
尋知濕州,首捕巨猾王永年窮治之,杖徙他州。
奏免民間積逋,以郡餘财代輸之,然以累欠内帑坊場錢不發,镌一官。
海寇出沒大洋劫掠,勢甚張,彥直授将領土豪等方略,不旬日,生禽賊首,海道為清。
樞密奏功,進敷文閣學士,以弟彥質為兩浙轉運判官,引嫌易泉府。
丐祠奉親,差提舉佑神觀,仍奉朝請,特令佩魚,示異數也。
入對,乞搜訪靖康以來死節之士,以勸忠義。
又上薦舉乞選人已經關升、實曆六考、無贓私罪犯者,雜試以經術法律,限其員額,定其高下,俾孤寒者得以自達,定為改官之制。
又乞令州郡守臣任滿日,開具本州實在财賦數目,具公移與交代者,并達台省,庶可核實,以戢奸弊,帝悉嘉納。
淳熙十年夏旱,應诏言,迩者濫刑,為緻旱之由。
明年,入對,論三衙皆所以拱扈宸居,而司馬乃遠在數百裡外,乞令歸司。
久之,再為戶部尚書。
會歲旱,乞廣籴為先備。
又乞追貶部曲曾誣陷嶽飛者,以慰忠魂。
以言降充敷文閣學士。
帝追感世忠元勳,遣使谕彥直,且謂彥直有才力,言者誣之。
彥直感泣奏謝。
尋提舉萬壽觀,有疾,帝賜之藥。
進顯谟閣學士、提舉萬壽觀。
嘗摭宋朝事,分為類目,名《水心鏡》,為書百六十七卷。
禮部尚書尤袤修國史,白于朝,下取是書以進,光宗覽之,稱善。
進龍圖閣學士、提舉萬壽觀,轉光祿大夫緻仕。
卒,特贈開府儀同三司,賜銀絹九百,爵至蕲春郡公。
論曰:古人有言:“天下安,注意相;天下危,注意将。
”宋靖康、建炎之際,天下安危之機也,勇略忠義如韓世忠而為将,是天以資宋之興複也。
方兀朮渡江,惟世忠與之對陣,以閑暇示之。
及劉豫廢,中原人心動搖,世忠請乘時進兵,此機何可失也?高宗惟奸桧之言是聽,使世忠不得盡展其才,和議成而宋事去矣。
暮年退居行都,口不言兵,部曲舊将,不與相見,蓋懲嶽飛之事也。
昔漢文帝思頗、牧于前代,宋有世忠而不善用,惜哉!
子彥直、彥質、彥古,皆以才見用。
彥古戶部尚書。
彥直字子溫。
生期年,以父任補右承奉郎,尋直秘閣。
六歲,從世忠入見高宗,命作大字,即拜命跪書“皇帝萬歲”四字。
帝喜之,拊其背曰:“他日,令器也。
”親解孝宗丱角之繻傅其首,賜金器、筆研、監書、鞍馬。
年十二,賜三品服。
紹興十七年,中兩浙轉運司試。
明年,登進士第,調太社令。
二十一年,世忠薨,服除,秦桧素銜世忠不附和議,出彥直為浙東安撫司主管機宜文字。
桧死,拜光祿寺丞。
二十九年,遷屯田員外郎兼權右曹郎官、工部侍郎。
張浚都督江、淮軍馬,檄權計議軍事。
督府罷,奉祠。
乾道二年,遷戶部郎官、主管左曹,總領淮東軍馬錢糧。
會大軍倉給糧,徑乘小輿往察之,給米不如數,捕吏寘于理。
初,代者以乏興罷,交承,為缗錢僅二十萬,明年奏計乃四倍,且以其赢獻諸朝。
帝嘉之。
拜司農少卿,進直龍圖閣、江西轉運兼權知江州。
時朝廷還嶽飛家赀産多在九江,歲久業數易主,吏緣為奸。
彥直搜剔隐匿,盡還嶽氏。
複為司農少卿,總領湖北、京西軍馬錢糧,尋兼發運副使。
會時相不樂,密啟換武,授利州觀察使、知襄陽府,充京西南路安撫使。
七年,授鄂州駐劄禦前諸軍都統制。
條奏軍中六事,乞備器械、增戰馬、革濫賞、厲奇功、選勇略、充親随等,朝廷多從之。
先是,軍中騎兵多不能步戰,彥直命騎士被甲徒行,日六十裡,雖統制官亦令以身帥之,人人習于勞苦,馳騁如飛。
事聞,诏令三衙、江上諸軍仿行之。
八年,丐歸文班,乃授左中奉大夫,充敷文閣待制、知台州。
丐祠養親,提舉佑神觀、奉朝請。
進對言:“頃自嶽飛為帥,身居鄂渚,遙領荊襄,田師中繼之,始分鄂渚為二軍,乞複舊。
”又乞并京西、湖北轉運為一司,分官置司襄陽,可一事體,帝善之。
遷刑部侍郎。
明年,兼工部侍郎,同列議:大辟三鞫之弗承,宜令以衆證就刑,欲修立為令。
彥直持不可,白丞相梁克家曰:“若是,則善類被誣,必多冤獄。
且笞杖之刑,猶引伏方決,況人命至重乎?”議卒格。
以議奪吳名世改正過名不當,降兩官。
會當遣使于金,在廷相顧莫肯先,帝親擇以往,聞命慨然就道。
方入境,金使蒲察問接國書事,論難往複數十,蒲察理屈,因笑曰:“尚書能力為主。
”既至,幾罹禍者數,守節不屈,金卒禮遣之,帝嘉歎。
遷吏部侍郎,尋權工部尚書,複中大夫,改工部尚書兼知臨安府。
方控辭,以言罷,提舉太平興國宮,尋提舉佑神觀、奉朝請。
尋知濕州,首捕巨猾王永年窮治之,杖徙他州。
奏免民間積逋,以郡餘财代輸之,然以累欠内帑坊場錢不發,镌一官。
海寇出沒大洋劫掠,勢甚張,彥直授将領土豪等方略,不旬日,生禽賊首,海道為清。
樞密奏功,進敷文閣學士,以弟彥質為兩浙轉運判官,引嫌易泉府。
丐祠奉親,差提舉佑神觀,仍奉朝請,特令佩魚,示異數也。
入對,乞搜訪靖康以來死節之士,以勸忠義。
又上薦舉乞選人已經關升、實曆六考、無贓私罪犯者,雜試以經術法律,限其員額,定其高下,俾孤寒者得以自達,定為改官之制。
又乞令州郡守臣任滿日,開具本州實在财賦數目,具公移與交代者,并達台省,庶可核實,以戢奸弊,帝悉嘉納。
淳熙十年夏旱,應诏言,迩者濫刑,為緻旱之由。
明年,入對,論三衙皆所以拱扈宸居,而司馬乃遠在數百裡外,乞令歸司。
久之,再為戶部尚書。
會歲旱,乞廣籴為先備。
又乞追貶部曲曾誣陷嶽飛者,以慰忠魂。
以言降充敷文閣學士。
帝追感世忠元勳,遣使谕彥直,且謂彥直有才力,言者誣之。
彥直感泣奏謝。
尋提舉萬壽觀,有疾,帝賜之藥。
進顯谟閣學士、提舉萬壽觀。
嘗摭宋朝事,分為類目,名《水心鏡》,為書百六十七卷。
禮部尚書尤袤修國史,白于朝,下取是書以進,光宗覽之,稱善。
進龍圖閣學士、提舉萬壽觀,轉光祿大夫緻仕。
卒,特贈開府儀同三司,賜銀絹九百,爵至蕲春郡公。
論曰:古人有言:“天下安,注意相;天下危,注意将。
”宋靖康、建炎之際,天下安危之機也,勇略忠義如韓世忠而為将,是天以資宋之興複也。
方兀朮渡江,惟世忠與之對陣,以閑暇示之。
及劉豫廢,中原人心動搖,世忠請乘時進兵,此機何可失也?高宗惟奸桧之言是聽,使世忠不得盡展其才,和議成而宋事去矣。
暮年退居行都,口不言兵,部曲舊将,不與相見,蓋懲嶽飛之事也。
昔漢文帝思頗、牧于前代,宋有世忠而不善用,惜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