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一百二十三
關燈
小
中
大
人趨揚州,自以大軍迎世忠戰。
世忠不敵,夜引歸,敵蹑之,軍潰于沐陽,合門宣贊舍人張遇死之。
三年,帝召諸将議移跸,張俊、辛企宗請往湖南,世忠曰:“淮、浙富饒,今根本地,讵可舍而之他?人心懷疑,一有退避,則不逞者思亂,重湖、閩嶺之遙,安保道路無變乎?淮、江當留兵為守,車駕當分兵為衛,約十萬人,分半扈江、淮上下,止餘五萬,可保防守無患乎?”在陽城收合散亡,得數千人,聞帝如錢塘,即繇海道赴行在。
苗傅、劉正彥反,張浚等在平江議讨亂,知世忠至,更相慶慰,張俊喜躍不自持。
世忠得俊書,大恸,舉酒酹神曰:“誓不與此賊共戴天!”士卒皆奮。
見浚曰:“今日大事,世忠願與張俊身任之,公無憂。
”欲即進兵。
浚曰:“投鼠忌器,事不可急,急則恐有不測,已遣馮轓甘言誘賊矣。
” 三月戊戌,以所部發平江。
張俊慮世忠兵少,以劉寶兵二千借之。
舟行載甲士,綿互三十裡。
至秀州,稱病不行,造雲梯,治器械,傅等始懼。
初,傅、正彥聞世忠來,檄以其兵屯江陰。
世忠以好語報之,且言所部殘零,欲赴行在。
傅等大喜,許之,至矯制除世忠及張俊為節度使,皆不受。
時世忠妻梁氏及子亮為傅所質,防守嚴密。
朱勝非绐傅曰:“今白太後,遣二人慰撫世忠,則平江諸人益安矣。
”于是召梁氏入,封安國夫人,俾迓世忠,速其勤王。
梁氏疾驅出城,一日夜會世忠于秀州。
未幾,明受诏至,世忠曰:“吾知有建炎,不知有明受。
”斬其使,取诏焚之,進兵益急。
傅等大懼。
次臨平,賊将苗翊、馬柔吉負山阻河為陣,中流植鹿角,梗行舟。
世忠舍舟力戰,張俊繼之,劉光世又繼之。
軍少卻,世忠複舍馬操戈而前,令将士曰:“今日當以死報國,面不被數矢者皆斬。
”于是士皆用命。
賊列神臂弩持滿以待,世忠瞋目大呼,挺刃突前,賊辟易,矢不及發,遂敗。
傅、正彥擁精兵二千,開湧金門以遁。
世忠馳入,帝步至宮門,握世忠手恸哭曰:“中軍吳湛佐逆為最,尚留朕肘腋,能先誅乎?”世忠即谒湛,握手與語,折其中指,戮于市,又執賊謀主王世修以屬吏。
诏授武勝軍節度使禦營左軍都統制。
請于帝曰:“賊擁精兵,距瓯、閩甚迩,傥成巢窟,卒未可滅,臣請讨之。
”于是以為江、浙制置使,自衢、信追擊,至漁梁驿,與賊遇。
世忠步走挺戈而前,賊望見,咋曰:“此韓将軍也!”皆驚潰。
擒正彥及傅弟翊送行在,傅亡建陽,追禽之,皆伏誅。
世忠初陛辭,奏曰:“臣誓生獲賊,為社稷刷恥,乞殿前二虎贲護俘來獻。
”至是,卒如其言。
帝手書“忠勇”二字,揭旗以賜。
授檢校少保、武勝昭慶軍節度使。
兀朮将入侵,帝召諸将問移跸之地,張俊、辛企宗勸自鄂、嶽幸長沙,世忠曰:“國家已失河北,山東,若又棄江、淮,更有何地?”于是以世忠為浙西制置使,守鎮江。
既而兀朮分道渡江,諸屯皆敗,世忠亦自鎮江退保江陰。
杜充以建康降敵,兀朮自廣德破臨安,帝如浙東。
世忠以前軍駐青龍鎮,中軍駐江灣,後軍駐海口,俟敵歸邀擊之。
帝召至行在,奏:“方留江上截金人歸師,盡死一戰。
”帝謂輔臣曰:“此呂頤浩在會稽,嘗建此策,世忠不謀而同。
”賜親劄,聽其留。
會上元節,就秀州張燈高會,忽引兵趨鎮江。
及金兵至,則世忠軍已先屯焦山寺。
金将李選降,受之。
兀朮遣使通問,約日大戰,許之。
戰将十合,梁夫人親執桴鼓,金兵終不得渡。
盡歸所掠假道,不聽;請以名馬獻,又不聽。
撻辣在濰州,遣孛堇太一趨淮東以援兀朮,世忠與二酋相持黃天蕩者四十八日。
太一孛堇軍江北,兀朮軍江南,世忠以海艦進泊金山下,預以鐵绠貫大鈎授骁健者。
明旦,敵舟噪而前,世忠分海舟為兩道出其背,每缒一绠,則曳一舟沉之。
兀朮窮蹙,求會語,祈請甚哀。
世忠曰:“還我兩宮,複我疆土,則可以相全。
”兀朮語塞。
又數日求再會,言不遜,世忠引弓欲射之,亟弛去,謂諸将曰:“南軍使船欲如使馬,奈何?”募人獻破海舟策。
閩人王某者,教其舟中載土,平版鋪之,穴船版以棹槳,風息則出江,有風則勿出。
海舟無風,不可動也。
又有獻謀者曰:“鑿大渠接江口,則在世忠上流。
”兀朮一夕潛鑿渠三十裡,且用方士計,刑白馬,剔婦人心,自割其額祭天。
次日風止,我軍帆弱不能運,金人以小舟縱火,矢下如雨。
孫世詢、嚴允皆戰死,敵得絕江遁去。
世忠收餘軍還鎮江。
初,世忠謂敵至必登金山廟,觀我虛實。
乃遣兵百人伏廟中,百人伏岸浒,約聞鼓聲,岸兵先入,廟兵合擊之。
金人果五騎闖入,廟兵喜,先鼓而出,僅得二
世忠不敵,夜引歸,敵蹑之,軍潰于沐陽,合門宣贊舍人張遇死之。
三年,帝召諸将議移跸,張俊、辛企宗請往湖南,世忠曰:“淮、浙富饒,今根本地,讵可舍而之他?人心懷疑,一有退避,則不逞者思亂,重湖、閩嶺之遙,安保道路無變乎?淮、江當留兵為守,車駕當分兵為衛,約十萬人,分半扈江、淮上下,止餘五萬,可保防守無患乎?”在陽城收合散亡,得數千人,聞帝如錢塘,即繇海道赴行在。
苗傅、劉正彥反,張浚等在平江議讨亂,知世忠至,更相慶慰,張俊喜躍不自持。
世忠得俊書,大恸,舉酒酹神曰:“誓不與此賊共戴天!”士卒皆奮。
見浚曰:“今日大事,世忠願與張俊身任之,公無憂。
”欲即進兵。
浚曰:“投鼠忌器,事不可急,急則恐有不測,已遣馮轓甘言誘賊矣。
” 三月戊戌,以所部發平江。
張俊慮世忠兵少,以劉寶兵二千借之。
舟行載甲士,綿互三十裡。
至秀州,稱病不行,造雲梯,治器械,傅等始懼。
初,傅、正彥聞世忠來,檄以其兵屯江陰。
世忠以好語報之,且言所部殘零,欲赴行在。
傅等大喜,許之,至矯制除世忠及張俊為節度使,皆不受。
時世忠妻梁氏及子亮為傅所質,防守嚴密。
朱勝非绐傅曰:“今白太後,遣二人慰撫世忠,則平江諸人益安矣。
”于是召梁氏入,封安國夫人,俾迓世忠,速其勤王。
梁氏疾驅出城,一日夜會世忠于秀州。
未幾,明受诏至,世忠曰:“吾知有建炎,不知有明受。
”斬其使,取诏焚之,進兵益急。
傅等大懼。
次臨平,賊将苗翊、馬柔吉負山阻河為陣,中流植鹿角,梗行舟。
世忠舍舟力戰,張俊繼之,劉光世又繼之。
軍少卻,世忠複舍馬操戈而前,令将士曰:“今日當以死報國,面不被數矢者皆斬。
”于是士皆用命。
賊列神臂弩持滿以待,世忠瞋目大呼,挺刃突前,賊辟易,矢不及發,遂敗。
傅、正彥擁精兵二千,開湧金門以遁。
世忠馳入,帝步至宮門,握世忠手恸哭曰:“中軍吳湛佐逆為最,尚留朕肘腋,能先誅乎?”世忠即谒湛,握手與語,折其中指,戮于市,又執賊謀主王世修以屬吏。
诏授武勝軍節度使禦營左軍都統制。
請于帝曰:“賊擁精兵,距瓯、閩甚迩,傥成巢窟,卒未可滅,臣請讨之。
”于是以為江、浙制置使,自衢、信追擊,至漁梁驿,與賊遇。
世忠步走挺戈而前,賊望見,咋曰:“此韓将軍也!”皆驚潰。
擒正彥及傅弟翊送行在,傅亡建陽,追禽之,皆伏誅。
世忠初陛辭,奏曰:“臣誓生獲賊,為社稷刷恥,乞殿前二虎贲護俘來獻。
”至是,卒如其言。
帝手書“忠勇”二字,揭旗以賜。
授檢校少保、武勝昭慶軍節度使。
兀朮将入侵,帝召諸将問移跸之地,張俊、辛企宗勸自鄂、嶽幸長沙,世忠曰:“國家已失河北,山東,若又棄江、淮,更有何地?”于是以世忠為浙西制置使,守鎮江。
既而兀朮分道渡江,諸屯皆敗,世忠亦自鎮江退保江陰。
杜充以建康降敵,兀朮自廣德破臨安,帝如浙東。
世忠以前軍駐青龍鎮,中軍駐江灣,後軍駐海口,俟敵歸邀擊之。
帝召至行在,奏:“方留江上截金人歸師,盡死一戰。
”帝謂輔臣曰:“此呂頤浩在會稽,嘗建此策,世忠不謀而同。
”賜親劄,聽其留。
會上元節,就秀州張燈高會,忽引兵趨鎮江。
及金兵至,則世忠軍已先屯焦山寺。
金将李選降,受之。
兀朮遣使通問,約日大戰,許之。
戰将十合,梁夫人親執桴鼓,金兵終不得渡。
盡歸所掠假道,不聽;請以名馬獻,又不聽。
撻辣在濰州,遣孛堇太一趨淮東以援兀朮,世忠與二酋相持黃天蕩者四十八日。
太一孛堇軍江北,兀朮軍江南,世忠以海艦進泊金山下,預以鐵绠貫大鈎授骁健者。
明旦,敵舟噪而前,世忠分海舟為兩道出其背,每缒一绠,則曳一舟沉之。
兀朮窮蹙,求會語,祈請甚哀。
世忠曰:“還我兩宮,複我疆土,則可以相全。
”兀朮語塞。
又數日求再會,言不遜,世忠引弓欲射之,亟弛去,謂諸将曰:“南軍使船欲如使馬,奈何?”募人獻破海舟策。
閩人王某者,教其舟中載土,平版鋪之,穴船版以棹槳,風息則出江,有風則勿出。
海舟無風,不可動也。
又有獻謀者曰:“鑿大渠接江口,則在世忠上流。
”兀朮一夕潛鑿渠三十裡,且用方士計,刑白馬,剔婦人心,自割其額祭天。
次日風止,我軍帆弱不能運,金人以小舟縱火,矢下如雨。
孫世詢、嚴允皆戰死,敵得絕江遁去。
世忠收餘軍還鎮江。
初,世忠謂敵至必登金山廟,觀我虛實。
乃遣兵百人伏廟中,百人伏岸浒,約聞鼓聲,岸兵先入,廟兵合擊之。
金人果五騎闖入,廟兵喜,先鼓而出,僅得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