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一百二十三
關燈
小
中
大
韓世忠子彥直
韓世忠,字良臣,延安人。
風骨偉岸,目瞬如電。
早年鸷勇絕人,能騎生馬駒。
家貧無産業,嗜酒尚氣,不可繩檢。
日者言當作三公,世忠怒其侮己,毆之。
年十八,以敢勇應募鄉州,隸赤籍,挽強馳射,勇冠三軍。
崇甯四年,西夏騷動,郡調兵捍禦,世忠在遣中。
至銀州,夏人嬰城自固,世忠斬關殺敵将,擲首陴外,諸軍乘之,夏人大敗。
既而以重兵次蒿平嶺,世忠率精銳鏖戰,解去。
俄複出間道,世忠獨部敢死士珠死鬥,敵少卻,顧一騎士銳甚,問俘者,曰:“監軍驸馬兀□移也。
”躍馬斬之,敵衆大潰。
經略司上其功,童貫董邊事,疑有所增飾,止補一資,衆弗平。
從劉延慶築天降山砦,為敵所據,世忠夜登城斬二級,割護城氈以獻。
繼遇敵佛口砦,又斬數級,始補進義副尉。
至藏底河,斬三級,轉進勇副尉。
宣和二年,方臘反、江、浙震動,調兵四方,世忠以偏将從王淵讨之。
次杭州,賊奄至,勢張甚,大将惶怖無策。
世忠以兵二千伏北關堰,賊過,伏發,衆蹂亂,世忠追擊,賊敗而遁。
淵歎曰:“真萬人敵也。
”盡以所随白金器賞之,且與定交。
時有诏能得臘首者,授兩鎮節钺。
世忠窮追至睦州清溪峒,賊深據岩屋為三窟,諸将繼至,莫知所入。
世忠潛行溪谷,問野婦得徑,即挺身仗戈直前,渡險數裡,搗其穴,格殺數十人,禽臘以出。
辛興宗領兵截峒口,掠其俘為己功,故賞不及世忠。
别帥楊惟忠還阙,直其事,轉承節郎。
三年,議複燕山,調諸軍,至則皆潰。
世忠往見劉延慶,與蘇格等五十騎俱抵滹沱河。
逢金兵二千餘騎,格失措,世忠從容令格等列高岡,戒勿動。
屬燕山潰卒舟集,即命舣河岸,約鼓噪助聲勢。
世忠躍馬薄敵,回旋如飛。
敵分二隊據高阜,世忠出其不意,突二執旗者,因奮擊,格等夾攻之,舟卒鼓噪,敵大亂,追斬甚衆。
時山東、河北盜賊蜂起,世忠從王淵、梁方平讨捕,禽戮殆盡,積功轉武節郎。
欽宗即位,從梁方平屯浚州。
金人壓境,方平備不嚴,金人迫而遁,王師數萬皆潰。
世忠陷重圍中,揮戈力戰,突圍出,焚橋而還。
欽宗聞,召對便殿,詢方平失律狀,條奏甚悉。
轉武節大夫。
诏諸路勤王兵領所部入衛,會金人退,河北總管司辟選鋒軍統制。
時勝捷軍張師正敗,宣撫副使李彌大斬之,大校李複鼓衆以亂,淄、青之附者合數萬人,山東複擾。
彌大檄世忠将所部追擊,至臨淄河,兵不滿千,分為四隊,布鐵蒺藜自塞歸路,令曰:“進則勝,退則死,走者命後隊剿殺。
”于是莫敢返顧,皆死戰,大破之,斬複,餘黨奔潰。
乘勝逐北,追至宿遷,賊尚萬人,方擁子女椎牛縱酒。
世忠單騎夜造其營,呼曰:“大軍至矣,亟束戈卷甲,吾能保全汝,共功名。
”賊駭粟請命,因跪進牛酒。
世忠下馬解鞍,飲啖之盡,于是衆悉就降。
黎明,見世忠軍未至,始大悔失色。
以功遷左武大夫、果州團練使。
诏入朝,授正任單州團練使,屯滹沱河。
時真定失守,世忠知王淵守趙,遂亟往。
金人至,聞世忠在,攻益急,糧盡援絕。
人多勉其潰圍去,弗聽。
會大雪,夜半,以死士三百搗敵營。
敵驚亂,自相擊刺,及旦盡遁。
後有自金國來者,始知大酋是日被創死,故衆不能支。
遷嘉州防禦使。
還大名,趙野辟為前軍統制。
時康王如濟州,世忠領所部勸進。
金人縱兵逼城,人心忷懼,世忠據西王台力戰,金人少卻。
翌日,酋帥率衆數萬至,時世忠戲下僅千人,單騎突入,斬其酋長,遂大潰。
康王即皇帝位,授光州觀察使、帶禦器械。
世忠請移都長安,下兵收兩河,時論不從。
初建禦營,為左軍統制。
是歲,命王淵、張俊讨陳州叛兵,劉光世讨黎驿叛兵,喬仲福讨京東賊李昱,世忠讨單州賊魚台。
世忠已破魚台,又擊黎驿叛兵,敗之,皆斬以獻。
于是群盜悉平,入備宿衛。
而河北賊丁順、楊進等皆赴招撫司,宗澤收而用之。
建炎二年,升定國軍承宣使。
帝如揚州,世忠以所部從。
時張遇自金山來降,抵城下,不解甲,人心危懼,世忠獨入其壘,曉以逆順,衆悉聽命。
李民衆十萬亦降,比至,有反複狀。
王淵遣世忠谕旨,世忠知其黨劉彥異議,即先斬彥,驅李民出,縛小校二十九人,送淵斬之。
事定,授京西等路捉殺内外盜賊。
金人再攻河南,翟進合世忠兵夜襲悟室營,不克,反為所敗。
會丁進失期,陳思恭先遁,世忠被矢如棘,力戰得免。
還汴,诘一軍之先退者皆斬,左右懼。
進由是與世忠有隙,尋以叛誅。
召世忠還,授鄜延路副總管,加平寇左将軍,屯淮陽,會山東兵拒敵。
粘罕聞世忠扼淮陽,乃分兵萬
風骨偉岸,目瞬如電。
早年鸷勇絕人,能騎生馬駒。
家貧無産業,嗜酒尚氣,不可繩檢。
日者言當作三公,世忠怒其侮己,毆之。
年十八,以敢勇應募鄉州,隸赤籍,挽強馳射,勇冠三軍。
崇甯四年,西夏騷動,郡調兵捍禦,世忠在遣中。
至銀州,夏人嬰城自固,世忠斬關殺敵将,擲首陴外,諸軍乘之,夏人大敗。
既而以重兵次蒿平嶺,世忠率精銳鏖戰,解去。
俄複出間道,世忠獨部敢死士珠死鬥,敵少卻,顧一騎士銳甚,問俘者,曰:“監軍驸馬兀□移也。
”躍馬斬之,敵衆大潰。
經略司上其功,童貫董邊事,疑有所增飾,止補一資,衆弗平。
從劉延慶築天降山砦,為敵所據,世忠夜登城斬二級,割護城氈以獻。
繼遇敵佛口砦,又斬數級,始補進義副尉。
至藏底河,斬三級,轉進勇副尉。
宣和二年,方臘反、江、浙震動,調兵四方,世忠以偏将從王淵讨之。
次杭州,賊奄至,勢張甚,大将惶怖無策。
世忠以兵二千伏北關堰,賊過,伏發,衆蹂亂,世忠追擊,賊敗而遁。
淵歎曰:“真萬人敵也。
”盡以所随白金器賞之,且與定交。
時有诏能得臘首者,授兩鎮節钺。
世忠窮追至睦州清溪峒,賊深據岩屋為三窟,諸将繼至,莫知所入。
世忠潛行溪谷,問野婦得徑,即挺身仗戈直前,渡險數裡,搗其穴,格殺數十人,禽臘以出。
辛興宗領兵截峒口,掠其俘為己功,故賞不及世忠。
别帥楊惟忠還阙,直其事,轉承節郎。
三年,議複燕山,調諸軍,至則皆潰。
世忠往見劉延慶,與蘇格等五十騎俱抵滹沱河。
逢金兵二千餘騎,格失措,世忠從容令格等列高岡,戒勿動。
屬燕山潰卒舟集,即命舣河岸,約鼓噪助聲勢。
世忠躍馬薄敵,回旋如飛。
敵分二隊據高阜,世忠出其不意,突二執旗者,因奮擊,格等夾攻之,舟卒鼓噪,敵大亂,追斬甚衆。
時山東、河北盜賊蜂起,世忠從王淵、梁方平讨捕,禽戮殆盡,積功轉武節郎。
欽宗即位,從梁方平屯浚州。
金人壓境,方平備不嚴,金人迫而遁,王師數萬皆潰。
世忠陷重圍中,揮戈力戰,突圍出,焚橋而還。
欽宗聞,召對便殿,詢方平失律狀,條奏甚悉。
轉武節大夫。
诏諸路勤王兵領所部入衛,會金人退,河北總管司辟選鋒軍統制。
時勝捷軍張師正敗,宣撫副使李彌大斬之,大校李複鼓衆以亂,淄、青之附者合數萬人,山東複擾。
彌大檄世忠将所部追擊,至臨淄河,兵不滿千,分為四隊,布鐵蒺藜自塞歸路,令曰:“進則勝,退則死,走者命後隊剿殺。
”于是莫敢返顧,皆死戰,大破之,斬複,餘黨奔潰。
乘勝逐北,追至宿遷,賊尚萬人,方擁子女椎牛縱酒。
世忠單騎夜造其營,呼曰:“大軍至矣,亟束戈卷甲,吾能保全汝,共功名。
”賊駭粟請命,因跪進牛酒。
世忠下馬解鞍,飲啖之盡,于是衆悉就降。
黎明,見世忠軍未至,始大悔失色。
以功遷左武大夫、果州團練使。
诏入朝,授正任單州團練使,屯滹沱河。
時真定失守,世忠知王淵守趙,遂亟往。
金人至,聞世忠在,攻益急,糧盡援絕。
人多勉其潰圍去,弗聽。
會大雪,夜半,以死士三百搗敵營。
敵驚亂,自相擊刺,及旦盡遁。
後有自金國來者,始知大酋是日被創死,故衆不能支。
遷嘉州防禦使。
還大名,趙野辟為前軍統制。
時康王如濟州,世忠領所部勸進。
金人縱兵逼城,人心忷懼,世忠據西王台力戰,金人少卻。
翌日,酋帥率衆數萬至,時世忠戲下僅千人,單騎突入,斬其酋長,遂大潰。
康王即皇帝位,授光州觀察使、帶禦器械。
世忠請移都長安,下兵收兩河,時論不從。
初建禦營,為左軍統制。
是歲,命王淵、張俊讨陳州叛兵,劉光世讨黎驿叛兵,喬仲福讨京東賊李昱,世忠讨單州賊魚台。
世忠已破魚台,又擊黎驿叛兵,敗之,皆斬以獻。
于是群盜悉平,入備宿衛。
而河北賊丁順、楊進等皆赴招撫司,宗澤收而用之。
建炎二年,升定國軍承宣使。
帝如揚州,世忠以所部從。
時張遇自金山來降,抵城下,不解甲,人心危懼,世忠獨入其壘,曉以逆順,衆悉聽命。
李民衆十萬亦降,比至,有反複狀。
王淵遣世忠谕旨,世忠知其黨劉彥異議,即先斬彥,驅李民出,縛小校二十九人,送淵斬之。
事定,授京西等路捉殺内外盜賊。
金人再攻河南,翟進合世忠兵夜襲悟室營,不克,反為所敗。
會丁進失期,陳思恭先遁,世忠被矢如棘,力戰得免。
還汴,诘一軍之先退者皆斬,左右懼。
進由是與世忠有隙,尋以叛誅。
召世忠還,授鄜延路副總管,加平寇左将軍,屯淮陽,會山東兵拒敵。
粘罕聞世忠扼淮陽,乃分兵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