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一百二十二
關燈
小
中
大
李光子孟傳許翰許景衡張悫張所陳禾蔣猷
李光,字泰發,越州上虞人。
童稚不戲弄。
父高稱曰:“吾兒雲間鶴,其興吾門乎!”親喪,哀毀如成人,有緻赙者,悉辭之。
及葬,禮皆中節。
服除,遊太學,登崇甯五年進士第。
調開化令,有政聲,召赴都堂審察,時宰不悅,處以監當,改秩,知平江府常熟縣。
朱勉父沖倚勢暴橫,光械治其家僮。
沖怒,風部使者移令吳江,光不為屈。
改京東西學事司管勾文字。
劉安世居南京,光以師禮見之。
安世告以所聞于溫公者曰:“學當自無妄中入。
”光欣然領會。
除太常博士,遷司封。
首論士大夫谀佞成風,至妄引荀卿“有聽從,無谏诤”之說,以杜塞言路;又言怨嗟之氣,結為妖沴。
王黼惡之,令部注桂州陽朔縣。
安世聞光以論事貶,贻書偉之。
李綱亦以論水災去國,居義興,伺光于水驿,自出呼曰:“非越州李司封船乎?”留數日,定交而别。
除司勳員外郎,遷符寶郎。
郭藥師叛,光知徽宗有内禅意,因納符,謂知樞密院蔡攸曰:“公家所為,皆咈衆心。
今日之事,非皇太子則國家俱危。
”攸矍然,不敢為異。
欽宗受禅,擢右司谏。
上皇東幸,憸人間兩宮,光請集議奉迎典禮。
又奏:“東南财用,盡于朱勉,西北财用,困于李彥,天下根本之财,竭于蔡京、王黼。
名為應奉,實入私室,公家無半歲之儲,百姓無旬日之積。
乞依舊制,三省、樞密院通知兵民财計,與戶部量一歲之出入,以制國用,選吏考核,使利源歸一。
” 金人圍太原,援兵無功。
光言:“三鎮之地,祖宗百戰得之,一旦舉以與敵,何以為國?望诏大臣别議攻守之策,仍間道遣使檄河東、北兩路,盡起強壯策應,首尾掩擊。
”遷侍禦史。
時言者猶主王安石之學,诏榜廟堂。
光又言:“祖宗規摹宏遠,安石欲盡廢法度,則謂人主制法而不當制于法;欲盡逐元老,則謂人主當化俗而不當化于俗。
蔡京兄弟祖述其說,五十年間,毒流四海。
今又風示中外,鼓惑民聽,豈朝廷之福?” 蔡攸欲以扈衛上皇行宮因緣入都,光奏:“攸若果入,則百姓必緻生變,萬一驚犯屬車之塵,臣坐不預言之罪。
望早黜責。
”時已葺撷景園為甯德宮,而太上皇後乃欲入居禁中。
光奏:“禁中者,天子之宮。
正使陛下欲便溫凊,奉迎入内,亦當躬禀上皇,下有司讨論典禮。
”乃下光章,使兩宮臣奏知,于是太上皇後居甯德宮。
金人逼京城,士大夫委職而去者五十二人,罪同罰異,士論紛然,光請付理寺公行之。
太原圍急,奏:“乞就委折彥質盡起晉、绛、慈、隰、澤、潞、威勝、汾八州民兵及本路諸縣弓手,俾守令各自部轄。
其土豪、士人願為首領者,假以初官、應副器甲,協力赴援。
女真劫質親王,以三鎮為辭,勢必深入,請大修京城守禦之備,以伐敵人之謀。
” 又言:“朱勉托應奉脅制州縣,田園第宅,富拟王室。
乞擇清強官置司,追攝勉父子及奉承監司、守令,如胡直孺、盧宗原、陸寘、王促闵、趙霖、宋晦等,根勘驅磨,計資沒入,其強奪編戶産業者還之。
” 李會、李擢複以谏官召。
光奏:“蔡京複用,時會、擢疊為台官,禁不發一語;金人圍城,與白時中、李邦彥專主避敵割地之謀。
時中、邦彥坐是落職,而會、擢反被召用,複預谏诤之列。
乞寝成命。
”不報。
光丐外,亦不報。
彗出寅、艮間,耿南仲輩皆謂應在外夷,不足憂。
光奏:“孔子作《春秋》,不書祥瑞者,蓋欲使人君恐懼修省,未聞以災異歸之外夷也。
”疏奏,監汀州酒稅。
高宗即位,擢秘書少監,除知江州;未幾,擢侍禦史,皆以道梗不赴。
建炎三年,車駕自臨安移跸建康,除知宣州。
時範瓊将過軍,光先入視事,瓊至則開門延勞,留三日而去,無敢嘩者。
光以宣密迩行都,乃繕城池,聚兵糧,籍六邑之民,保伍相比,謂之義社。
擇其健武者,統以土豪,得保甲萬餘,号“精揀軍”。
又栅險要二十三所謹戍之,厘城止為十地分,分巡内外,晝則自便,夜則守城,有警則戰。
苗租歲輸邑者,悉命輸郡。
初歡言不便,及守城之日,贍軍養民,迄賴以濟。
事聞,授管内安撫,許便宜從事,進直龍圖閣。
杜充以建康降,金人奪馬家渡。
禦營統制王□燮、王□民素不相能,至是,擁潰兵砦城外索鬥。
光親至營,谕以先國家後私雠之義,皆感悟解去。
時奔将、散卒至者,光悉厚赀給遺。
有水軍叛于繁昌,逼宣境,即遣兵援擊,出賊不意,遂宵遁。
進右文殿修撰。
光奏:“金人雖深入江、浙
童稚不戲弄。
父高稱曰:“吾兒雲間鶴,其興吾門乎!”親喪,哀毀如成人,有緻赙者,悉辭之。
及葬,禮皆中節。
服除,遊太學,登崇甯五年進士第。
調開化令,有政聲,召赴都堂審察,時宰不悅,處以監當,改秩,知平江府常熟縣。
朱勉父沖倚勢暴橫,光械治其家僮。
沖怒,風部使者移令吳江,光不為屈。
改京東西學事司管勾文字。
劉安世居南京,光以師禮見之。
安世告以所聞于溫公者曰:“學當自無妄中入。
”光欣然領會。
除太常博士,遷司封。
首論士大夫谀佞成風,至妄引荀卿“有聽從,無谏诤”之說,以杜塞言路;又言怨嗟之氣,結為妖沴。
王黼惡之,令部注桂州陽朔縣。
安世聞光以論事貶,贻書偉之。
李綱亦以論水災去國,居義興,伺光于水驿,自出呼曰:“非越州李司封船乎?”留數日,定交而别。
除司勳員外郎,遷符寶郎。
郭藥師叛,光知徽宗有内禅意,因納符,謂知樞密院蔡攸曰:“公家所為,皆咈衆心。
今日之事,非皇太子則國家俱危。
”攸矍然,不敢為異。
欽宗受禅,擢右司谏。
上皇東幸,憸人間兩宮,光請集議奉迎典禮。
又奏:“東南财用,盡于朱勉,西北财用,困于李彥,天下根本之财,竭于蔡京、王黼。
名為應奉,實入私室,公家無半歲之儲,百姓無旬日之積。
乞依舊制,三省、樞密院通知兵民财計,與戶部量一歲之出入,以制國用,選吏考核,使利源歸一。
” 金人圍太原,援兵無功。
光言:“三鎮之地,祖宗百戰得之,一旦舉以與敵,何以為國?望诏大臣别議攻守之策,仍間道遣使檄河東、北兩路,盡起強壯策應,首尾掩擊。
”遷侍禦史。
時言者猶主王安石之學,诏榜廟堂。
光又言:“祖宗規摹宏遠,安石欲盡廢法度,則謂人主制法而不當制于法;欲盡逐元老,則謂人主當化俗而不當化于俗。
蔡京兄弟祖述其說,五十年間,毒流四海。
今又風示中外,鼓惑民聽,豈朝廷之福?” 蔡攸欲以扈衛上皇行宮因緣入都,光奏:“攸若果入,則百姓必緻生變,萬一驚犯屬車之塵,臣坐不預言之罪。
望早黜責。
”時已葺撷景園為甯德宮,而太上皇後乃欲入居禁中。
光奏:“禁中者,天子之宮。
正使陛下欲便溫凊,奉迎入内,亦當躬禀上皇,下有司讨論典禮。
”乃下光章,使兩宮臣奏知,于是太上皇後居甯德宮。
金人逼京城,士大夫委職而去者五十二人,罪同罰異,士論紛然,光請付理寺公行之。
太原圍急,奏:“乞就委折彥質盡起晉、绛、慈、隰、澤、潞、威勝、汾八州民兵及本路諸縣弓手,俾守令各自部轄。
其土豪、士人願為首領者,假以初官、應副器甲,協力赴援。
女真劫質親王,以三鎮為辭,勢必深入,請大修京城守禦之備,以伐敵人之謀。
” 又言:“朱勉托應奉脅制州縣,田園第宅,富拟王室。
乞擇清強官置司,追攝勉父子及奉承監司、守令,如胡直孺、盧宗原、陸寘、王促闵、趙霖、宋晦等,根勘驅磨,計資沒入,其強奪編戶産業者還之。
” 李會、李擢複以谏官召。
光奏:“蔡京複用,時會、擢疊為台官,禁不發一語;金人圍城,與白時中、李邦彥專主避敵割地之謀。
時中、邦彥坐是落職,而會、擢反被召用,複預谏诤之列。
乞寝成命。
”不報。
光丐外,亦不報。
彗出寅、艮間,耿南仲輩皆謂應在外夷,不足憂。
光奏:“孔子作《春秋》,不書祥瑞者,蓋欲使人君恐懼修省,未聞以災異歸之外夷也。
”疏奏,監汀州酒稅。
高宗即位,擢秘書少監,除知江州;未幾,擢侍禦史,皆以道梗不赴。
建炎三年,車駕自臨安移跸建康,除知宣州。
時範瓊将過軍,光先入視事,瓊至則開門延勞,留三日而去,無敢嘩者。
光以宣密迩行都,乃繕城池,聚兵糧,籍六邑之民,保伍相比,謂之義社。
擇其健武者,統以土豪,得保甲萬餘,号“精揀軍”。
又栅險要二十三所謹戍之,厘城止為十地分,分巡内外,晝則自便,夜則守城,有警則戰。
苗租歲輸邑者,悉命輸郡。
初歡言不便,及守城之日,贍軍養民,迄賴以濟。
事聞,授管内安撫,許便宜從事,進直龍圖閣。
杜充以建康降,金人奪馬家渡。
禦營統制王□燮、王□民素不相能,至是,擁潰兵砦城外索鬥。
光親至營,谕以先國家後私雠之義,皆感悟解去。
時奔将、散卒至者,光悉厚赀給遺。
有水軍叛于繁昌,逼宣境,即遣兵援擊,出賊不意,遂宵遁。
進右文殿修撰。
光奏:“金人雖深入江、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