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一百二十一

關燈
朱勝非呂頤浩範宗尹範緻虛呂好問 朱勝非,字藏一,蔡州人。

    崇甯二年,上舍登第。

    靖康元年,為東道副總管,權應天府,金人攻城,勝非逃去。

    會韓世忠部将楊進破敵,勝非複還視事。

    逾年,詣濟州謂康王言,南京為藝祖興王之地,請幸之以圖大計。

    王即位南京。

      建炎改元,試中書舍人兼權直學士院。

    時方草創,勝非憑敗鼓草制,辭氣嚴重如平時。

    上疏言:“仁義者,天下之大柄,中國持之,則外夷服而諸夏尊;苟失其柄,則不免四夷交侵之患。

    國家與契丹結好,百有餘年,一旦乘其亂弱,遠交金人為夾攻計,是中國失其柄,而外侮所由招也。

    陛下即位,宜壹明正始之道,思其合于仁義者行之,不合者置之,則可以攘卻四夷,紹複大業矣。

    ”上嘉之。

    總制使錢蓋進職,勝非言蓋為陝西制置使棄師誤國,封還貼黃,蓋遂罷。

    谏官衛膚敏坐論元佑太後兄子徙官,勝非言以外戚故去谏臣,非所以示天下。

     二年,除尚書右丞。

    時宰執蔭補多濫,勝非奏:“舊制,宰執子弟例不堂除,隻就铨注,罷政不以罪,然後推恩。

    趙普子弟皆作武臣,普再相,長子授莊宅使;範純仁再相,子正平有文行,竟死選調;章惇子援及持皆高科,并為州縣、幕職、監當。

    惟夏竦子安期累作邊帥,授待制、直學士,王安石薦子雱為崇政殿說書,除待制。

    然安期猶有才幹,雱猶有學問。

    至蔡京子六人、孫四人,鄭居中、劉正夫子各二人,餘深、王黼、白時中、蔡卞、鄧洵仁洵武子各一人,并列從班。

    宣和末,谏官疏謂:‘尚從竹馬之遊,已造荷囊之列。

    ’今不可以不戒。

    ”遷中書侍郎。

     三年,上自鎮江南幸,留勝非經理。

    未幾,命為控扼使,已而拜宣奉大夫、尚書右仆射兼禦營使。

    故事,命相進三官,勝非特遷五官。

    會王淵簽書樞密院事兼禦營司都統制,内侍複用事恣橫,諸将不悅。

    于是苗傅、劉正彥與其徒王鈞甫、馬柔吉、王世修謀,誣淵結宦官謀反。

    正彥手斬淵,分捕中官,皆殺之,擁兵至行宮門外。

    勝非趨樓上,诘專殺之由。

    上親禦樓撫谕,傅、正彥語頗不遜,勝非乃從皇太後出谕旨。

    傅等請高宗避位,太後抱皇子聽政,太後不可。

    傅顧勝非曰:“今日正須大臣果決,相公何無一言耶?”勝非還告上曰:“王鈞甫乃傅等腹心,适語臣雲:‘二将忠有餘,而學不足。

    ’此語可為後圖之緒。

    ”于是太後垂簾,高宗退居顯忠寺,号睿聖宮。

    勝非因請降赦以安傅等。

    又奏:“母後垂簾,須二臣同對,此承平故事。

    今日事機有須密奏者,乞許臣僚獨對,而日引傅徒二人上殿,以弭其疑。

    ”太後語上曰:“賴相此人,若汪、黃在位,事已狼籍矣。

    ”  王鈞甫見勝非,勝非問:“前言二将學不足,如何?”鈞甫曰:“如劉将手殺王淵,軍中亦非之。

    ”勝非因以言撼之曰:“上皇待燕士如骨肉,那無一人效力者乎?人言燕、趙多奇士,徒虛語耳。

    ”鈞甫曰:“不可謂燕無人。

    ”勝非曰:“君與馬參議皆燕中名人,嘗獻策滅契丹者。

    今金人所任,多契丹舊人,若渡江,禍首及君矣。

    盍早為朝廷協力乎!”鈞甫唯唯。

    王世修來見,勝非谕之曰:“國家艱難,若等立功之秋也。

    誠能奮身立事,從官豈難得乎。

    ”世修喜,時往來道軍中情實。

    擢世修為工部侍郎。

     傅、正彥乞改年号及移跸建康,勝非以白太後,因議恐盡廢其請,則倉卒變生,乃改元明受。

    以诏示世修曰:“已從若請矣。

    ”傅等欲挾上幸徽、越,勝非谕之以禍福而止。

    傅聞韓世忠起兵,取其妻子為質。

    勝非绐傅曰:“今當啟太後召二人慰撫,使報知平江,諸君益安。

    ”傅許諾。

    勝非喜曰:“二兇真無能為也。

    ”諸将将至,傅等懼,勝非因謂之曰:“勤王之師未進者,使是間自反正耳。

    不然,下诏率百官六軍請上還宮,公等置身何地乎?”即召學士李邴、張守作百官章及太後手诏。

     四月朔,勝非率百官詣睿聖宮,親掖上乘馬還宮。

    苗傅請以王世修為參議,勝非曰:“世修已為從官,豈可複從軍?”上既複辟,勝非曰:“臣昔遇變,義當即死,偷生至此,欲圖今日之事耳。

    ”乃乞罷政。

    上問誰可代者,勝非曰:“呂頤浩、張浚。

    ”問孰優,曰:“頤浩練事而暴,浚喜事而疏。

    ”上曰:“浚太年少。

    ”勝非曰:“臣向被召,軍旅錢谷悉付浚,此舉浚實主之。

    ”禦史中丞張守論勝非不能預防,緻賊猖獗,宜罷。

    不報。

    授觀文殿大學士、知洪州,尋除江西安撫大使兼知江州。

     紹興元年,馬進陷江州,侍禦史沈與求論九江之陷,由勝非赴鎮太緩。

    降授中大夫,分司南京,江州居住。

    二年,呂頤浩薦兼侍讀,又薦都督江、淮、荊、浙諸軍事,給事中胡安國、侍禦史江跻交章論罷之。

    頤浩力引其入,再除兼侍讀,尋拜尚書右仆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丁母憂去,起複右仆射兼知樞密院事,上《吏部七司敕令格式》一百八十卷。

      時員外郎江端友請營宗廟,議者非之,以為國家期于恢複,不常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