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一百二十一

關燈
居,勝非方主和議,遂白上營宗廟于臨安。

    徐俯罷參政,勝非薦胡松年。

    侍禦史常同劾松年乃王黼客,勝非徙同左史。

    莫俦谪曲江,其家蒼頭奴為勝非治疽而愈,奴為俦請,得複官。

    姻家劉式嘗言為兵官獲盜,勝非不以付部用,特旨改官。

    會久雨,勝非累章乞免,且自論當罷者十一事。

    魏矼亦劾其罪,遂罷。

      五年,慶诏言戰守四事,起知湖州,引疾歸。

    勝非與秦桧有隙,桧得政,勝非廢居八年,卒,谥忠靖。

     勝非,張邦昌友婿也。

    始,邦昌僭位,勝非嘗械其使,及金人過江,勝非請尊禮邦昌,錄其後以謝敵。

    苗、劉之變,保護聖躬,功居多。

    既去,力薦張浚。

    然李綱罷,勝非受黃潛善風旨草制,極言其狂妄。

    再相,忌趙鼎,鼎宣撫川、陝,欲重使名以制吳玠,勝非曰:“元樞出使,豈論此耶?”蓋因事出鼎而輕其權。

    人以此少之。

    及着《閑居錄》,亦多其私說雲。

     呂頤浩,字符直,其先樂陵人,徙齊州。

    中進士第。

    父喪家貧,躬耕以贍老幼。

    後為密州司戶參軍,以李清臣薦,為邠州教授。

    除宗子博士,累官入為太府少卿、直龍圖閣、河北轉運副使,升待制徽猷閣、都轉運使。

      伐燕之役,頤浩以轉輸随種師道至白溝。

    既得燕山,郭藥師衆二萬,契丹軍萬餘,皆仰給縣官,诏以頤浩為燕山府路轉運使。

    頤浩奏:“開邊極遠,其勢難守,雖窮力竭财,無以善後。

    ”又奏燕山、河北危急五事,願博議久長之策。

    徽宗怒,命褫職貶官,而領職如故;尋複焉。

    進徽猷閣直學士。

    金人入燕,郭藥師劫頤浩與蔡靖等以降。

    敵退得歸,複以為河北都轉運使,以病辭,提舉崇福宮。

     高宗即位,除知揚州。

    車駕南幸,頤浩入見,除戶部侍郎兼知揚州,進戶部尚書。

    劇賊張遇衆數萬屯金山,縱兵焚掠。

    頤浩單騎與韓世忠造其壘,說之以逆順,遇黨釋甲降。

    進吏部尚書。

     建炎二年,金人逼揚州,車駕南渡鎮江,召從臣問去留。

    頤浩叩頭願且留此,為江北聲援;不然,敵乘勢渡江,事愈急矣。

    駕幸錢塘,拜同簽書樞密院事、江淮兩浙制置使,還屯京口。

    金人去揚州,改江東安撫、制置使兼知江甯府。

      時苗傅、劉正彥為逆,逼高宗避位。

    頤浩至江甯,奉明受改元诏赦,會監司議,皆莫敢對。

    頤浩曰:“是必有兵變。

    ”其子抗曰:“主上春秋鼎盛,二帝蒙塵沙漠,日望拯救,其肯遽遜位于幼沖乎?灼知兵變無疑也。

    ”頤浩即遣人寓書張浚曰:“時事如此,吾侪可但已乎?”浚亦謂頤浩有威望,能斷大事,書來報起兵狀。

    頤浩乃與浚及諸将約,會兵讨賊。

    時江甯士民洶懼,頤浩乃檄楊惟忠留屯,以安人心。

    且恐苗傅等計窮挾帝繇廣德渡江,戒惟忠先為控扼備。

    俄有旨,召頤浩赴院供職。

    上言:“今金人乘戰勝之威,群盜有蜂起之勢,興衰撥亂,事屬艱難,豈容皇帝退享安逸?請亟複明辟,以圖恢複。

    ”遂以兵發江甯,舉鞭誓衆,士皆感厲# 将至平江,張浚乘輕舟迓之,相持而泣,咨以大計。

    頤浩曰:“頤浩曩谏開邊,幾死宦臣之手;承乏漕挽,幾陷腥膻之域。

    今事不諧,不過赤族,為社稷死,豈不快乎?”浚壯其言。

    即舟中草檄,進韓世忠為前軍,張俊翼之,劉光世為遊擊,頤浩、浚總中軍,光世分軍殿後。

    頤浩發平江,傅黨托旨請頤浩單騎入朝。

    頤浩奏:所統将士,忠義所激,可合不可離。

    傅等恐懼,乃請高宗複辟。

    師次秀州,頤浩勉勵諸将曰:“今雖反正,而賊猶握兵居内。

    事若不濟,必反以惡名加我,翟義、徐敬業可監也。

    ”次臨平,苗傅等拒戰。

    頤浩被甲立水次,出入行陣,督世忠等破賊,傅、正彥引兵遁。

    頤浩等以勤王兵入城,都人夾道聳觀,以手加額。

      朱勝非罷相,以頤浩守尚書右仆射、中書侍郎兼禦營使,改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車駕幸建康,聞金人複入,召諸将問移跸之地,頤浩曰:“金人謀以陛下所至為邊面,今當且戰且避,奉陛下于萬全之地,臣願留常、潤死守。

    ”上曰:“朕左右不可以無相。

    ”乃以韓世忠守鎮江,劉光世守太平。

    駕至平江,聞杜充敗績,上曰:“事迫矣,若何?”頤浩遂進航海之策。

     初,建炎禦營使本以行幸總齊軍政,而宰相兼領之,遂專兵柄,樞府幾無所預。

    頤浩在位尤颛恣,趙鼎論其過。

    四年,移鼎為翰林學士、吏部尚書。

    鼎辭,且攻頤浩,章十數上,頤浩求去。

    除鎮南軍節度、開府儀同三司、醴泉觀使,诏以頤浩倡義勤王,故從優禮焉。

     奉化賊将琏乘亂為變,劫頤浩置軍中,高宗以頤浩故,赦而招之。

    尋除江東安撫、制置大使兼知池州。

    頤浩請兵五萬屯建康等處,又請王□燮、巨師古兵自隸。

    将之鎮,而李成遣将馬進圍江州。

    乃駐軍鄱陽,會楊惟忠兵,請與俱趨南康,遣師古救江州。

    賊衆鏖戰,頤浩、惟忠失利,師古敗奔洪州。

    頤浩乞濟師讨李成,高宗曰:“頤浩奮不顧身,為國讨賊,群臣所不及,但輕進,其失也。

    ”诏王□燮以萬人速往策應。

    頤浩複軍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