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一百二十一

關燈
,皆厘正之。

    宣靖執政、圍城、明受僞命之人,反用赦申雪;徐秉哲、吳幵、莫俦等并量移;吳敏、王孝迪、耿南仲、孫觌、蔡懋等并叙複。

    侍郎季陵希宗尹意,乞诏宰執于罪累中選真材實能,量付以事。

    沉與求劾陵,因及宗尹,宗尹求去。

    上為罷與求,宗尹乃複視事。

     初,宗尹廷對,詳定官李邦彥特取旨置宗尹乙科,宗尹德之,贈邦彥觀文殿大學士。

    樞密院副都承旨阙,宗尹拟刑煥、藍公佐、辛道宗三人,煥戚裡,公佐管客省,道宗不知兵,人以此咎宗尹。

    密院計議官王佾結公佐,宗尹請除佾為宗正丞,侍禦史張延壽劾之,上罷佾。

     紹興元年二月辛巳,日有黑子,宗尹以輔政無狀請免,上不許。

    魏滂為江東通判,谏官言其貪盜官錢,滂遂罷;李弼孺領營田,谏官言其媚事朱勉,弼孺亦罷:二人皆宗尹所薦。

    台州守臣晁公為儲峙豐備,論者以為擾民,宗尹陰佑之。

    會公為妻受囚金事覺,上罷公為,宗尹不自安。

    時明堂覃恩,宗尹請舉行讨論之事,上手劄雲:“朕不欲歸過君父,斂怨士大夫。

    ”始,宗尹建此議,秦桧力贊之,及見上意堅,反擠宗尹。

    上亦惡其與辛道宗兄弟往來,遂罷。

    沉與求奏其罪狀,落職,未幾,命知溫州。

    退成天台,卒,年三十七。

      宗尹有才智,當北敵肆行之沖,毅然自任,建議分鎮,以是得相位。

    然其置帥多授劇盜,又無總率統屬,且不遣援,不通饷,故諸鎮守鮮能久存者。

    及為政多私,屢為議者所诋雲。

     範緻虛,字謙叔,建州建陽人。

    舉進士,為太學博士。

    鄒浩以言事斥,緻虛坐祖送獲罪,停官。

    徽宗嗣位,召見,除左正言,出通判郢州。

    崇甯初,以右司谏召,道改起居舍人,進中書舍人。

    蔡京建請置講議司,引緻虛為詳定官,議不合,改兵部侍郎。

    自是入處華要,出典大郡者十五年。

    以附張商英,貶通州。

    政和七年,複官,入為侍讀、修國史,尋除刑部尚書、提舉南京鴻慶宮。

     初,緻虛在講議司,延康殿學士劉昺嘗乘蔡京怒擠之。

    後王寀坐妖言系獄,事連昺論死,緻虛争之,昺得減竄,士論賢之。

    遷尚書右丞,進左丞。

     母喪逾年,起知東平府,改大名府。

    入見,時朝廷欲用師契丹,緻虛言邊隙一開,必有意外之患。

    宰相謂其懷異。

    緻虛乞終喪,從之。

    免喪,知鄧州,改河南府。

    中人規景華苑,欲奪故相富弼園宅。

    緻虛言:“弼和戎有大功,使朝廷享百年之安,乃不保數畝之居邪?”弼園宅得不取。

    複移鄧州、提舉亳州明道宮。

    帝方好老氏,緻虛希時好,營饬道宇,賜名煉真宮。

     靖康元年,召赴阙,道除知京兆府。

    時金人圍太原,聲震關中,緻虛修戰守備甚力。

    朝廷命錢蓋節制陝西,除緻虛陝西宣撫使。

    金人分道再犯京師,诏緻虛會兵入援。

    錢蓋兵十萬至穎昌,聞京師破而遁,西道總管王襄南走。

    緻虛獨與西道副總管孫昭遠合兵,環慶帥臣王似、熙河帥臣王倚以兵來會。

    緻虛合步騎号二十萬,以右武大夫馬昌佑統之,命杜常将民兵萬人趨京師,夏俶将萬人守陵寝。

     兵有僧趙宗印者,喜談兵,席益薦之。

    緻虛以便宜假官,俾充宣撫司參議官兼節制軍馬。

    緻虛以大軍遵陸,宗印以舟師趨西京。

    金人破京師,遣人持登城不下之诏,以止入援之師,緻虛斬之。

    初,金人守潼關,緻虛奪之,作長城,起潼關迄龍門,所築僅及肩。

    宗印又以僧為一軍,号“尊勝隊”,童子行為一軍,号“淨勝隊”。

    緻虛勇而無謀,委己以聽宗印。

    宗印徒大言,實未嘗知兵。

    至是,宗印舟師至三門津,緻虛使整兵出潼關。

    金守臣高世由謂其帥粘罕曰:“緻虛儒者,不知兵,遣斥候三千,自足殺之。

    ”緻虛軍出武關,至鄧州千秋鎮,金将婁宿以精騎沖之,不戰而潰,死者過半。

    杜常、夏俶先遁,緻虛斬之。

    孫昭遠、王似、王倚等留陝府,緻虛收餘兵入潼關。

    方緻虛之鼓行出關也,裨将李彥仙曰:“行者利速,多為支軍,則舍不至淹,敗不至覆。

    若衆群聚而出殽、渑,一蹴于險,則皆潰矣。

    ”緻虛不聽,遂底于敗。

     高宗即位,言者論其逗撓不進,徙知鄧州。

    尋加觀文殿學士,複知京兆府;緻虛力辭,而薦席益、李彌大、唐重自代。

    诏以重守京兆,緻虛複知鄧州。

    次年,宗印領兵出武關,與緻虛合。

    會金将銀朱兵壓境,緻虛遁,宗印兵不戰走,轉運使劉汲力戰死焉。

    緻虛坐落職,責授安遠軍節度副使,英州安置。

    高宗幸建康,召複資政殿學士、知鼎州。

    行至巴陵卒,贈銀青光祿大夫。

     呂好問,字舜徒,侍講希哲子也。

    以蔭補官。

    崇甯初,治黨事,好問以元佑子弟坐廢。

    兩監東嶽廟,司揚州儀曹。

    時蔡卞為帥,欲扳附善類,待好問特異。

    好問以禮自持,卞不得親。

    及卞得政,當時據屬拔擢略盡,獨好問留滞,卞諷之曰:“子少親我,即階顯列矣。

    ”好問笑不答。

      靖康元年,以薦召為左司谏、谏議大夫,擢禦史中丞。

    欽宗谕之曰:“卿元佑子孫,朕特用卿,令天下知朕意所向。